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段翻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40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段翻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百段翻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段翻译.docx

《百段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段翻译.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段翻译.docx

百段翻译

1、盲苦

有个盲人,路过干涸的小河,不幸从桥上失足坠落。

他两手攀着桥栏干,战战兢兢地紧握不放,自己料想:

如果一松手,就必定掉进深渊。

过桥的人告诉他说:

“不要害怕,放开手只管往下滑,下面是坚实的地面。

”这个瞎子不相信,还是紧紧地抱着栏杆大哭大叫,时间久了,精疲力尽,便失手掉到地下,却安然无恙,于是讥笑自己说:

“咳!

早知道下面是坚实的平地,何必如此自讨苦吃呢!

”其实大道(真理)往往很平实,而那些在黑暗中守着迷茫,固执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应该省悟了啊!

这则寓言它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已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2、贵天

齐桓公问管仲:

“君王要重视(贵:

重视,崇尚)什么?

”(管仲回答)说:

“要看重天。

”桓公仰望着(天)。

管仲说:

“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苍茫茫的天空。

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

百姓赞同(政事)社会就会安定,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百姓非议(政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

”《诗经》说:

有的人们不良善,徒然相怨在一方。

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官员,最后国家却不灭亡的情况,从来就没有过。

3、陈述古祠钟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到一些人却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盗贼。

于是陈述古骗他们说:

“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辩认盗贼,特别灵验。

”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把这一群囚犯带到钟前,自己对犯人说:

“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口钟,它不响,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钟就会发出声响。

”述古亲自率领他的同僚,在钟前很恭敬地祈祷。

祭祀完毕后,用帐子把钟围起来,便暗地里让人用墨汁涂钟,过了很久,钟涂好以后,带领被捕的犯人一个个让他们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出来就检验他们的手,发现都有墨汁,只有一人手上无墨。

述古对这个人进行审讯,于是他才承认自己是盗贼。

原来这个人是害怕钟响,没有敢去摸。

4、方子振学弈

人们常说方子振小时候喜欢下棋,曾经在晚上月光下见到一位老人,对方说:

“你小子你喜欢下棋么?

如果真的喜欢,明天在唐昌观中等我。

”第二天方子振到观中时,老人已经在那里了。

老人生气地说:

“哪有这说法:

和长辈约定了时间,却来得这么迟?

应当于明日重来这里。

”方子振暗想:

“这莫非是(像古代在)桥上(扔鞋子考验张良然后传授奇术的)老人的那种情况吗?

”方子振第二天五鼓时分前往,观门还未开,月亮还在天上。

老人拖着拐杖翩然到来,说道:

“你小子是可以与其谈论下棋的人啊。

”于是在地上布开棋局,和方下了四十八种变化,每种变化仅仅十多手棋。

于是方子振在天下没有对手。

我路过清源时,特意找到方子振询问此事。

方子振说:

“这只不过是好事的人的说法。

我八岁的时候就喜欢下棋。

当时已经在私塾中念书,每次上课,都会先行学完功课,并且和老师说:

‘弟子我有学有余力,请老师允许我下棋。

’老师起初也责打惩罚我,后来也就禁止不了了。

我每天在桌案下布局计算(下棋)。

到十三岁时,天下就没有对手了。

”这大概是专心学艺到入神,如管夷吾所说的:

“通达鬼神,而本人却不属鬼神”吧。

5、仲尼之贤如天高

齐景公问子贡:

“谁是你的老师?

”子贡回答说:

“我师从仲尼。

”齐景公问:

“仲尼有贤德吗?

”子贡回答说:

“有贤德。

”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

”子贡回答说:

“不知道。

”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可能吗?

”子贡回答说:

“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

可要是问天究竟有多高呢?

都会说不知道。

因此我知道仲尼的有才干却不知道怎样有才干。

6、君子之学美其身

君子学习,要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倾注全部的心血,表现在一言一行,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于他的七尺之躯呢?

