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125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docx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

古诗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

不知身⑥世自悠悠。

①“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②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

南宋移民。

②芊芊:

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

答: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

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宫怨

              李益

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注】昭阳:

指昭阳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得宠时所住。

长门:

指长门宫,是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后所住。

(1)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这对表达宫怨这一题旨有何作用?

答:

(2)试从修辞角度分析后两句的妙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

试以第二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答: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唐王维                    宋周弼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

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

②兰桡(ráo):

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

①床敷:

安置卧具;②杖屦:

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2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3)根据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

青门:

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送柴侍御     丹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1)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

答: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袞①

           李商隐

竹坞②无尘水槛③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①崔雍、崔袞(gǔn):

是诗人的重表叔兼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

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

李商隐和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和崔衮也是情深义重。

②竹坞:

是竹林环抱荫蔽的船坞。

③水槛:

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此指题中的“骆氏亭”。

(1)首句写出骆氏亭环境的什么特点?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这首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怎样表现这样的情感的?

试作简要分析。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

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

“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

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

试作简析。

参考答案

1、

(1)这句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手法2分,分析1分,情感1分)

   

(2)①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出自己的孤独寂寞;②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每点2分)

2、

(1)景物有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鸣;手法:

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4分)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3、

(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寂寞。

(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

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

(意思对即可。

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4、

(1)、前两句境界极为美好。

宫花在春晴时正开,花朵上缀着露滴,越发娇媚浓艳。

夜来花香尤易为人觉察,春风散入,更是暗香满殿。

昭阳宫殿彻夜笙歌,明月无处不在。

这与下两句所描写的昭阳殿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宫怨”题旨。

   

(2)后两句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宫漏好像接通了大海似的,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没有了期,(2分)强调“愁人知夜长”的愁苦的深切。

5、

(1)(4分)第二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

(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

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4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答出两点即可)

6.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象,描写的是动景;(2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描写的是静景。

(2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

(1分)

[

(1)王诗和周诗都是三、四句写“夜景”,这里分析“夜景”的不同,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

(2)“心境”的分析,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或“诗眼”),王诗抓第一句中的“悲”,周诗抓“不闻”“不知”等。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

7、

(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

(4分)

   

(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

(4分)

8、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

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

(1分)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

(1分)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

(2分)

   

(2)虚实结合。

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

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技巧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9.

(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

   

(2)①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

情景交融)。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4分。

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25.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4分)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4分)

10、

(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

11.

(1)运用想像(虚实结合)。

(2分,答“借景抒情”给1分)由眼前景想像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处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2分)

    

(2)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1分)再想像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2分),如答“借景抒发情”给1分);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

(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1分)

12.

(1)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2)感情色彩:

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2分)

表现手法:

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

(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

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

13、(8分)

(1)写出骆氏亭纯净、静谧、寂寥的环境特点(1分),既是客观的环境描写(1分),又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1分),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伏笔(1分)。

         

(2)突出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把自己的思乡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阴不散正是“思情脉脉不息”的形象写照,单调的雨打枯荷声更增添了环境的寂寥和诗人无法排遣的思念(1分)。

14.

(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

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

居住环境布景。

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

次句:

人物活动布景。

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

第三句:

自然环境布景。

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