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435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5篇Word文档格式.docx

  1、刚才大家吹的泡泡都是一个一个、单一的,现在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看看谁能吹出奇特的泡泡?

  2、幼儿探索吹奇特泡泡

  

(1)两根吸管合二为一吹泡泡。

  

(2)四根吸管合在一起吹葡萄串泡泡。

  (3)细吸管外套粗吸管吹泡泡。

  (4)在桌面上吹半球形泡泡。

  (5)五名幼儿在桌面上合吹泡泡花。

  五、说泡泡——不用嘴吹的泡泡

  师:

刚才我们都是用嘴巴在吹泡泡,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泡泡?

六、活动延伸:

画泡泡

活动反思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转瞬即逝的泡泡,竟给孩子们带来了如此多的乐趣!

从一开始抓泡泡,到制作泡泡水,到用不同形状的管子吹泡泡,再到吹奇特泡泡,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想象创造像开了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

吹奇特泡泡里的种种奇思妙想怎是成人能预想到的!

延伸活动,幼儿热情依然不减,同时我也发现幼儿其实并不像成人所想象的那么苍白,他们的小眼睛就如摄像机一样地把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都拍下来,并储存在小脑瓜里。

他们记得生活中那么多的不起眼的小现象:

输液的气泡、输氧时的气泡、啤酒里的气泡等等。

孩子们是因为喜欢才有兴趣,因为有兴趣才那样投入,因为那样投入才拥有了这么多发现和欢乐!

我愿永远与孩子相聚在这心心相通的世界,做他们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1、探究声音在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

  2、感受声音传播这一科学现象的神奇,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多段塑料管子、多个塑料弯头、可以塞进塑料管子的布头若干。

  2、《声音传播》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用一根塑料管子做“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

请出声筒口的幼儿轻轻说话,看听筒口的幼儿是否能听清楚。

  2、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拼出不同长短、不同形状的传声筒,两人一组玩传递“悄悄话”的游戏,一人在一端轻轻说话,一人在出口处倾听,试一试两个传声筒都能听见声音吗?

传出的声音是否一样大?

  3、引导幼儿几人合作拼出有多个听筒的传声筒,组织幼儿玩多人“打电话”游戏。

  

(1)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两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三人一组做游戏。

听筒口的两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两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2)制作有一个说话口,三个同样长短听筒的传声筒,四人一组做游戏。

听筒口的三个孩子一段时间后互换位置,听听三个听筒口的声音是否一样大、一样清晰。

  4、引导幼儿在塑料管里塞上布条,比较塞上布条和不塞布条的塑料管在传声上有什么不同。

  5、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课件,了解生活中通过管道扩音的例子,如用扩音喇叭说话、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等。

活动延伸:

  可在幼儿园走廊里安装较长的传声筒。

活动反思:

  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1、尝试用多种材料连接腰带,并能表述连接方法;

了解连接在生活中的运用。

  2、乐意动手操作,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皮带、腰带若干。

  2、橡皮筋、回形针、扭扭棒、柳条、夹子、磁铁等若干。

一、回忆生活经验,谈话导入。

  1、(出示皮带):

这是什么?

(皮带)你见到谁用过皮带呢?

怎么用呢?

  2、系皮带。

二、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1、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1)师:

今天我也给你们准备了一根腰带,看看这根腰带是什么样的?

怎样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呢?

  

(2)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连接腰带。

  (3)提问:

你用了什么材料把腰带连接起来了?

是怎样连接的?

(根据幼儿回答,进行记录)

  (4)小结:

刚才你们发现用柳条、夹子、扭扭棒……可以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

有的用柳条、回形针……“穿”过洞把腰带连接起来,还有的用夹子“夹”、磁铁“吸”、回形针“别”……也把腰带连接起来,方法都很不错!

  2、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连接腰带。

等会儿请小朋友把刚才没玩过的材料,去试一试,这些材料能把腰带连接起来吗?

已经玩过的材料,还可以动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多的连接方法?

  

(2)幼儿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尝试多种方法连接腰带。

这次你们肯定有新的发现了吧,说一说你们都选了什么材料,用了哪些方法把腰带连接起来?

你们真能干,又发现了更多的连接方法。

(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3、游戏:

腰带上的“结”。

  

(1)提问:

小朋友,想一想在这么多的材料和方法中,哪一种材料、哪一种方法连接腰带最牢固又最方便呢?

