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413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教参.doc

第1单元信息大世界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学习信息、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正确理解“信息”概念,明确信息通过载体来传播,了解载体的常见形式,消除学生对信息概念的模糊认识;明确信息技术的内含,简单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相关产品及用途,明确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组成,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单元围绕信息及信息技术概念这个主题,安排了二课内容,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简洁的表格展示认识的对象及学习任务,力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是“信息新社会”,通过精美的图片及文字解说,介绍信息的含义,同时明确信息通过这些载体来传播,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信息载体形式,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信息”的本质,将正确的概念根植于学生的大脑之中;通过案例列举及图片展示,让学生简单、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明确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简单了解信息技术研究的内容。

第2课“信息新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部分通过图形、图片和表格让学生了解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计算机工作流程及硬件功能、样式,进一步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密感,对学生自主判别计算机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帮助;软件部分用类比的方法介绍软件的地位及担当重要的作用,并简单了解软件的分类。

本单元各课除了基础知识学习外,每课都安排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巩固、延伸内容,分布在“DIY”、“视野拓展”和“活动天地”栏目中,目的是培养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给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提供帮助。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2、初步理解信息及其载体的关系,认识常见的信息载体。

3、初步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组成,明确软硬件之间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并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认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组成。

难点:

1、信息及其载体的关系。

2、计算机工作流程,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四、学时安排

建议安排2-3课时。

第1课1-2课时,第2课1课时。

第1课信息大世界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含义。

2、理解信息及其载体的关系,认识常见的信息载体类型。

3、了解信息技术的简单发展历程,感悟信息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讲解信息、信息技术概念,这二个概念是这门学科的认知基础,虽然学生对这两个词很熟悉,但是真正的内含学生并不理解,本课围绕这二个主题展开,通过浅显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讲解“信息”概念,首先展示四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所展现的事物,并结合文字解说,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从图中读出的“内容”即为“信息”,图片中的器物不是信息,是信息描述的对象,这里有意安排了声音、气味、文字、味道等几种信息载体形式,主要是抽象出信息本身无形特性,必须通过载体来表达、传播,进而引出信息的常见载体形式,即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讲解“信息技术”概念,首先介绍了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运用的信息技术案例,包含了信息的获取、存储、传递、处理等多种活动,为引导出信息技术概念做好准备,同时介绍了这些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最后细分出信息技术包括的多种技术,完成知识的讲授。

“视野拓展”部分,通过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让学生认识到先人在信息存储、表达中做出不懈努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形成与演变,领略古文化的魅力。

“活动天地”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完成用四种不同的方式传递同一个信息的游戏,深入领会同一个信息可用不同载体形式来表达,我们可根据需要去选择便捷的方式。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含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建议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认识信息、信息技术概念。

2)理解信息与其载体的关系,了解常见的信息载体形式。

3)简单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理解信息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

2、重、难点

1)信息、信息技术概念的形成。

2)信息与其载体的关系。

3、教学过程建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谈话引入

问:

“信息”这个词同学们都懂,说说在一天里你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都哪些?

讨论、交流。

讲解1

1)初识信息概念

1.展示一组图片

引导学生对图片中展现的事物进行思考,理解其中包含的内容。

2.启发,并小结信息概念

3.信息特性

信息不同于物质,无形。

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来表达。

常见的载体形式。

同一载体包含的信息多少因人而异,是学习得来,与人的学识、经历相关。

观察、思考、交流

交流、讨论。

列举教室中信息载体形式

学生练习

给出图片,读出信息,看谁从中读出的信息多。

交流、回答。

小结

人们的一切活动以信息为基础,信息当今社会重要的资源。

讲解2

2)了解信息技术

1.展示一组图片

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图片中包含的内容

启发: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2.启发,并小结信息概念

图中反映的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概念

观察、思考、交流。

注重信息技术发展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的作用。

讲解3

1.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2.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寻找身边的信息技术产品

了解当今信息技术的前沿产品

本课总结

1)信息特性

2)信息技术内容

自我总结。

课后作业。

教学建议

导入也可从一天中的典型事例开始,如看电视、记笔记、编辑短信、发短信等,逐步拓展到一天中的一切行为,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信息与我们息息相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信息”概念,建议对每一幅图展现的事物进行分析,启发引导,这些事物本身不是信息,这些声音、香味、文字、味道也不是信息,进一步引起学生思考,声音、香味、文字、味道中所包含的内容称为信息,而这些声音、香味、文字、味道是用来装载信息的,称为信息的载体。

载体中的信息是怎样“装”进去的?

