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49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docx

犯罪心理学复习重点已综合091011级

一:

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

珍爱自己和他人

四:

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五:

管理自己的情绪

客观题:

填空名词解释判断改错简答

主观题:

论述案例分析(范围:

变态心理犯罪心理画像)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概念:

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P1

犯罪心理概念(广义为准):

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的总称。

P31

犯罪心理分类:

p2

根据犯罪心理要素:

犯罪人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不良的个性倾向,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根据犯罪心理的层次:

有进入意识层面的犯罪动机、犯罪目的、犯罪决意;模糊或并未清楚进入意识范围的心理活动;自己曾未意识过的心理内容(如早年心理背景、心理障碍、生理心理问题)。

根据犯罪主体: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老年人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心理;初犯、累犯与惯犯;职业犯罪心理;流动人口犯罪心理;腐败官员犯罪心理等。

根据犯罪类型:

侵占财产犯罪心理,毒品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性犯罪心理,恐怖主义犯罪心理,邪教犯罪心理等。

根据犯罪过程:

犯罪预备时的心理,犯罪实施过程中的心理,犯罪后的心理,被侦查中的心理,被审判中的心理。

根据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犯罪心理,过失犯罪心理。

根据作案人数和犯罪组织化程度:

个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

根据犯罪人精神状态:

常态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犯罪性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心理分析法P9

1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行为方式

2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

3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实在常态心理还是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的4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

5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背景(如智力体貌家庭人际等)

犯罪心理学的奠基人:

奥地利犯罪学家汉斯·格罗斯1879年的著作《犯罪心理学》,被当作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P19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成分:

P32

1偏倾性的心理过程

2不良的个性倾向

3偏执变异的个性倾向4消极的心理状态。

守法心理:

调节支配行为人约束违法行为,实施守法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犯罪心理和守法心理的根本区别:

犯罪动机P33

犯罪心理以犯罪动机的形成为标志,以犯罪动机为核心要素。

守法心理不存在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的特点:

P35

1隐蔽性2层次性3结构性4反社会性

5社会危害性:

犯罪心理有害于社会,有害于行为人的身心健康。

犯罪人的认知特征:

P39

1错误或反动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扭曲的道德观、错误的法律意识

3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

明显的反社会意识

4认知水平或认知能力逐步提高,犯罪的智能化特征日益明显

5思维活动以如何使作案成功又能逃避惩罚为中心

6错误的认知模式

7使用犯罪隐语与同伙结识、交流和进行犯罪活动。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的特点:

反社会性和犯罪性p47

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特征的体现:

p49

1综合性

2对已有能力的自动运用

3职业惯犯、累犯往往有一套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犯罪能力

4差异性

第五章

犯罪动机的概念:

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

P83

犯罪人的动机斗争与犯罪动机的确立:

犯罪动机确立的过程,伴随着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

P88

犯罪人在动机冲突过程中往往考虑两个因素:

1犯罪收益(犯罪可能带来的收益),收益越高时,越可能犯罪。

2犯罪成本(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成本越低,越可能犯罪。

犯罪成本分为:

a直接成本(只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支付的成本)

b机会成本(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弃的其他利益)

c惩罚成本,又分为心理惩罚和社会惩罚(心理惩罚指在实施犯罪之后内心的恐惧不安感或悔恨感,社会惩罚是指社会舆论的谴责,)

惩罚成本对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影响是最大的。

犯罪动机形成的模式:

p93

3犯罪人的需要——诱因——犯罪动机模式

此模式形成条件:

1犯罪人的需要必须达到一定强度

2必须存在合适的外界诱因。

4挫折——犯罪动机模式

形成条件:

1具备必要的动机和目标

2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

3必须要有挫折情境的产生

4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产生挫折时的心里感觉

5必须有对挫折的知觉和体验而产生紧张状况和情绪反应。

5激情——犯罪动机模式

激情状态的心理特征变化:

1改变观点2意识范围缩小3意识清晰度降低

4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5控制能力减弱

激情发展的三阶段:

1意识控制减弱阶段2失去意志的监督,行为失去理智

3激情后出现疲劳,甚至休克现象。

激情犯罪动机的特点:

1是一种瞬间动机2具有无意识性

3表明个人的反社会性较弱4在青少年中容易产生

5与一般犯罪动机相比,激情犯罪动机比较难以预测和预防。

激情犯罪的特点:

p96

1犯罪人理智、自控力削弱或丧失

2犯罪行为发生模式2种:

立即产生犯罪冲动实施犯罪行为

长期不良主观因素滋生郁积导致爆发

3犯罪人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4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6自卑感——过度补偿——犯罪动机模式p97

