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185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区修改设计方案供电部分Word下载.docx

1、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院初步计算确定中岭矿业有限公司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为100万t/a。

2、矿井采用暗斜井延伸开拓,三条暗斜井布置在煤系地层10煤层底板,大致平行11采区井筒布置,井底水平标高1450m。

3、根据采区煤层特点和煤层突出危险性,煤层开采顺序按初期开采3煤层。

4、运煤下山装备1000mm宽的强力胶带输送机一台,设置架空乘人装置一套,担负全矿运煤和人员运输任务,铺设压风管路、消防洒水管路和动力、通讯电缆。

轨道下山为单钩串车斜井,用于提升矸石,下放材料、设备等,铺设有两趟排水管路等。

回风下山为专用回风井,井筒内铺设2趟瓦斯抽放管路。

5、井底<

+1450m水平)设有井底车场、候车室、水仓、泵房、变电所,炸药库利用11采区的炸药库。

6、井下煤炭运输全部采用胶带输送机,主要有采区运煤下山胶带输送机和+1640大巷胶带输送机。

工作面顺槽输送机、石门胶带运输机。

7、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初期装备一个综采工作面;

安排1个煤巷综掘、3个普掘共4个掘进工作面综采面。

选用MG300/700-WD型交流变频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SGZ-764/2×

20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ZY3400/13/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等设备。

经过2-3年的保护层开采后,中后期安排2个综采工作面,8个掘进工作面(4个工作面作业,4个工作面备用>

8、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3、6、8煤层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本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

生产前期,根据13采区初期风量和风压预计情况,由于初期巷道断面较大,通风阻力小,随着矿井的开采,巷道压力将会加大,通风断面小于设计断面,通风阻力加大,建议前期使用目前安装在11采区的BDK60—8—No26—02防爆轴流式通风机,风量可达7200m3/min,后期改为BDKNo29防爆轴流式通风机,并采用变频调速可以方便地调节风机的风量和负压,使风机长期处于高效区运行,确保风量和负压达到要求。

9、矿井建立高负压和中低负压两套永久瓦斯抽放系统,采用钻孔预抽。

在10煤层底板布置底抽巷施工钻孔经8、6、4、3穿到1煤进行预抽和卸压抽采,工作面采空区采用埋管瓦斯抽放,以及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抽放等综合瓦斯抽放措施。

高负压瓦斯抽放泵选用2BEC62型水环式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高负压抽放瓦斯主管采用D520×

9无缝钢管,有效管径为500mm,底板瓦斯抽放巷支管采用D377×

8无缝钢管,顺层巷道支管采用D273×

6。

中低负压抽放系统设备选用2BEC72型水环式真空泵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中低负压抽放瓦斯主管均采用D630×

10无缝钢管。

有效管径为615mm。

低负压抽放瓦斯顺槽支管管径规格为D520×

8。

高低负压瓦斯抽放泵安装在11采区地面。

10、运输下山皮带输送机型号DTL1000/60/2*355,带宽B=1000mm,带速v=3.15m/s,承载托辊组为35°

槽形托辊Φ133*380mm,回程托辊组为V型托辊Φ133*600mm,钢绳芯胶带ST2500,液压自动拉紧。

轨道下山提升设备选用JK-2.5*2.3/20B单绳缠绕式提升机一套,配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最大提升速度3.927m/s。

11、选用四台多级离心泵型号D500-45×

6,流量500m3/h,扬程270M,配YB系列矿用防爆三相异步电动机6kV,500kW,1480r/min,正常排水能力是1台工作,最大涌水时4台工作,分别安装在主副水仓,。

安装2趟排水管路,排水管为DP250<

D273×

9)无缝钢管,正常涌水时1趟工作,1趟备用,最大涌水时2趟工作。

吸水管选取DX250<

8)钢管。

压缩空气设备选用SA-355—8.5型空气压缩机,1台工作,1台备用,每台排气量60m3/min,排气压力0.85Mpa。

配套电机为355kW,6000V,1480r/min。

12、中岭矿井地处贵州省纳雍县境内中岭镇,贵州西部电网覆盖该地区。

现中岭矿内部建有35/6kV变电所一座,室内安装6300kVA主变四台,一用一备另两台闲置,另外本矿装有7500kW的瓦斯发电机组,分别并在三个采区风井6kV变电所母线上。

