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乡土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157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安溪乡土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溪乡土教案.docx

《安溪乡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溪乡土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溪乡土教案.docx

安溪乡土教案

福建乡土地理教案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07地理科学070904018蔡文博

 

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

一、课标要求

1、了解家乡安溪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特征。

2、总结安溪县的地理环境特征。

思考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通过教师讲解和材料阅读,可以了解家乡乡土地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中安溪自然地理环境分别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与植被、生物、自然灾害等7个方面进行介绍。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安溪县的自然地理环境。

2.理解相关地理环境的主要概念,专业术语及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3.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活得环境,并产生向往研究与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安溪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安溪县是我国主要的产茶地区之一,素有中“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之誉。

其自然地理环境是怎么样子的呢?

各自然要素又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安溪乡土地理——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安溪县自然地理环境

【提问】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哪几方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概括】好,看来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还是挺了解的,现在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关于安溪地理环境的图片。

(展示幻灯片,安溪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物、自然灾害)

【学生回答】略。

【启发提问】以上的这些图片展示了安溪地理环境,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一、地质

【教师讲解】

1、地层:

安溪县境内各时期地层均有分布,出露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不同时期地层厚度变化幅度从0~2295米。

按地层层序、古生物群、接触关系、岩相、沉积旋回及火山喷溢次序等,全县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元古界

(2)古生界

(3)中生界

(4)新生界

2、侵入岩(含次火山岩):

安溪县境内侵入岩(含次火山岩)活动频繁,燕山早期晚侏罗系曾发生五序幕火山喷溢活动,13个岩体侵入,有六种岩石类型。

燕山晚期八次较大的岩浆侵入活动,83个岩体侵入,有20种岩石类型。

喜马拉雅山期曾发生三序幕浅、超浅成岩体侵入活动,3个岩体浸入,有3种岩石类型。

还有脉岩小侵入活动,零星分布县境内各地。

这么多次岩浆活动,对境内影响极大,使原来沉积岩系受变质,使金属矿产迁移富集,成为工业矿体。

岩体出露面积约950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近三分之一。

3、构造:

安溪县经历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多次构造运动,现今以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形迹非常发育,归纳简述于下。

(1)褶皱

A.北部东西向背斜分布于福前至剑斗,向斜分布于圆潭,由元古界至中生界的地层组成。

B.中部偏东青洋——珍地背斜,由上古生界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C.西部南北向背斜分布于福安、香菇园,向背斜分布于石门堪、郑坑、南林山,由元古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呈南北向展布。

以上对铁、锰、煤、石墨、钼、铜、黄铁矿、石灰岩矿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D.北东向晚侏罗系陆相碎屑——火山岩系小盆地分布于田底南、芹内、云顶山等地。

火山基底隆起带分布于剑斗——锦治一带,火山构造盆地分布于梅水坑、紫云山、西坪等地。

F.北北东向晚白垩系构造盆地分布郭春等地,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云中山等地。

G.北西向火山构造洼地分布于长基等地。

(2)断裂

县境内有东西向(EW)、南北向(SN)、北东向(NE)、北北东向(NNE)、北东东向(NEE)、北西向(NW)等组主要断裂,这些不同方向组的断裂对铁、锰、金、银、铜、钼、铅、锌、黄铁矿、煤、石灰、石灰岩等矿床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A.东西向(EW)断裂带主要有:

福前农场——剑斗——湖头断裂带,该断裂带以压性,压扭性断裂为主。

龙涓——西坪——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主要由一系列高角度张性或压性断裂组成。

B.南北向(SN)断裂带主要有:

珍地——西坪——白花洋断裂带。

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南北向(SN)压性断裂所组成。

山塔——双垵——招坑断裂带,则以张性断裂和压性断裂为主。

C.北东向(NE)断裂带主要有:

安溪——东岭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为主所组成。

金谷——尚卿——连祠断裂带。

则以上百条压性大小断裂所组成。

D.北北东向(NNE)断裂带主要有:

