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356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doc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第一单元到生物园里学科学

1、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死亡的生物腐烂后会变成腐殖质。

2、土壤中有些什么,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树上落下的枯叶、混杂的塑料袋等。

3、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粘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4、采集土壤用的工具有:

铁铲、小铲、小桶或纸袋。

5、认识土壤实验中所需器材有:

烧杯、水、铁片、酒精灯、三脚架、玻璃棒、放大镜。

实验方法

捏土壤

把土壤放入水中

搅拌水中的土壤

烧土壤

观察到现象

手是湿的

有汽泡冒出

土壤在水中沉降物分层

有异味

现象说明

土壤中有水分

土壤中有空气

土壤含有粘土和细砂

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6、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在成分,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

采集土壤需要些什么工具?

答:

要想清楚地了解土壤在成分,最好的办法是:

①捏土壤②把土壤放入水中③搅拌水中的土壤④烧土壤。

采集土壤用的工具有:

铁铲、小铲、小桶或纸袋。

7、土壤是植物的“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

答:

保护土壤的方法是:

①多施用生物有机肥。

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减少化肥的使用,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改良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

②减少白色污染。

废弃塑料是一种很处理的生活垃圾。

它混入土壤,会影响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集中起来填埋,又要占用土地。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少使用塑料袋。

8、植物大多数是由种子发育来的。

关于种子,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答:

关于种子,我们能提出问题有:

①种子有什么样的构造?

②种子是怎么来的?

③种子为什么会发芽?

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⑤为什么有的种子不发芽?

9、植物的种子是多种多样的。

种子是有生命的。

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胚根会长出植物的根,胚芽会长出植物的茎和叶。

将一粒蚕豆种子浸泡两三天,用镊子小心剥去外皮,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里面有胚根和胚芽。

浸泡后的蚕豆种子的体积变大。

10、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土,如发豆芽就不要土。

11、温度对种子发芽有没有影响?

想办法研究。

答:

温度对种子发芽有影响。

实验方法为:

将两粒种子,分别放入常温状态下和冰箱中。

12、怎样做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会向地性?

(P9)

答:

方法1:

把四粒玉米种子放在一个装有培养土的花盆里,分别按胚根朝上、朝下、朝左、朝右四种方位摆放后种下去,种子发芽后观察种子根的生长方向。

方法2:

①把纸巾连续对折三次,打湿纸巾,在折好的纸巾上均匀摆放4粒种子,把玉米种子小头分别朝上、下、左、右不同的方向摆放在上面。

②从纸巾的一端开始卷,把种子卷在里面。

③保持纸筒的朝向,放在一个塑料袋中,封上袋口悬挂起来。

(纸巾太湿容易破,太干又不能为种子发芽提供足够的水分。

袋口不要封的太紧,否则空气进不去,种子可能不会发芽。

第一粒

第二粒

第三粒

第四粒

种子摆放方向

朝上

朝下

朝左

朝右

根的生长方向

向下

向下

向下

向下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向下生长,这是根的向地性。

13、植物的根具有:

①向地性②向水性③向肥性。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

植物的根受地球引力的吸引,向地里生长的特性,叫植物的向地性。

植物的根向土壤肥沃的地方生长的的特性,叫植物的向肥性。

植物的根向水湿的方向生长的特性,叫植物的向水性。

植物的茎向有光的方向生长的特性,叫植物的向光性。

14、怎样做对比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有向水性?

(P10)

答:

在两个浅盒里分别铺上一层锯末,洒上水,使锯末湿润。

把刚发芽的几粒菜豆分别放在盒中相同的位置,用少量锯末盖住。

在其中一个盒的一侧放一个盛水的容器,把三四股棉线的一端浸在水里,另一端埋在锯末里,将水引向锯末里。

过四五天后,扒开覆盖在菜豆上的锯末,观察两个菜豆根的生长情况。

15、植物的根是向下生长的,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根会一直向下长吗?

答:

植物的根不会一直向下长。

因为植物的根会向四面八方生长,寻找有水、有肥料的地方。

16、怎样做对比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植物的根有向肥性?

