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683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

1.1项目名称……………………………………………………1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

1.4项目提出的背景……………………………………………2

1.5编制依据…………………………………………………4

第二章市场初步预测……………………………………6

2.1概况………………………………………………………6

2.2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7

2.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0

2.4粮食储藏发展方向……………………………………11

第三章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15

3.1产品方案…………………………………………………15

3.2产品生产规模……………………………………………15

第四章技术规……………………………………………16

4.1粮油储藏技术规…………………………………………16

4.2粮食熏蒸药剂管理办法……………………………………29

4.3放心粮油生产技术规则……………………………30

第五章粮食平房仓设计规………………………………34

5.1粮食平房仓分类……………………………………………34

5.2工艺…………………………………………………………34

5.3通风………………………………………………………35

5.4熏蒸………………………………………………………36

5.5建筑设计………………………………………………36

5.6荷载与效应组织……………………………………………41

5.7结构设计……………………………………………………41

5.8消防设施……………………………………………………44

5.9电气与粮温测控……………………………………………44

第六章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45

6.1主要原辅材料需求量……………………………………45

6.2供水…………………………………………………………45

6.3供电……………………………………………………45

6.4其它建筑材料…………………………………………45

第七章建厂条件及厂址初步方案………………………46

7.1厂区条件…………………………………………………46

7.1选址方案………………………………………………46

第八章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47

8.1公用工程…………………………………………………47

8.2总平面布置和运输………………………………………47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48

9.1环境保护…………………………………………………48

9.2安全卫生…………………………………………………48

第十章节能措施…………………………………………49

10.1节能意义…………………………………………………49

10.2节能设计依据及标准……………………………………49

10.3节能设计原则……………………………………………49

10.4能耗指标分析……………………………………………50

10.5节能措施…………………………………………………50

10.6节水措施…………………………………………………50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51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初步方案……………………………52

12.1项目实施计划……………………………………………52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3

13.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53

13.2资金筹措…………………………………………………54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55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56

15.1结论………………………………………………………56

15.2建议………………………………………………………56

 

第一章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1.1项目名称

某粮油购销面粉加工及仓储工程项目

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2.1承办单位:

某粮油购销

1.2.2法定代表人:

1.2.3项目简介

某粮油购销成立于2009年,项目单位座落在韩村镇建元村,项目单位拟建设年加工10万吨小麦制粉车间及20万吨粮食仓储库,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2000万元,项目建设期约10个月。

1.2.4项目构成

本项目设计仓库容量为3万吨,新建10万吨/年面粉加工厂一座,本着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本项目一期工程为新建3万吨/年粮食储备库及办公楼,构置部分机械设备;二期工程为新建10万吨/年面粉加工厂一座,完善配套设施。

1、土建工程9195㎡,其中:

(1)粮食储备库3栋,建筑面积6048㎡;

(2)综合服务楼939㎡;

(3)器材仓库1260㎡;

(4)职工食堂宿舍608㎡;

(5)辅助用房340㎡;

(6)围墙及其他工程。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项目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

一期工程固定资产投资1300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700万元。

①设计仓库容量3万吨

②自主经营粮食储备每年利税收入280万元;

③④总成本70万元;

⑤年均利润总额250万元;税金70万元;

⑥年均投资利润率13.9%;

⑦投资回收期8.2年(税后,含建设期);

⑧财务部收益率10.3%。

1.4项目提出的背景

1.4.1强化政府干预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且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不均衡。

粮食的消费具有很强的刚性,人们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少吃粮,也不会因为粮价下跌而多吃粮。

与之相反,粮食供给弹性相对较大,其供给会随着价格的波动而急剧波动。

另一方面,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

自然条件的经常变化必然导致粮食生产总是处于频繁的波动之中,特别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生产者收入的剧烈减少。

由于粮食的供给形成周期特别长,利用市场机制,依据现行市场价格来调节其生产量和生产结构,存在时间差和滞后性问题,这就可能导致生产供给量偏离供需平衡量,从而造成市场风险。

因此,政府的调整就显得必不可少。

    

 1.4.2完善粮食储备体系,适当增加储备规模。

一是要适当扩大中央储备粮与省级储备粮规模,并建立完善市、县级地方粮食储备。

中央储备粮要逐步达到1000亿公斤以上的水平。

主产区省、市、县级储备粮规模要达到3个月销量以上,主销区省、市、县级储备粮规模要达到6个月销量以上。

二是要继续搞好粮库建设。

要按照“相对集中、调度便利、有利轮换、储存安全”的原则,合理布局。

要继续以国家投资建库为主体,加快国储库建设,同时鼓励社会投资建库,增加仓储容量,改善仓储条件,降低储粮损失。

三是要健全粮食储备管理制度。

各级储备粮应根据粮权分别由相应政府委托粮库(或其他企业)代收、委托保管,实行委托代理制度。

政府要加强对储备粮的监管,并确保储备粮的收购、保管等各项费用及时足额拨付。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入库、保管、出库、实物台帐、财务、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科学、规的管理体系。