洋婆山——云中山、桃舟——下洋、西山——上寮、仙荣——岐阳等地一系列近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NNE)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E.北东东向(NEE)断裂带主要有:

大坪——洋婆山断裂带,由一系列高角度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F.北西向(NW)断裂带主要有:

仙荣——湖头——安溪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向(NW)大小不一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银场——芦田——大坪断裂带,该断裂带由一系列北西向(NW)高角度压性、压扭性断裂所组成。

以上各方向组断裂带均有自己生成、发展的时间,先期形成的断裂有的地段被后来岩浆岩侵入而吞噬,或被火山岩、新的沉积岩层所覆盖;中生代以来,县内火山活动强烈,形成火山活动十分醒目,大部分洼地内存在着若干个火山喷发中心,这些喷发中心除了火山口现存14个外,有的周围还发育有一系列环状及放射状断裂而组成火山机体。

有的地段后来又经历过多次活动进一步扩展。

因此,这些不同方向的断裂带往往能见到互相交切而构成一幅复杂的应变图象。

【启发提问】那同学们想一想,安溪地貌特征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略。

【板书】二、地貌

【教师讲解】

地貌特征:

安溪县属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部分。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山峦起伏,山峰林立,山势峻峭,坡度大,河谷狭窄,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最高山峰太华尖1600米。

千米以上高山2461座;东南部地势相对较平缓,千米高山475座,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城厢经兜村最低海拔32米。

以丘陵山地为主,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在西溪、蓝溪沿岸。

主要河流贯串盆地,并切穿盆地之间的山岭。

地貌类型:

全县地貌有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类型,河谷盆地分布其间。

海拔50~250米有445.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14.58%。

主要分布在凤城、城厢、参内、魁斗、蓬莱、金谷、湖头、龙门、官桥等乡镇,是本县较大面积河谷盆地;海拔250~500米有668.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21.88%,主要分布在城厢、参内、魁斗、蓬莱、金谷、官桥、龙门、白濑、虎邱、尚卿、龙涓、剑斗、福前等乡镇场;海拔500~800米有1156.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37.84%,主要分布在湖上、剑斗、尚卿、西坪、虎邱、龙涓等乡镇;海拔800~1600米有785.6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25.70%,主要分布在感德、祥华、丰田、桃舟、芦田、龙涓、剑斗、大坪、长坑等乡镇场。

【启发提问】现在,哪位同学可以主动回答一下,安溪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略

【板书】三、气候

【教师讲解】

气候特点:

本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由于地形地貌之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显不同气候特点。

东部外安溪属南亚热带,年平均温度19~21℃,年降雨量1600毫米,夏季长而炎热,几乎占近半年时间,冬季短暂而无严寒,农作物一年可三熟;西部内安溪山峦起伏,地形错综复杂,受西北方气流影响较大,加上山脉走向各不相同,坡谷地形成复杂气候状况,夏秋局部多雷阵雨,故有“隔山不同风,同时不同雨”之说。

年平均温度在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年四季分明,夏季不酷热,秋季冷得较早,春季来得稍迟,农作物常受“三寒”(春寒、梅寒、秋寒)危害,一般一年只有两熟,生长比外安溪普遍迟一个节气。

一、气温

境内年平均温度在16~21℃之间,一年中七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在22~29℃,一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在7~12C。

最高气温的7月份外安溪的城关平均为34.2℃,极端最高气温在37~39℃,1967年6月29日最高达39C。

内安溪的芦田月平均为29.2℃,极端最高气温在32~34℃,1975年7月27日最高气温达34.8℃,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外安溪城关为8.7℃,极端最低气温在1~3℃,1967年1月17日达0.9℃,内安溪芦田为5.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3℃,1967年1月17日最低达零下5.4℃。