是在生活、学习中对载体的学习、理解、观察、思考等活动中逐步“装”进去的,每个人的学识、经验决定了载体中信息的多少。

讲解“信息技术”概念,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如手机,再回顾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明确信息技术每一次的进步对推动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后着重介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巨大成就及应用,引领学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地位。

“视野拓展”的内容建议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查询、浏览甲骨文的相关信息,感受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魅力。

“活动天地”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同一信息可装载到不同的载体进行表达、传递。

本课示范例子,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更适合学生的其他类似图片。

(四)教学资源(或称补充资料)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而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又驱使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中心,从典型的技术驱动发展模式向技术驱动与应用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算能力、性能价格比继续按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支持信息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现在每个芯片上包含上亿个元件,构成了“单片上的系统”(SOC),模糊了整机与元器件的界限,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设备的功能,并促使整机向轻、小、薄和低功耗方向发展。

软件技术已经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

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相互渗透使得芯片变成“固化的软件”,进一步巩固了软件的核心地位。

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功能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软化”成为趋势,出现了“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技术领域。

嵌入式软件的发展使软件走出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促使多种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

软件技术已成为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技术。

  三网融合和宽带化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大方向。

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是指它们都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网络技术上走向一致,在业务内容上相互覆盖。

电话网和电视网在技术上都要向互联网技术看齐,其基本特征是采用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在业务上要从现在的话音为主或单向传输发展成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

三网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三个网合成一个网,但它的确打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将引起产业的重组与政策的调整。

随着互联网上数据流量的迅猛增加,特别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日益提高。

增大带宽,是相当长时期内网络技术发展的主题。

在广域网和城域网上,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为代表的全光网络技术引人注目,带动了光信息技术的发展。

宽带接入网技术多种方案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鹿死谁手尚难见分晓。

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和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向信息个人化的目标前进。

  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持续的热点。

一方面电视机、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家用电器和个人信息设备都向网络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打破了计算机上网一统天下的局面;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电子媒体、网上娱乐技术日趋成熟,不断降低对使用者的专业知识要求和经济投入要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网门服务等技术的提出和服务体系的形成,构成了对使用互联网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进入社会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求解。

  人工智能的第一大成就是下棋程序,在下棋程度中应用的某些技术,如向前看几步,把困难的问题分解成一些较容易的子问题,发展成为搜索和问题归纳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今天的计算机程序已能够达到下各种方盘棋和国际象棋的锦标赛水平。

但是,尚未解决包括人类棋手具有的但尚不能明确表达的能力。

如国际象棋大师们洞察棋局的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涉及问题的原概念,在人工智能中叫问题表示的选择,人们常能找到某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求解变易而解决该问题。

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程序已能知道如何考虑它们要解决的问题,即搜索解答空间,寻找较优解答。

  2.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

  逻辑推理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持久的领域之一,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些方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中的有关事实上,留意可信的证明,并在出现新信息时适时修正这些证明。

对数学中臆测的题。

定理寻找一个证明或反证,不仅需要有根据假设进行演绎的能力,而且许多非形式的工作,包括医疗诊断和信息检索都可以和定理证明问题一样加以形式化,因此,在人工智能方法的研究中定理证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论题。

  3.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的处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实际领域的典型范例,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这一领域已获得了大量令人注目的成果。

目前该领域的主要课题是:

计算机系统如何以主题和对话情境为基础,注重大量的常识——世界知识和期望作用,生成和理解自然语言。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编码和解码问题。

  4.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受"()*+(*)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信息获取和精化技术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中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人工智能走向广泛实际应用的契机与突破口。

  5.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目前人工智能中最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研究领域,它是一种具有特定领域内大量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

近年来,在“专家系统”或“知识工程”的研究中已出现了成功和有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趋势。

人类专家由于具有丰富的知识,所以才能达到优异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计算机程序如果能体现和应用这些知识,也应该能解决人类专家所解决的问题,而且能帮助人类专家发现推理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现在这一点已被证实。

如在矿物勘测、化学分析、规划和医学诊断方面,专家系统已经达到了人类专家的水平。

成功的例子如:

PROSPECTOR系统发现了一个钼矿沉积,价值超过1亿美元。

DENDRL系统的性能已超过一般专家的水平,可供数百人在化学结构分析方面的使用。

MYCIN系统可以对血液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方案提供咨询意见。

经正式鉴定结果,对患有细菌血液病、脑膜炎方面的诊断和提供治疗方案已超过了这方面的专家。

-----摘自互联网360百科

第2课信息新技术

(一)本课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认识与模块相对应的硬件实物。

2、了解计算机工作流程,了解冯·诺依曼的“程序存储原理”。

3、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分辨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4、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感受计算机系统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核心设备——计算机系统,分别讲解了计算机硬件系统及工作流程、计算机软件系统及作用。

采用框图、流程图、表格等信息组织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增强趣味性,引起学生兴趣。

在介绍硬件环节,用结构框图展现硬件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采用表格方式呈现硬件各模块部件的作用与实物图片,简洁、直观、清晰,用流程图演示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生动、准确。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

在介绍软件环节,用人的思维与身体来类比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让学生轻松理解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本节还分析介绍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通过简单案例介绍让学生清楚明白,并加以区分。

本环节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智多星”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世界有一个分类标准,并让学生明确台式计算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在分类中的位置,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外形是各种各样的。

本课的“DIY”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功能模块是根据人类的信息处理的功能器官对应设计的,因此计算机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在“视野拓展”环节中,就给出了各种常见的机器人,引领学生去探索人工智能的奥妙。

本课的“活动天地”内容,通过收集计算机硬件的型号、技术指标等信息,深入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获取信息的能力,引领感兴趣的学生走进计算机的世界。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含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建议

1、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功能模块,认识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流程,并与人类自身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感知计算机智能的魅力。

3)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及其分类,理解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重、难点

1)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功能模块及其作用

2)理解计算机工作流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3、教学过程建议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

谈话导入

问题:

台式计算机从外观上由哪几部分组成?

引入:

计算机多种多样,但从设计的角度看,基本相同,今天就从设计的角度带领大家看看计算机的内部世界,了解计算机的奥妙。

思考、交流讨论。

展示拆开机箱的计算机

讲解1

1)计算机的五大功能模块。

展示框图,启发思考

2)计算机工作流程

冯·诺依曼

展示流程图,讲解程序存储原理

3)计算机硬件介绍

展示硬件列表,引导学生与人的身体对应器官进行类比。

观察、思考、与人的信息处理功能对应分析。

观察、思考、说说自己使用过的硬件,

展示冯·诺依曼头像,简介其对计算机设计原理的巨大贡献

解决重难点。

学生练习

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完成DIY中的表格

小结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是有形的设备。

讲解2

1)计算机软件概念、

2)计算机软件作用

启发引导,与人的思维类比

3)计算机软件分类

系统软件举例

应用软件举例

观察、思考、结合正常人与植物人进行比较,理解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解决难点。

小结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是计算机的智慧所在,是无形的思想。

讲解3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称为计算机系统

讨论、交流

本课总结

1)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原理。

2)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

自我总结

教学建议

学生对事物运行的内在原理缺乏兴趣,因此本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的,建议采用故事引导、游戏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讲解做好准备。

讲解“计算机硬件”,建议先将硬件模块与实物对应进行,表中给的实物图没有按比例给出,出示实物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硬件大小的误读;再将硬件模块应与人的信息处理的器官对应,让学生感知计算机是按人的这种结构功能设计的;最后介绍计算机工作流程,并解释冯·诺依曼的程序存储思想,重点在于这种思想可让程序自动运行。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外部设备,这些设备在现代生活经常用到,这里可让学生谈谈用到的外部设备,同时让学生明白数码产品很多都可充当外部设备,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

讲解“计算机软件”,建议与人的思想和肉身类比,让学生知道没有软件,计算机就没有思想、灵魂,计算机就是一个废物,不能运行。

讲解系统软件建议多列举一些操作系统,如WindowsXP、Windows7、Windows8、又如手机中的安卓系统、苹果系统等。

讲解应用软件建议让学生列举应用程序案例,如扑克游戏软件、画图软件、PS软件、超市管理软件等,让学生能区分这两类软件。

本课的“DIY”、“视野拓展”和“活动天地”,要鼓励同学们探索。

特别是视野拓展部分,可让学生课后上网查询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与产品,激发学生科普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或称补充资料)