古人学习是自身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取悦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所以,别人没有疑问却去教导,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罗嗦;浮躁罗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7、运斤成风

庄子去送葬,路过惠子的墓地,回头对跟从者说:

“楚国都城郢有个人用石灰涂在他的鼻尖上,像苍蝇翅膀(那样薄),让一个叫石的工匠用斧头削掉它。

姓石的工匠挥起斧子像一阵风似的,放手砍去,石灰全掉了而鼻子一点没受伤。

那个郢都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来姓石的工匠说:

‘你试着为我再表演一回。

’姓石的工匠说:

‘我曾经的确能这样砍削,不过,我砍的对象已经死了很久了。

’自从惠子先生死后,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再也没有跟自己谈论道理的人了!

8、立木取信

变法的命令已经拟订完备,但还没有公布,执政者担心百姓不相信,就在秦国京城市镇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奖给他十金。

老百姓对这个布告觉得很奇怪,没有人敢动。

(于是执政者又颁布文告)说:

“能搬走的人奖给他五十金!

”有一个人按要求搬走了这根木头,(官府)就给了他五十金。

这才公布变法法令。

变法的法令施行了一周年,来至秦国都城诉说新令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正当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新令。

卫鞅说:

“新法不能(普遍)执行,(是因为)从上面的人开始触犯法令。

”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于是就刑罚他的老师公子虔,对他的傅父公孙贾处以墨刑。

第二天,秦国百姓都遵守服从命令。

新法实行十年,秦国道路上偶有遗落的东西,也没有人敢捡起私自藏起来,山林中盗贼绝迹,民众为国作战十分勇敢,而对结仇私斗则畏惧胆怯,乡村和城市都很太平。

当初说新令不便的百姓,有人来说方便了。

卫鞅说:

“这些都是扰乱法令的分子!

”把他们都迁徙到边地去了。

这以后没有一个人敢于议论新法了。

9、苏秦引锥刺股

苏秦向秦惠王上书十次,而游说(连横的主张)未能成功。

黑貂皮裘穿破了,携带的百斤黄金用完了,生活所需的钱财费用没有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

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身子又干又瘦,脸色又黑又黄,流露出惭愧的样子。

回到家里,妻子不停止纺织,嫂子不给作饭,父母不跟他说话。

苏秦叹着气说:

“妻子不认我做丈夫,嫂嫂不认我做叔子,父母不认我是儿子,这都是我自己的过错啊!

”于是(苏秦)连夜翻出书籍,摆开几十个书箱,找到一部太公阴符的兵法书,伏案诵读,选择重要的熟记,结合当时形势,反复研究它的意义。

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拿个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流到脚上,说道:

“哪有游说人主不能得到他的金玉锦绣、获取卿相尊位的呢?

”过了一年,揣摩透了,说:

“这回真正可以说服当世的君主了。

”于是,苏秦经过燕乌集阙,在华丽的宫殿里游说赵肃侯,两人谈得拍起手掌来,情投意合。

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给相印,还有百辆兵车,千匹锦绣,双百白壁,二十万两黄金,跟在他的后面,去约集六国合纵,拆散连横,来抑制强暴的秦国。

所以苏秦做了赵国的国相之后,秦国通过函谷关与各国联系的交通就断绝了。

10、乐羊忍食子羹

乐羊做魏国将军,(因此)奉命攻打中山国。

他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就把他的儿子悬挂起来让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使斗志衰落,反而攻打得更加急烈。

中山国于是煮死了他的儿子,并且把肉羹送给他,乐羊吃了一杯肉汤,中山国作战心诚,不忍心再和他战下去,中山国终于被攻下来,乐羊于是替魏文侯开拓了土地,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但对他的心思产生了怀疑,孟孙打猎获得一只小鹿,让秦西巴抱着往回走,那母鹿紧跟在后面鸣叫,秦西巴不忍心,就放还小鹿给母鹿。

孟孙很恼怒,就赶走了秦西巴。

过了一年,孟孙召回秦西巴,任他为自己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侍臣说:

“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现在您将他任命为太子的老师,为什么呢?