粮库要严格执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和粮食储藏技术规,在预测各种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防措施,确保储备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四是要完善储备粮轮换机制。

要按照推储新、调控市场、降低费用的原则,在确保一定库存量的基础上,组织国家各级储备粮按期按比例轮换。

要进一步完善储备粮定期轮换制度,规轮换程序、严格轮换纪律,保证轮换入库粮食的质量,切实做好推储新工作,确保各级储备粮随时调得动,用得上。

另一方面,要发挥民间储备粮的“削峰”作用,鼓励民间增加粮食储备。

民间粮食储备是维护粮食安全的有效“缓冲剂”。

要引导城镇居民适当储粮,防止因市场供求变化而集中采购,人为引发抢购风;要鼓励农民适当储粮,鼓励农民留足口粮和种子粮,适当储备饲料粮。

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业和加工业;要支持社会储粮,鼓励社会参与粮食储备和经营,增强社会对粮食的吸纳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培育粮食市场,形成高效运作的粮食市场体系,努力通过市场及时规避粮食风险。

1.5编制依据

(1)项目主办单位关于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2)《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3)《粮食储藏技术规》;

(4)《粮油储藏技术标准体系》

(5)《粮油仓库管理办法》

(6)《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7)《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

(8)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9)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精神。

(10)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章市场初步预测

2.1概况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总人口已超过13亿,其中农业人口占70%。

目前人均耕地仅0.08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32%,为美国的10%。

经过全国人民不懈的努力,以占全球可耕地面积8%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基本上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可谓创造了奇迹。

然而,近期我国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500万,而1978—1999年耕地面积净减少了458.7万公顷,年均减少28.7万公顷,今后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将是不可逆转的。

显然,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构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危机,并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必须引起粮食总量需求水平的相应增加。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增长以工业为主体的转换基本完成,工业部结构转换升级已经开始,工业发展形成了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

大家都知道,粮食是基础产业,粮食安全是全局性的战略问题。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容,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主要包括:

粮食生产、粮食储藏、粮食加工流通等。

我国是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储藏工作关系着军需民食,也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兴仓储粮,并积累了丰富的粮食储藏管理经验。

《礼记·王制》篇“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粮食安全储藏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统计,全世界每年粮食霉变及虫害等损失为粮食产量的8%。

做好粮食储藏工作,取决于三个要素:

一是要有良好的仓房和配套设施,二是要有一系列较为先进的储藏保管技术,三是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2.2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

  我国粮食供应历史上曾长期短缺,粮食储藏条件较为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粮食工作,上世纪末用国债资金建设粮仓的决策,对粮食基础设施的投入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使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同时,经过几代粮食人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及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粮食储藏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解决粮食仓储设施落后和流通效率低等问题,我国逐步进入了大规模粮食储藏设施建设时期。

1991年确定建设了18个机械化粮库,建设总仓容100万吨。

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投资力度,安排343亿元国债资金,分三批建设了1100多个粮库,新增仓容500多亿公斤,同时新配套的技术设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投入资金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建设容最全、采用先进储藏科技最广泛的一次,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储备粮库布局,实现了我国粮食储藏、运输、管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粮食储藏企业1.9万户,拥有10万吨以上仓容能力的大型库点423个,有1199户企业拥有专业铁路线,有969户企业拥有专用码头。

全国共有专用运输车辆5700余辆,船舶66艘。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以港口库为龙头、以中转和储备库为骨干、以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储藏设施网络,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粮食储备体系。

(2)新技术及新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适应粮食储藏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一批自主开发、先进实用的粮食储藏专用新技术、新装备,得到了全面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水平。

1998年以来,以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机械通风和粮情测控为代表的“四项新技术”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技术管理水平。

2008年底,全国有16910万吨仓房实现了机械通风;有12575万吨仓容实现了计算机测温;有9071万吨的仓容配备了环流熏蒸设备;有谷物冷却机751台,并在高温、高湿地区逐步推广应用。

全国共有烘干设备4382套,烘干能力达4.8万吨/小时。

较好地解决了粮食烘干不均匀、品质下降、重量损失过多等问题。

此外,还研究开发平房仓及浅圆仓散粮进出仓设备、浅圆仓装仓防破碎装置、粮仓气密技术、纳米保温材料、储粮害虫检索专家系统等。

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储藏水平,保证了粮食品质,降低了储粮损失,确保了储粮安全。