(幼儿讨论)

  

(2)幼儿游戏。

  (3)小结:

今天我们自己动手,用6种材料把腰带的两头连接起来,发现:

有的材料连接起来很方便,但不是很牢固;

有的虽然很牢固,但是连接起来不是那么方便;

还有的材料连接腰带又方便又牢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选择比较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来进行连接。

三、了解“连接”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连接,你能找出来吗?

  2、幼儿寻找,并交流。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

讲话。

  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塑料棒。

  

(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看,(教师出示塑料棒),这是什么?

(塑料棒)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变个魔术,仔细看哦!

  

(二)教师讲解“公用边”

  1、那请小朋友来看看,黑板上有几个三角形呀?

(两个)

  2、两个三角形由几根塑料棒拼搭而成的?

(6根)6根塑料棒拼搭成两个三角形,一共六条边。

  3、那我准备要变魔术了,我拿掉一根塑料棒还剩几根?

(5根)那你们相不相信我用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

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仔细了!

(教师操作移动)

  4、成功了吗?

我用5根塑料棒也拼出了两个三角形。

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六根塑料棒而现在我就用了5根塑料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呢?

为什么?

谁已经看出来了?

(两个三角形共用一条边)个别幼儿上来指认。

  5、原来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不是这样呀!

原来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把这条边叫“公用边”,小朋友一起来念一念!

  6、

小结:

这根棒塑料既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一条公用边,小朋友听清楚了吗?

  (三)幼儿第一次操作:

教师启发幼儿用塑料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这个魔法来变魔术,听清楚我的要求:

请你用六根塑料棒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老师在桌子上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塑料棒,请小朋友拿出六根塑料棒在桌子上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听清楚了吗?

开始

  2、刚才老师看见许多小朋友都搭成功了,那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

你的三角形在哪里?

正方形在哪里?

他搭的对吗?

  3、请你告诉小朋友哪条边是两个图形的公用边?

他找对了吗?

  4、谁和他搭的不一样?

请你也来介绍一下!

你来找找哪条边是它们的公用边?

  5、

原来六根塑料棒能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公用边。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你们想不想再变一个?

(想)瞧,现在有几根塑料棒了?

(7根)老师请小朋友用7根塑料棒来搭一搭,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听清楚了吗?

那先请小朋友把桌子上的塑料棒收一收,再拿出一根塑料棒搭出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那现在请小朋友去试试吧!

  2、好了吗?

有没有搭成功?

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搭的?

幼儿操作后,提问:

两个正方形在哪里?

一个长方形在哪里?

对吗?

  3、那你知道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幼儿画出)那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原来它们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它们共同组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4、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

(竖着或横着)正方形在哪里?

长方形在哪里?

那谁知道(竖着或横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你有没有找到?

  (五)幼儿第三次操作:

  1、你们真能干,那你们想不想再来挑战一次?

  2、要求:

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的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3、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五个正方形在哪里?

你用了几根塑料棒?

请一位幼儿演示。

有没有人和他不一样?

是不是五个正方形?

  (六)幼儿第四次操作:

  小朋友真厉害,现在我们在挑战最后一个,请你用最少的塑料棒搭出五个三角形,你们能行吗?

那小朋友回家试试吧!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

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

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你想怎样搭呢?

”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

“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

最后向学生提出:

“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

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1、初步认识鸽子,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

  2、通过观察了解鸽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知道信鸽可以帮助人类送信。

  1、图片:

鸽子

  2、声音:

  声音

一、出示鸽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

身穿白衣裳,长着红嘴巴,一飞千里崖,认得回老家。

  你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观看格鸽子的图片。

二、观察了解鸽子的外形特征。

  1、鸽子是什么颜色?

它怎么走路的?

你知道它怎么叫吗?

  播放声音:

鸽子叫声

  带领幼儿学习鸽子走路和“咕咕咕”叫的样子。

  2、师生共同总结鸽子的基本特征。

三、探讨鸽子的生活习性。

  1、鸽子的食物以植物食料为主,主要有玉米、麦子、豆类、谷物等,

  一般不吃虫子等肉食。

习惯吃生料,人工喂养也可适应熟食。

  2、鸽子的活动特点是白天活动,晚间归巢栖息。

  鸽子在白天活动十分活跃,频繁采食饮水。

  晚上则在棚巢内安静休息。

  但是经过训练的信鸽若在傍晚前未赶回栖息地,

  可在夜色中飞翔,甚至可在夜间飞行。

四、知道鸽子与人们的关系。

  1、你知道鸽子有什么本领吗?