冷空气南下,影响本县,年平均为35次,从苏联西伯利亚西部出发,经我国新疆,然后南下到我省沿海一带,这条路南下次数最多,是冷空气主力。

以10月至翌年5月为最多,平均每月3~4次。

1966年3月8日强冷空气影响,24小时最大降温值达10℃。

二、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782.4毫米,内安溪年平均1854.8毫米,比外安溪年平均1637.6毫米多217.2毫米。

最多的西坪珠洋年平均降水量2023.8毫米。

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最多,城关平均为280毫米,芦田达339.3毫米;11月份为最少,城关平均仅38毫米,芦田只有39毫米,平均雨量最多月为最少月的8倍多。

全年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

春雨季(2~4月)降水量220~290毫米,占全年20%;梅雨季(5~6月),降水量500~650毫米,占全年30~32%;台风雷雨季(7~9月),降水强度大、雨量集中,一年之中,一日最大降水量也出现在这一季节。

这一季(三个月)降水量600~750毫米,占全年37~39%;少雨季节(10月至翌年1月),降水量180~250毫米,占全年12~14%。

降水的年际间变化不稳定,同一地区,同样的月份降水量各年间差别很大,城关年降水量最多的1961年为2446.3毫米,最少的1962年仅1193.2毫米,雨量最多6月份,1965年6月432.4毫米,而最少的1961年仅99.2毫米。

一年中降水日数,内安溪多于外安溪。

外安溪城关年降水日数平均在14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8%,最多的1975年达172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7%,而最少的1963年仅10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0%。

1964年、1966年、1968年、1974年雨量最集中的6月份,最多雨日达24天,而1961年这个月最少仅8天。

在雨日最少的11月份,最多的1972年这个月雨日达14天,而最少的1964年、1968年、1971年11月都滴雨未下。

三、湿度

境内城关年平均绝对湿度为20.0毫巴。

7月份的平均绝对湿度达30.0毫巴,1月仅10.6毫巴。

历年极端最大绝对湿度38.6毫巴(1967年7月20日),极端最小仅1.8毫巴(1963年1月25、26日)。

城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极端最大相对湿度82%,出现在6月份,极端最小相对湿度10%,出现在1963年1月25日、2月26日。

相对湿度一般内安溪比外安溪大5%。

累年平均蒸发量1051.5毫米,1955年最大蒸发量1235.5毫米,1979年最小蒸发量933.8毫米。

1962年7月份最大月蒸发量168.6毫米,1959年2月份最小,月蒸发量22.9毫米。

四、日照

全县绝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但地形复杂,山谷较多,日照时间长短有很大差别,外安溪(城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3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6%,而内安溪(芦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7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2%。

城关与芦田相比,日照时数年平均少173小时。

一年中3、4、5、6四个月实际日照时数最少,平均月日照141.3小时。

7、8、9三个月实际日照时数最多,平均月日照227小时。

五、霜雪

境内霜期短。

外安溪初霜1月5日,终霜1月25日,年平均霜日4天,最多年17天;内安溪初霜1.1月28日,终霜3月8日。

年平均霜日21天,最多年35天,最少年4天。

境内多年见雪。

1656年、1718年、1721年、1728年、1751年的1月各出现一次降雪。

1975年12月14日全县普降一次鹅毛雪,四周皆白,高山平地积雪1~2寸,芦田雨夹雪总量2.15毫米,三天才溶化。

六、云雾

县境内年平均总云量为6.8成(指云量占天空成数),月平均最多是6月份8.5成,最少是12月份5.6成,年平均低云量为4.9成。

按总云量观算,全年晴天49天,阴天为177天,按低云量观算,全年晴天102天,阴天98天。

外安溪城关年平均雾日只有3天左右,内安溪芦田年平均雾日为18~20天。

七、气压

年平均气压为1004.2毫巴,年际变化不大,一年之中8月份气压最低,平均为995.9毫巴,而1月份气压最高,平均为1011.9毫巴。

八、风

境内风速小,各地的风向和风速具有地方性,在四周开阔,地形显露的高山顶上常有大风出现,祥华佛耳山麓秋冬季常有偏北大风出现。

城关地区常年偏东风。

全年各月平均风速在2~3米/秒,盛夏闷热。

台风对本县影响较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平均每年四次,最多的1961年有8次,最少的1974年仅有1次。