”孟孙说:

“他对于一只小鹿尚不忍心,对我的儿子又怎么能忍心呢?

”所以说,机巧诈骗不如笨拙真诚。

乐羊因为有功劳而反遭怀疑,秦西巴因为有罪而更被信任,原因在于仁爱与不仁爱啊。

11、良桐为琴

工之侨得到了一根质地优良的梧桐木,把它砍削成琴,又安上弦弹奏,发出像金属一样的清脆声音,像玉器一样的回音。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美妙的乐器。

工之侨把琴献给太常。

太常让高级乐器师来鉴别,乐器师说:

“(这琴)不古老。

”把它丢还给工之侨,工之侨把琴带回家,跟油漆工商量,在琴上画了一些断断续续的纹路;又跟刻字工商量,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器皿上的文字;然后用匣子装着把它埋到土里。

过了一年再挖出它来,抱往街市上去。

一个有权势的人经过看到了这琴,用一百金买了它,再献给朝廷。

管理音乐的官员们,一个传一个地观看,都说:

“这琴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

”工之侨听说了,感叹说:

“这个世界真可悲啊!

难道是一张琴吗?

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

12、郢书燕说

楚国郢都有个人,要写封信送给燕国宰相。

在晚上写信,灯火不明,于是对拿烛的人说:

“把烛举高些”,在信上误写了“举烛”二字。

“举烛”,不是信上(要表达)的意思。

燕国宰相收到信看到“举烛”很高兴,说:

“举烛嘛,以明察为贵的意思。

以明察为贵,推举贤能的人担任官职。

”燕国宰相告诉了燕王,燕王很高兴,国家因而治理得很好。

太平是太平了,却不是郢人写信的原意。

现在求学的人,很多和这解说郢书的燕相是相类似的。

13、物各有所长

甘戊出使到齐国去,(坐船)横渡大河。

船夫说:

“河水隔开罢了您不能自己渡过去,还能成为国君的说客吗?

”甘戊说:

“不是这样,你不了解啊。

事物各有各的短处和长处。

诚实厚道的人,可以侍奉君主却不能带兵打仗。

宝马一天能够跑千里,但把它放在房子里,让它捕捉老鼠,连一只小猫都不如。

宝剑干将的锋利,天下闻名,木匠拿它去砍木头,还比不上斧头。

现在,拿起船桨划船,上下行驶,我比不上您;但是,游说大小国家的君主,您也比不上我呀。

14、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说:

“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

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

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

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

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

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

用跑了五十步的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

“不行,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

“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

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15、晏子之御者

晏子做齐国的相国,出门时,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

她的丈夫为相国的驾车,撑起大伞般的车盖,挥动鞭子赶着四匹驾车的马,得意洋洋,自己很满意的样子。

(车夫)回来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去。

车夫问他离开的缘故,妻子说:

“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声名在诸侯中显扬。

现在我看他出门时,志向远大、思虑深远的神情,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下的神色。

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只做人家驾车的奴仆,但是你的神态,自己把这当作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开。

”这以后,车夫变得谦卑恭谨的样子。

晏子感到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话告诉了他,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16、季文子论妾马

季文子担任宣公、成公的国相,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

仲孙它进谏说:

“你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相。

你的妾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精饲料,人们恐怕会认为你是一个吝啬的人,并且也不能替国家增添光彩吧。

”文子说:

“我也很愿意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的国人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和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

那些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辅佐国君的人恐怕不应该这样做的吧?

