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120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

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

”想到这里,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

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转念一想: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我剥豆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

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

”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

我本来有底子。

”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

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写出同义词。

敛声息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前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其中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

3.“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我”为什么喜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

_____和____。

用“﹏﹏﹏﹏”划出文章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

(只划一处)

5.“‘我少,是我输了。

’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人。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果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

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①。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

“小鸟

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那么吸引人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注释:

①十姊妹:

一种鸟,体型小巧,繁殖快,叫声好听。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

2.“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和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写一个即可)

3.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句说:

“愿你珍重第一次。

”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语段阅读。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

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在饭店里

一天中午放学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们不能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就和何菲一起到学校对面的幸福餐厅去吃面。

幸福餐厅生意兴(xīngxì

ng)隆,宽敞的店堂里早就客满。

何菲排队买面条,我找座位,好不容易才等到两个空位子。

我便坐下来,把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等何菲。

邻座是一位打扮入时的姑娘,她旁边的座位也空着。

正等着,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扶着一位盲人爷爷走过来。

老爷爷身穿雨衣,戴着墨镜,拄着红白相间(jiānjià

n)的拐杖。

老奶奶看见我们这张桌子还有一角空着,就想让盲人爷爷坐下。

那位漂亮姑娘连忙叫道:

“喂,这儿有人!

“等人来了,我们再让吧⋯⋯”那位老奶奶用商量的口气说。

“那不行!

我朋友马上就要来的。

老奶奶见姑娘不肯让,只好无可奈何地扶着盲人爷爷站在旁边。

“老奶奶,这儿有座位,你们来坐吧!

”我连忙站起身来。

“哦⋯⋯”老奶奶感到意外,她怔怔地望着我。

“不要紧,我同学去买面条了,看样子,还要等一会儿呢!

你们先坐吧。

”我热情地扶盲人爷爷坐下。

正在这时,何菲一手端着一碗面条小心翼翼地往这儿走。

老奶奶见何菲来了,连忙起身让座。

何菲急忙放下面条,让老奶奶和盲人爷爷坐好,说道:

“我们不急,你们先吃吧!

两碗香喷喷(pēnpè

n)的面条放在二位老人面前,我随即递给盲人爷爷一双筷子,亲热地说:

“老人家,您请用餐吧!

”“可真太谢谢你们啦!

”老奶奶十分感激地说。

盲人爷爷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不住地念叨:

“这餐厅的服务态度真好⋯⋯”

我和何菲听了都笑了,周围的顾客也笑了,并向我们投来了赞(zà

nzhà

n)许的目光。

那漂亮的姑娘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1.用“√”给文章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倾盆大雨:

(2)便:

(3)无可奈何:

3.从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找近义词:

协商()称赞()找反义词:

冷淡()狭窄()

4.按“我们”等座位——让座位——受赞扬的顺序,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漂亮的姑娘羞愧地低下头的原因是什么?

7.运用下列词语造句。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理解。

四季之美(节选)

秋天最美是黄昏。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

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文中画线句在语段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2.选文第1自然段按_______顺序描绘了_______和________两幅图画()

A.空间乌鸦归巢大雁南飞B.时间夕阳斜照山夕阳西沉

3.冬天,作者明明喜欢早晨,为什么还要写中午呢?

4.用横线画出选文第1自然段中描写动态美的句子。

句子给人以美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

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

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

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

每一次,父亲都不惧风雪,护送弟弟,坚持治疗。

有一天,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

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

“冬天快过去了。

②还是一个冬季。

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

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

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

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

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③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

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

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

“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

”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

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威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

父亲临走前,抚着我的头,叮嘱道:

“娃儿,好好念书,冬天快过去了。

④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

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让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⑤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身难忘。

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

感谢你,父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拮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列举了父亲的两件事: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的“不惧风雪”一词概括了父亲面对风雪护送弟弟时的表现,请将这一情景进行具体描写。

(30字左右)

4.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话“冬天快过去了”仅仅是指冬季快结束了吗?

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的话对我有什么影响?

八、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

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

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

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

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

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

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

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

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

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

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

“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

警卫员!

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

”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

“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

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

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一句是______句,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

“……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

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4.文中描写了老军需处长冻僵死在枯树下的情景,刻画人物的方法是()

A.心理描写B.外貌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

5.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课外阅读。

空城计

这一天,诸葛亮正在和部下商量怎样抵抗魏兵的事,忽然探子飞马传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这边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马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诸葛亮对手下的人说:

“你们都可以放心,魏兵不敢进城!

”于是连忙传令下去,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打开,每一个城门,用二十个老兵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小童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不久,魏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满面,悠闲地弹琴。

左面的小童手捧宝剑,右面的小童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

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做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司马昭说:

“莫非诸葛亮没兵,故意做出这样子,父亲为什么要退兵?

”司马懿说:

“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冒险。

如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如果进兵,就要中他的计策。

你等怎能知道!

”于是,将两路兵马全部退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情的前因后果。

(1)起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

(3)结果:

2.用“  ”画出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句子。

3.用“  ”画出点明司马懿退兵原因的句子。

4.如果领兵人变成了司马昭,诸葛亮的空城计还能成功吗?

十、课外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州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外出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杭州读书。

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杭州念书的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就义结金兰,一同前往杭州。

在杭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

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西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子。

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

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

梁山伯只得伤心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

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

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一见如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义结金兰:

2.用“  ”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两个句子。

3.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________之称。

4.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

十一、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2.“殿”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

3.删去画“”句子中的“上自”“下至”好不好?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选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写这两段?

十二、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鸟瑶台、武陵春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