(P10)

答:

在两个浅盒里分别铺上一层锯末,洒上水,使锯末湿润。

把刚发芽的几粒菜豆分别放在盒中相同的位置,用少量锯末盖住。

在其中一个盒子里放入适合植物生长的肥料,另一个盒子里不放。

过四天后,扒开覆盖在菜豆上的锯末,观察两个菜豆根的生长情况。

17、植物的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18、在校园或大自然里,观察树木的枝条向阳处和背阴处的生长有什么不同?

答:

光线好(向阳处)的地方树枝生长的好些,光照不强(背阴处)的枝叶生长得不好。

19、怎样做对比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后,植物的茎有向光性?

(P13)

答:

在生物园里选择生长得比较快的植物的两株幼苗,如豆苗,分别用不透光的盒子把它们罩起来,在每个盒子一边的侧上方开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孔,罩盒子时,注意让一个盒子的孔朝左,另一个盒子的孔朝右,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每次观察和浇水后,注意马上用盒子按原样罩住幼苗。

20、观察树枝生长情况时,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①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②要尽量与组员合作。

③注意安全。

④不伤害树木。

21、植物的根分包括:

直根和须根。

白色的绒毛叫根毛。

植物的根是不一样的,有的主根粗,侧根细叫直根。

有的植物根粗细差不多,叫须根。

植物名称

根的特点

根的共同特点

主根粗,侧根细

根都很长、很多,根的尖端长有许多白色绒毛

(即根毛),根毛的壁很薄。

葱、

粗细差不多

植物根的共同特点是:

根都很长、很多,根的尖端长有许多白色绒毛(即根毛),根毛的壁很薄。

22、解剖茎的两种切法是:

横切和纵切。

23、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答:

植物靠根“喝水”,然后利用茎运输水分。

24、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里,它能不能吸收水分?

怎样设计实验才能证明植物的根能“喝水”呢?

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P15)

答:

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里,它能吸收水分。

设计实验:

将植物的根浸入盛有红色水的瓶子里,往瓶子里倒一层食用油后,在瓶壁上做水位标记,然后将瓶子放到阳光下。

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位下降了,植物的茎、叶脉里都有红水。

这种现象说明了:

根能吸收水分,水分被输送到植物全身。

25、水面为什么要倒一层食用油呢?

为什么使用红色水呢?

答:

水面倒一层食用油是防止水分在阳光下蒸发。

使用红色水的好处是便于观察。

26、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实验材料有:

小量筒、红水、食用盐、胶头滴管、小刀。

27、植物一般生长在土壤中,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和空气。

植物离开土壤还能不能生长?

这是什么技术?

答:

植物离开土壤还能生长。

这是植物的无土栽培技术。

28、在日常生活中无土栽培的实例有:

农村家庭用温水或营养液长黄豆芽、绿豆芽。

在远离大陆的海岛,在沙漠、在高原,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解决吃的问题。

29、关于无土栽培,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答:

关于无土栽培,我们可以提出的问题有:

①什么是无土栽培?

②哪些植物可以进行无土栽培?

③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④能否用海绵代替土壤栽培植物?

第二单元学习用品

1、什么是学习用品?

答:

凡是在学习中用到的物品就是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答:

学习用品与我们的学习密不可分,是我们的亲密伙伴。

我们爱惜学习用品。

各种学习用品有:

各种铅笔、钢笔、圆珠笔、削笔刀、卷笔刀、剪刀、文具盒、橡皮、蜡笔、水彩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透明胶带、各种纸等。

2、学习用品分类的标准很多,可以按用途、大小、名称、形状、长短等标准分类。

学习用品按用途分类,①有书写类:

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水彩笔等。

②装用品类:

文具盒、笔袋等。

③绘图类:

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④清洁纸张类:

橡皮、改正纸、改正液等。

学习用品按名称可分为:

①笔类②纸类③刀类④尺类⑤盒类等。

学习用品按形状可分为:

①长方体(文具盒、直尺等)②圆柱体(铅笔、钢笔、圆珠笔等)③半圆形(量角器等)④三角形(三角板等)

3、观察各种学习用品,可以提出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答:

对于各种学习用品,提出研究的问题有:

①按压圆珠笔,圆珠笔芯为什么会自动伸缩?