况且我只听说以高尚的德行作为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妾和马的华丽来为国增光的。

”文子把这一切告诉孟献子,献子把他禁闭了七天,从这以后,仲孙它的妾也只穿粗布衣服,他的马饲料也只用杂草。

文子听说了这些,说:

“有过错却能改正的人,是百姓的榜样。

”任命他做上大夫。

17、永某氏之鼠

永州地方有一个人,怕犯日忌(忌日),对禁忌拘泥得特别厉害,(他)认为自己出生的年份正逢农历子年,老鼠,是子年的神灵,因而很爱护老鼠,他家里不养猫和狗,又禁止仆人打老鼠。

粮仓、厨房都让老鼠放纵横行,不加干涉。

因此老鼠们互相转告,都搬到这一家来,吃得饱饱的,却没有任何灾难。

这一家呢,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喝的吃的大都是老鼠吃了剩下来的。

(那些老鼠)白天一个接一个地与人同行,晚上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发出种种怪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是那个人)始终不讨厌它们。

几年后,这一家迁往别州去了;后来的人搬来居住,老鼠的所作所为像以前一样。

那新主人说;“老鼠这个在阴暗角落活动的东西,是坏家伙,(这里的老鼠)偷嘴吵闹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揭开瓦片,用水灌洞,(还)奖赏仆人四面围捕老鼠。

杀死的老鼠堆起来像座小山。

把它们的尸体扔到偏远的地方,臭味几个月才消失。

唉!

那些老鼠以为吃得饱饱的,又没有灾祸是能够长久下去的啊!

18、季梁谏魏王

魏王想攻打邯郸。

季梁听说了,从半路上返回;衣服皱缩不伸展,连头上灰尘都来不及除去,就(急忙忙)地去见魏王说:

“现在我返回的时候,看见一个人在大路上,正面朝北而手把持着马缰绳,驾着车子,告诉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你要到楚国去,怎么是面朝北呢?

他说:

‘我的马是良马!

’我说:

‘虽然是良马,这不是到楚国的路啊。

’那人说:

‘我路费多!

’我说:

‘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

’那人又说:

‘我驾车的本领高!

’这几件事情越好,而离楚国就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成为霸王,做一件事就想在天下成善;依仗着王国的强大,军队的精锐,去攻打邯郸,扩充土地,提高声望。

你这样的举动越多,而离称王的距离就越远。

就跟要到楚国去却向北走一样。

19、为人不党

赵宣子在晋侯前推荐韩献子说:

“他为人不偏私,治理众人不紊乱,面临死亡不恐慌。

”晋侯任命他做了中军尉。

在河曲之战中,赵宣子的车冲犯了军队的行列,韩献子杀了他的仆人。

人们都说:

“韩献子(这下)必死(无疑)了,他的主子早上提拔他,而晚上就杀了主子的仆人,谁能容忍这样的事呢?

”战争结束后,赵宣子宴请大夫,酒过三巡,说:

“你们可以祝贺我。

”手下人回答说:

“不知道祝贺什么。

”宣子说:

“我在晋侯面前推荐韩厥,说得不恰当,一定要受刑罚。

现在我的车子乱了次序而韩厥杀了我的仆人,可以说是不偏私,这说明我推荐得很恰当啊!

”手下人拜了两拜,屈膝下跪叩头至地说:

“不但晋国能安享这个福分,就是先祖唐叔也要依仗这样的人,我们敢不再行大礼以示祝贺吗?

20、买椟还珠

楚王对田鸠说:

“墨家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学派。

身体力行方面还可以,但他们的话多不讲究辞令,为什么呢?

”田鸠说:

“过去秦王把他女儿嫁给晋公子,要晋国为她修饰服饰,让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女子跟着陪嫁。

到了晋国,晋国人喜爱陪嫁的妾却看不起秦王的女儿。

这可说是善于嫁妾,却不能说是善于嫁女。

楚国有一个到郑国卖珠宝的人,做了一个用木兰做成的匣子,用桂椒之类香料熏木匣子,用珠玉点缀它,用玫瑰珠片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编集。

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把珠宝退还给他。

这可算是善于卖匣子,却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宝。

现今世上的言论,都说一些巧辩漂亮的话,君主只看到它的华美文辞,却忘记他是否有用。

墨子的言论,传达先王的道理,论述圣人的学说,来向人民解说宣扬;如果要修饰他的文辞巧辩,我恐怕人们只爱它的文辞却忘记它的用处,简直因文辞的讲究而妨害他的内容所该起的作用了。

这和楚人卖珠宝、秦王嫁女是同样的,所以他的话大多不以文采修辞为重。

21、工人善琴

明朝万历末,有个叫詹懋举的人任颍州太守。

有一次偶然召了一个木工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门外,抬起头指指点点,好象在议论弹得好坏一样。

詹把他叫过来,问他说;“你很善于弹琴吗?

