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4703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docx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

提出:

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

生:

分组进行活动

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

生1:

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

生2:

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

教师:

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

水的分类:

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

实践:

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

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

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

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生4:

我感觉凉水不会烫手,清清凉凉的。

生5:

我感觉冷水很冷。

师:

对,你们都说出了各种水的特征与作用,重点强调烫水会烫手,以后生活中应小心,避免烫伤,假如真的烫伤了,怎么办呢?

生:

讨论:

假如万一不小心,让烫水烫伤了,用哪种方法好呢?

1,用自来水止痛。

2,把水泡弄破。

3,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

生:

汇报讨论结果:

涂上烫伤膏或植物油这种方法好。

[通过实践,学生了解各种水的特性与作用,通过讨论,学生学到了医学知识]

(二)探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师:

冷水和热水除了具有冷热特性外,还有别的现象吗?

生:

分组进行实践

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变化。

生:

汇报观察结果: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在冷水中扩散慢。

生:

在冷水和热水中,放一些糖发现热水中糖溶得快。

[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懂得了热水比冷水的扩散快]

生:

操作:

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混,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

生:

各自进行总结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幻灯出示:

(结论)

1,冷水和热水具有冷和热的特性。

2,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

3,热水具有上浮性。

[教师把学生汇报结果有选择的展示在黑板上并对学生的汇报都给予鼓励:

刚才大家表现非常好。

]

(三)探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生:

合作与交流:

再一次把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再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观察变化情况。

生:

做做想想:

把装满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生:

汇报结果:

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增加,但体积增加了。

是因为热水上浮的原因。

[结论:

热水具有上浮力]

师:

[同学们真棒,这节课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水的作用很大,大家要爱惜水资源,节约用水,虽然本节课没有告诉你答案,但是你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会成为一名科学家。

]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冷和热"的奥秘,引导学生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采用谈话,体验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做实验,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实践体验,观察总结结果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冷水和热水的特征,物质在热水里的扩散速度比冷水快,热水具有上浮性,还使学生建立了科学概念,获取了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课温度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2)过各种实践活动,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温度计,培养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和方法:

(1)观察和实验

(2)正确使用和生活应用

(3)主要的教学方法:

迁移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实验法

情感与发展:

(1)通过学习,懂得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了科学与医学之日新月异,造福人类社会,从而树立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让科学造福人类社会"的理想.

教学难点:

认识温度计结构(玻璃泡,煤油柱,(水银柱),刻度,摄氏度单位和符号表示,如何读作和写作,探温计内的弯曲位设计)

教学重点:

温度计(气温计和体温计)的正确使用和日常应用

教学准备:

活动

(一):

普通气温计:

认识温度计的结构

在烧杯内倒入不同的温度的水:

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活动

(二):

气温计的应用

活动(三):

体温计的应用〔名括传统型,掌上探温计和耳窝探温计(后两种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准备)〕(重点提醒:

传统的医用体温针是用水银做,要轻拿轻放,以免打烂,若打烂了要清扫好现场,但千万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因水银有毒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学习任务:

(1)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书本P2的图片和P6的图片,利用第1课《冷与热》教学内容,用身体感觉到环境的冷与热以及用手去感受冷水,温水与热水,这些全

(2)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出P7的图片(但事先把课题覆盖着).我们可以凭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天气的冷与热,但如何知道具体温度呢

(设计目的:

运用知识迁移方法从旧知识引入,从"怎么知道哪个地方更热呢"这个句子,从引导学生想出用"温度计来测量"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温度计).老师由此说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认识温度计和温度计的应用(揭示课题,简单明了,直奔主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温度计的了解以及还想知道的

(设计目的:

肯定学生所知道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带着继续探究的精神去学习新知)

(预设:

学生可能会问到温度计是用什么来做的,或为什么要用水银来做等问题,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好学精神,再重新点明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的问题留待以后进一步深入探究.)

(2)活动

(一)认识温度计认识刻度及所表示的意义

A,认识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及其单位和符号的表示法

B,认识和学会温度的读作与写作(包括0度以下的的读作和写作)

C,如何才能准确地读出温度计的度数(使用P9的讨论)(学生可试做)

讨论后教师小结:

(1)玻璃泡不能位容器底及侧壁,必须浸没在液体中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即煤油柱或水银柱的上升的进度稳定后)

(3)以平视的角度读数

(预设:

学生可能会提及到"华氏",老师可先肯定学生的有一定知识面,略说一下"华氏"其实也是国际惯用另一种常用温度单位以及与摄氏刻度互相对照)

(设计目的:

因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由老师讲授其知识点为主)

实践应用: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小组所用的温度计(把三种温度计分派给小组)

A,根据小组所用的温度计填写P9的表格

B,选用哪一种温度计测水温为什么

C,什么叫量程.