②中性笔芯中为什么有一节像油一样的东西?

③为什么用钢笔在一张绒纸上写字,洇得厉害?

④为什么有些钢笔杆上有一节橡胶套?

⑤开合有磁性的文具盒的盒盖。

4、是什么能使圆珠笔里的笔芯能使很方便地伸缩呢?

怎样验证是小弹簧在起作用?

答:

圆珠笔里面有个小弹簧。

验证方法:

把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取出来,装好后再试验,看圆珠笔里的笔芯是否还能很方便的伸缩。

结果不能伸缩,说明是弹簧在起作用。

5、反复拉弹簧、压弹簧、按弹簧、捏弹簧、向地面扔弹簧,有什么现象发生?

仔细观察体验,有什么感觉?

答:

实验发现:

拉弹簧,弹簧会变长,松手后回到原来的长度。

压弹簧,弹簧会变短,松开后也会回到原来的长度。

在拉、压的过程中,用手向外拉弹簧时,弹簧有一种力在向里拉,用手向下压弹簧时,弹簧有一种力在向上顶。

物体

橡皮筋

气球

钢尺

做法及发生的现象

拉橡皮筋,

气球吹足气再按压,

弹压钢尺,

6、弹簧的特点:

用手拉,弹簧会变长,松手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用力压,弹簧会变短,松开后,弹簧又回到原来的长度。

在拉、压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当用手向外拉弹簧时,弹簧有一种力在向里拉,用手向下压弹簧时,感到弹簧有一种力在向上顶。

7、在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类似弹簧的这些特点?

答:

生活中类似弹簧特点的物体有:

橡皮筋、气球、钢尺、皮球、拉力器、篮球等。

8、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弹力。

像弹簧、橡皮筋等物体这样,受到力的作用时,形状发生变化,取消受力后,又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弹性。

9、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

答:

生产生活中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地方有:

①射箭利用弓的弹性把箭弹射出去。

②自行车座是利用下面弹簧的弹性减小震动。

③打网球是利用网球拍的弹性把网球弹出去。

④跳高运动员借助跳杆的弹性跳得更高等。

10、怎样用对比实验,研究笔杆上的橡皮套的作用?

(P25)

答:

对比实验1:

用两支笔杆上有橡胶套的同样的笔,将其中一支笔的橡胶套取下来,然后用两支笔分别试一试,一只手捏住笔杆一端,另一只手从笔杆的一端滑向另一端。

感觉到:

当滑到有橡胶套的地方时,手有“涩涩的”、“滑不动”、“有阻力”的感觉,在另一支笔杆上滑动时,感觉到光光的,很光滑,滑得很快。

对比实验2:

用两支笔杆上有橡胶套的同样的笔,将其中一支笔的橡胶套取下来,然后分别将两支笔用两只手按在桌上,同时向前推动。

感觉到:

有橡胶套的笔推得很费劲,有一种“力”在阻挡前进。

11、笔杆上的橡胶套有什么作用?

答:

笔杆上的橡胶套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在这两个物体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滑动的力,这是一种摩擦力。

13、橡胶套为什么会增大摩擦力呢?

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答:

因为橡胶套表面比较粗糙,可以增大摩擦力。

好处是:

使我们写字时手能握紧,不易用滑落。

14、设计实验:

是什么原因增大了摩擦力,想一种办法做实验证明。

看谁想出的办法好?