(3)粮食储藏管理形成较为规的模式

我国粮食储藏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国家储备,二是地方储备,三是企业储存,四是农户储粮。

从整体情况看,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的设施设备、储藏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较高,企业特别是农户的粮食仓储状况较差。

中央储备粮的管理按照国务院颁发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要求,在“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思想的指导下,制度日趋完善,规化的管理也为粮食储藏起到了示作用。

管理方式除中央直属库储存外还实行了中央储备粮代储方式,对承储企业实行了资格认证。

(4)粮食储藏技术标准规逐步完善

我国十分重视与粮食储藏管理、储藏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

先后制定实施了《粮油储藏技术规》、《国家粮油仓库管理办法》、《“四无粮仓”和“四无油罐”评定办法》、《国家粮油仓储设施管理试行办法》、《国家储备粮油“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规定》、《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粮情测控系统》和《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等。

特别是注重了粮食储藏精细和规化管理方面的标准规编制,如正在编写《粮食仓储企业规化评定体系》、《粮食储藏标准规体系》,使储藏工作在今后纳入更加规的轨道。

粮食储藏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的发布,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储藏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粮食储藏设施机构分布不平衡。

一是粮库结构和质量还不尽合理。

现有仓容中,有效仓容比例不大,仅为90%。

少数基层粮站的粮仓年久失修,因达不到存粮的要求而闲置。

目前,仓顶属瓦木结构的仓库为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兴建,分布在农村各粮食收储网点,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对粮食安全储藏埋下隐患,也给储藏管理规化和先进储藏技术的应用推广带来困难。

二是粮食大流通尚未形成,中转环节多,成本较高,效率较低。

一些粮库收储的不同品种或同品种批次差别较大的粮食,难以做到分仓储存,混仓储存造成储粮安全隐患和粮食品质、等级的下降。

三是仓储设备的配置水平不平衡,新建粮库配置的设备数量多、技术先进,原有粮库配置的设备少、技术落后。

(2)粮食储藏制度还不能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企业性质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一部分储藏保管专业人才流失。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使得一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

这些因素,不利于粮食储藏规化、精细化管理,不利于粮食储藏制度的有效落实。

2.4粮食储藏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粮食储藏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需求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还需要我们继续做出艰苦的努力。

(1)加强粮食储藏的规化管理

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粮食储藏管理的“粮食储藏标准规体系”、“粮食储藏科学管理体系”、“粮食储藏规化企业评定体系”和“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

加强粮食储藏开放、创新的行业管理,加强规精细的企业管理和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撑,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规的操作和管理程序,提高粮食储藏品质,保障粮食储藏安全。

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科技”的要求,加强对全社会粮食储藏行业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化管理,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以提高粮食安全管理水平和品质提高为重点,发挥行业管理优势、设施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提高整个粮食行业的管理水平。

(2)强化技术创新意识,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之路

开展粮食储藏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先进适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探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实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品质、营养、口感等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环保方面也有迫切的要求,今后粮食储藏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理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储运、绿色消费”。

要重视“储粮安全学”的创新,研究探讨储粮安全学理论,构建储粮生态系统安全技术控制体系,从危害储粮安全因子分析开始,抓住关键控制点,实施必要控制和管理措施,注重从控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等储粮生态因子入手,更多地采用“绿色”“生态”的储粮新技术措施,从管理、成本、效益、环保及社会学等多方面考虑,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控制,走“绿色储粮”和“生态储粮” 之路,切实实现储粮安全。

(3)重视农户储粮的技术开发及指导,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要组织技术力量开发适用于农户储粮的成本适宜、效果良好的新型技术和装具,推广适合农村使用的干燥处理技术和设备,开展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及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集成,加强指导和示;探索“代农储粮”、“助农储粮”等新的惠农储粮措施。

(4)加大投入,提高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

粮食仓储设施的状况是决定粮食储藏效果的重要基础。

我国粮食储藏状况之所以总体良好,主要是受益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对粮食仓储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储粮安全。

但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现有粮库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容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达3469万吨,且1998年以前所建仓容占总仓容主要部分,达61.2%,存在储粮安全隐患。

从长远考虑,为保证正常储粮需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和地方每年安排投资计划时应将粮库建设与维修改造容纳入,进行必要的资金安排,既要包括预算投资,也要包括银行贷款。

