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71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x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略讲)

一、有助于幼儿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理解)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对数学的兴趣(理解)

三、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理解)

四、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详讲)

一、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

二、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动作(应用)

2、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依赖于具体事物(应用)

三、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一)从具体到抽象(应用)

(二)从个别到一般(应用)

(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应用)

(四)从同化到顺应(应用)

(五)从不自觉到自觉(应用)

(六)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应用)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详讲)

一、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理解) 

二、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

三、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理解)

四、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理解)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

A.数量关系B.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C.位置关系D.事物的自身特性

2、数学知识是一种()

A.抽象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没有关系

B.抽象的知识,源于具体事物

C.具体的知识,和具体事物有直接联系

D.具体的知识,并等同于具体事物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联系儿童生活

B.学前儿童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必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

C.数学教育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从个别到一般是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之一

4、数学所描述的是(   )

A.事物自身的特点B.事物间的关系

C.事物的数量特征D.事物的存在形式

5、早期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培养儿童基本的(   )

A.数学能力B.数学知识

C.数学素养D.数学方法

6、幼儿在数学学习中,只关注自己的动作,而不能与同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幼儿数学学习具有()

A.外部动作的心理特点B.不能顺应的心理特点

C.不自觉的心理特点D.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

7、儿童学习数学是从“数行动”发展到“数概念”的过程,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8、有些幼儿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也会受日常经验中的平分观念的影响,如某个幼儿认为“3”不能分成2份,“因这它不好分,除非多一个下来。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9、小班幼儿往往能说出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但却不容易说家里一共有几个人,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10、有些幼儿在按数取物的活动中往往会认为与一张数字卡(或点子卡)相对应的只能取放一张相同数量物体的卡片,把数字与个别物体相对应,而没有理解为可以取多张,只要数量相对应就行。

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个别到一般D.从不自觉到自觉

11、鼓励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用语言概括、表达、交流,以不断提高幼儿对其动作、思维的意识程度,促进幼儿的内化,说明儿童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

A.从具体到抽象B.从同化到顺应

C.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D.从不自觉到自觉

12、整个幼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类型是()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辩证逻辑思维

13、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始于()

A.动作B.教学

C.游戏D.生活

14、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了(   )

A.直觉行动思维B.表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辨证思维

15、数学语言所追求的是(   )

A.精确性B.发散性

C.启发性D.个性化

16、随着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对儿童的干扰会(   )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

C.很快消失D.没有变化

17、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必须依赖于对物体之间()

A.特点的感知B.属性的认识

C.数量的辨别D.关系的理解

18、作为人类的发明,数学体现了人类思维的(   )。

A.具体化B.抽象化

C.系统化D.概括化

19、数学不仅能帮助儿童精确地认识事物的数量属性,还能获得对事物之间的()

A.抽象的认识B.质属性性认识

C.关系的认识D.结构的认识

20、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开始的。

A.儿童的动作B.听教师的讲解

C.儿童的讨论D.观看教师的演示

二、填空题

1、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和()。

3、思维按其抽象性可分为()、()和()。

4、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是()。

三、简答题

简述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特点。

四、论述题

试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

第二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在动作技能上的目标

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理解)

(一)儿童的发展

(二)社会的要求

(三)学科的特性

(四)学习心理学的理论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分析(理解)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详讲)

讲清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内容(理解)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三)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一、选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依据(理解)

(一)符合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二)遵行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

(三)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

(四)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及各年龄段的要求(记忆)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从任何一个角度提出教育目标,其归宿都需落实到(   )

A.社会需求B.学科结构

C.儿童发展D.教学活动

2、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儿童掌握数学知识只是发展的表面现象,关键在于是否发展了儿童的(   )

A.思维结构B.操作能力

C.心智技能D.学习态度

3、从儿童的认识、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提出数学教育目标,这一分类的角度是(   )

A.教育基本内容B.儿童身心发展

C.数学教育内容D.社会发展要求

4.数学教育内容应是幼儿所熟悉的、所理解的,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   )

A.启蒙性B.启发性

C.生活性D.可探索性

5、适宜进行量的守恒教育的年龄班是()

A.学前班B.大班

C.中班D.小班

6、“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数量、形状等的兴趣,使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所表达的教育目标是()

A.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情感、态度

B.有关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

C.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D.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7、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最概括的陈述是()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B.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D.幼儿园培养目标

8、数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数学教育内容是否恰当,从根本上看,取决于()