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的迅猛发展,它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科研和学术等领域。

我国现阶段超级计算机拥有量为22台(中国内地19台,香港1台,台湾2台),居世界第2位,就拥有量和运算速度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就超级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来说我们和发达国家美国、德国等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如何利用超级计算机来为我们的工业、科研和学术等领域服务已经成为我们今后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它对国家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我国超级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为我国走科技强国之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截止到2012年6月,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由IBM为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发的Sequoia,它每秒能完成1.6亿亿次运算。

2012年10月,隶属于美国能源部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将美洲虎改装为“泰坦”(Titan),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电脑在最新排名中名列第五;另外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级电脑排名第十。

第2单元动物新视野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开始学习MicrosoftOffice2010中的Excel应用软件,该软件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强大,应用广泛。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对动物的速度、力量、体重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案例,学习Excel的启动、界面组成、数据输入、数据运算、数据编辑、数据表修饰、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的图形化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Excel的强大功能,体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提高操作技能,感受Excel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单元安排了4课内容:

第3课“动物的速度”,学习Excel的启动、界面组成及数据的录入等基础知识与操作,主要是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第4课“动物的力量”,学习Excel中公式及函数的使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xcel的计算功能,公式、函数是Excel中常用的计算方法,感受自动运算的方便、快捷与准确;第5课“动物的体重”,学习Excel中数据的编辑及数据表的修饰,主要是让学生对报表进行修改与美化,形成可以发布的报表,增强报表的可读性与美感;第6课“动物的聚会”,学习Excel中数据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主要让学生学习数据排序、分类统计及制作图表等数据分析方法,了解数据发掘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用数据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本单元各课均以关于动物的趣味数据为引导,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详细的操作步骤的描述与清晰典雅的图解指引,讲授学习内容,力求适应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注意了操作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课本引用的基础数据都来自于专业科普网站或科研论文,真实可信,有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动物体能数据,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

通过案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提高技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本单元各课除了基本的操作任务外,每课都安排了一些有关Excel或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分布在“DIY”、“视野拓展”和“创作天地”中,目的是为培养学习兴趣,给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教材。

二、学习目标

1、认识Excel,了解其用途,体验其运算的便捷与准确。

2、掌握Excel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的单元格操作方法。

3、掌握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操作方法,感受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4、了解各类动物的一般体能,感知自然与生命之美。

三、重点难点

1、认识Excel组成,掌握Excel的各类基本操作方法,感受Excel的强大功能。

2、掌握Excel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四、学时安排

建议安排6课时,4、5每课1课时,3、6课2课时。

第3课动物的速度

(一)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Excel2010的界面组成,理解各组成名称,能识别、理解Excel中常见的鼠标指针。

2、会启动Excel2010,会选择指定工作表及单元格区域。

3、会录入相应的数据及名称,会用填充柄填充数字序列。

4、感知Excel丰富的呈现方式,感知动物运动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分为五个部分,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介绍了Excel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第一部分,介绍用程序菜单方式启动Excel2010,这是比较标准的方式,Excel文件的打开方式在后续的学习中给出,便于学生掌握。

第二部分,Excel2010的界面完全抛弃了Excel2003版的“菜单”、“工具栏”结构,用“选项卡”替代了原来的“菜单”、“工具栏”,目的是快速地呈现操作命令,提高工作效率。

教村中使用操作命令是按“选项卡”----“组”----“命令按钮”的标准顺序给出,便于学生理解。

课本采用图解的方式直接呈现了Excel2010的主界面,由于界面组成比较复杂,因此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重点给出了编辑区中各部分名称,其它组成部分在后续的学习中按需给出,减轻学生负担。

第三部分,数据录入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教材给出在单元格中直接录入、用填充柄复制录入、用填充柄智能录入三种方式,其中用填充柄录入难以理解、操作,同时也最有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兴趣。

本节还介绍了另两种重要操作,一个是录入后合并居中,另一个是选择单元格区域,这都是常用的操作,力求学生掌握。

第四部分,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是本节要学生明白的内容,工作表的命名相对比较简单。

第五部分,Excel文件的保存,因为本课案例是直接启动Ex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