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721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三天的学习时间,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巨多,现在想抓住时间的小尾巴,来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语言文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瑰宝,它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古以来语文学科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

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文与美术学科的联系,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这一基本特点出发,借助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文学语言的精彩、准确来理解、表达相关的美术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厚积薄发地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

1.语文学科中的美术元素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简体汉字都有象形之说,即像实物之形,就是把客观事物的形状描绘出来。

中国文字中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占90%以上,而这些文字产生都是与其最初的“象形”字分不开,可以说中国的文字其实是一种图画式或者是部分抽象的图画式文字,它与美术的渊源极深,本就是同祖同宗、同根同源。

只不过是因为后来学科发展把它们分裂开来。

小时候看图识字,看图说话,看图写作,到现在小学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语文教材中的插图,都和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美术的应用有利于语文的多元化教学

传统语文单科教学注重单一的教学模式,听、说、读、写都有现成的教学案例,教学者只需机械的理解和使用。

然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下,要求学科整合,综合性拓展学习。

美术在语文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科的综合,让语文教学变得多元化。

语文课堂中引用美术,就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类型的课文教学中,配以绘画的形式展现文字的内容、以及借助图像、促进大脑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再加工成文字的过程。

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弥补语文课堂只是读读、写写、讲讲的不足,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术和语文的学科整合是新课程标准的真实体现,整合后的语文课程资源开放而有活力,使学生在生活、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美术让语言文字教学具体化

语言文字相交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远没有图像来得直观,在黑板上板画要比直接出示示意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原因在于老师的板画有助于在无形中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教师的板画过程也是学生印证自己理解的过程,相对注意力也更加集中。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意思时让他自己参与进来,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或学习,无论是积极性、注意力,还是记忆效果都是口头传授等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

因此,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预设的活动中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熟练、牢固地掌握。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示意图

2..美术让语文记忆效果最优化

"记忆"是提高语言文字理解、掌握、运用的一项重要手段。

狭义上说,它指的是对课文精彩语段,中心内容的记忆,而从广义上去看的话,记忆更是对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深刻感受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过多地注重学生的认知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在的情趣体验,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某些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

其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除了认知以外还包括了感受、体验、内省等形式。

让学生自己把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

给古诗配画,给成语配画。

这样既自身参与,添加乐趣;又加深理解,增加记忆。

《夜雨寄北》形象记忆图

三、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

1.设置情境、渲染气氛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每授一节课都必须有教师的导入部分,它不仅单纯的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引入新课学习的气氛中来。

在新的教育思想下,我们提倡情境导入,在有限的画面里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文字、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更突出了情景导入的重要性。

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

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

成为作品的主人,积极参与到作品中来,才能使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激发兴趣、诱发动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使色彩、图像、语言、文字融为一体,给学生多方面刺激,让他们在边读、边画、边思中学语文,乐学、善学,有利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悯农》教学插图

3.把握主题、展开联想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活化和延伸,有助于充实他们头脑中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将文字变成图画,表面看是一种形式的转变,实际是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的理解和对知识反馈的一个手段,学生依据对文章的理解,构建头脑中新的形象,是一次思维再加工的过程.。

《江雪》教学插图掩耳盗铃

四、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

1.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美术中的艺术欣赏教育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美术审美能力提高要通过学习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来完成,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需要欣赏者掌握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美术作品是由美术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因此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对美术欣赏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2.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形象造型能力

各种艺术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他们批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比如诗与画得融合,既可以使画富有诗意,更好的抒发感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也可以使诗意与画境相结合,丰富了诗的意境。

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以造型为主要特征,作为语言艺术的诗以抒情为主要特征,两者各异而又相同,主要相同之处在与诗画都要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文学情节可以使绘画作品具有故事性,内容更丰富;美术作品形象富有造型性,可以更具体,感染力更强。

美术与语文融合,能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和语文教学的的作用。

在美术和语文结合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将文学形象用视觉形象表现出来。

这需要对文学作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和较强的形象造型能力。

总之,美术就其形象性,生动性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主动、全面的发展,使之在形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时,也预示着语文教法的改进与创新有着更广泛、更深层的拓展空间。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将把我学到的理论运用到之后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小学美术第四组

瑞林镇民主小学杨薇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