实验方法:

用木板、玻璃板、砂纸、毛巾等放在同一块木板上用弹簧称拉,记录每次的拉力各是多少。

影响物体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物体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物体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15、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

乒乓球拍一面做成光滑的,可以减小摩擦力,另一面做成粗糙的,可以增大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

①带齿纹的鞋底②轮胎,给汽车轮胎绕铁链③体操运动员手上抹镁粉,防止手握杠时打滑。

④瓶盖上的花纹比较粗糙。

减小摩擦力

①往锁芯、自行车轴里加油。

16、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纸有:

①牛皮纸②卫生用纸③铜板纸④卡纸⑤复写纸⑥箱板纸⑦喝水用的纸杯⑧绘画用的宣纸⑨

17、观察纸的实验方案:

纸的颜色:

直接用眼看,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

纸的软硬:

直接用手试,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

纸的光滑与粗糙:

直接用手摸,不需要借助其它工具。

纸的厚度:

①用手摸②目测③用直尺测量一定页数同样纸的厚度,然后用厚度除以页数,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纸的吸水性:

①用滴管往各种纸上滴管同样大小的一滴红水,看哪种纸吸水快,吸水多。

②将各种纸剪成长10厘米、宽2厘米的纸条,把纸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条上,另一端放入装有红水的水槽里,观察水沿着纸条爬升的高度。

水沿爬升的越高,说明纸的吸水性强,水沿爬升的越低,说明纸的吸水性弱,

纸的抗拉力:

①将各种纸剪成长20厘米、宽0.5厘米的纸条,对折成双层,然后将纸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一个盒子,向盒子里放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珠(或棋子),看每种纸能承受多少个玻璃珠(或棋子)。

承受玻璃珠少的为轻,承受玻璃珠多的为重。

②将各种纸裁成同样大小的条形,把其中两张粘牢,干燥后,拿住两端,往两边拉先断的纸的抗拉力弱一些。

纸的厚度(由薄到厚)

复写纸、卫生纸、牛皮纸、卡纸、铜板纸、箱板纸

纸的吸水性(由弱到强)

复写纸、铜板纸、牛皮纸、卡纸、箱板纸、卫生纸

纸的抗拉力(小到大)

卫生纸、复写纸、牛皮纸、卡纸、铜板纸、箱板纸

18、研究纸的相同点的五种研究方法:

一是用手把各种纸撕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撕开的纸边,发现都有毛边,也就是纤维。

二是把各种纸放在火上烧,都能燃烧。

三是把各种纸放入水中浸泡,都吸水,能泡软。

四是用橡皮擦各种纸,都能擦出小毛毛。

五是用笔在纸上写,都可以写出字。

纸的不同点

纸具有厚度、吸水性、抗拉力等方面的不同。

纸的相同点

纸都是由纤维构成的,可燃烧,能吸水,能在上面写字。

19、各种纸的特点,在学习和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有:

①包水泥用到了纸的抗拉力强的特点。

②风筝用到了薄纸软便的特点。

③包装酒盒用到了板纸抗拉力的特点。

④包装衬衣用到了纸承受弯曲性能好,容易使衣服定型的特点。

⑤餐巾纸用到了纸的吸水性强的特点。

⑥贺卡用到了厚纸承受弯曲性能好的特点。

20、我们能利用纸的某个特点,设计制作一件纸制品吗?

答:

我能利用纸的特点,设计制作一件纸制品为:

纸车。

制作方法:

先做底盘,再按底盘大小做车厢,最后做车轮。

做车轮和车厢的必须承重性能好,可用箱板纸制作,车轮要用硬度大的纸来做。

21、木材和芦苇等植物是主要的造纸原料,竹子和农作物秸秆也可以造纸。

撕开纸后我们看到的“毛边”,就是纤维。

纤维是构成纸的主要成分。

22、造纸的流程是:

原料——蒸煮——制浆——造纸——成品。

23、再生纸的制作方法:

①把废纸撕成小碎片,泡入清水中。

②把泡软的纸片放入搅拌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的浓稠物。

③把浓稠物倒入一个底部放着过滤网的容器中,使纸浆淹没过滤网。

④晃动过滤网,当纸浆均匀地覆盖在网上时抬起过滤网。

⑤用旧报纸吸干水分,晾干后,即可得到一张“再生纸”。

24、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答:

常用节约用纸的办法有:

①回收废纸。

②废纸的利用。

如在废纸上写毛笔字,一张纸可多次重复写字。

③节约用纸。

如纸上写字要按顺序,不乱写乱画,浪费纸。

25、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消耗纸张,实际上是在消耗森林资源。

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保护环境。

(P36)

26、有时圆珠笔、中性笔,笔芯写不出字的原因有哪些?