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各类涉粮企业进行的粮库建设,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维修改造的投入,提高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保证每年粮食仓容建设及维修规模不小于待报废和需大修的仓容的数量。

(5)建立粮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政府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负责事故责任,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责,构建部门指导和监管有力、企业全面负责、职工积极参与的粮食安全生产新格局。

(6)加速以“四散”为主要容的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储运效率

通过加速粮食“四散”化和信息网络化项目建设,减少粮食流通环节,优化粮食流通节点,提高我国粮食储运整体效率,规粮食流通秩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安全,努力建立我国粮食储运现代化体系。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引进先进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经验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粮食储藏国际合作与交流。

及时掌握国际粮食储藏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世界前沿技术与管理。

要密切结合我国粮食储藏的需要,突出重点,改进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提高合作成效。

支持粮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研发机构积极加入有关国际粮食储藏的学术团体和组织,积极参与各种双边或多边的国际交流活动,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开发中心。

通过交流合作,从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发挥作用,取得效果。

  

第三章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

3.1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方案:

(1)一期工程建成后,主要产品方案为:

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玉米。

(2)项目全部工程建成后,主要产品方案为:

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优质玉米、优质面粉、绿色营养挂面。

3.2产品生产规模

本项目一期工程设计粮食仓容量为3万吨,二期工程设计面粉加工能力为10万吨/年。

第四章技术规

4.1粮油储藏技术规

项目单位应坚持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基本储藏技术要求和有害生物控制的一般性原则。

4.1.1粮油储藏的一般技术原理

(1)影响粮油储藏的相关因素

a、技术因素

粮油储藏是粮油收获以后到消费以前必须经过的流通环节,其目的是保证粮油产后到提供利用期间的数量和质量安全。

粮油储藏技术是保证粮油安全储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技术组合不仅能保证粮油储藏安全,而且可以降低粮油储藏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项目单位可根据储藏物的种类、最终用途和质量情况,仓库及配套设施的性能以及当地的储粮生态条件等因素来决定储藏技术组合。

b、生态条件和社会因素

储粮生态条件:

粮食从入仓到最后人或动物消费之前的全过程中,自然生态条件中的气候条件都是影响其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干热储粮区和中温低湿储粮区,粮油收获后可自然干燥,粮食水分容易降到安全标准以,但是,干、热的气候条件使昆虫感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冷湿储粮区粮油收获后很难自然干燥就进入冬季,干燥降水和微生物的控制是安全储藏的关键;干冷储粮区和高寒干燥储粮区非常适合低温储藏,但应防止过度失水造成重量损失、影响加工工艺品质。

气候条件越差的储粮区域,保证粮油储藏安全对储藏技术的要求就越高。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由流通、设备设施和管理等条件决定。

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不同渠道购入的粮食质量差异较大,杂质和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安全储藏难度大,须进行整理,符合要求后方可入仓储藏。

项目单位要配备必要的仓储设备和设施,加强技术管理,具备保证储藏粮油安全的能力。

(2)储藏粮油的特性与品质变化

储藏粮油的新代谢,储粮微生物,杂质,储粮的重要物理特性(如粮堆孔隙度、粮油的导热性与热容量、粮油的吸湿特性与水分转移,储粮安全水分等)与安全储粮也有密切关系。

粮油储藏期间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储粮品质变化甚至使储粮失去食用和使用价值。

4.1.2粮油储藏基本技术要求

(1)粮油储藏设施的基本要求

粮仓:

把粮油放入仓房储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气候的不利影响,防止有害生物危害,保证储藏安全。

建造粮仓要选择地下水位低,地势高,土质坚硬、均匀、干燥,通风良好,排水畅通,交通方便的地方。

各种粮仓的地基均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承载仓房和装满粮食的载荷。

在有白蚁危害的地区要进行防白蚁处理。

应清除粮仓周围的垃圾,防止水淹或水浸等。

地面:

粮仓地面应完好、光滑、坚固、防潮。

地面无裂纹或裂缝,以免聚集垃圾、昆虫和螨类。

地面与墙壁结合处应处理成光滑的圆弧状结构以便于清扫。

墙体:

墙面应完好、光滑,墙体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以减少热量的吸收。

最好采取隔热措施。

建筑应避免有“死角”,部无裂缝。

仓房的墙体可以采用石棉水泥,抗锈蚀的钢铁、铝材、石料、浇筑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墙体侧应有有效的防潮层。

屋盖:

屋盖必须完好无损,其外表面应为浅色(或用高反射率的表面),仓空间尽量避免使用支撑柱。

即使采用“平”屋盖,也应有不小于3%的坡度,以便雨水顺利流走。

屋盖应有良好的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