中岭矿35/6kV变电所的I回35kV供电电源引自中岭110/35kV变电所,输电线路长约2.8km、导线型号为LGJ-120mm2钢芯铝绞线。

中岭矿35/6kV变电所的II回35kV供电电源引自阳长110/35kV变电所,输电线路长约5.6km、导线型号为LGJ-120mm2钢芯铝绞线。

13、矿井安全生产监测采用KJ90NB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

设置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全矿井信息管理系统。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00万t/a;

2、矿井服务年限:

9.7a;

3、采区和工作面个数:

前期1个采区1个工作面;

中后期1个采区2个工作面;

4、矿井风量:

初期109.2m3/s,后期176.69m3/s;

5、矿井通风负压:

最小83201.Pa,最大1926.29Pa;

6、井巷工程量:

10076m/150961.4m3;

7、万吨掘进率:

100.1M/万吨。

五、主要问题及建议

1、由于本井开采范围勘探程度偏低,高级储量所占比例偏小,影响采区布置和采区的正常生产,建议适时进行补充地质勘探,以减低矿井生产风险,保证矿井达产稳产。

2、根据已采的11采区工作面和13采区底板等高线图,采煤工作面治水问题严重制约生产,建议在1450M标高位置,从轨道下山开门,距10#煤层底板15M布置一条排水工程大巷及一条边界上山,边界上山与第一亚阶段的西瓦斯巷连通,总工程量2375M,在边界上山,通过施工放水钻孔到工作面切眼下口,放出采煤工作面的积水,积水经过边界上山、1450排水大巷流进水仓。

同时,边界上山与各区段底板瓦斯巷贯通可形成全负压通风,可有效的解决瓦斯问题。

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简况

一、采区范围

13采区位于中岭井田<

一井)河坝向斜东翼,西起河坝向斜轴以东现采矿权边界,东至5勘探线。

走向长最大2416M,最小2248M,平均2320M;

上限标高+1640M,下限标高+1450M,倾斜长最大860M,最小535M,平均660M;

采区面积约1.53平方公里。

13采区是中岭井<

一井)一水平下山采区,为11采区接替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

一、地质情况

本区出露的地层有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大隆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以及第四系地层。

现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⑴、峨嵋山玄武岩组<

P2β):

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其上一般有3—10m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未出露全。

⑵、龙潭组<

P2l):

与下伏峨嵋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50层左右,为本区含煤地层,含可采煤层10层。

该组产腕足类、瓣鳃类、螺等动物化石;

植物化石有大羽羊齿、栉羊齿、鳞木等。

平均320.77m。

⑶、大隆组<

P2d):

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薄层,上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顶部一层蒙脱石泥岩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

K1)。

全层产丰富的动物化石:

腕足、头足、瓣鳃、珊瑚、蜓等。

该组厚32.51—40.04m,平均37.96m。

⑷、飞仙关组<

T1ƒ):

原中岭井田精查地质报告称本地层为夜郎组,本次勘探认为应属飞仙关组。

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以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多少、灰岩发育程度等将该组划分为六段,其中第一段厚度较大,第二段以灰岩为主。

第一段<

T1ƒ1)<

称绿色层):

以灰绿色粉砂岩为主,上部为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产瓣鳃有克氏蛤、腕足有舌形贝等动物化石。

该段厚173.00—185.00m,平均184.44m。

第二段<

T1ƒ2)<

称灰岩层):

浅灰色、中厚层状,下部具鲕粒状结构,底部为薄层泥灰岩。

产头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

该段厚35.00—41.00m,平均39.42m。

第三段<

T1ƒ3)<

称紫色层):

暗紫色粉砂岩,夹薄层紫灰色泥灰岩,顶部以一层泥灰岩与上段分界。

产瓣鳃类动物化石。

该段厚101.00—108.00m,平均104.60m。

第四段<

T1f4):

紫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顶部为一层浅灰色灰岩、泥灰岩。

产腕足、瓣鳃类动物化石。

该段厚70.00—90.00m,平均80.50m。

第五段<

T1ƒ5):

暗紫色粉砂岩,夹簿至厚层状灰岩、泥灰岩。

富产动物化石。

该段厚55.00—75.00m,平均63.50m。

第六段<

T1ƒ6):

暗紫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钙质细砂岩。

该段厚102—121m,平均113.35m。

⑸、永宁镇组<

T1yn):

灰色厚层状灰岩,未出露全。

⑹、第四系<

Q):