(设计目的:

让学生发挥自主,自学,合作的能力,综合小组实践结果作学习的汇报.

教师小结同时引入另一新知: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气温计和体温计.我们先来应用一下温度计.

(3)活动

(二)用约5至10分钟时间测气温并做好记录(P11):

同一时间测量教室内外不同地方的气温(P10)

(设计目的: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一个地方测气温,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煤油柱的变化)

待学生汇报完实践结果后,报置P11拓展题(利用休息日完成).

(4)活动(三)测体温

A,传统的测体温步骤是好何的

B,为什么要把体温计甩几下

C,体温计内的曲位的的作用(先让学生细致观察体温计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发现法去揭示问题:

曲位的作用.老师释疑:

曲位的作用是当你把探温计从腋窝中抽出时,受热胀冷缩影响,水银柱在弯曲位断开,让水银柱保持在原来的刻度.这也是为什么重新探测体温时要把体温计甩几下,把原来的甩至低于摄氏35度.(难点)

D,认识各种新型的体温计.

第一种:

红外测温器(预设:

如时间许可的,可联系到广东曾发生的SARS病情.

第二种:

掌上体温计用60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第三种:

耳窝体温计用1秒时间测出你的体温(个别学生实践)

E,学生讨论:

新型的探温计与传统探温计之比较(从好与不好两方面)

(设计目的:

让学生在讨论懂得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医学日渐倡明可造福人类社会)

三,课堂反馈:

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对温度计又了解了多少.

(预设:

如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意:

对温度计的改进和新式设计及其用途)

四,老师总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温度计并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与我们生活有紧密联系.还有一些特殊的温度计用在特定的方面(如P13资料所示的),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可利用互联网搜索更多有关温度计的知识.本课到此结束.

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认识温度计结构,从而掌握如何读作和写作,这是正常使用温度计的基础知识.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一样;

2,通过讨论和收集资料,知道热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了解生活中对太阳能的利用.

能力目标:

学会简单的科技制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制作曲线图,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理,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经历猜想——实验探究——结果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学会尊重事实,尊重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热传导的规律,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不同.

难点:

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

教学准备:

各种保温材料的幻灯片,相关表格.幻灯机.给热水加热的实验装置.秒表,酒精灯,凡士林,各种金属材料,烧杯,温度计,纸板,棉布,毛巾,纸,塑料,棉花和泡沫,废旧盒子,易拉罐,剪刀,卡纸,铝箔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动画:

小明的爸爸刚从外面干完农活回来,满头大汗.小明想倒一杯水给爸爸喝,可是水很烫.

提问:

谁能帮帮小明,怎么做才可以让他爸爸尽快喝到水

提示:

想办法将热水的温度降低.

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可是你们知不知道,热水的温度为什么会降低呢其中的热量跑到哪里去了呢(揭示课题)

有谁知道关于热传递的一些知识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学生对动画中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并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而且方法都很科学实用.

学生的回答主要是如何将热水变成冷水的问题上,如何引导到热的传递上来,还需要老师的提示和补充.

学生能根据前面的动画内容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冷和热的现象,关于热传递的方式还没有掌握.

本活动按照"猜想——验证——分析——结论"的流程进行设计.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猜想部分承接上面学生的发言提出.在这个环节处理上的猜想结果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已.

有了猜想以后,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而自己设计实验也是本学期学生刚接触到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给出设计实验的提纲和相关的实验报告单.

实验设计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分工等方面来进行引导.

实验的合作分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定性(量)实验在这里不需要向学生提出来,教师只是做几个条件的限制就可以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专门学习到定性(量)实验和对比实验等相关知识,本节课程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实验数据的收集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的基本要求.

绘制曲线图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可以直观的看到烧杯里的热水和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变化的全过程,学生也容易得出结论.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进行指导.

该环节是对上面实验结果的巩固和应用,学生在懂得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以后,这个问题也不是很难回答的了.

该环节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根据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推理了解热传递的方式.运用推理也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现象进行的推导,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

该教学环节实验的设计全部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自己预设实验结果,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分析实验数据,从而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保温材料的一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动手设计制作保温瓶,体现以学生为在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放"也要适量的控制,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精密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到日程生活中去.室外探究部分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通过出示动画中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并在前二课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研究课题.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比较广,课外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热传递的简单浅显的知识,这里的环节设计主要是目的有二点:

1,掌握学生关于热传递的简单知识拥有情况;2,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

水温的变化

猜想:

提出问题:

刚才有的同学说将热水放在冷水里,并适当搅拌就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下来,说的很好.请大家大胆猜测一下,当将装水的杯子放进装有冷水的水槽以后,他们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热水会变冷,冷水会变热

实验设计:

提出问题:

刚才只是大家的猜想,如何用具体数据来科学地证明呢

(实验)

实验设计:

(学生讨论)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你打算如何操作这个实验

3,如何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4,你们小组实验过程中如何分工合作完成

刚才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和规范,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大家都使用500毫升的冷水和150毫升的热水做实验,并且每隔3分钟记录一次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醒测量液体温度应该注意的事项.

