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复习资料精编.docx
《毛中特复习资料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中特复习资料精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中特复习资料精编
第一章思考题部分:
2、3、4、5、6、7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指什么?
答案要点:
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
6、毛泽东思想包括那些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5)党的建设理论。
(6)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
(7)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7、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思考题部分:
1、3、4、5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它们的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
(2)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
4、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这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三章思考题部分:
2、3、4、6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案要点: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
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其领导阶级,五·四运动以前,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阶级主要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正式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舞台。
尽管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参加并在很大程度上领导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资产阶级了,而是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国无产阶级,其革命的理论和主张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支持,成为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革命方法。
五·四运动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主要是中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物。
但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思想无法使中国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中国的革命走向胜利。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敏锐地发现这一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指导作用,尤其是十月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从实践上也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可行性,使得中国无产阶级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自觉地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来领导中国的革命。
从此,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就取代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再也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4)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
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造成了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强大的封建经济的并存局面,近代的若干工商业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尽管城市中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强大,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加强大;而农村革命的力量比较弱小,但反革命的力量更弱小,使得中国的农村成为了中国革命力量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
一方面,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且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
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另一方面,农民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工人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80%,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加之连年军阀混战,生活极其困苦,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地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的特点就是其自身的封闭性,对外的交流相对较少,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
加之帝国主义采取的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和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造成了中国实际上的分裂状态。
这种分裂状态就给予了中国革命力量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
这个生存发展的空间主要是农村和山区,这也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可能条件。
(2)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一般是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地方,如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这些地方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工农群众的组织,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里的群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也有一定的斗争经验。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拥有相当规模的正规军队,才能对付各种类型的反革命军队,才能造成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割据发展的局面。
(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不错误。
这是保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第四章思考题部分:
1、4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2)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4.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
答案要点: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三个步骤;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第五章思考题部分:
2、3、5
2、如何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
答案要点:
(1)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
(2)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理解的;
(3)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答案要点:
(1)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经验
(2)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4、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答案要点:
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5、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是从目的和目标层次上界定的,区分了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有更高的概括性;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着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
第六章思考题部分:
1、2、5、6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第二,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不仅生产力不发达,而且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成熟。
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九个方面,这就是: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5.如何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两个基本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提供政治保证,靠改革开放提供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
(3)“两个基本点”之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不断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
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七章思考题部分:
1、4、5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性质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解决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但完善加以解决;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4)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
(1)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2)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4)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
2.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答案要点: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1)把“三个有利于”作为根本判断标准,人们就可以大大解放思想。
一切符合这个标准的东西,都应当大胆采用,对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大胆吸收和借鉴;而一切违背这个标准的东西,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正确”、多么“革命”,都应当大胆加以革除。
(2)“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案要点:
(1)始终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八章思考题部分:
1、2、3、4、5、6、7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2)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
(5)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应具有一定的共性:
①经济关系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控间接化;④经济运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本质特征:
①在市场经济的主体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②在分配制度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结构。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需要国家的参与,强调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④在价值观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
在政治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共产党和人民政权领导,有强大的政治优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答案要点:
:
(1)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
(3)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
(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法。
(2)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公有制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类型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3)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关系到公有制发挥优越性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就是按劳分配方式与非按劳分配方式并存。
非按劳分配方式,主要是指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2)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效率优先”就是使生产要素投入者能按投入要素的数量、质量、贡献取得报酬,承认个人在生产要素拥有的质和量以及个人对生产或财富创造上贡献大小的差别,进而承认个人之间劳动收入和要素收入的差别。
(3)形成收入差距的原因
合理和合法的原因有:
①由于人的劳动能力不同,按劳分配本身包含着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
②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法则必然导致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
③由于人们占有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的不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会产生人们富裕程度的不同;
④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也会使一部分地区和一部人先富起来。
其中不合理的原因有:
①一些行业依靠行政资源,以国家的名义占有和瓜分本属于全社会的经济资源,由此造成垄断部门的从业人员与所占有的资源的比例极不协调。
②由于对统一市场的不合理分割和地方行政干预导致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不能正常、合理地流动,从而形成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
不合法的原因有:
①以个体经济和私人经济为主的偷税漏税收入;
②各级党政官员的腐败贿赂收入;
③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的收入;
④走私贩假等其他的非法非正常收入。
不合理和不合法的原因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阻碍作用,即使是合法和合理的原因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应是适当的和有限度的。
(3)调节收入差距的措施
①保护合法收入。
②取缔非法收入。
③整顿不合理收入。
④调节过高收入。
⑤保障最低收入。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
(1)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
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
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就业结构。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遏制城乡差距拉大趋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农村市场需求,消化富余的工业生产能力的根本出路。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的一个实际步骤。
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和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集中体现。
(3)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统筹区域发展,就是中央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不断扩大的区域差距重新回归到民众能够普遍接受的范围,从而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动态努力过程。
①.统筹区域发展是抑制区域经济差距负面效应的需要。
②统筹区域发展是联动解决各类区域存在和潜在的各种区域病的需要。
③统筹区域发展是谨慎渡过“矛盾突显期”的需要。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
在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