附:

气候谚语

正月“立春”春水迟,早暖后冷。

未食五月粽,破袄不甘放。

重阳一阵风,久晴到“立冬”;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干一冬。

干冬节(至)、湿年兜。

春南(风)夏北(风),无水磨墨。

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

有雨从戊起,无雨从戊止。

(戊指天干之戊日)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春蒙日,夏蒙雨,秋蒙风,冬蒙霜。

西边虹,溪尾水;东边虹,饿死鬼。

东闪东挪光,西闪白田园,南闪抱子返,北闪三冥方。

云闭中秋月,雨打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未“惊蜇”先鸣雷,猪牛仔免打锤。

春天孩子面,一天三次变。

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天内刮台风。

“冬至”在月头,霜雪逼年兜。

冬寒断滴,春寒雨至。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日出胭脂红,没雨也有风。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早霞晚雨,晚霞重露。

空心雷,不过午时雨

【启发提问】安溪主要有哪些河流?

【学生回答】略。

【板书】四、水文

【教师讲解】

地表水

县境内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量,多年平均,年来水量为29.90亿立方米,平均每人占有地表水3320立方米,降水分布随海拔的增高、山峦起伏、热力对流和地形抬升影响,村内、珠洋、珊屏降水量大于1900mm,为本县高值区,长坑次之,为1800~1900mm;祥华、感德、剑斗、尚卿、西坪、虎邱、官岭为1700~1800mm;龙涓、福前、仙荣、湖头、蓬莱、城关、官桥、桃舟为1600~1700mm。

县境内东部河流属晋江水系,流域面积1909.6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总面积的63.38%。

干流西溪(清溪),主支流有蓝溪、龙潭溪、坑仔口溪、双溪、金谷溪、龙门溪。

西部河流属九龙江水系,流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36.62%。

主支流有福美溪、白荇溪、祥华溪、龙涓溪、举溪,河系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呈格子状分布。

一、晋江水系

西溪位于晋江水系之西得名。

境内称清溪,发源流有二,北支流源境外永春一都鬼子洞山东北面,初东北流,至一都折东南汇南支流于下口坂;南支流在境内福前与漳平大深毗界太华山东北坡,始西流东,过达德坂、高会至桃舟转东北出境进永春一都下口坂合北支流,经横口复入境,在剑斗汇双溪与坑仔口溪,贯东南流,沿程于元口纳龙潭溪、金谷纳金谷溪、仙苑纳蓝溪。

境内流程过剑斗、白濑、湖头、金谷、蓬莱、魁斗、城厢、凤城、参内乡镇辖地,在墩坂坂顶出县境入南安仑仓东南流,于井兜与晋江东溪汇合,经泉州湾入海。

流程全长145公里,境内流程105公里。

安溪水文站多年(35年)测量平均年流量达83.2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3亿立方米,年径流深度1064.6毫米,年径流模数33.7立方分米/平方公里,境内西溪流域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变幅大,地势以湖头为分,上游河道狭窄,环山穿谷,坡陡流急;下游河道渐宽,坡降递小,水流趋稳。

仙苑以下河道开阔,上游水土流失,多沙含砾。

33年统计,年平均输沙率2075.37公斤/秒,年输沙量6548.3万吨,年侵蚀模数26544吨/平方公里。

1957年前,西溪道深水碧,舟楫航于湖头、泉州两地。

尔后,淤沙水浅止航。

蓝溪境内西溪最大支流,又称官桥溪。

发源于芦田猴公山(1138.1米)南麓,从西北流向东南,经芦田、湖坑、福潭、百尺、双溪口、西坪、湖坵、金榜、赤岭、官桥、石壁、雅兴、光德至仙苑汇入西溪干流。

流程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51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0.5%,主要支流有后格溪、内赊溪、芳亭溪、竹园溪、龙门溪。