A.是否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结构和学科的教育价值

B.是否依据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C.遵循和利用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程度

D.遵循社会发展和需要的程度

9、下面各种数量关系中,不宜作为小班数学教育内容的是()

A.对应关系B.守恒关系

C.大小关系D.多少关系

10、儿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这一教育要求是针对()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1、儿童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排序一般从()开始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2、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开始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3、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开始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4、儿童学习按物体的特定规则进行排序一般从()开始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小学

15、“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会解答简单的加减应用题,感知和体验加减互逆关系”,这一目标适合()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17、下面不适合作为小班数学教学内容的是()

A.认识三角形B.认识数字

C.按用途分类D.感知5以内数量

18、在数学学习内容安排上,应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A.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B.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原则

C.联系儿童生活的原则D.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9、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层次由低至高依次排列为()。

A.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B.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

D.各年龄阶段教育目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数学教育活动目标

21、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最好以()。

A.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不

B.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用教师的行为来表述

C.采用的行为主体可以不统一,有的条目用教师的行为来表述,有的条目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

D.选用的材料作为主体来表述

22、幼儿作为行为主体,用幼儿的行为变化来表述数学教学活动目标,可选用以下词语()。

A.“使幼儿……”、“启发幼儿……”B.“培养……”、“引导……”

C.“能……”、“会……”D.“激发幼儿……”、“引起……”

23、目标制定大多从幼儿应获得哪些数学经验的角度提出,且表述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这类目标属于()

A.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B.各年龄阶段目标

C.数学教育活动目标D.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24、教师作为行为的主体,用教师所做的事来表述教学活动目标,可选用以下词语()

A.“使幼儿……”、“启发幼儿……”B.“会……”、“体验……”

C.“体验……”、“辨别……”D.“学习……”、“领会……”

25、“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这一内容一般安排在()

A.小班B.中班

C.大班D.各班

2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中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

A.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B.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8、以下选项中,属于大班认识10以内基数教育要求的是()

A.会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5以内)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B.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C.会10以内数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有关事例

D.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29、“认识时钟”的教育活动属于(   )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30、“认识早、中、晚、白天、黑夜”的教育活动属于(   )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31、“认识区别昨天、今天、明天”的教育活动属于(   )

A.托班教学内容B.小班教学内容

C.中班教学内容D.大班教学内容

32、“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能正确说出名称。

”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

A.小小班B.小班

C.中班D.大班

33、“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

A.小小班B.小班

C.中班D.大班

34、“认识区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

”这一教育要求适于(   )

A.小小班B.小班

C.中班D.大班

3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

A.数、量、形B.数、量、形、时间、空间

C.感知集合、数、量、形D.感知集合、数、量、形、时间、空间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它可以分解为()、()和()三个不同的层次。

2、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可分为()、()和() 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和()。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三、简答题

1、简述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依据。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总目标。

3、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4、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第三章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教学难点: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

课时:

3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与苏联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列乌申娜的数学教育思想(理解)

二、苏联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大纲及特点(理解)

第二节皮亚杰的儿童数学学习研究与建构主义数学教育(详讲)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要点(理解)

二、关于儿童数学概念发展的研究(理解)

三、建构主义数学教育的基本主张(理解)

第三节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与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一、凯米的数学教育思想和课程方案(理解)

二、美国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解)

第四节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详讲)

一、重视数学学习中的操作和多感官体验(理解)

二、重视提供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和交流(理解)

三、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理解) 

四、重视儿童非正式数学能力的培养(理解)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

A.凯米B.皮亚杰

C.列乌申娜D.维果茨基

2、儿童主动建构数学概念,必须通过()

A.学习材料的引导B.老师的引导

C.自己的活动D.环境的创设

3、儿童思维的逻辑结构的建构,是从(   )开始的。

A.儿童的动作B.听教师的讲解

C.儿童的讨论D.观看教师的演示

二、填空题

1、皮亚杰认为,儿童适应环境的两种形式是()和()。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动向

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数学学习的一般心理发展特点,了解儿童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主要任务。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几种基本教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略讲)

一、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理解)

二、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理解)

第二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详讲)

一、操作法(应用)

二、游戏法(理解)

三、比较法(应用)

四、讨论法(理解)

五、发现法(理解)

六、讲解演示法(应用)

七、寻找法(应用)

第三节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环境创设

一、感受数学美,使儿童“亲近数学”、“喜欢数学”(应用)

