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406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docx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

学期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学科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引以为荣的家乡”,第二单元“缩短时空的通讯”,第三单元“四通八达的交通”。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历史、文化古迹、历史名人、风俗到通信、交通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1、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历史文明古迹、家乡的历史人物及家乡的风俗

2、了解通讯的种类和它的发展过程,懂得尊重邮递员的劳动,知道爱护通讯设施,遵守通讯规范。

3、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及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状况,懂得尊重乘务员的劳动,做文明乘客,知道爱护交通设施。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层施教、理解体悟。

丰富积累、内外结合、导练结合。

备注

学期教学进度

单元

主题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备注

1、历史悠久的家乡

3

1

2、革命精神照后人

2

2

3、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3

3

4、多样的风俗

3

4

5、大家共同出本书

1

4

1、缩短时空的通信

4

5

2、天涯若比邻

3

6

3、感谢你们的服务

2

7

4、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2

8

5、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1

8

1、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

4

9

2、乘务员辛苦啦

2

10

3、爱护交通设施

3

11

4、我心中的交通蓝图

1

12

第一单元 引以为荣的家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 态度:

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感受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2. 能力: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3. 知识:

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的多样性,热爱自己生活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有探究兴趣,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

 

二、教学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育小学生从家乡开始,逐渐扩展到热爱自己的祖国;

难点:

情感的迁移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

当有人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

你会怎么说?

 

师:

那当你与见外宾时如果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怎么说?

 

(生:

……)教师提示:

我的家乡在山西。

 

师:

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哪些特产?

有哪些既漂亮又好玩的地方?

 

师:

现在有好多现代化的旅游场所,那么在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山西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历史悠久的家乡》(出示课题) 

(二)介绍家乡的地理环境和悠久历史 

1. 谁能说一说山西省有哪些城市吗?

) 

2. 河北为什么被称为三晋大地?

 

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内容 

(三)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师:

山西,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

 谁能说说你知道的历史文化或文明古迹吗?

 

(生:

平遥古城、应县木塔、云冈石窟……)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啊,其实山西还有很多的名胜古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我们家乡的名胜古迹。

1. 课件展示平遥古城的图片 

2. 出示悬空寺的图片

3. 介绍“云冈石窟” 

配乐欣赏图片

4. 永乐宫5. 王家大院 6.五台山

边看图片边讲解 

师:

我们说了这么多的名胜古迹,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 内容来自

师:

家乡的名胜古迹真是举不胜举,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用课余时间查一下,家乡还有哪些名胜古迹,课下与同学交流。

 

(四)课堂小结 

内容来自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发言 

师:

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五、板书设计:

1. 历史悠久的家乡

平遥古城

 应县木塔

三晋大地      悬空寺     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云冈石窟

  五台山

王家大院

......

 

2. 革命精神照后人

教学目标:

态度:

使学生知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了解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

能力:

培养学生对社会事物初步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获得社会信息的能力、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知识:

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重点:

了解我们山西的革命历史,懂得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教学难点:

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讲故事,从故事中获取信息。

教学准备:

有关山西革命历史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反抗外国侵略和中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许多革命志士把鲜血洒在了三晋大地上。

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前进。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他们,去认识和了解他们。

二、组织学习

1.请同学们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进行五分钟阅读。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习材料,选择最典型的人或事准备集体交流。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4.教师对同学们积极收集资料的学习行为进行激励评价,并提出进一步要求。

(不仅要收集资料,还要学会从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获取知识。

5.教师组织学生一齐认识几位革命先烈,了解他们的故事,从中受到教育。

①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高君宇

②抗日名将——左权

③在敌人铡刀前大无畏——刘胡兰

④抗日女英雄华侨——李林

板书设计:

革命精神照后人

高君宇:

一生短暂而光辉灿烂

左 权:

抗日名将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李 林:

宁死不屈

 

3、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交流搜集的资料,学习优秀人物的事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优秀人物的品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懂得人人都要为家乡尽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家乡历史名人的资料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可爱的家乡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是名人辈出的地方,他们为家乡的建设默默地奉献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

板书课题:

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二、学习新课

(一)名人辈出的地方

1.阅读教材第12页。

提问:

祖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他还编制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什么?

2.全班交流

学生介绍科学家祖冲之的资料,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并提问学习祖冲之的什么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小组成员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其他小组补充。

师谈话:

家乡的优秀人物不一定都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有一些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但他们也同样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交流收集的有关优秀人物的故事。

(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

结合自己的实际畅谈感想。

过渡:

人生之最高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大家知道吗?

(李大钊)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3—14页,学习李大钊先生的故事。

(1)自由阅读,并对照书上的有关图片。

(2)讨论交流,学习李大钊的革命事迹。

(3)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感受。

5.学习焦裕禄的事迹。

(1)阅读教材第15页。

(2)说一说我们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什么?