家庭贫穷的人——过度想获得财富——实施财产犯罪

容貌不佳的女性——过度想获得关注——卖淫、乱交行为

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特征:

p108

1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2个人欲望急剧膨胀

3作案经验更加丰富4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

5反社会心理增强6犯罪人格的形成

第六章

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与犯罪p111

一:

未成年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与犯罪:

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能力的矛盾

2好奇心与认识水平的矛盾

3兴奋性高与自控力差的矛盾

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理念形成滞后的矛盾

二:

未成年人的心理内部矛盾与犯罪:

1认识与情感的矛盾

2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

3独立性意向和认识能力的矛盾

三:

未成年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客观现实的矛盾与犯罪:

1辨别是非能力差与不良影响的矛盾

2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可能性的矛盾

3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p120

一:

女性青春期与犯罪

二:

女性特殊生理期与犯罪:

1月经期2生育期3更年期

三:

女性角色与犯罪:

1依附心理与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

2女性承受的工作和家庭压力增加。

第十一章

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基础:

p210

1结群本能与结群习惯2接近与相互依赖

3相似与同类相聚4心理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需要

5个性品质的差异互补性6归属需要的代偿性满足

群体犯罪的心理动力类型:

p213

1群属意识

2情绪交感效应(通过情绪的传递传染影响使犯罪群体成员之间的犯罪心理倾向有一种相互增强的作用,从而使犯罪人感触他自己所不能干或不敢干的犯罪行为)

3自我显示欲的畸形膨胀

4暗示、模仿和教唆

5罪责扩散感(犯罪人在群体犯罪中产生罪责推诿,自我罪责感减轻的心理感受)。

罪责扩散与犯罪的分工密切相关

6“无个性化”的心理影响

影响犯罪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及其作用:

p217

1相似的欲求和共同的利害关系

2犯罪群体成员的认同感

3犯罪组织者的权威与群体成员的服从

4犯罪群体文化

5犯罪群体内部压力与外部威胁

第十二章

色情变态系列杀人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A心理特征p239

一:

认知特征:

1认识范围狭窄

2计划性、预谋性较强,犯罪计划周密

二:

情绪情感特征:

1情绪的冲动性强

2情感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3缺乏羞耻感、愧疚感、罪责感。

三:

犯罪动机特征:

内心深处的幻想压抑心底的情绪

四:

人格特征:

1偏执型人格

2双重人格

3性格内向

B行为特征:

犯罪手段残忍,与常态人性犯罪相比

1表现出近似双重人格

2作案后不觉得后悔,缺乏焦虑,自得其乐

3往往取走被害人物品作纪念

4被抓后容易交代问题

5性格内向

6部分作案人可能存在性功能障碍

人格障碍者违法犯罪的特点:

p245

1作案前一般没有预谋或较少预谋,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常人难以理解。

2作案中一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手段不隐蔽,现场遗留较多痕迹线索。

3实施犯罪时一般单独行动,胆大妄为。

4作案手段的相对稳定。

5犯罪行为没有明确的动机和目的,偶发冲动性较强。

6犯罪心里难以改造。

第十四章考试重点p271

犯罪心理画像:

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情况,对未知名犯罪行为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等分析,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为人的五大属性:

生理社会地域心理既往犯罪属性的描述过程。

犯罪心理画像的心理学依据:

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产物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犯罪心理画像的基础及信息来源:

基础:

1勘查、研究犯罪现场2研究被害人3研究犯罪人

信息来源:

1犯罪人遗留现场的痕迹中获取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

2对被害人、感知人调查访问中获取的明态信息和潜态信息

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

五大属性(重点)p276

一:

生理属性:

身高外貌等

二:

社会属性:

1家庭背景2婚姻状况3文化程度

4职业状态与经济情况5社会层次

三:

地域属性:

口音肤色饮食习惯等

四:

心理属性:

处事风格情感意志等

五:

既往犯罪属性:

1有无劣迹,包括道德方面2有无犯罪前科

3犯罪经历及种类4是否是职业犯罪

5犯罪手段及后果的升级(惯技行为标记行为反侦查行为)

补充:

变态心理:

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又称心理异常。

针对犯罪人实施的犯罪防控

各种犯罪防控思路:

1法律威慑防控(立法)2刑事惩罚防控(加重刑罚)3教育宣传防控(学校教育,社会宣传)4技术防控(防护设施,监控设备,警报器)5情境防控(巡逻,灯光)等

犯罪人基本分类:

一:

危险人格40%:

先天:

反社会人格10%起因:

顽劣

后天:

犯罪人格:

乏爱(生而不养)

30%缺陷人格:

溺爱(养而不教或教而不当)

意结类:

(没有觉知)犯罪缘由不明

二:

危险心结60%知结类:

(认知偏结)取决于人的认识范围和思维方式情结类:

(情感纠结)心理创伤和情感困扰

犯罪防控的策略:

控制并减少刑事犯罪的发案数量:

通过刑罚将其与社会隔离(危险人格)

控制或减少犯罪人员的数量:

量刑时应考虑“心理评估或人格评估”(危险心结)

一:

危险人格的防控策略:

1及早发现并建立观察档案(反社会人格)

2对残缺家庭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犯罪人格)

3社会干预矫正家庭教育的缺陷(缺陷人格)

二:

危险心结的防控策略:

1普及心理学知识

2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系统

3完善社会冲突调节机制

 

犯罪心理学纲要

第五章

1.犯罪心理机制:

指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方式和原理

2.犯罪心理机制理论:

①内外化机制理论②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③量变质变机制理论④四阶段(层次)论⑤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3.犯罪动机的特点:

①主观性②相对性③反社会性④直接性⑤低级性⑥意识性⑦动态性⑧周期性(时间间距)

4.犯罪动机:

是犯罪动力的核心,是量刑依据

5.根据犯罪动机的内容,犯罪动机的类型可分为:

①性欲犯罪动机②物欲犯罪动机③权欲犯罪动机④情感犯罪动机⑤信仰犯罪动机

6.犯罪动机的功能:

①反映功能②激发功能③导向功能④评价功能

7.无意识犯罪动机的特点:

①无意识性②冲动性③不可理喻

8无意识犯罪动机引起的犯罪:

①动机不明确的犯罪②过剩犯罪③移位犯罪④睡眠状态或催眠状态下的犯罪⑤药物引起的异常意识状态下的犯罪

9.犯罪人的动机斗争与犯罪动机的确立:

①犯罪收益(成正比)②犯罪成本(成反比)

10.犯罪动机形成的模式:

①犯罪人的需要——犯罪动机模式(犯罪意向,犯罪愿望)

②诱因——犯罪动机模式

③犯罪人的需要——诱因——犯罪动机模式

★具备的条件:

①犯罪人的需要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②必须存在合适的外界诱因

④挫折——犯罪动机模式

★具备的条件:

①具备必要的动机和目标②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③必须有挫折情景的产生④个体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在心理上有所感觉⑤必须有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而产生紧张状况和情绪反应

★挫折攻击理论:

①对构成挫折情景因素的人或物直接攻击②对无辜的人或物的间接攻击)

⑤激情——犯罪动机模式

★心理特征的变化:

①改变观点②意识范围缩小③意识清晰度降低④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⑤控制能力减弱

★激情犯罪动机特点:

①是一种瞬间动机②具有无意识性③表明个人的反社会性较弱④在青少年中容易产生⑤与一般犯罪动机相比,激情犯罪动机比较难以预测和预防

★激情犯罪的特点:

①犯罪人理智感,自控力削弱或丧失②犯罪行为发生模式(▲立即产生犯罪冲动▲不断滋生不良情绪)③犯罪人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④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

⑥自卑感——过度补偿——犯罪动机模式

⑦变态心理——犯罪动机模式

11.犯罪心理形成规律:

①互动律②心理选择律③量变质变律④强化巩固律

12.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形式:

①渐进型②顿悟型

13.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条件:

①不良诱因刺激②非法欲望的满足

14.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特征:

①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②个人欲望急剧膨胀③作案经验更加丰富④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⑤反社会心理增强⑥犯罪人格的形成

第十一章

1.群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基础:

①结群本能与结群习惯②接近于相互依赖③相似与同类相聚④心理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需要⑤个性品质的差异互补性⑥归属需要的代偿性满足

2.群体犯罪的心理动力:

①群属意识②情绪的交感效应(互相感染)③自我显示欲的畸形膨胀④暗示,模仿和教唆⑤罪责扩散感(责任分担)⑥“无个性化”的心理影响

3.影响犯罪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及其作用:

①相似的欲求和共同的利害关系②犯罪群体成员的认同感③犯罪组织者的权威与群体成员的服从④犯罪群体文化⑤犯罪群体内部压力与外部威胁

第十二章

1.变态心理的界定标准:

①社会标准(违反社会准则)②统计标准(偏离平均分)③个体不舒服感(倍感压力,难以承受)④病因与症状标准⑤综合标准(四大特征)

