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400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全部).doc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

黄礼财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

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

《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

 (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

“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   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 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

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3课  是水墨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

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

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

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

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

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2、教师示范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 

要求:

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

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

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

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

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

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

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5课   蔬果造型 

教学目标:

 

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果蔬:

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

怎么变?

3、揭示课题 

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

(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

(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

 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第6课  秋之韵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

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

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

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

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

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

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7课   做做陶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

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

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

提问:

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

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

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实用与艺术审美。

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

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导入新知识。

 

(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

怎样团、挖、捏,搓,压?

怎样组合成型?

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

(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

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第8课  中国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干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有风动无风。

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2)欣赏中国古代的扇子。

 

 课件出示古代时期的一些扇子,简略交流,赏析《韩熙栽夜宴图》,扼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请学生察看古人的纳凉方式。

小结:

中华扇子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件件艺术品。

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的绘画艺术与刺绣技术。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揭示课题《中国扇子》。

 2、了解与感受。

 

让学生出示所带的扇子,设问:

“你们能说说自己带来的扇子和画面中的扇子都有哪些特点吗?

(了解团扇和折扇) 

讨论:

团扇和折扇的各自造型特点。

 

(1)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

小组交流。

 

(2)教师设问:

扇子的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3)分析比较: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感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3、欣赏范作尝试创作  

(1)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

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说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弥补。

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扇面的构图以扇形为多,还有少数的圆形,我们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结构饱满、合理美观。

”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团扇、折扇的文字都是沿着扇骨的方向书写。

 

(2)欣赏扇面水墨艺术作品。

(小组交流水墨画形式创作一副优秀的扇面作品,应注意哪些,根据扇子的形状选取题材、水墨晕染的效果等。

) 

(3)教师示范讲解要点。

(教师一边讲解扇面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相应的要求) 

(4)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创作主题:

自由创作一幅扇面。

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

创作要求:

鼓励学生勇敢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自评: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互评:

学生相互参观和交流评价。

(你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不满意的又是哪些地方。

) 

师评:

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等。

 5、课堂小结:

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如何?

 

师小结:

扇子艺术带给我们神奇而又独特的历史悠久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用心的观察生活,留有生活的美,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点缀自己的生活!

 

第9课   小小果壳箱 

 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难点:

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

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

 

(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上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

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

 

(2)互评。

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

 (3)师评。

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第10课  流动的风景线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

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

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教学过程 

1、揭题。

 

出示课题:

《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

 

(2)出示一组图片: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

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

 学生答:

(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 

(4)教师小结:

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 

教师提问:

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

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

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

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

 (3)教师提问:

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

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

 

(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第11课   公交站台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

 

难点:

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

 

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

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6、布置作业要求:

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思。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9、教师小结:

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

第12课  街市新貌 

 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难点:

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

(播放:

河坊街的录像。

) 

提问:

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

(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 

(2)新旧街道的对比。

(播放:

老照片。

) 提问:

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

 (3)小结:

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

 提问:

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

 (4)揭示课题:

《街市新貌》。

 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

提问:

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

色彩、招牌、门面、陈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