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47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OK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doc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清明上河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劳动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理解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谈谈自己对这些作品的初步感受?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

同学们观察、比较、分析。

二、教授新课

1、观察画面中环境和人物细节(如工具、动作、服饰等)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活背景吗?

同学们用语言口头描述。

2、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同学们欣赏作品口头描述:

《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广阔性和多样性,是12世纪北宋时期中国城市生活的生动写照——社会安定、市场繁荣、经济活动频繁、人员职业多样等。

三、小组合作

1、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2、你能不能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的主题?

如果是你,将如何表现?

同学们仔细观察作品,根据问题回答。

四、课堂总结

1、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认识?

2、你对“劳动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同学们针对问题谈谈对劳动的认识。

师总结: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认真观察,勤于表现,用我们的双手描绘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赏《清明上河图》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旋律,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教学反思:

1.恐龙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恐龙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初步学习如何捏制各类造型。

能够以想

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完成一恐龙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形式,引起学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恐龙的学习欲

望。

教学重点:

独立完成一只恐龙造型。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

教具准备:

橡皮泥、各类小型的恐龙玩具。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你参观才恐龙展览吗?

你知道各种恐龙的名称吗?

庞然大物

2、恐龙几百万年前就神秘地消失了,给人类留下了无穷的奥秘。

3、揭题板书

师:

“今天我们来和恐龙玩一玩,做一做。

”恐龙世界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范作。

这是什么?

(恐龙:

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恐龙生活什么时代?

都有哪些种类?

它们是长什么模样的?

你最喜欢哪头恐龙?

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说说看。

大家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

让各类恐龙形象具体。

和学生一起聊聊恐龙是如何生活的。

身上的各种不同体形各有什么作用。

长劲龙的长脖子;三角龙头上的角;剑齿龙背上的刺;冀龙的翅膀及翅膀上的爪子……

4、任选一只恐龙,一起说说身上各部位如何来捏制。

头部、身躯、颈部、尾部

四、布置作业:

按自己喜好与兴趣制一头 龙。

五、教师巡回辅导。

六、作业展示:

集中展示,以讲台为展台,把所有学生完成的作品放置其中,进行学生互评,大家互相欣赏,表扬优秀作品。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延伸:

课后查阅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为什么会消失。

板书设计:

1.恐龙世界

恐龙--长颈龙、三角龙、剑齿龙

教学反思:

2.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这种绘画语言,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线条的观察,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不同的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通过对画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教学难点:

学生能将本课认识,初步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学准备:

铅笔、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准备几件物品(铁丝、木棍、树枝、树皮、网兜等),请同学用线条表现出来。

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欣赏我国古代画家从生活中寻找到并运用到绘画中的线条,讨论:

1、画中运用了哪些线条?

它们有什么特点?

2、这些画面多是以曲线为主,通过线条的表现体会到当时的情景。

3、通过线条的表现你感受到些什么?

4、合作学习,同学间取长补短:

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线条这种造型语言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升。

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三、尝试练习:

任选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

通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四、谈学习感受:

请同学说说画线条的感受。

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进一步了解、体会,使学生对用线造型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小节:

欣赏学生作品,表扬线条表现力强的学生

板书设计:

2.画中的线条

线条特点

教学反思:

3.会动的线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纤小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纸、水彩笔,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谁能自己的彩带动起来?

动起来时候是什么样的线?

曲线

2、谁能表现彩带动起来的线?

二、探究活动:

1、观察教材雕塑作品问你有什么感受?

艺术家常用这类线条表现动感。

观察其他作品,问哪些线条给你飞翔的感觉,看看敦煌石窟中的许多壁画,看看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

2、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3、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生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三、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逐个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本课的线带给我们不同感受,以后的美术学习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它,让它成为我们的朋友,帮我们表达自己的 思想感受。

板书设计:

3.会动的线条

画面中的线条 既有动感又具有美感

教学反思:

4.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2、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的资料、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

在生活中人类能离开环境而单独存在吗?

生:

不可能!

师总结:

每个生活在世上的人都离不开自己生活的环境,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

由此可见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物与环境》

2、出示课题:

《人物与环境 》

二、课中探讨

1、课件出示人物形象 谁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谁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画面会更好看呢?

3、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带给你什么启发?

 (学生展开联想)

生:

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2、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3、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4、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5、想象力丰富、画面饱满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在绘画中体会到了乐趣。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每个同学大胆发现周围的事物,用美的眼睛感受事物。

六、课后延伸

尝试用剪贴的形式创作一幅绘画。

教学反思:

5.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

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

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社区的人物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

能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

教学准备:

彩色笔色笔挂图  社区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语:

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

(板书课题)

1、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农村叫村庄)

2、谁想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

是怎样的?

