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398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docx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成果公报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张忠萍主持完成了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为FHB060305)。

课题组成员有:

阎红、狄永杰、韩玉娟、李辉、逄静、高钦、安欣颖、赵瑛瑛。

一、内容与方法

1.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教学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这一观点强调了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突出了学习过程的快乐、有效性,并倡导了培养智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目标。

本校通过承担本市“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重点课题,对快乐教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构成了本校快乐教育的特色。

然而,作为快乐学习产生的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考察。

然而,小学生处于心理需要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倾向会对其今后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2.课题研究意义

基于对本校教学、科研背景的分析和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本课题将首先全面的了解目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然后以此为基础,从针对群体的正式学习促进策略、非正式学习促进策略以及针对特殊个体需求的促进策略三个方面探索和发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并验证其对于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的有效性,以达到快乐有效学习之最终目的。

理论意义上,目前国内对成人的心理需要研究较多(如员工、大学生等),而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则缺乏系统的研究。

小学生处于心理需要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心理倾向会对今后稳定的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本研究能在理论上弥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实践意义上,本课题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深入探讨,基于调查结果建立学生心理需求档案对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进而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本课题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立足点,建立了系统性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健康发展需要的干预方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两大问题:

(1)小学生心理需求现状与师生快乐教育观调查;

(2)实施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

其中,需求调查是制定策略的基础。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将研究内容分为四个一级子课题,每个子课题下又细分了二级子课题,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4.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2007年1月——2011年12月,分以下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法。

通过查找文献,梳理前人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心理需求、快乐学习、有效学习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论述,并结合一师附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研究问题和基本方案。

第二阶段需求调查阶段(2007年7月至2011年1月)

需求调查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对学生心理需求的调查,学生喜欢的强化需求调查,学生的快乐学习观念调查,以及教师的快乐教育观念调查。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行为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第三阶段策略探索和实施部分阶段(2007年7月至2011年1月)

这一阶段是在对小学生心理需求与教师快乐教育观念调查的结果分析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基于需求调查结果和对文献的分析,最终确定了从针对群体的正式学习促进策略、非正式学习促进策略以及针对特殊个体需求的促进策略三个方面实施干预,以促进学生快乐有效学习。

其次,通过自然教学实验、教育行动研究等方式实施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

其中,基于儿童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的正式学习的策略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都是以“四段式”自主-合作-支架教学的理论为基础的。

此外,还同时开展了基于儿童总体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非正式学习策略(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研究。

最后,采用个案法实施基于个体的特殊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第四阶段策略效果评估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这一阶段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对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策略的效果进行测量,即考察策略实施之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快乐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完成。

第五阶段为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

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资料文献处理、评价统计分析和反思,撰写结题报告;2.总结教师、学生在学习方式研究中的论文、案例等,进行结题成果鉴定。

二、结论与对策

1.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现状与师生快乐教育观

1.1学生学习心理需求调查

采用Deci等人编制了由21个项目组成的总体基本需要满足量表(basicneedsatisfactioningeneral,BNSG)调查了三至六年级的634名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情况。

该量表包含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和关系需求三个维度。

结果表明(表2),总体而言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情况较好(平均得分均5.5以上)。

性别差异的分析表明,在自主和能力维度上,男生和女生需要满足无差异(P>.05),但在关系需要的满足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P<.05)。

年级差异的分析表明,六年级学生的自主需要满足程度明显低于四、五年级(P<.05);六年级学生的胜任和关系需要的满足水平在四个年级中都是最低的。

1.2学生喜欢的强化需求调查

结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小学生心理需要的特殊性,我们编制了《学生喜欢的强化需求量表》,从学生的审美需求、物质需求、尊重需求、交流需求四个方面对一师附小1-6年级学生喜欢的强化物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在四种强化物上,六个年级存在显著的差异。

一年级学生对各种需要“非常喜欢”的占大多数,而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各种强化物的喜爱程度有递减的趋势,这反映了他们对待外在奖励的越来越理性、客观的态度。

相反,在各个年龄的内部,对四种强化物的喜爱程度则没有大的差异。

这表明,综合运用物质、审美、尊重、交流四种强化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1.3学生的快乐学习观念调查

学生的快乐学习观念调查从学习快乐程度、学习兴趣定向、学习目标定向、学习状态、人际关系等五个维度对一师附小631名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进行了考察。

总体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快乐程度较高,但是快乐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有递减的趋势。

学习兴趣和目标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美术、体育等科目上,学习目标以掌握目标为主。

学习状态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自我估计普遍较为乐观,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学习状态的自我估计有所降低。

人际关系状况方面,小学生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普遍较好。

1.4教师的快乐教育观念调查

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考察了一师附小的90名教师对快乐教育的观念与看法。

问卷和访谈结果表明,教师认为快乐教育包括快乐学习和快乐施教两个方面:

首先,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发展的基本需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寓教于乐,从教学中体验快乐,从快乐中收获学习,教学相长。

在问卷分析中,遵从快乐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乐学的理念,构建出如下快乐教育模型。

图1快乐教育模型

2.基于儿童心理需求促进快乐而有效正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基于儿童总体心理需求促进快乐而有效学习的正式学习的策略这一子课题都是在“四段式”教学模式的统领下开展的。

“四段式”自主-合作-支架教学模式有机的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三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学生需要出发,强调教师的引导和调节,最终达到快乐、高效课堂的目的。

图2“四段式”自主-合作-支架教学模式流程

我校各学科组调查了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困难,并以之为依据制定了各个二级子课题(如表3)。