  

(1)如果是信鸽的话可以长距离飞翔,从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飞回自己的家。

  

(2)能感应地震,经训练可以帮人类注意荧屏上的雷达。

  2、我们该怎样保护鸽子?

  鸽子是一种富有灵性而又象征着和平的小动物,我们要把鸽子当好朋友一样对待。

五、绘画活动:

  涂色:

  通过绘画活动,巩固对鸽子外形特征的了解,并且对鸽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一天,月月带来一把胡琴,并给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关注,并围绕“为什么胡琴会发出好听音乐”、“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讨论个不停。

之后,在班上经常会看见的幼儿谈论胡琴、小提琴等乐器怎样发出声音等问题。

于是,我们开展了“会唱歌的线”这一主题活动。

  本活动以问题情境引出主题,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尝试探索能使线扩大其声音的材料,最后请幼儿分享经验和交流结果。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能使线扩大声音的材料。

  2、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方法与结果,分享探索的快乐。

  1、请班上学习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儿将乐器带到幼儿园给幼儿表演。

  2、欣赏幼儿较为熟知的交响乐、管弦。

  3、(各种材质,粗细不同)线、面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纸盒、纸杯、笔和记录纸等。

  4、每人一张记录表。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发现普通的线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

  难点:

探索用辅助材料使线发出的声音更加洪亮。

1、由演奏引出实验。

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给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赏并仔细看看胡琴什么地方发出的声音?

  琴声刚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

是线,是琴上的线。

我这里有许多线。

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帮助线唱歌的适宜方法。

我们都知道了线能唱歌,但是它们发出的声音有点低,必须离得很近才听得见,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的线唱出的歌声大一些能让更多的人听到?

  幼儿说:

能,我有办法,可是没有线呀?

我这里有许多线,咱们百宝箱中还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们各自选取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进行验证:

有的孩子直接选用制作小喇叭;

有的孩子干脆在一个纸碗上固定两根线,这时线唱出的歌声是双音的;

有的选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帮忙,线唱的歌声也有高低变化;

还有的孩子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粗细不同的线,然后自信地问我:

“想听我的线唱歌吗?

”我点点头,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乐器”说:

“先昕女高音吧!

再听低音!

  “哎!

效果还挺不错的。

”我竖起了大拇指。

显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纷纷选取材料探索着……

3、分旱、总结。

我看你们的实验都成功了,请讲讲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幼儿:

因为我们用纸喇叭、薯片筒、纸杯给我们想办法把不同粗细的用纸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拨就发出了声音。

而且声音很大线装个发声器,像音响的喇叭一样,能使线发出更大的声音。

个人反思:

  我首先用欢快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

在探索线发出声音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使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就在身边。

探索声音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识。

还体现了教育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主要内容:

  1、大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

探索意识很强。

探索线发声活动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睁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专注并大胆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见,活动工具和适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2、应该给幼儿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的机会,这种机会可以在延伸活动中借助记录表进行补充。

  3、教师没能捕捉到个别幼儿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探究行为,并给予有效地支持和帮助,如当一个幼儿在两个纸杯分别固定了粗细不同的线,分为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你认为它们一个是高音,一个是低音呢?

”这些启发性的怍题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不同线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质是不同的。

综合评析:

  本活动选题新颖,利用身边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线”,引导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儿熟知的辅助材料深入挖掘“线”白教育价值,真正体现了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1、ppt课件:

河蚌

  2、实物“珍珠项链”一条。

  一、导入

  1、出示珍珠项链,教师把珍珠项链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师戴上这条项链漂亮吗?

  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项链吗?

  (让幼儿互相议论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项链。

  2、你们知道珍珠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引导语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展开

  1、课件演示:

图片3

  

(1)教师:

你们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过图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

  2、课件演示:

图片2

  请幼儿观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环纹,

  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

  (3)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

  3、河蚌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

  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

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教师给幼儿介绍,河蚌以实藻类为生。

  5、河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1)课件演示:

  河蚌可以烧、烹、炖,制作成美味佳肴。

  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三、结束

  师幼共同探讨,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海水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重点与难点:

探索、发现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一)教师提出尝试题:

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1、幼儿尝试

  2、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二)教师提出尝试题:

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

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

(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

  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

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三)教师提出尝试题:

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

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

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

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四)教师提出尝试题:

  1、故事:

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

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教师演示课件,验证答案。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五)教师提出尝试题:

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演示课件):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