3、师小结:

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

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指名描述)

师:

羡慕你们的社区!

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

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师:

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1、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

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

(2)海岛(色彩):

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

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

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

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5.我们的社区

              表现社区的几个方面:

 环境与生活

教学反思:

6.大嘴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方法创造形象,并学习吹塑纸版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集体想象,思维碰撞,构思新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活思,感受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嘴巴特点。

教学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吹塑纸、油墨、拓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思维,设想大嘴怪。

1、板画一嘴巴的大致形状:

猜猜是什么?

2、添画完成一个动物形象,形状变成动物的大嘴巴:

这是个什么动物?

长得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长这么大一个嘴巴?

它的大嘴巴有什么用?

编一个有它的大嘴巴的故事?

3、这个大嘴巴如果长在别的动物脸上,会怎么样?

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小组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二、抓住特征,学习夸张表现。

1、你能简单把这个大嘴巴动物画下来吗?

比一比?

(每人一张白纸,做练习用)

2、讲评谁画的嘴巴最大?

怎样能画出大的效果?

嘴巴在脸上所占的比例要大、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把嘴巴画大,其余画小画挤,以比例和线条的疏密来增加效果。

(可以修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增强感觉)

3、修改自己的草图,比较效果。

4、欣赏材学生作品:

看看别人表现的大嘴怪,你能读懂这些大嘴巴怪的本领吗?

说一说?

(欣赏评述)

5、出示已经刻好线条的吹塑纸,你看见了什么?

(看不清)老师来想一个办法让谁都能看清。

6、实物投影演示:

滚油墨,拓印。

展示效果。

你想学习这一种表现方法吗?

——揭示方法名称——吹塑纸刻印版画

7、回忆刚才所看到,是怎么做的?

构图、刻线、滚油墨、拓印

8、强调每一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三、生创作活动。

1、要求:

构图要注意主题突出Ù×形象夸张要表现有有趣故事情节的画面效果晰

2、辅导

四、展评。

互相介绍自己作品。

互相评价。

教师点评有特点作品。

五、小结。

教学反思:

7.威武的盾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冷兵器时代,盾牌是防御性武器,并了解盾牌在当今生活中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结合现有的资料和材料,从外形、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从小树立防范意识,建起心中的盾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盾牌外形及图案的点并进行设计和创作。

难点:

让学生感受威武的含义并能做出让敌人胆战心惊的威武的盾牌。

教学准备:

色卡纸、蜡光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彩色笔及大锅盖、雨伞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盾牌,问是什么?

2、教师手握住盾牌,用力往前伸,让学生配上声音。

3、导出课题。

二、欣赏盾牌图片课件

示盾牌图片(幅),着重介绍北约和平之盾,让学生在视觉上初步接触盾牌,并有简单了解。

三、探究学习

1、你知道盾牌的用途吗?

盾牌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形状?

左右对称。

请四位同学上前设计盾牌形状,其他同学在白纸上画,比一比谁画的又多又好。

2、盾牌的图案设计有么特点?

给你怎样的感受?

干、学生回答盾牌图案设计的特点,并谈感受。

3、你能举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威武的形象?

(欣赏课件显示生活中威武的形象:

石狮子、铺首器、面具。

4、看了那么多威武的形象,你能选一选这幅图片中的三个形象哪个最威武吗?

为什么?

5、你认为要显得威武,关键是抓住哪个部位的变化?

6、你能不能上来做一下威武的样子?

7、课件显示两只不同形象的老虎,问:

哪只更适合做盾牌?

四、艺术实践疲、

组讨论、分配每位同学的具体工作任务。

课件显示作业要求:

制作是要做好盾牌的手握部分。

用动物头的图案来设计盾牌。

装饰盾牌的色彩要对比强烈。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五、评价、展示学生作品,做游戏。

六、课的延伸

师:

在古代,人们遇到危险时用盾牌来保护自己。

那假如你以后遇到危险,将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

教学反思:

8.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泥巴的可塑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泥塑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立体美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泥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的运用。

  

难点:

对设计的花瓶的独创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情境导入  

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泥塑花瓶。

问:

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新颖的花瓶。

  

三、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课题  

2、了解泥塑艺术的渊源。

  

问:

同学们你们想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方法?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桌之间讨论并回忆以前学过的泥塑的制作方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以上方面进行总结。

  

3、传统的泥塑在民间深受人民的喜爱它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泥塑的知识。

  

同学们欣赏泥塑种类和泥塑的多种形式。

  

4、欣赏同学们的作品。

   

   老师展示书中图片,你还知道哪些花瓶?

