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52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主备教师:

赵庭大擢魁小学

苏教版三年级上第五册全册语文教案

1、让我们荡双桨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二、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

哪些景物?

他们在干什么?

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

(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

(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

(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

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

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

"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2、学会查"无字词典"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

4.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山崩地裂旅游解释烈日当空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岩石理解意味深长聪明不断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讨论: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

集体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爸爸向聪聪提出了什么问题?

②聪聪是怎么回答的?

③聪聪的回答对吗?

读后讨论:

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

(板书:

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

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如果是你应怎样回答?

<看图1>

爸爸的解释和聪聪的解释有什么不同?

"无字词典"指什么?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

2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

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

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

(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

⑵指名读题。

⑶解题。

⑷介绍作者。

⒉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课文,读好字音,画出生字词。

⑵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词典。

⑶想想每首诗的意思,同座可以讨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认读生字。

⑵指名读课文。

⑶质疑。

⒋理解每句话。

⑴理解一二句。

轻声读一、二句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描绘的画面。

这是什么季节?

从那儿可以看出来?

这是诗人的心情诗什么样的?

理解"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话的意思?

指名回答。

⑵学习第三、四句。

指名读三、四句。

回答问题。

①"姑苏"在什么地方?

②到是什么意思?

③说说三四两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⒌总结全诗,体会情感。

这首诗描写哪些景物?

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⒍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重音。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⒎指导书写。

三、作业。

⒈用钢笔描红。

⒉背诵课文。

⒊抄写词语。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有关叶子的风景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十片写着励学名言的树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

   1、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

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

可我们忽略了树叶。

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

下面请欣赏一组树叶的图片

   2、课件出示各种不同的树叶,师讲述: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没的眼睛啊!

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实,即使在一棵树上,你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

做一片美的叶子。

(板书、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美在哪里?

为什么做?

怎么做?

)这些问题课文中都告诉了我们,只要大家细心读书,这些问题都能解答。

读之前,我想问问,平时你们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通顺的?

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句子读不通怎么办?

    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生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划出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 乳汁 奉献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中间 肥美 飘零 回归 葱翠 嫩绿

     师过渡:

生字都读准了吗?

出示词语,你会读哪排就读哪排,如果读准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一遍。

点名读,齐读。

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准吗?

好,那就开火车读,齐读。

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

那就请大家再读一遍,要读准读通。

   2、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出示:

远望——近观——联想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

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章:

    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

   2、有关课文插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

   1.谈话:

小朋友们刚才下课,老师与你们一同在校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

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

大家看,它们美吗?

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精读课文,  [初步感知叶子的外表美]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

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现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提问:

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

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根据课文语句或联系实际“无字词典”)

     引导:

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

它们形态各异。

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

(配乐朗诵)

     引导:

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

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

为什么?

理解“肥美”、“飘零”

  三、读课文[感知叶子无私奉献的精神]

   1、过渡:

是啊,多美的叶子啊!

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引导:

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

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

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指导朗读:

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

”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理解“生命的乳汁”)

    c设问:

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

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

(板书)

  四、读文明理[引导学生学习叶子的无私奉献]

   1.指导朗读:

“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

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

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

     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

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板书: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外表   美

      无私奉献 更美

 课后反思:

练习一

一、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描红。

2、认识部首,再找出和部首对应的汉字并连线。

3、按课文内容填空。

4、在田字格正确描红、仿影、描写。

5、熟记8条成语。

6、朗读,背诵《新三字经》节选。

7、练习在不同场合,用适当的语言劝阻不安全、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数:

4课时

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

教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板书断学生回答一般书写规则(先左后右)练习书空。

指导书空并说出笔画。

3、练习

指导学生坐正握好笔,在田字格里描红,要求一笔描成,边写边想笔顺。

行间指导,及时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第一行8个部首,老师讲解,这8个汉字的部首

出示部首卡片让学生认读。

认读每个部首的名称。

小结:

弄清这些部首是查字典的依据。

将卡片发至学生手中,教师指导学生在起始笔画中寻找部首。

3、练习

学生在自己书上连线,然后找一学生到黑板上连线,及时纠正并进行矫正训练。

三、作业:

1、写第三课的笔顺

2、找出第三课生字的部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学生认读题目。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指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这两个句子,比一比,看谁背得正确流利。

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回头填空。

指导学生书面填空,要求学生坐姿要正确。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并口头造句。

出示第一句:

理解骄阳似火得意思。

(让学生根据句子说一说),指导学生用骄阳似火造句启发学生回忆夏天烈日当空时人们得感受。

出示第二句:

理解密密麻麻得意思,并用该词造句。

3、练习:

重点指导反复朗读,在读准字音得基础上积累和巩固词句。

二、教学第四题:

ch2、指导书写七、大女永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三、作业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

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

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并说出8个成语的大概意思。

如:

孜孜以求:

勤奋努力的样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3、练习

自由读

同桌互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指名试读

教师范读。

教师结合插图讲解意思。

(第一句主要是讲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恒心,铁棒可以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句讲的是再穷也不放弃学习。

第三句讲的是学习是无止境的,要永不停步。

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纠正字音。

指名读。

练习背诵。

4、反馈。

检查朗读。

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1、审题。

教师谈话,揭示话题:

学会劝阻。

学生自读题目下面的一段话。

2、指导。

指导观察四幅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让学生观察四幅图,看出是在哪些公共场所,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高压线下放风筝打谷场上点燃爆竹

公共汽车站扔香蕉皮在操场边喝生水

指导练习在第一种场合下的劝阻。

让学生假设处在这种场合,你会怎么想。

让学生说说江小宁是怎样劝阻的,要求学生能展开说。

指导学生能各自练说,并与同桌同学配合表演。

请同学上台表演,老师作直指导。

3、练习。

分别选择一幅图,以第一种场合为例,自由练说。

同桌互相配合,分角色表演。

教师在巡回过程中作有重点的辅导,注意发现好的配对,让他们准备在全班表演。

4、反馈。

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劝阻的内容,尽可能照顾到那些胆子不太大的同学,让他们有机会练习说话。

四幅图内容都要能说到。

大家听后评议,教师总结。

请同桌起来分脚色表演,同学评议,教师指导后,再同学上台来表演。

最后请四个同学在模拟的情境中表演,教师作课堂小结。

二、教学第八题

见写字备课

练习一

【教学目的】学用字词句、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口语交际和写字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六个词语。

  

(2)不认识的字可以在小组内请教同学或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连读词语,想象画面,了解词义。

  小组学习:

首先观察题中的画面,想象情境,感知词义的优美意境。

然后凭借熟字推想词语的意思和所描绘的情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