6.讲故事。

(1)《狼牙山五壮士》

(2)《董存瑞的故事》

(3)谈一谈自己听了故事以后的感受,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奉献着,他们同样是英雄,值得我们尊敬。

现在就让我们夸夸值得骄傲的身边人吧!

板书:

默默奉献的人们

(学生介绍身边人的事迹)

 二、学习新课

 师:

听了大家的介绍,更加深了老师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

真想采访一位普通劳动者,看他是怎样我社会服务的?

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想法吧?

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表演,一个扮演采访者,一个扮演被采访者。

抽取表演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正是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和谐美好。

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呢?

   学生表演诗朗诵《劳动者之歌》

   师:

我想我们的认可是对劳动者最好的回报。

大家谈了从古到今那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家乡人,有没有想过自己现在可以为家乡做些有益的事呢?

   学生回答

   师:

你们长大后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请把你们长大后的理想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许愿卡上。

   学生写理想

   师:

我的愿望是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使我的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把它贴在这可许愿树上。

请把你们的许愿卡也贴上吧!

   学生贴许愿卡

   师:

相信这满树的愿望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三、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在他的《少年中国说》曾经提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学生齐读)祖国的明天必将由你们创造,今日我以家乡为荣,明日家乡以我为荣。

让我们付诸以行动吧。

 

板书设计:

值得骄傲的家乡人

祖冲之    圆周率

李大钊    革命先驱

焦裕禄    党的好干部

4、多样的风俗

教学目标:

  1、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体会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有关家乡风俗的资料、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略)

一、师生互动,引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听说我们班学生的课外知识特别丰富。

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小测试来考考大家,你们敢试一试吗?

(课件出示)从刚才的小测试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地区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

  从这个小测试中,我们初步感受到了我国多样的饮食习惯,其实,这只是我国众多风俗里一个小小的侧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更多地了解生活中多样的风俗。

  板书:

多样的风俗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阅读课文内容。

了解一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说一说:

你从课文中都了解到了些什么?

  4、教师小结: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吴桥杂技、唐山皮影等。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对我们家乡的民间文化、民间工艺、饮食习惯、地方特产等进行了调查了解,谁能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一下?

三、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

  1、介绍家乡的风俗

  A、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以不同形式简要地介绍家乡的风俗。

  a、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在学生介绍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山西风俗的了解。

  b、学生展示图片或物品,并配以解说。

(将学生作品展示或摆放在适当位置。

)   

  在学生介绍时,教师相机板书相关内容,并根据学生介绍及时作出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了解方法以及情感价值。

  B、看到大家收集了这么多的图片和物品,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请看大屏幕。

  a、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资料的补充。

(课件出示)

  b、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剪纸、刺绣、面食。

  c、播放民歌和戏曲片断,让学生猜一猜民歌的歌名、戏曲的剧种。

  C、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家乡多样的风俗。

看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同学们对我们家乡多样的风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就请大家模拟这些风俗文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一次简单的创作。

  2、模拟创作

  A、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模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践情况。

  B、学生展示创作结果。

  4、交流体会,升华情感

    今天,通过学习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家乡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看到了勤劳朴实的家乡人民所创作出的一件件动人作品。

在我们赞叹、佩服之余,我想:

你们一定有许多的感受。

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五、总结

  同学们,你们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我们家乡风俗的热爱。

老师希望:

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承和发扬我们家乡的优良传统,共同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多样的风俗  

           民间文化:

社火、节日、戏曲……

                饮食习惯:

面食……

                民间工艺:

剪纸、刺绣……

                  

        热爱家乡   共建家园

5、大家共同出本书

教学目标:

  态度:

通过学生将收集到的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资料、人物事迹等汇集在一起,装订成一本书。

  能力:

通过对家乡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知识:

了解家乡的文化、习俗以及家乡最著名的事物,增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书的基本常识,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他们了解的家乡的故事编辑成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几课中,我们收集了不少有关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故事、人物事迹等的资料,大家想不想把它们汇集在一起,装订成一本书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

  板书课题:

大家共同出本书

  二、学习新课

 

(一)收集整理资料

  1. 把自己要用到的收集的资料整理好。

2. 把自己的感想和资料统一纸张和格式。

  3. 准备纸、彩笔和装订工具。

 

(二)写出提纲,设计内容

  按小组自己动手“出书”,可以关于家乡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自己的感想等等,装订成一本书。

书名不一定如教科书一样,可以自己创作一个更好的名称,更能体现出自己意图的名称。

 (三)交流补充

把做好的书互相交换看一看。

说说别的小组的同学制作的书有什么优点。

  (四)合作完成

  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自己的小组制作的是什么书,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制作关于这个主题的书呢?