把你带来的图片拿到台前展示,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  

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自学能力。

)  

四、体验·表现·创新  

1、要求:

根据学过的花瓶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花瓶。

小组合作,组内研究吉祥图案的制作步骤,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

  

2、教师参与,给予指导。

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五、展示·交流·评价  

学生将自己组的作品高举,进行互相欣赏。

  

六、小总

教学反思:

   

9.会变的盒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立体纸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创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作纸家具。

难点:

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范作、油画棒、水彩笔、白版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展示纸家具样品,教师板书课题:

会变的盒子

二、启发探究教师活动

1、教师将学生分组,发给教师范作,并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纸家具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现形式。

闹根据学生探究结果引出制作要点。

(选材、设计加工、整合。

2、让学生讨论设计制作纸家具的构思,进一步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创作潜能。

(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去制作新颖别致的纸家具)学生活动:

闹学生小组进行论探究,在此过程中,掌握纸家具的基本制作规律。

三、各组选派代表反馈探究成果。

各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制作构思,协调统一本组的制作方案。

四、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集体制作出一件或几件新颖精美的纸家具,并谈谈自己的创作感受。

五、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五人为一组,各组组长进行合理分工,设计制作吊饰,体验创作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工。

各组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制作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六、作业展评:

教师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并且优秀作品制作组的代表者谈谈创作感受。

学生自评、互评,按等级评选出展示作品、优秀作品、星级作品。

七、课后延伸:

尝试用纸盒制作其他的物品。

教学反思:

10.有趣的蛋壳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用卷、折、粘等多种方法在蛋壳上制作有趣的玩具造型。

过程与方法:

在对比、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并归纳出有趣造型的特点,并运用于作品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会废旧物品变成艺术品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制作蛋壳玩具,并感受到蛋壳变成艺术品的乐趣。

难点:

1、能通过引导发现有趣的造型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直边彩纸怎样才能粘在椭圆形的蛋壳上。

教学准备:

课件、范样、各种材料、剪刀、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课: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们十分想和你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吗?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它们都是谁?

(激发兴趣)

二、作品欣赏(课件)

1、动物、人物还有动画片里的形象图片。

2、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喜欢它们?

(引导学生说出形象有趣)..

3、什么样的形象是有趣的造型?

.....

(出示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有趣的卡通形象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有趣的含义及特征,幽默、滑稽、夸张变形等)

三、看一看,想一想(课件)

1、材料:

(蛋壳、乒乓球、彩纸、毛线等)

问:

看一看这些图片,想一想这些物品,你想做哪些有趣的形象?

如何把它们变成有趣的蛋壳玩具?

2、图片对比:

(生活中的图片或卡通形象和用蛋壳做好的有趣形象,如:

蛋壳、孙悟空、白免等)

问:

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图片是平面的,蛋壳玩具是立体的。

问:

蛋壳适合当做动物或卡通形象的哪个部位?

适合做动物或人物卡通形象的头部或身体。

四、说一说、画一画:

1、要想使图片中的形象或你自己喜欢的朋友变成有趣的立体蛋壳玩

具,你有哪些好办法吗?

2、在纸上画一画,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们说一说,找同学汇报

(同学们在自己设计草稿的基础上,老师又快速地展出各种作品,

这时同学们跃跃欲试,思维拓展。

3、老师也想了很多办法,使这些物品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你们

想看吗?

(总结归纳,出示范作)

4、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汇报)

(1)你能看出它们是怎么做的吗?

(2)怎样才能把直边的彩纸粘到椭圆行的蛋壳上?

学生汇报制作方法:

①首先先做一个结实漂亮的底座。

底座:

扇形卷起来,剪平,做出下粗上细的柱形,这样比较稳固,可以进行装饰花边等。

②通过卷、剪、粘贴等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

五官:

如鼻子可用卷筒做成立体的,头发可用毛线或彩纸剪出来,铅笔卷的方法。

★直边的纸隔一段剪一个小口,这样就很容易跟蛋壳粘在一起了。

★在制作中你还发现哪些好的方法可随时地告诉大家。

五、师生共同制定标准:

1、形象设计得有趣、奇特

2、用多种材料和方法

3、颜色搭配得鲜艳

六、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制作方法。

七、课后延伸

许多艺术家们还用蛋壳制作了许多不同艺术品,请大家欣赏,你想还有哪些废品可以利用呢?

教学反思:

11.橙色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橙色是如何产生的,什么叫间色。

过程与方法:

说出对色的感觉。

出、用自己调出来的橙色画一幅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研究橙色是如何产生的。

教学难点:

最好用自己调的橙色进行绘画。

教学准备:

师:

大玻璃杯一个、小玻璃杯两个、红黄两种颜料水。

学生:

水粉颜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