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050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14.docx

中考生物试题含答案14

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生物试题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分)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

下列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C

【考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

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一、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即图中的①。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答案为:

C

【分析】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掌握低倍镜的使用,据此答题。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整理

观察:

低倍镜的使用:

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1)放置标本

(2)调焦: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这样避免物镜碰上玻片使两者都受到损伤。

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低倍镜的观察:

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2.(2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下列关于两种细胞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 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                             

B. 乙没有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

C. 二者都具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                             

D. 两类细胞的分裂过程完全相同

【答案】D

【考点】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观图可知:

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⑦是叶绿体。

A.甲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所以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A不符合题意;

B.乙是动物细胞,所以没有液泡和叶绿体,B不符合题意;

C.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所以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是不一样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列表比较如下: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细胞质中无液泡和叶绿体

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

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

3.(2分)农谚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 温度                                     B. 阳光                                     C. 土壤                                     D. 空气

【答案】A

【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

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

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

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4.(2分)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 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C

【考点】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

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A不符合题意;

B.图中食物链有:

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B不符合题意;

C.杂食性的鸟吃昆虫,但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吃绿色植物,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符合题意;

D.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1、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2、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的,然后从绿色植物转移到各种消费者。

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会逐级减少,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生产者最多,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绿色植物,最少的生物是处于最高营养级别的鹰。

5.(2分)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花、果实和种子的表述,有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①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                      

B. 图丙中的①由图乙中的⑥发育面来

C. 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D. 压榨的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

【答案】B

【考点】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图甲中①叶、②茎、③根;图乙中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图丙中①果皮、②种子;图丁中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

A.图甲中的①叶是由图丁中的②胚芽发育而来的,A不符合题意;

B.图丙中的①果皮由图乙中的⑤子房壁发育面来,B符合题意;

C.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子叶,大豆的子叶是2片,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大豆油主要来自图丁中的④子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1、绿色开花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唯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

2、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

种皮和胚等。

胚有子叶(2片)、胚芽、胚轴、胚根等结构。

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

当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叶,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

6.(2分)如图表示人体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

对其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①表示精子                B. ②代表子官                C. ③是新生命的开始                D. ④在输卵管内完成

【答案】B

【考点】人的生殖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①精子、②卵巢、③受精卵,④受精过程。

A.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①表示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它是由睾丸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因此②表示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雄性激素,B符合题意;

C.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③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C不符合题意;

D.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

因此④表示受精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主要有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组成。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精子与卵细胞是在输卵管相遇结合成受精卵的,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阴道是经血排出和胎儿自母体娩出的通道。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7.(2分)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求,在育种,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依据该原理育种的是(  )

A. 袁隆平运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和高耐盐碱海水稻         

B. 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C. 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辣椒           

D.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育进口名贵兰花

【答案】B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解析】【解答】A.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不同水稻的基因不同,通过有性生殖过程进行自然的随机的基因重组,然后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形成的新品种,属于杂交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A不符合题意;

B.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基因工程,B符合题意;

C.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属于改变生物的基因进行育种,C不符合题意;

D.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育进口名贵兰花,属于无性生殖技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了解几种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据此答题。

1、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3、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4、组织培养技术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属于无性生殖。

8.(2分)观察猪心并进行灌流实验。

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 [⑨]是左心室,壁最厚,为体循环动力起点         

B. [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C. [⑤][⑨]间有动脉瓣,[⑧][⑨]间有房室瓣             D. 若紧扎④,从①向心脏灌水,水将从⑤流出

【答案】D

【考点】心脏

【解析】【解答】观图可知:

①是上腔静脉、②是右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下腔静脉、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⑦是肺静脉、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

A.心脏四个空腔中,⑨左心室的壁最厚,肌肉发达,收缩和舒张的能力最强,为体循环动力起点,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动脉血管管壁较厚,弹性较大,血流速度最快,A不符合题意;