在各二级子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撰写的论文屡屡获奖;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提高,以往的难点变成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对象。

3.基于儿童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非正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3.1丰富自主的学生社团建设策略

我校的学生社团是极其受到学生欢迎的一个组织,在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团活动,从中增强自主意识、锻炼自主能力、获得自主之乐。

目前我校共有六个学生社团。

“小机灵总管社”以人才双向选择洽谈会的方式引领队员竞聘小岗位,完善工作职责;“小鬼当家服务社”负责学校一日生活管理,包括垃圾分类回收、维护学校设施、监督同学文明行为、宣传卫生常识、健康知识等;“心灵互动贴心社”每学期都要开展“我想说老师”,每年教师节还会开展“讲述我和老师的故事”、“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征文活动;“小能人风采社”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大眼睛广播台、英语自助餐、附小电视台、爱心交易会等是他们的品牌活动。

“快乐音符活动社”负责策划学校的“新年Party”、“六•一快乐城堡”等大型文艺聚会,下设快乐天使合唱团、舞蹈团、管乐团,武术队、跆拳道队等,在各种比赛和活动中大显身手。

“金头脑研究社”下设小课题研究苑、小不点古诗苑、小博学读书苑、小笔头书画苑。

3.2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策略

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该课题结合长年的校园建设实践经验,研究探讨了开放自由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设计、开放空间设计、地下空间利用、多功能楼设计、校园绿化美化等各个方面。

4.基于特殊个体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当前教育的关注,学校不仅仅要关注少数的“精英”分子的培养,更要关注每一个公民的培养。

“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就是要教育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

首先,我们对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然后对个体展开个案研究,进行必要的诊断、观察,并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三结合的方式实施干预。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对特需生的关注和调节被证明是有效的。

例如,经过对学困生李进近两年的措施干预,使他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方面有所改观,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三年级期末考试为合格,四年级单元考试最高成绩为82分。

三、成果与影响

1.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1.1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为了检验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策略是否真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们选用《学习适应性》量表,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测验。

依据测量标准,我们可以比较客观的得出一师附小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优势,所有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远远高于常模标准。

1.2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

为了检验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策略是否真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我们从学习动机与策略、学业情绪及学习情感、学习满意度、学业主观幸福感、学习投入五方面对一师附的心理状态指标进行测量。

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的动机较高,积极学业情绪显著高于消极情绪(平均分分别为3.78和2.40,5点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强),学习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很高(平均分分别为5.14和5.79,均为7点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水平越高),学习投入各个维度的得分都处于较高水平(活力、奉献、专注维度平均分分别为3.92,5点评分,分数越高表示程度越强)。

1.3学生发展更加全面

丰富自主的校本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我校学生在市区开展的各种竞赛中取得常优异的成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基于儿童学习心理需求促进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我校形成了浓郁的研究氛围,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增强、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一批有思想、有能力、会研究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正在朝着专业化教师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我校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26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

张忠萍校长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教育工作者,韩玉娟老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王哲老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的课题研究,不仅成就了我们的师生,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在不断研究、实践、反思中积累着经验。

几年来我校教师承担国家级、市级研究课62节,每学年承担区级研究课百余节。

百余篇论文获国家、市级一、二等奖。

2008年“崇文杯”教学大赛,2人获特等奖,6人一等奖,11人二等奖;2009年8名教师代表崇文区参加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2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2010年10名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参加“东兴杯“教学比赛,6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

6名教师代表本区参加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获一等奖。

3.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多年的课题研究,不仅成就了我们的师生,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一师附小为全国提供了鲜活的小学教育案例,并在全国愉快教育研讨会,北京课程改革总结经验交流会,京津沪渝四省市教育研讨会,2011年北京教育博览会上进行经验交流,几年中全国、市、区发言30余次,受到了专家同行们的高度认可。

不少学校慕名而来,进行学习。

学校每学期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友好学校、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教育部校长影子培训项目、北师大教育学院校长培训班的校长们学习。

目前学校建立了两所西部农村实验校即:

四川省什邡市双盛小学、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第五小学,每年我校都要选派课题组骨干教师对实验校老师们进行指导,受到一致好评。

课题组先后出版了《小学快乐教育学习方式的研究》、《快乐教育故事》两本书籍。

近50余篇研究论文、案例等发表在刊物中;中国教育报、北京晚报、新京报等各大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的研究情况。

我校被评为2011年“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2009-2010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美育研究先进校”;“十一五”期间研究的课题成果被评为区科研课题一等奖。

英语组、体育组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研组,美术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

四、改进与完善

1.认识与思考

(1)快乐教育的本质是快乐学习,快乐学习的本质是有效学习,有效学习的基础是满足学习需求。

(2)有效学习存在于一切学习形式中,关于快乐学习的研究必须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方面。

(3)快乐学习针对全体学生,操作策略关注每个学生。

2.研究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测量手段和方法上,所采用的量表、调查问卷等可能还不能够全面反映所要测量的指标,在日后的深入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测量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课题的实验研究方法中,研究过程的严谨性还有待加强,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应选取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以更科学、客观的反映研究成果。

最后,在开发快乐有效学习的策略上,由于研究理论知识储备及研究经验有限,学习策略的探索还不够系统、丰富,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丰富的研究及整理。

3.研究的未来展望

在“十一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学生需求与学习策略”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下一阶段中,我们将继续落实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研究的内容,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快乐有效策略,给学生搭建更多的弹性、开放、自由、发展的平台,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