  学生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我们归纳、总结了本单元的内容,回忆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加深了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大家的动手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希望同学们都能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板书设计:

大家共同出本书

方法步骤:

1.将资料汇集在一起

2.起个书名

3.编排目录4.装订成册

第二单元 缩短时空的通信

1.通信的种类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简要了解通信的发展。

用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能够正确书写信封,邮寄一封信。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观察、对比、调查等方法,了解事物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能够正确书写信封,写出调查日记,邮寄一封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通信的种类,使学生明确通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信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体验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信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述通信的种类和发展,并学会基本的通信方式。

如寄信,打电话等。

教法学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通信设施方面的图片和文字。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标准信封。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要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当我们需要与同学或伙伴交流,当我们要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是谁为我们敞开怀抱,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呢?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

板书课题: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2.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和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联系的呢?

人们之间的通信方式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了解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二、讲授新课

(一)通信的种类

你知道哪些通信的方式呢?

学生回答

活动一:

读教材P.30的图片,观察这些设施你认识吗?

它们曾为你提供过哪些帮助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小结:

图中的火车、汽车、邮政局、飞机、邮件快递这些设施都为人们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当我们要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当我们需要与同学或伙伴交流,当我们要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过渡:

如今现在人们的通信已经不局限于信件的来往,在视觉和听觉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读图:

教材P.31的图片,观察图中的都是哪些设施。

讲述:

可视电脑、电话、传真机等新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广泛,人们之间的通信更加快捷,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

同学们,你还知道其他的通信方式吗?

学生回答

(二)通信的发展

你知道通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在古代有没有呢?

活动二:

阅读教材P.32的图片,观察这些古代的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

提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什么?

(2)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什么?

属于什么通信?

(3)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如何?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从图中我们知道古代的通信方式有烽火台、信鸽、风筝、漂流瓶、灯塔、驿站、马拉邮车、马拉松、还有鸡毛信。

那么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结:

古代通信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古代通信主要传递——书信等实物,属于邮政通信。

古代通信传递的速度——慢。

阅读教材P.33的材料“鸡毛信”。

提问:

通过鸡毛信的故事,你能看出从前人们通信的状况怎样吗?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我们要向海娃学习什么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小结:

鸡毛信这个故事反映的那个时代不仅通信方式落后,而且交通落后,我们要学习海娃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通信的种类和发展,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寄一封信。

板书:

学寄一封信

二、讲授新课

学寄一封信

邮寄信件仍是我们常用的通信方式。

寄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请寄过信的同学说说怎样写信封。

(1)出示一个正确书写的信封,让学生观察,请他们对照刚才说的指出是否正确。

(2)出示一个书写有问题的信封,让学生观察,说说错在哪里。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讲述:

寄信时要写清收信人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地址。

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邮政编码吗?

讲述: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表示邮局投递区域,必须准确填写,便于投递,如不清楚可以在邮局查询。

活动一:

学生书写信封,然后交换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活动二:

学生再次书写信封,可以带来信封书写,最好是一封要实际发出的信。

然后再次检查书写格式的正确与否,以便能够顺利邮寄出去。

阅读教材P.35材料“第一次寄信的经历”。

 结合自己寄信的经历,谈谈自己第一次寄信的感想。

活动三:

创设情景,熟悉通信(小剧本)

刚才,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通信方式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通信方式这么多,又各具特点,大家会就某一件事选择使用吗?

①你会怎样联系远在山区的小朋友?

②外国的小朋友你会怎样联系?

③爷爷奶奶你又会怎样联系?

④你会怎样联系在外地上大学的表姐?

三、总结

1. 通信分类邮政通信、电信通信

2. 德育渗透

其实不管是电信通信还是邮政通信,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将千家万户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在这些通信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就让我们来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3. 畅想未来、概括感受

总结:

是啊!

在他们身上有着忠诚、敬业、勤奋、奉献、乐观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通信将不再有速度慢、费用高、不安全等等的问题,那么你们理想中的未来通信会是什么样的呢!

 谁能告诉老师?

板书设计:

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通信的种类:

   邮政通信、电信通信

通信的发展:

   古代通信、现代通信

        

2、天涯若比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调查自己家乡通信事业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了解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现代通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家乡通信事业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代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了解现代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对人们交往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用具:

老师和学生共同收集有关现代通信的有关信息。

教法学法:

观察对比、合作探究、实践验证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通信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天涯若比邻是我们这一课的题目,为什么说天涯若比邻呢?

这得从头讲起。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因此可以称作“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知道电报吗?

(出示电报机图片)知道它发电报是什么声音吗?

(播放电报机发报声音)

结合前2个主题我们所学的知识,你都知道现代有哪些通信手段吗?

小结:

目前,传统的寄信、发电报和电传,正部分地被E-mail、手机等现代通信手段代替。

1.阅读37页有关故事,观察有关图片

a. 小组讨论:

说说现代通信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b. 交流课前收集的一些相关资料,共享彼此的感想和体验。

2.阅读教材P.38主要内容,了解“微波接力通信”。

“微波接力通信”,就是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中继站,自动把前一站发来的信号收下来,放大后发给下一站,一站一站地把电报、电话、电视传真等信号,发送给各个用户。

课本38页的图片,反映的是居住在农村的一家人收看电视的情景,中间是一幅微波站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