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617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docx

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一、普通话吟诵规则“一本九法”

一本:

声韵涵义。

吟诵之本,即吟诵的目的、归宿,是把诗文的涵义真实完整深刻地传达出来。

吟诵的时候,尤其要运用声韵手段,传达声韵涵义。

九法:

1、依字行腔:

就是依普通话的四声调来进行~即字的乐音要按照字音的声、韵、调进行,字正腔圆,不倒字~平(阴平、阳平)、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

2、依义行调:

依义行调,说的是一句话怎么唱,这个旋律的由来。

旋律从哪里来?

从字音声调来。

怎么组合?

根据句意进行组合,这就是依义行调。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乃至旋律,由表达的涵义决定。

(按照诗文的涵义来安排旋律)(汉诗文的涵义的四个层次:

字义:

字面的意思。

音义:

读音的意思、读法的意思。

意象:

经典的意思。

文化:

精神的内涵。

3、入短韵长:

即入声字要短促有力,韵字要拖长。

4、平长仄短:

普通话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入声字归仄。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5、平低仄高:

平声“-”低,仄声“|”高。

(诗歌每句中的高低起伏就出来了)

6、文读语音:

吟诵是必须文读的,这样才能最接近诗文的原貌.普通话吟诵基本上都是按照普通话的声、韵、调来吟诵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字音都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的,部分字音需要文读。

文读是吟诵的传统,就是某些字要按照古音或官话来读。

文读系统是一种介于古音与当地口语之间的语音系统,是文人努力想保留古音、模仿官话而又未能完全做到所产生的语音系统。

普通话的文读分三种情况:

一是入声字要读短音;二是韵字一定要押韵,因为古今语音的变化,某些句尾押韵的字已经不押韵了,但是在吟诵的时候,要尽量参照古音使之押韵;三是个别字要文读,这种字都是传统上就是要文读的,比如“秋思”的“思”读四声,“遥看瀑布”的“看”读一声等,这些读音往往与平仄格律有关,读错了就乱了格律,失了韵味,所以要文读。

7、腔音唱法:

腔音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征,与西方音乐体系相反。

吟诵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随时变化大小,声断意连,以传情达意。

同时,音高也要随时变化,一方面依字行腔,用这种腔音表示字音的声调,另一方面也是在表达情感。

要想学好腔音,可以多听听自己喜欢的戏曲和说唱曲艺,他们都是腔音唱法。

另外,腔音唱法还讲究气沉丹田,吐气发声。

吟诵的发声是最自然的,怎么说话就怎么吟诵。

千万不要学西方的美声式唱法,也不要学流行歌曲的平板式唱法,因为我们汉语是旋律型声调语言,汉语的传情达意,全在开合、声调、音量的婉转变化上。

8、模进对称:

古体诗都是模进的,近体诗都是对称的。

依字行腔主要讲的是字音,依义行调主要讲的是句,一句之间怎么去决定他的这个调是往上升还是往下降。

模进对称说的是篇,一整篇中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旋律关系。

这句旋律与那句旋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有两种关系:

一种是模进,第二种叫对称。

如果这个旋律整体的往上推或者整体地往下移,这叫模进,像个模子一样往前走了。

反过来,就是对称了。

9、虚实重长:

这是文赋的读法。

字分实、虚、入,音分短、重、长。

我们的汉诗文,历来就是长长短短、高高低低、轻轻重重、快快慢慢的,而且一般是长中短、上中下这样三分的。

入声字读短。

实字和虚字,各分平、重、长三种读法。

平读,就是平常地读。

重读,就是用力地读。

实字的逻辑重音、语法重音要重读。

虚字的副词一般要重读。

长读,就是比重读还重读。

实字的特别重音的字,尾字重读字等等,会长读。

虚字一般语气词、代词、连词会长读。

组合到一起,读一篇文章,像打一套拳,长长短短、高高低低、轻轻重重、快快慢慢,中有气韵流动,如游龙灵动,而又连绵不绝。

这就是因声求气。

所谓文以气为主,只有这样吟诵才能体会到。

二、普通话基本调:

就是每首诗歌分为上、中、下三个调(有层次感)。

所谓上、中、下调,就是一个人对付字的基本吟咏法。

拿到汉字作品,就能用这个调吟出来。

先把这个调套上去再说。

这也就是以前所谓的“读书调”。

有人说,“读书调”千篇一律,读什么都那个味。

是的,这就是基本调的性质。

古人每个人的基本调也不是只有一个。

古体至少一个,近体至少两个,因为近体诗要分平起、仄起,这两种诗格律完全相反,吟诵调的旋律也就相反。

实际上,很少有人只有这么三个吟诵调。

一般还要按照情绪风格有豪放、婉约两种,这就成了六个调。

但是,读书人并不是只有基本调的。

吟诵实际上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

吟诵需要反复涵咏。

在不断吟诵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基本调进行微调,进行越来越多的修改,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等到自己终于满意的时候,也就是自己认为终于深入理解了作品的时候,这时候,他的调已经跟基本调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差异了。

这就是吟诵调了。

三、普通话吟诵调:

跟今天的歌曲一样,是一词一曲,一一对应的。

一首诗的吟诵调,是只适合这首诗的。

一个人不可能每首诗、每篇文都有吟诵调。

他只会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些诗文反复吟诵,反复琢磨。

一般说来,一个人有上百个吟诵调,就算多的了。

所以,吟诵调尤为珍贵。

现在大家可以明白,吟诵不是曲调,而是一种方法。

吟诵的好与不好,最终并不取决于嗓音、旋律等等,而是取决于理解。

对作品理解的深,才会吟诵得好。

四、一首诗歌中每个字的长短用节拍来区分: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很关键)。

将长短吟诵出来,才能吟诵出诗歌的节奏、诗人的语气、诗歌的意境。

半拍:

入声字给半拍。

一拍:

一三五位置上的字不论平仄都给一拍,二四六位置上的仄声字亦给一拍。

两拍:

二四六位置上的平声字尤为关键,给两拍。

三拍:

韵字最长,给三拍。

五、吟诵符号:

(“-”平,“|”仄,“!

”入)

六、格律诗吟诵口诀:

口诀一: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

平声吟长仄声短,韵字平仄皆回缓。

口诀二:

一三五字可随意,二四六位须分明。

依字行腔气息匀,节奏点上停一停。

本音决定基础调,依字行腔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