龙潭溪境内西溪第二大支流,别称长坑溪。

源于长坑西部太湖峰,始西北流向东南,流程全长55公里,流域面积4166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1.4%。

沿程经珊屏、玉湖、上磜、下磜、溪边、翰苑,至龙居转东北流,过新林至源口汇入西溪干流。

其支流后溪、玉美溪、青洋溪、新楼溪、灶美溪、少坑溪汇纳龙潭溪。

坑仔口溪又名举口溪,潮碧溪,属境内西溪第三大支流。

发源在境外永春天湖山南麓,初北流向东南,经永春下洋、境内潮碧,于举口汇入西溪干流。

流程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290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4.6%。

双溪别名剑斗溪,系西溪在境内第四大支流。

发源于感德潘田石门堪南麓,初西北流向东南,过感德、霞春汇支流岐阳溪,达剑斗汇入西溪干流。

流程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河道坡降29.6%。

金谷溪别称佛口溪,系境内西溪第五大支流。

源流有二,境内金谷东溪大吕山南麓;境外永春达埔天马山南麓,自西北向南流,沿程经东溪、芸美汇支流河美溪,至金谷汇入西溪干流。

流程全长19公里,流域面积112平方公里,河道坡降25.7%。

龙门溪是蓝溪最大支流,发源于境外同安水洋山(756米),初西南向东流4.5公里后转北流,经境内溪内、溪坂、湖山、龙门,至官桥与蓝溪汇合。

流程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203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3.5%。

沿程纳桂瑶溪、仙地溪、寮山溪3条主要支流。

二、九龙江水系

福美溪别称福德溪,属九龙江北溪在境内最大支流。

发源于长坑铜发山北麓,初向西北流,过福新至福德转流西,流经庵兜、后坪山、石狮、坑仔口于丰田暗潭与祥华溪汇合后,在福前圆潭过境汇入漳平,于涵口注入北溪。

境内流程全长41公里,流域面积381.5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9.6%,主要支流为祥华溪。

龙涓溪属九龙江水系在境内第二大支流。

源始于龙涓三乡和尚山南麓,初北南流,经钱塘至深内偏西南流,过下洋、新兴、坪塔、茶溪、长基、溪泊折西流。

从里口出境复西南流向,在长泰高层注入九龙江北溪干流。

境内河段32公里,流域面积183.8平方公里,河道坡降18.4%。

玳堤、福昌、西坑、仙景、湖鼻、庄灶诸溪属其在境内的支流。

举溪又名罗岩溪,是九龙江水系在境内第三大支流。

发源于西坪珠洋乌石坡山西南麓,初北向西南流,经长林、举溪、于尾林折向东流,至水云波纳东溪后转东南流,过内灶、下马水出县境入长泰枫洋上存。

境内河段长33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坡降17.7%。

东溪属支流。

祥华溪别称后溪,属九龙江北溪在境内第四大支流。

源于长坑铜发山西南,始东南流向西北,沿程经东坑、祥华于丰田暗潭与福美溪汇合。

流程全长31公里,流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坡降32.1%。

支流有祥华、小道、美仑、睹洋尾诸溪。

白荇溪又称白溪,系九龙江北溪在境内第五大支流。

发源于芦田紫云山西北坡,初东南向西北流,经乌土至红村转西南流,达龙涓后田村折西北流。

于祥华白玉过境入华安仙都复西南流汇入九龙江北溪。

境内流程全长23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

坡降25.2%。

三洋、旧寨、新寨、白叶坂诸溪属其支流。

地下水

全县每年天然地下水资源为3.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绝对最枯水径流有3亿立方米。

全县现有从岩浆岩裂隙中露出的泉眼180个,据29年资料分析,每个泉眼平均流量0.105升/秒,每年达0.03亿立方米。

境内有地下热水10处,多属高热温泉,流量比较稳定。

各地温泉矿化变化在0.39~0.33克/升,可溶性二氧化硅在75~95毫克/升之间,氟离子介子8.5~15.5毫克/升。

PH值大于7,并有气体逸出,溶解气体体积在21毫克/升以上,氮的含量在20毫克/升以上,属极软水,历来为人们沐浴的好去处

【提问】安溪县的主要土壤颜色是什么?

