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378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生态因素教案 人教版Word格式.docx

【基础知识精讲】

课文全解: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如此。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认识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树立环境意识,这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小节里,主要讲述了生态因素的概念、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等内容。

关于生态因素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教材未作详细阐述。

关于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只是作了浅显的说明,并未展开讲述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所以在本册教材中则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述。

在非生物因素这部分内容中,教材讲述了光、温度和水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在生物因素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分析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通过实例简要介绍了种内互助、种内斗争和种间的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为了比较全面地阐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本节还讲述了“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讲两个观点:

第一,对生物体来说,各种生态因素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共同起作用的;

第二,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见下表),在众多生态因素中往往存在着关键因素,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

种类

主要作用

例子

1.对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海水200m以下无植物分布

陆地:

阳性植物、阴性植物

3.影响植物形态

同种植物光照充足,长得粗壮

4.影响动物体色

鱼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5.影响动物生殖

鸡光照时间长,产卵量增加

6.影响动物习性

昆虫的趋光性,鸟类换羽、哺乳类换毛

7.影响动物视觉

鸡在夜晚什么也看不见

8.影响动物发育

蚜虫翅的有无与光照有关

1.生物能够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很窄的,过热过冷都会导致死亡

大多数动物生活在-2℃~50℃左右温度范围内

2.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小麦种子的萌发,猪的生长速度

3.影响生物分布

苹果、梨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受高温限制;

柑橘不能在北方栽种,受低温限制。

菜粉碟不能向炎热的平原推进,那里高温使幼虫死亡

4.影响动物的习性

鱼类的迴游、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夏眠和冬眠

5.影响动物形态

极地狐、沙漠狐差别,北方人一般高大,南方人一般矮小

1.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动植物过分缺水、导致死亡

2.影响生物的生理、生长、发育

生物体内的一切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都要水,过多、过少都不行

3.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少

4.影响植物形态

仙人掌植物叶变成刺,同种植物在干旱区生长根系发达

综上所述,本节的知识结构如下:

问题全解:

94.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关键因素之间有何关系?

两者看似矛盾,但仔细分析并非如此。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是同时共同对生物体起作用的;

②一个生态因素的改变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生态因素的变化。

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虽然是综合地对生物发生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各种因素对生物都是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一般总有某个因素的作用最大,这个因素就被称为关键因素。

关键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关键因素在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它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生态环境;

②关键因素的强度状况直接影响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生长,发育繁殖或导致死亡。

例如:

在干旱地区,水对植物的生存起关键作用。

在海洋中,光对绿色植物的分布起关键作用,故在海水200米以下的水域中无绿色植物生存。

95.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哪些具体常见的实例?

(见上表)

96.如何辨别生物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1)种内斗争

如图8—1—2,当达到a点时,田鼠种群密度达到极限值,虽然田鼠生殖率变化不大,但因种内斗争,导致存活率下降,因此种群个体数量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田鼠种的生存。

        

图8—1—2               图8—1—3

(2)竞争

如图8—1—3,两个种群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A、B种群间争夺空间、食物,导致A种群的兴旺,B种群的衰败。

(3)互利共生

如图8—1—4,甲、乙可视种群B为豆科植物,种群A为根瘤菌,因为根瘤菌的数量远多于豆科植物的数量。

图甲是图乙的某一个阶段,而图乙可视为经历若干自然季节时,该群落中两种共生生物随季节变化的几度枯荣。

       

图8—1—4

(4)寄生

图8—1—5

如图8—1—5,A为寄生者蚜虫,B为宿主绿色植物,在a点之前,寄生在B种群上的A种群,随B种群个体数量增多而迅速增长;

a~b之间示寄生者A种群个体数增多,导致B种群个体数急剧下降;

b之后示B种群降至一定程度而限制了A种群的继续增长,从而使A、B两种群间以寄生关系维持着有限的平衡。

(5)捕食

如图8—1—6,A为捕食者(如狼或兔),B为被捕食者(如鹿或青草)。

开始时B种群的数量远远多于A种群,纵坐标是种群个体数量消长率,这样可以避开跟能量流动(1/10原理)发生矛盾;

否则将会出现B种群能否维持A种群生存的疑问。

图8—1—6

97.如何正确识别互利共生、竞争和捕食的曲线图?