以堆积、残积物为主。

于井田东、西部有大片滑坡地层,由飞仙关组岩石覆盖于含煤地层露头之上,39钻孔见滑坡厚达103.41m。

主要龙潭组含煤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由碎屑岩、生物灰岩及煤组成,地层平均厚320.77m,含煤50余层,有编号的18层,含煤总厚25.04m,含煤系数7.8%,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即1、2、3、6、6下、7上、7、8、10、28、31、32煤层,总厚19.46m,占该组总厚的6.1%,采用总厚16.39m,占该组总厚的5.1%。

上段含煤层14层左右,有编号的为1、2、3、4、5、6、6下、7上、7、8、9、10煤层,总厚16.40m,含煤系数14.4%。

含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有1、2、3、6、6下、7上、7、8、10煤层,总厚14.29m,占该段总厚的12.5%,采用厚度12.69m,占该段总厚的11.1%。

中段含煤层23层左右,有编号的为16、20煤层,总厚2.15m,含煤系数1.7%,不含可采煤层。

下段含煤层13层左右,有编号的为27、28、31、32煤层,总厚6.49m,含煤系数7.9%,含大部及局部可采煤层有28、31、32煤层,总厚5.17m,占该段总厚的6.3%,采用厚度3.70m,占该段总厚的4.5%。

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在龙潭组上、中、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73.4%、0%、26.6%,说明主要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集中在该组上段,下段次之。

13采区主要开采1、3、6、8煤层。

标志层:

龙潭组有泥灰岩、泥岩5层,其岩性、厚度、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并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及化石群,便于各标志层间相互区别,这些泥灰岩和泥岩是本区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

本区标志层自上而下有:

K1、K2、K3、K4、K8共5层。

(表1-1-1>

标志层特征一览表

标志层

与煤层间距

厚度(m>

化石特征

主要岩性

稳定性及变化规律

K1

下距1煤层平均

14.76m

1.35

富产动物化石

深灰色泥灰岩、局部为石灰岩

全区发育,层位稳定。

为龙潭组与大隆组的分界层位

K2

上距2煤层平均5.21m,下距3煤层平均9.49m

0.43

未见动物化石

黑色泥岩

厚度变化不大,个别点相变为含炭泥岩、炭质泥岩

K3

上距7煤层平均3.00m,下距8煤层平均8.44m

1.87

富产的动物物石,以腕足及瓣鳃类为主,保存较完好

深灰色泥岩

全区发育,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小

K4

上距10煤层2.37m,为11煤层顶板

1.97

产小个体动物化石,以螺、瓣鳃为主

黑灰色泥岩,夹薄层高岭石泥岩

全区发育,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该层位底部为11煤层

K8

下距27煤层平均18.70m

0.20

富产动物化石及其碎片化石

灰色泥灰岩,相变为泥岩、粉砂质泥岩

局部发育,层位较稳定,厚度变化不大,有6点相变为泥岩等

二、13采区地质构造

根据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显示:

1)1煤层赋存形态,

1煤层总的赋存形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E、倾向NNW,地层倾角4º

~24º

,在单斜构造的背景下表现出一定幅度的小褶曲。

测区浅部发育有小型的波状起伏,煤系地层完整,走向没有大的变化;

测区深部发育次一级的小型褶曲,自西而东分别以背斜-向斜-背斜-向斜形式相间排列,但煤层走向总的说来没有大的改变

在测区西北部,47孔所在区域,发育一个宽缓的背斜——西北部背斜,幅度为0~25m。

在测区中部偏西北,发育一个宽缓的向斜——中部向斜,幅度为0~25m。

在测区中部偏北,发育一个宽缓的背斜——中部背斜,幅度为0~30m。

在测区东北角,发育一个宽缓的向斜——东北角向斜,幅度为0~20m。

在测区内,1煤层倾角为7°

~24°

(一般为11°

~17°

>

,煤层倾角最陡处位于测区东部、断层DF5南侧,煤层倾角最缓处位于测区西部、47孔东北侧。

区内1煤层底板标高为1683m~1450m,最高处位于测区西南角、勘探边界处、46孔东侧;

标高最低处位于测区西北角、勘探边界角点处。

2)3煤层赋存形态

在测区内,3煤层总的赋存形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E、倾向NNW,地层倾角4º

测区深部发育次一级的小型褶曲,自西而东分别以背斜-向斜-背斜-向斜形式相间排列,但煤层走向总的说来没有大的改变。

在测区内,3煤层倾角为6°

~22°

~18°

区内3煤层底板标高为1650m~1402m,最高处位于测区东南角、勘探边界处;