B.心脏四个空腔中,⑧、⑨内流动脉血,②、③内流静脉血,⑤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⑤是主动脉⑨是左心室之间流动脉血,有动脉瓣;⑧是左心房⑨是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C不符合题意;

D.如果进行灌流实验,将血管④扎住,由血管①灌水,水会从血管⑥肺动脉流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据此答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由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

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心脏的上下是相通的。

即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它只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

2、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回收的是肺部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是动脉血,所以左心房、左心室流动的是动脉血;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上下腔静脉里回收的是身体部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是静脉血,所以,右心房、右心室流动的是静脉血。

9.(2分)今年“世界献血者日”的主题是”捐献热血,分享生命”。

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赵少军,18年时间几乎把全身血液献了两遍。

献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  )

A. 桡动脉                              B. 肱动脉                              C. 浅表静脉                              D. 毛细血管

【答案】C

【考点】血管

【解析】【解答】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毛细血管一般比针头还细、血量少,且流动最慢,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

故答案为:

C

【分析】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下:

种类

功能

分布

结构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较深

管壁厚,弹性大,管腔小,血流速度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较深或较浅

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血流速度慢

毛细血管

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分布广,遍布全身各器官组织

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0.(2分)今年埃博拉疫情再次肆虐西非。

我国陈薇团队自主研发的冻干剂型埃博拉疫苗于2017年10月19日批准上市,与国外需在﹣80℃保存的液体疫苗相比,在非洲运输和使用时更具稳定性,优势更突出。

为遏制疫情蔓延,医护人员和易感染者已陆续接种,这属于(  )

A. 非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B. 特异性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C. 非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D. 特异性免疫,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B

【考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传染病的预防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注射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

B

【分析】1、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1)控制传染源:

“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11.(2分)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1→4→3→2→5               

D. 若[4]处受损,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

【答案】C

【考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观图可知:

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A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A、B不符合题意;

C.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反射传导的顺序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C符合题意;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4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

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1、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包括5个基本环节: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进行。

2、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主要区别如下:

反射类型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举例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一般在脊髓,

低级反射

吮奶、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

后天形成的

一般在大脑皮质

高级反射

望梅止渴、听到铃声进教室等

12.(2分)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

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 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 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 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答案】D

【考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

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耳蜗,A不符合题意;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鼓膜,B不符合题意;

C.晕车与[4]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不符合题意;

D.错误用药致聋属于神经性耳聋,植入人工耳蜗不能恢复听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及用耳卫生,据此答题。

1、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中耳由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组成。

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通道。

鼓室通过一条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

半规管和前庭与身体平衡有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耳蜗与听觉的形成有关,能将由声波引起的振动转变成与听觉有关的信息。

2、听觉形成过程:

声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振动)→听小骨传递放大→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如果听神经受损,即使植入人工耳蜗,也不能不能恢复听力。

13.(2分)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今年6月14日在俄罗斯开幕。

“世界足球先生”梅西领衔阿根廷队向冠军发起种击。

8岁的梅西曾因患侏儒症持续注射荷尔蒙6年,身高才长到169cm。

该荷尔蒙是(  )

A. 肾上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生长激素                          

D. 胰岛素

【答案】C

【考点】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解析】【解答】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世界足球先生”梅西领衔阿根廷队向冠军发起种击。

8岁的梅西曾因患侏儒症持续注射荷尔蒙6年,身高才长到169cm。

可见该荷尔蒙是生长激素。

故答案为:

C

【分析】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激素的主要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症状如下: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

侏儒症

幼年:

巨人症;

成年: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

呆小症;成年:

甲状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

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低血糖

肾上腺激素

肾上腺

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

 

14.(2分)连续发生的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表示。

毅豪同学归纳梳理的四个流程图中,有待改正的是(  )

A. 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尿液形成:

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

C. 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 红灯成像: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一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答案】A

【考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尿的形成,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植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因此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A符合题意;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尿液的形成是: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不符合题意;

D.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即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掌握植物体的组成层次、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途径及视觉的形成等方面的据此知识,据此答题。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为: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 、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静脉血)

(2)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