主要植被有什么?

【学生回答】略。

【板书】五、土壤与植被

【教师讲解】

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全县耕地面积41.1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8.4万亩,旱地面积2.7万亩。

县境内的水稻土,是在人为开垦,经旱耕、水耕熟化过程作用,所形成的区域性土壤,它的分布受地形、母质、水文、农业生产条件及人为综合影响而呈区域性分布。

分为河谷平原区和山坡、山垄地片。

一、水稻土

是本县主要耕地土壤,面积38.36万亩,有3个主要亚类:

①渗育型水稻土:

遍布全县各地,以山地丘陵坡地、山垄坡地、河谷两岸阶地为主,面积有21.06万亩,占耕地面积51.3%。

有四个土属:

黄泥、红土田、白土田和沙质田;②潴育型水稻土,成土母质以冲积物及坡积物为主,分布于河谷盆地和村落周围。

所处地形部位较平缓,水源充足,地下水位70~110厘米,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耕地土壤类型,面积10.61万亩,占耕地面积25.75%,有乌泥田、灰泥田、潮沙田、石灰泥四个土属;③潜育型水稻土,发育于凝灰熔岩及少量的花岗岩母岩上,分布在山垄峡谷及山坡下部低凹处。

由于地下水位高,常年积水,土壤处于强烈的还原状态,亚铁含量高,有明显的青泥层,土壤潜育化特征明显。

面积6.94万亩,占耕地面积16.28%。

有两个土属:

青泥田和冷烂田。

二、砖红壤性红壤

亦称赤红壤,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

成土母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部份凝灰熔岩。

主要分布在外安溪海拔50~250米的低丘台地。

面积618亩,占耕地面积的0.39%。

多为旱作土壤,只有一个赤土亚类。

有两个土属:

乔土属,赤沙土属。

三、红壤

系地带性土壤,在海拔880米以下,为旱作耕地土壤。

面积13171亩,占耕地面积的3.21%。

只有一个红土亚类。

有红泥土和红泥沙土两个土属。

四、黄壤

属亚热带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80米以上中山地带,集中在祥华、感德、芦田等乡镇,成土母质以凝灰熔岩、花岗岩为主,在植被条件好、湿度大、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经人为开垦而成,为黄泥土土壤亚类。

面积7960亩,占耕地面积1.94%。

有黄泥土和黄泥沙土两个土属。

五、潮土土类

分布在溪流河漫滩地和沙州地上,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养分含量丰富,多为农业旱作耕地。

面积4115亩,占耕地面积1%,分为淤土和沙土两个亚类。

耕地土壤肥力 境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在0.68~4.46%,平均为1.98±0.345%,为中等水平。

土壤全氮含量变化0.044~0.212%,平均为0.104±0.0154%。

土壤含磷量变化在0.015~0.077%,平均为0.039±0.013%。

土壤全钾含量在0.68~2.66%,平均为1.6±0.186%。

含钾素缺乏的面积34.21万亩,占耕地面积88.34%。

土壤酸碱度,全县属酸性土的(PH值4.5~5.5)面积7.10万亩,占耕地面积17.52%;微酸性土(PH5.5~6.5)面积33.11万亩,占耕地面积80.66%;中性土(PH6.5~7.5)面积6850亩,占耕地面积1.67%;微碱性土(PH7.5~8.5)面积607亩,占耕地面积0.15%。

全县耕地土壤普查面积410473亩,一级土壤占10.23%,二级土壤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