在本节涉及的曲线图,主要是互利共生、竞争、捕食三种关系。

如图8—1—7(A),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因此曲线必须相互平行。

竞争的两种生物随时间推移必然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故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如图

8—1—7(B)。

捕食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随之增多,但随着捕食者的增多,又会引起被捕食者减少;

被捕食者减少,因食物来源少了,随后必然引起捕食者的减少,所以曲线的波动关系不是同步的,往往体现出先后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情况,如图8—1—7(C)。

图8—1—7

【学习方法指导】

本小节知识的学习,重点是光、温度、水对生物的影响,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从各种练习和考试反馈来看,是丢分较多之处,这一部分知识比较零散,最基本的学习思路应该是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以及以前的知识积累,及时地将这些零散的知识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并能够记忆一些常见事例,在具体习题中就能够对陌生的事例进行初步的判断和排除,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知识拓展】

生态学中与生态因素(尤其是非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几个概念和定律的:

阈、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最低量定律和因素的综合作用。

(1)阈

阈的定义:

任何一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产生可见作用的最低量。

比如温度这个非生物因素对鳕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当温度升至3℃时鳕鱼的胚胎才开始发育,低于这个温度就不发育,那么3℃这个鳕鱼胚胎发育的温度下限就是鳕鱼胚胎发育的温度阈。

(2)耐受性定律

在介绍“温度”这个非生物因素时,曾提及“任何生物对于温度都有一个忍受上限和下限”。

其实,各种生物不仅对温度有忍受上限和下限,每一种生物对每一个生态因素都有一个忍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被称为能耐受范围,而能耐受范围中间又存在着一个最适范围,耐受范围的两端(即除去最适范围后所剩的部分)为生理受抑区,若再往外延伸超出能耐受范围后,则为不能耐受区。

(3)限制因子

在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多种生态因素中,若把其中的某一生态因素的量降低至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量(即降至阈值),而其他生态因素都给予充足的供应,那么这个被降至阈值的生态因素必然限制着该生物的生长发育。

因为若再降低这种生态因素的量,则这一生物就无法生长,此时这个生态因素就称为该生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比如,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须有水、二氧化碳、光这三个生态因素,若二氧化碳和光都很充足,但几乎没有水,那么这时水就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若在光强不够大的黑暗条件下,即便二氧化碳与水都供应得很充足,光合作用也不能进行,那么此时光强就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

故在光合作用中,因条件不同,光、二氧化碳、水中的任何一个或两个生态因素都有可能成为限制因子。

(4)最低量定律

每种生物若要生长都要求有它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态因素,当这些必需的生态因素中的一个或两个的量降至该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限度(即成为限制因子),而其他必需生态因素的量供应得很充足时,该生物的生长速度主要受这个或这两个限制因子的限制,这就是最低量定律。

例如,对于水生绿色植物来说,由于光强与水都是充足的,而二氧化碳的供应量则取决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多少,因此二氧化碳常成为水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在这种情况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并不受日光与水的限制(因为日光与水的变化不会大到影响光合作用),而受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限制,这就是最低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5)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对生物体来说,其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都是它的外界环境。

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例:

小麦在生长发育中,会受到哪些生态因素的影响?

请分析。

解析:

一株小麦的生长发育,既受到阳光、温度、水、大气、土壤的理化特性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又受到麦蚜、蝗虫、田鼠及其他小麦植株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各种因素对小麦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是单独地、孤立地起作用;

而且各种生态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降雨会引起气温下降等。

在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态因素的作用地位是不同的。

例如,小麦春化阶段的低温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因素。

【同步达纲训练】

1.东北某林区,山顶是冷杉林,中部是红松林,山底是落叶阔叶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土壤

2.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捕食、寄生、捕食

3.下列有关生态因素的概念中,不正确的是

A.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B.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C.生态因素就是指种间关系

D.各种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生存环境

4.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

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

C.海水含盐量D.海水含氧量

5.菊花一般在深秋日照变短后才开花,如果需要它提前开花,应采取的措施是

A.长日照处理B.短日照处理

C.控制肥水D.降低温度

6.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

到秋季,此种鸟换冬羽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关键生态因素依次是

A.阳光、阳光B.阳光、温度

C.温度、水分D.水分、温度

7.植物在哪种情况下死亡更快

A.缺少阳光B.缺少肥料

C.缺少水分D.缺少二氧化碳

8.下列因素中,对提高家禽产卵量影响最大的是

A.光照强度B.每日光照时间

C.食物D.温度

9.图8—1—8所表明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是

图8—1—8

A.寄生B.共生

C.捕食D.竞争

10.农作物种植过密会导致减产,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这是因为

A.同种作物个体间存在着种内斗争

B.种植过密会导致害虫大量繁殖

C.种植过密容易造成大面积倒伏

D.种植过密会阻碍空气的流通

11.在制作泡菜的时候,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整个过程发生着

A.种内互助B.种内斗争

C.种间竞争D.包括A、B、C

12.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固氮菌的生存。

固氮菌可以固定大气中植物所不能直接利用的氮气,而植物体则可以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因此,根瘤菌和植物体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