二、渗透数形结合,变“抽象数学”为“形象数学”(应用)

三、充分利用空间与材料,引发儿童自发、自主的探究与学习(应用)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为了让幼儿零散、片断的经验得到整理、归纳,教师宜采用()

A.操作法B.观察法

C.演示法D.讨论法

2、为了让幼儿对某一数学概念有所感受和体验,最佳的教学方法应是()

A.操作法B.讲解演示法

C.谈话法D.观察、比较法

3、教师运用口语说明或解释向幼儿展示教具、范例、学具的方法是(   )

A.操作法B.游戏法

C.讲解法D.谈话法

二、填空题

1、(   )是儿童数学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

2、寻找法的三种形式是()、()和()。

三、简答题

1、何为寻找法?

其具体形式有哪些?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运用操作法的注意点有哪些?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掌握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与规律,掌握物体分类、比较多少以及集合间运算。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教学难点:

感知集合对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课时:

4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节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

一、集合及其元素(记忆)

二、集合的分类与表示方法(记忆)

三、集合问的关系与运算(记忆)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一、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理解)

二、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理解)

三、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理解)

四、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理解)

第三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记忆)

二、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理解)

第四节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

一、物体的分类(应用)

二、区别1和许多(应用)

三、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应用)

四、感知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应用)

作业思考题

一、单选选择题

1、儿童不能把集合作为一个结构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的阶段是(   )

A.3岁以前B.4岁以前

C.5岁以前D.6岁以前

2.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   )

A.自然数B.集合

C.序列D.对应

3、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发展,这一做法适合于()

A.小班B.中班

C.大班前期D.大班后期

4、幼儿将布做的娃娃、小衣裤等归一类,这种分类属于()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5、学前数学教育活动中,对一组物体确定多种标准进行分类,一个物体可以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这种分类活动称为(   )。

A.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B.多角度(或多重)分类

C.层级分类D.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6、儿童掌握数概念始于()

A.辨数B.认数C.点数D.数数

7、幼儿将塑料插片按颜色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物体间的关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8、幼儿在一堆动物与食物中,将狗与肉骨头归在一起,这种分类属于()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9、婴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过程依次是(   )。

A.辨数  点数  认数B.点数  辨数  认数

C.辨数  认数  点数D.点数  认数  辨数

10、按物体的某种特征,多级次的将物体连续分类的方法是()

A.层级分类B.多重分类

C.多角度分类D.按物体一个特征分类

11、以下选项中,属于小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按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

D.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12、以下选项中,属于中班分类教育要求的是(   )

A.学习与分类有关的词语如“不同”、“相同”等

B.按物体的数量进行分类

C.按物体的两个(或以上)特征分类

D.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13、幼儿将毛巾、茶杯、牙刷归成一类,这种分类属于()

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

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

14、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主要手段是(   )

A.运用运作B.运用表象

C.运用概念D.运用规则

15、在幼儿阶段,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主要在()

A.动作水平上进行B.表象水平上进行

C.抽象水平上进行D.概念水平上进行

16、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表现出的特点是()

A.学习加法比学习减法容易B.学习减法比学习加法容易

C.加减小数比加减大数难D.加减大数比加减小数容易

17、3~4岁幼儿最初对两组物体数量多少的判断是借助物体之间的()

A.对应摆放B.大小比较

C.错开排列D.横排摆放

18、分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

A.想像力B.记忆力

C.思维能力D.表达能力

19.儿童数概念的产生是在其模糊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地产生了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最后才能进行逐一点数。

这说明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开始于()

A.数数B.认数

C.逐一点数D.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22、下列数学关系中,儿童最易理解的是()

A.包含关系B.传递关系C.大小关系D.可逆关系

23、下列属于对应比较的形式是()

A.重叠比较B.单排比较C.竖排比较D.横排比较

24、下列不属于对应比较的形式是()

A.重叠比较B.并放比较C.连线比较D.横排比较

25、对应比较的形式之一为()

A.横排比较B.竖排比较

C.单排比较D.并放比较

26、感知、体验“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是指()

A.能区分1个事物和许多个事物

B.会说出一个兔妈妈和许多个兔宝宝

C.能知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

D.能辨别一个红珠子和许多绿珠子

27、一名幼儿看到老师把球一个比一个大地排列起来,当老师刚排了3个球,这名幼儿就突然说:

“最后一个是最大的”。

这说明这个幼儿已掌握了序列关系中的()

A.可逆性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