”木工回答说:

“是的。

”詹就叫他弹。

木工就演奏一遍刚才詹弹的曲子,詹听了十分惊奇,追问他是从哪里学来的。

木工回答道:

“我家住在西城外,以前常常见到一个老人进城卖柴,担头常挂一口袋装一把琴,于是请他拿出来看,叫他弹琴,心里又很高兴,就向他学习弹琴罢了。

”詹(听后)要给他银子,木工不接受说:

“我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木工,只接受木工的报酬罢了。

”又说:

“您的琴都是低劣的木材做成的,我有一把琴,就是老人所赠送的,现在我把它献给您。

”詹(一看)果真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怒、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人能及得上他。

22、宋人酤酒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的家什很公平,对待顾客很有礼貌,他做的酒也很好喝,酒幌子也挂得很高,然而酒就是卖不出去,酒都酸,弄不清这是什么缘故,请教一位有知识的老人杨倩。

杨倩说:

“你家的狗太厉害了吧?

”卖酒的说:

“狗厉害,为什么酒就卖不出去呢?

”杨倩说:

“(因为)人们害怕它呀!

有人让小孩揣着钱,提着酒壶去买酒,狗就迎面扑上来去咬他,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哪。

”国家也有狗。

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心里装着治理国家的办法,想要把它告诉国君;(可惜)有的大臣就像凶狗一样,迎面扑来咬他们。

这就是国君所以受蒙蔽,受挟制的原因,也是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23、晏子谏齐景公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雪下了三天不转晴。

景公披着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侧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

“奇怪啊!

雪下了三天,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

“天气真的不冷吗?

”景公笑了。

晏子说: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了却想到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闲了却想到别人的劳苦,现在您不曾想到别人啊。

”景公说:

“好!

我受到教诲了。

”于是拿出皮衣,打开粮仓,来发给饥寒的人。

24、公卢讽赵简子

赵简子要发动军队攻打齐国,下令说军中有敢进谏(阻止)的人要处以死罪。

有一个叫“公卢”的穿铠甲的士兵,看见赵简子大笑。

赵简子说:

“你笑什么?

”公卢回答说:

“我想到一个不久前发生的笑话。

”赵简子说:

“如果能够解释清楚这个笑话就算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就是死罪。

”公卢回答说:

“我在采桑的时候,看到邻家的丈夫与妻子一起到田里,看见一个上、桑林中的女子,于是(丈夫)前去追她,没有能够追得,只能返回,他的妻子生气地离开了他。

我笑他的失职。

”赵简子说:

“现在我攻打别的国家失去了自己的国家,这是我失职了。

”于是停止出师回国了。

25、社鼠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

“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

”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问:

“说的是什么意思?

”晏子答道:

“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

聚,这里指并排

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

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

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

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

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26、口技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青年女子,她的年纪大约二十四五岁。

只见她随身携带着一只药箱,在村中卖药治病。

村里的人听说后,便出来请她诊治。

但这位青年女子说是自己不能开药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

人们耐心地等待着夜晚的降临。

到了傍晚,她把一间小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将自己关在里面。

村里的人围绕在门窗外面,侧耳倾听。

这时候,人们自觉地停止了喧闹,只有个别人在窃窃私语。

过了一会儿,小房子里外都听不到响动声息。

当夜来临的时候,人们忽然听见小房子里有掀帘子的声音。

青年女子在里边问:

“九姑来了吗?