C.互利共生D.腐生

参考答案

1.解析:

影响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有多种,其中阳光、温度和水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三者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

阳光能决定植物的分布和生理,温度影响植物的生存和分布,温度对植物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如南橘北梨,是由于高低温的限制;

而垂直方向上温度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种类的不同,如寒冷地带的森林中,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的森林中阔叶植物较多。

水则对陆生植物分布的影响重大。

当然,植物的分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总有一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分析本题,其侧重点在植物的垂直分布上,故关键因素是温度。

C

2.解析:

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后,大鲈鱼将以小鲈鱼为食,这应属于种内斗争关系,而不应是种间捕食。

蚜虫具有刺吸式口器,靠吸食汁液为生,应属于寄生关系,如跳蚤与人、雄蚊与植物等。

蝗虫具有咀嚼式口器,碎食植物属于捕食关系,如奶牛与草等。

3.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4.解析:

光在水中的穿透性限制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

A

5.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要使它在长日照天气下开花,必须遮光处理

6.前者是光强度影响动物行为,后者是以日照长短作为启动信号的。

7.解析:

生命离不开水,植物耐受缺水的能力很差。

8.解析:

日照长短是影响家禽产卵的关键因素。

9.解析:

两曲线的波动关系不同步,先后达到最大值。

10.解析:

种植过密会造成同种个体之间争夺生存条件(如光、矿质营养)的斗争加剧,使种内斗争加剧。

11.解析:

许多乳酸菌共同产生乳酸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既包含种内互助又包含种间竞争,后来抑制同种个体的增殖则属于种内斗争。

12.解析: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有利,相互依存,故为互利共生。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案人教版

在学习新课前,应该复习巩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以及“人和动物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等知识,及时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及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使学习物质循环的新知识与这些学过的知识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

A.新陈代谢B.光合作用

C.细胞呼吸D.蒸腾作用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生物体内一切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细胞呼吸是将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能量释放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这三种生理活动都涉及到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但都不是最基本的。

只有光合作用,可以利用光能,将光能贮存在有机物中,为能量代谢提供基础。

可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物质代谢提供基础。

因此,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光合作用意义的是

A.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B.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C.吸收CO2放出O2D.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A、B、C都属于光合作用的意义。

只有D不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应是新陈代谢。

3.根据图8—6—1不完整的细胞呼吸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图8—6—1

(1)填出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

②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阶段;

③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氢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

④氧气参与______________阶段的化学反应。

(3)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内容:

①A与B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与E阶段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其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丙酮酸 

(2)①A→C→D ②D ③AC ④D 

(3)①无氧呼吸 C6H12O62C3H6O3+能量 

②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③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1.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碳循环的形式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

3.碳循环的途径

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进入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的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中的碳是通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传递的。

4.碳循环的特点

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利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两者的不同特点

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无机物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______________;

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______________的,且运动是______________的,不是循环的。

(2)联系

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_____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理解碳循环的过程。

3.理解和应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本小节内容包括三部分:

①物质循环的概念;

②碳循环;

③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关于物质循环的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两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地球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地为生物提供各种物质呢?

为什么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大气中的氧气减少呢?

把我们引入学习的主题,接着利用前面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概括性地讲述了物质循环的概念。

特别强调性地指出: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关于碳循环,是本小节的重点内容。

教材先用一串彩色图片,展示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全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我们带入了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蓝色的天空、沸腾的工厂,以感受碳循环过程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紧接着详细而精辟地讲述了碳循环的形式、过程和范围。

在过程中,教材紧紧围绕刚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被消费者利用,生产者和消费者又通过细胞呼吸把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又被分解者所分解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返回到大气中。

然后,教材直接指出生物群落中的碳和无机环境中的碳形成了循环回路。

同时,教材还采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讲述了古代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煤和石油,被人们开采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放回到大气中。

自然而然地推导出了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气体,同时也阐明了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原因和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化循环”的理由。

最后,教材以较长的篇幅,用“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强调指出了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以“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比较的形式总结性地说明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循环利用。

关于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和作用,教材先站在生态系统的角度概括地指出:

二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接着分析了二者的关系。

即:

二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综上所述,本节知识结构如下:

113.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范围?

(见课文全解第二段)

114.碳循环的形式和过程如何?

(见课文全解第三段)

115.“温室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又有哪些危害?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往复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以碳循环为例,物质之所以循环运动,取决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碳元素的输入)和各营养级生物及分解者的细胞呼吸(碳元素的输出)等生理过程的平衡(图8—6—2)。

但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时间内释放出来。

再加上人类乱砍滥伐,使森林等植被面积大幅度萎缩,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

这样,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引起大气变暖的效应,即“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

见图8—6—3。

图8—6—3             图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