标高最低处位于测区东北角、勘探边界上。

3)6煤层赋存形态

在测区内,6煤层总的赋存形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E、倾向NNW,地层倾角4º

测区深部)育次一级的小型褶曲,自西而东分别以背斜-向斜-背斜-向斜形式相间排列,但煤层走向总的说来没有大的改变。

在测区内,6煤层倾角为6°

(一般为10°

区内6煤层底板标高为1630m~1400m,最高处位于测区东南角、勘探边界处;

4)8煤层赋存形态

在测区内,8煤层总的赋存形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E、倾向NNW,地层倾角4º

在测区内,8煤层倾角为4°

(一般为9°

区内8煤层底板标高为1602m~1362m,最高处位于测区东南角、勘探边界处;

三、煤层赋存情况

本区赋存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12层,即1、2、3、6、6下、7上、7、8、10、28、31、32煤层。

1、3、6、8煤层全区可采,为本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2、6下、7、10、28、31、32煤层为大部及局部可采煤层。

区内可采煤层特征详见<

表1-2-1),其余各煤层仅见少数可采点,并呈零星分布,均为不可采煤层。

1、3、6、6下、7、8、32煤层为稳定或较稳定煤层,2、7上、28、31煤层为不稳定煤层。

(表1-2-1>

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煤层厚度(m>

变化特征

结构

最小一最大

平均<

点数)

夹矸层数<

m)

夹矸厚度<

复杂程度

煤层

采高

最少一最多

最小一最大

总厚

厚度

一般<

1

0.34-2.28

0.34-2.17

厚度变化不大,14线浅部变为不可采

0-1

0.05-0.21

简单

1.51<

33)

1.49<

0<

0.12<

6)

2

0.20-2.58

0.20-2.01

厚度变化较大,深部及10-13线浅部变薄为不可采

0-2

0.08-0.78

较简单

1.17<

34)

1.04(34>

0.10-0.20<

13)

3

0.89-4.14

0.89-4.04

厚度变化不大,2线以东、6-8线浅部变薄

0-3

0.03-0.78

2.49<

36)

2.10(36>

1(36>

0.10-0.30(26>

6

0.77-5.74

0.77-4.73

厚度变化不大,多处与6下煤层合并,西端浅部变薄

0-4

0.05-0.67

较复杂

2.43<

1.89(36>

0-1(36>

0.20(20>

6下

0.10-2.81

0.10-2.51

厚度变化不大,4-7线浅部变为不可采

0.08-0.69

1.41<

27)

1.29(27>

0-1(27>

0.35(14>

7上

0-1.89

0–1.74

厚度变化较大,浅部不可采

0.08-0.83

0.99<

0.81(34>

0-1(34>

0.30(14>

7

0.64–2.62

0.64-2.41

厚度变化小,2线以东变为不可采

0.07-0.73

39)

1.37(39>

0-1(39>

0.20(13>

8

0.56-2.47

0.56-2.45

厚度变化小,14线浅部变薄

0.06-0.40

1.83<

42)

1.77(42>

0(42>

0.15-0.25(10>

10

0–1.54

0–1.47

厚度变化较小,6线以东深部变为不可采,

0.07-0.22

0.97(43>

0.93(43>

0(43>

0.10(4>

28

0.30-3.62

0.20-3.04

厚度变化大,2-5线、12-14线变为不可采

0.06-1.16

2.00(23>

0.98(23>

1-2(23>

0.10-0.60(15>

31

0.21-3.91

0.21-3.26

厚度变化大,7-11线中部变为不可采

0.08-0.71

1.37(26>

1.21(26>

0-1(26>

0.46(10>

32

0.69-2.93

0.33-2.38

厚度变化较小,13线附近变为不可采

0.05-0.56

1.80(25>

25)

1-2(25>

0.10-0.30(24>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采区可采储量

一、采区储量

1、储量估算

表2-1-1)13采区主采煤层资源/储量估算表:

单位:

万吨

煤层编号

B

C

D

合计

1煤层

238

105

343

3#煤层

227

142

200

569

6#煤层

190

213

50

453

8#煤层

270

470

925

660

250

1835

2、各类煤柱及可采储量

1)井巷保护煤柱:

轨道下山、运输下山和回风下山需留设保护煤柱,为136.2万t。

2)可采储量

采区可采储量=<

工业储量—各类永久煤柱)×

采区回采率

式中:

采区回采率正常区按规范要求分别取:

厚煤层为75%,中厚煤层为80%,薄煤层为85%。

经计算,矿井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