答:

原因有:

①笔芯是否还有墨水。

②看笔头上的圆珠是否完好。

③长时间不用,笔芯中的墨汁干了,下水不流利。

④笔头上的圆珠被墨汁塞住了。

第三单元课外活动

1、像杠杆尺和跷跷板这样的装置,叫杠杆。

2、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三种方法是(P41):

①两边挂有相同数目的钩码,分别挂在两边相同的位置上(即对称平衡)。

②两边挂有相同数目的钩码,但分别挂在两边不同的位置上。

③两边挂有不同数目的钩码,分别挂在两边不同的位置上。

3、杠杆尺平衡条件有两种描述方法:

①两边钩码个数相同,距离相等。

两边钩码个数不同,多的一边距中心的距离短,少的一边距中心的距离长。

②两边钩码的个数与挂的格数乘积相等时,杠杆尺就平衡了。

4、在生产和生活中,类似杠杆原理的例子有:

①杆称称重物。

杆称称物体时,物体离中心近,秤砣像钩码一样找到离中心点距离适当的位置使杆称平衡,从而通过视读刻度的方法称出物体的重量。

②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离中心点一样近,因此天平平衡时两边的重量相等地。

③扁担挑水。

挑水时,重的水桶一边离中心点(人的身体)近,轻的水桶一边离中心点(人的身体)远,能保持平衡。

④吊车起重。

吊车吊重物时,吊车离中心点近质量大,重物离中心点远质量小,就像杠杆尺平衡时一样。

5、(P42)实验研究“改变一边的物体离杠杆支点的距离”的实验材料有:

词典、直尺、固体胶。

实验方法:

一次重物离支撑物远,另一次重物离支撑物近。

别的方法:

直接在室外用撬棍撬重物。

6、杠杆的作用:

①能传递力。

②能改变用力方向。

③当中心点离物体近而离用力处远时省力,当中心点离物体远而离用力处近时费力,

7、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例子有:

①用撬棍拆轮胎。

②剪刀。

③手钳。

④指甲剪。

⑤铁锹。

⑥钉锤。

⑦火钳。

剪刀、手钳是支点在中间,离用力处远,离作用物体近,可以省力。

火钳是费力杠杆。

8、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比要条件。

空气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我们可以用嘴把气球吹起来,也可以用打气筒把气球“吹”起来。

9、吹大的气球中有没有东西呢?

如果有,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呢?

又怎样证明呢?

答:

吹大的气球中有东西。

气球中装的是空空气。

证明方法:

松开吹大的气球,空气冒出气球“飞”跑了。

10、怎样才能“逮住”周围的空气?

(P44)

答:

“逮住”空气的方法有:

①用一个好塑料袋,把口扎好,发现塑料袋鼓起来,证明就“逮住”空气。

②将一块干燥的砄放入水中,发现气泡从水冒出,证明砖的缝隙是存在空气。

11、空瓶子里也有空气吗?

用合适的材料想办法研究。

(P45)

答:

空瓶子里也有空气。

实验方法:

将装有空气的塑料瓶放入水中,会看见有气泡冒出,从而证明空瓶子里也有空气。

12、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扎紧,用力吹气球。

有什么发现?

证明了什么?

想办法把气球吹大

答:

将一只气球放入塑料瓶中,将气球口反套在瓶口,扎紧,用力吹气球。

发现气球吹不起来。

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如果想把气球吹大就必须要将瓶中的空气排出,将瓶子扎破就可以了。

13、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气是怎样跑掉的?

这证明了什么?

答:

用针或锥在瓶上扎孔后,一边吹气球一边将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气流,体会空气的可以像水一样流动。

证明空气会流动。

14、空气的性质:

空气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占据空间等。

15、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气足的篮球,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和感觉?