2.变态心理的成因:

①生物医学模式(遗传,大脑损伤或病变)②心理动力学模式(言语,消极情绪,挫折与冲突,心理防御机制)③行为主义模式④社会学模式(家庭,教育,社会)⑤性因素(性饥渴,性压抑,性心理压抑)

3.变态心理的评估:

①面谈法②心理测验法③自然环境观察法④实验室测验法

第十四章

1.犯罪心理画像的内容:

①犯罪人的生理属性②犯罪人的社会属性③犯罪人的地域属性④犯罪人的心理属性⑤犯罪人的既往犯罪属性

2.犯罪心理画像的思维顺序:

①从内向外②由表及里

3.犯罪心理画像的步骤:

①占有充分确实的基础性材料②对现有材料进行甄别、整理③进行犯罪行为重建④对未知名的犯罪人进行刻画,形成书面报告⑤犯罪心理画像的验证

第十七章

1.罪犯的心理诊断:

①生活经历调查②与犯罪人面谈③行为观察与跟踪观察④心理测验⑤犯罪事实判断

2.罪犯的心理矫治方法:

①对一般违法行为者不良心理的社会矫治②国家惩罚手段对犯罪心理矫治的效应③罪犯心理咨询④罪犯心理治疗

 

名词解释

反社会意识:

是指因挫折而产生的仇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情绪的交感效应:

是指通过情绪的传递和相互感染,相互影响,使犯罪群体成员之间的犯罪心里倾向有着一种相互增强的作用,从而使犯罪人干出他自己所不能干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画像:

是对实施犯罪的犯罪人进行个性特征推断的过程.

犯罪动机:

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内心起因.

犯罪心理:

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的总称.

心理分析法:

就是依据心理与其外部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犯罪行为的外部表现和客观后果,去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变态心理: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又称病态心理,心理异常.

罪责扩散感:

是指犯罪人在群体犯罪时产生罪责推诿,自我罪责减轻的心理感受。

犯罪人情绪情感特征:

a不良的,消极的情绪情感的累积爆发b爱憎好恶标准颠倒,缺乏仁慈和同情心c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和感情用事.

犯罪心理画像步骤:

a占有充分确定的基础性材料b对现有材料进行甄别整理c进行犯罪行为重建d对未知名的犯罪人进行刻画,形成书面报告e犯罪心理画像的验证

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区别:

a作用不同;实施守法行为,保持行为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促进个体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作用;犯罪心理起着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破坏行为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阻碍个体和社会向前发展的消极作用.b内容不同:

守法心理是现实社会中积极因素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而犯罪心理是现实社会中消极因素在人头脑中的反映c根本却别在于犯罪动机,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行为目的是为了实现犯罪动机,守法心理则不存在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特征:

a犯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b个人欲望急剧膨胀c作案经验更加丰富d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e反社会心理增强f犯罪人格的形成

犯罪人能力特征:

a综合性b对已有能力的自动运用c职业犯,累犯往往有一套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犯罪能力d差异性

累犯惯犯心理特征:

a低级的、生理性的需要占主导地位b犯罪动机斗争渐弱化c犯罪心理形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d强烈的反社会意识e消极的受到歪曲的情绪情感特征f意志活动的两重性g典型的犯罪性格

色情变态杀人犯人格特征:

a偏执型人格,表现为冷酷无情,主观,固执,敏感多疑,缺少友谊.b双重人格,犯罪人一方面作案时丧心病狂,但另一方面在平时也温文尔雅.c性格内向,表现为沉默寡言,甚至表现出女人性格.

犯罪动机的斗争与确立1犯罪人动机确立的过程,伴随着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

一个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常常会有好几种动机,选择某种动机就意味着放弃其他动机,这就存在一个动机的选择问题,而动机选择必须经过动机冲突和动机斗争才能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犯罪人会考虑犯罪收益和犯罪成本两个因素。

当犯罪利益高于犯罪成本时,犯罪人就会选择犯罪。

反社会人格的犯罪基本特征:

1冒险意象大于恐惧意象2对社会上不允许的事情抱有尝试企图3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充满情感的劝诫4热衷于营造一些为社会所否定的行为,即便当他们意识到行为的结果时,也是如此5具有“皮质不成熟”的迹象,但是大脑机能失调的现象并不明显6倾向于选择那些寻找感官刺激和激情的行为