”只听另一个女子回答说:

“来了!

”又问:

“腊梅跟九姑一起来的吗?

”一个身份像女仆的说:

“来了。

”然后,这三个女人叽叽喳喳,说个没完。

一会儿,外面的人又听见小房子里有帘钩子声响,青年女子说了声:

“六姑来了。

”她旁边的人说:

“春梅也抱着小公子来了哎。

”一个女子说:

“犟脾气的公子哥!

哄他他也不睡,非要跟着六姑来。

他的身体像有千把斤重,背着他真累死人!

”接着,就听到青年女子道谢声,九姑问候声,六姑的客套话,两个女仆彼此慰劳声,小孩的嬉笑声,众口纷坛,吵吵嚷嚷。

那青年女子带着笑声说:

“小公子也太喜欢玩了,这么远还抱着猫来。

”这时,里面的声音慢慢变小了,帘子又响动起来,小房子里又是一片喧哗。

有人问:

“四姑怎么来得这么晚?

”有一个少女细声细语地说:

“有一千多里路哩,和阿姑两人走了好长时间,阿姑走得太慢。

”于是,又是一番问候寒暄声,移动座位声,叫添凳椅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满屋喧闹,过了好一阵子才安定下来。

直到这时,小房子外面的人才听到青年女子向神仙请教治病的药方。

九姑认为应该用人参,六姑认为应该用黄芪,四姑说是该用白术,她们思考了片刻。

然后,听见九姑叫拿笔墨来,不一会,纸折得吱吱响,拔笔,笔头套丢到桌上叮叮作响,磨墨之声十分清晰。

写好药方之后,九姑把笔扔到桌子上,抓药包装,发出苏苏声。

不一会儿,青年女子掀开帘子,叫村里的病人拿药和药方,随即转身回到房里,接着,就听到三姑告别,三个女仆告别,小孩咿咿呀呀声,小猫喵喵叫喊声,一时并起。

九姑的声音清脆响亮,六姑的声音缓慢苍老,四姑的声音娇柔婉转,那三个女仆的声音也各有特色,外面的人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

村子里的人听了这场“神仙会”,以为她们真的都是神仙,惊讶不已。

患病的人拿回青年女子从“神仙”那里讨教的药方和草药,赶紧煎熬饮用,但药吃完了,病却未见好转。

后来村子里的人才明白,那青年女子表演的是口技,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

她只不过是借助口技来推销自己的草药罢了。

27、孟子谏邹穆公

邹国与鲁国交战。

邹穆公对孟子说:

“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

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

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

“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

曾子说:

‘小心啊,小心啊!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

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

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

28、季氏将伐颛臾

季康子将要攻打颛臾。

冉有、子路被孔子召见,说:

“季康子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

“求!

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当初先王让它的国君做东蒙的主祭,而且它已经在国境之内了。

这是国家的臣子啊!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

“季康子要这样做,我们两个做臣子的都不想打。

”孔子说:

“求!

周任有段话说:

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才力,就接受职位;如果不能,就应该辞去职位。

盲人站立不稳而不去扶持,盲人摔倒了又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搀扶的人呢?

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逃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中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今天的颛臾,城郭坚固又靠近费邑,现在若不攻取它,将来必定成为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

“求!

君子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我想得到它’,而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去寻找借口的人。

我听说有封地有采邑的诸侯大夫,不担忧财富少而担忧财富不均,不担忧人口稀少而担忧境内不安定。

因为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国内太平就不觉得人口少;社会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

像这样做,那么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应完善文教德化而使他们归顺,使他们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现在你俩辅佐季康子,远方的人不归顺却不能使他们来归,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在国内策划发动战争。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

29、游侠朱家轶事

鲁国的朱家与高祖是同一时代的人。

鲁国人都喜欢搞儒家思想的教育,而朱家却因为是侠士而闻名。

他所藏匿和救活的豪杰有几百个,其余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