答:

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气足的篮球,发现:

充气足的篮球弹得很高,而充气不足的却弹得不高,瘪的篮球不仅弹不起来而且手还感觉很痛。

16、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气足的篮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呢?

先提出自己的推测,再进行实验研究。

(P47)

答:

分别拍打瘪的、充气不足的、充气足的篮球,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实验研究方法是:

①将空气抽入没有针头的注射器里。

②将注射器的输液孔堵死,空气被封在注射器套筒里。

用力推压注射器活塞,看到里面空气占据的位置变小了。

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

③松开手,活塞被弹回。

证明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7、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刚变圆时和继续打气后的不同感觉是什么?

(P47)

答:

篮球刚变圆时空气还没有受到挤压,篮球弹得不高,继续打气后的篮球内的空气受到挤压,空气被压缩,篮球弹得很高。

18、性质:

密封在容器里的空气,当受到压力时,会被紧紧地压缩在一起,使占据的空间变小。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和弹力。

19、生产生活中,篮球、排球、自行车轮胎用到压缩空气具有弹力的性质。

20、降落伞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

降落伞主要包括:

伞面、伞绳、悬挂重物三部分。

21、做一个玩具降落伞主要用到哪些材料?

答:

做一个玩具降落伞主要用到的材料有:

伞面(手绢、塑料薄膜、报纸)、线绳、重物(螺母)

22、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有:

①悬挂的质量不同。

②伞面的材料不同。

③伞面的大小不同。

④伞绳的长短不同。

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

23、制作简易潜水艇所需的实验材料有:

橡皮管、线绳、塑料瓶(矿泉水瓶)、锥子、盛有水的水槽、轮胎上的“气桩”。

24、制作简易潜水艇的方法:

①将一个塑料瓶横放在桌面上,用锥子在下面均匀地打出四个大小相同的孔。

②在上面打一个孔,将气桩从瓶里穿出来,从上面用螺母锁住,要注意在粘的过程中不能有漏气的地方,为了防止漏气,可在气桩底部垫一块橡胶皮。

③插入橡胶管,并用蜡将四周密封。

④在瓶子的两侧用绳子固定一个重物。

(只要是不怕水,又较重的物体均可)

25、(P54图)潜水艇在上升和下降时,里面有什么变化?

答:

潜水艇放入水中,水从下面四个孔进入瓶中,潜水艇下沉。

向潜水艇里吹气,水从下面的孔排出,潜水艇上浮。

26、是什么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

答:

决定了潜水艇的沉浮的原因是:

潜水艇上浮的时候,里面的水少,潜水艇下沉的时候,里面的水多。

或者说:

改变潜水艇内水的多少实际上是改变了潜水艇的重量。

也就是:

潜水艇里水的多少决定潜水艇的沉浮。

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有:

小木棍、气球、乒乓球、灯泡、小玻璃瓶、塑料瓶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

铁钉、石头、螺母、沙、

27、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没有关系呢?

用实验证明。

答: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系。

实验1:

用木块和螺母进行实验,发现重量大小不同的木块都会上浮,而重量大小不同的螺母都会下沉。

对比实验2:

将沙、盐、锯末分别装在三个体积相同的塑料瓶中,再将一个体积相同的塑料瓶中装入水,同时做上标记,并用天平对四个瓶子分别进行称量,然后将四个瓶子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果发现:

装砂的会沉,装盐、锯末的会浮,装水的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一层面。

28、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有:

①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

②物体的沉浮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③物体的沉浮和物体是否空心有关。

29、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

答:

大小一定的物体,比水轻的会浮,比水重的会沉。

30、新鲜的马铃薯在清水中是下沉的,用哪些办法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答:

新鲜的马铃薯在清水中是下沉的,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办法有:

①用纸船、泡沫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

②把马铃薯掏空,使它浮在水面上。

③在清水中加盐、糖等容质的办法,改变水的密度,使马铃薯从水中浮起来。

第四单元文艺汇演

1、关于声音,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有哪些?

答:

关于声音,我们提出的研究问题有:

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②舞台上的乐器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③为什么鼓、锣、琴的声音不一样?

2、小提琴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