B1奥地利犯罪学家汉斯格罗斯被称作犯罪心理学的奠基人2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作用、内容、和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动机3从初犯到累犯、惯犯以至职业犯,是个体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过程4犯罪人的意志特征表现为明显的多种意志品质并存特征,···表现的顽固坚持自觉以及···5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具有反社会性和犯罪性的特点6犯罪人在动机斗争···即犯罪收益和犯罪成本7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主要有互动律、能动反映律、量变质变律和强化巩固律8要刻画犯罪人的既往犯罪属性···惯技行为、标记行为和反侦查行为9犯罪心理的成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二是不良的个性倾向三是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四是消极的心理状态

A1意大利精神病学家龙勃罗梭提出了天生犯罪人··2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3犯罪动机的功能主要有反映功能、激发功能、导向功能、评价功能4犯罪心理的特点表现为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结构性、反社会性、社会危害性5要刻画犯罪人的既往犯罪属性···惯技行为、标记行为和反侦查行为6犯罪心理的成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是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二是不良的个性倾向三是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四是消极的心理状态7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主要有互动律、能动反映律、量变质变律和强化巩固律8我国对变态心理者的责任能力采用三分法,即完全、部分、无三级9犯罪心理是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1,熟人作案,报复杀人。

有可能是平时得罪人而被人报复等,.依据:

a根据村民平日反映李某脾气不好,常与人争吵,爱在背地说人坏话,应该得罪不少人.b在晚上6点多,李某连饭也没有吃就出去充话费了,不排除私底下还有其他事情.c李某在目的达到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道村外,可能是要去找人或者被熟人带去的.d被害人足迹整齐,可以判断是自主进入苗圃的,所以有可能是进去找人或者被熟人召唤进去的.e从作案凶器来看,犯罪人并没有准备得力做案工具,而是用砖石钝器杀死被害人,说明他原本不打算杀死被害人的.f犯罪人拿走了被害人的钥匙,可能是由于被害人的缘故,想报复其家人或者想去盗窃.g从现场找到一枚硬币,应该是游戏币,经期家人说明被害人早年早年开办过小游戏厅,可能犯罪人和被害人就在那时发生了不正常关系或者发生了矛盾.

2,作案人数;1人依据:

a现场只有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两种鞋印b被害人指甲内的皮肤组织和现场发现的3枚烟头的DNA是相同的对环境的熟悉程度:

比较熟悉,犯罪人可能就居住在本村或者隔离村依据a犯罪人选择的作案地点选择在村外道的苗圃内,说明犯罪人清楚再那个时间段苗圃内是没人的b犯罪人作案后宾梅有立即给予逃离现场,还抽烟,说明他熟悉环境,离开现场对于犯罪人并不困难c犯罪人并有没有将尸体抛弃在现场,而是选则了100米以外的地方,说明他知道那个地方可能比较好掩饰d犯罪人身上有游戏的硬币,说明犯罪人可能曾经到过被害人的游戏厅玩,所以受害人应该是住在本村或者隔离村等附近的地方心理素质:

差依据:

a犯罪人没有带凶器,说明他本来不打算杀人的,但见到被害人几分钟后就将其杀了,可能被被害人一下子激怒了,说明他心理素质差b从犯罪现场可以找到3枚烟头,说明犯罪人作案后心理是很慌张的,所以连续抽了3支烟。

性别;男依据:

犯罪人作案后将尸体拖里至现场100多米的地方,说明犯罪人的力气比较大,应该为男性。

年龄:

18到25岁依据:

a犯罪人将尸体拖离现场100多米,说明他力气比较大,所以年龄不会太小b现场找到一枚一角硬币和一枚游戏币,说明犯罪人心智还没完全成熟,平日还有打游戏习惯,一角的硬币也带着,说明犯罪人不是很有钱甚至没多少收入来源。

1挫折——犯罪动机模式失业失恋多疑性格人际关系不顺缺少家庭关爱生活压力大等挫折使郑民生产生愤怒怨恨对视等消极情绪,并没有的到及时的排除,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使郑感觉到极度紧张焦虑压抑。

为了消除这些消极情绪获得心理平衡郑出现情绪发作产生攻击性冲动并引发攻击行为,然后产生攻击性违反犯罪行为,包括对构成挫折情境因素的人或物直接攻击和对无辜的人物的间接攻击即滥杀无辜。

2建立预防犯罪的社会体系社会切实立法保障人权保证生存就业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的民生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困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发实施心理辅导危机干预

犯罪人的基本分类:

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和有危险心结的犯罪人

危险人格的防控策略:

(1)及时发现并建立观察档案

(2)对残疾家庭未成年的法律保护(3)通过社会干预矫正家庭教育的缺陷

危险心结的防控策略: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