数据收集:

实验完毕,请大家整理好实验物品.整理好自己的实验数据,并绘制曲线图.

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板书:

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大家真了不起,其实科学家也是和大家一样做实验的,从猜想——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结论.我们以后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这样去操作,从实验中求得真理!

讨论:

出示一个给水加热的实验装置.

在使用酒精灯加热的过程中,酒精灯的火焰会使周围的哪些物体变热

酒精灯的火焰上的热是如何传递给烧杯里的水的呢

活动二:

那颗豆子先掉下来

创设问题情景

播放动画:

天气转冷了,妈妈准备了火锅.小明一回到家就要去吃,妈妈给他出了一道题目:

家里的碗柜里有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筷子:

竹筷子,铝筷子和不锈钢筷子.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制成的筷子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说明各自的理由.

实验设计: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

按照实验报告单上的表格要求讨论具体的实验方案.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具体内容)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

小组间互评,评选最佳实验方案.

老师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

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把豆子用凡士林分别粘在三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上面,并把它们放在装有热水的杯中,看哪颗豆子先掉下来.)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讨论交流:

这几种勺子的传热快慢一样吗

你还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些勺子的导热性能吗

哪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

活动三:

保温与材料

提问问题:

在这个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看谁找到保温瓶保温的秘密最多.

讨论分析:

如果我们要自己动手制作保温瓶吗,你打算怎么做你打算选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制作

学生讨论制作保温瓶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根据自选的材料制作保温盒.

实验检验:

将盛着热水的烧杯放到保温盒中,看谁制作的保温瓶的水温下降的最慢,保温的效果最好

讨论交流:

哪种材料制成的保温盒保温效果最好

家庭作业:

观察家庭中的各种用品,看看哪些使用了保温材料

拓展活动:

出示太阳能小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计算器的图片.

(指示太阳能板)这些黑黑的物体是什么东西吗有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可以根据已经收集到的材料发言.

出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灶的图片.

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太阳能炉.

室外探究:

把制成的太阳能炉拿到室外进行实验,用易拉罐盛水放在太阳能炉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水温.

学生交流制作经验

猜想部分进行的很顺利,学生普遍都能正确猜想.其中有少数学生提出"是热水降温快,还是冷水升温快"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争论.该问题可以作为本课程的拓展部分教学内容.

在操作实验的步骤上,学生说的都不够完善,有的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还靠教师用幻灯片向学生提示出来.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水的容量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定量控制.每隔三分钟记录一次需要教师的集体提醒.学生在读取数据的时候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关于温度计的读法还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绘制曲线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规范,教师讲解了基本方法,并做了示范.看来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功训练还需要加强.

学生都能围绕热从高温到低温的传递来回答和讨论.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当问题出来以后,学生举手也非常积极.大部分学生都是根据日常的经验选择了不锈钢筷子,理由是卫生.当老师提示从热传递的角度来考虑的时候,也只有部分学生认为是竹筷子,并产生了简单的争论.这个是好事,科学就需要这样的争论.

放开手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设计制作保温瓶,并通过实验检验制作的效果,也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拓展环节是对本课所学习知识的总结,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主要任务也是动手操作.

教学后记: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

教师准备:

准备8组材料,每组材料有3个篮筐,每个篮筐对应一种实验.篮筐一有烧杯,热水和冰水,小试管2根,红墨水,透明塑料吸管2根,带孔的橡皮塞;篮筐二有2个玻璃杯,热水,冰水;篮筐三有瘪乒乓球,烧瓶,气球,烧杯,肥皂水,冰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投影片导入

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投影机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

师:

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

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会升降的水柱".

师:

同学们,你们有见过喷泉吗

生:

见过,去旅游时见过.

(课件出示喷泉图).

师:

那你们见过彩色喷泉吗

(学生面面相觑)

师:

好,现在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彩色喷泉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

(1)在小试管内装入红墨水.

(2)把带孔的橡皮塞塞在试管口,插入吸管,吸管只露出橡皮塞外一点点.(3)把烧瓶放入烧杯中.(4)在试管上浇热水.(5)彩色喷泉喷出来了!

学生动手实验.

师巡视,给与指导和帮助

师:

很多同学的实验都成功了,出现了彩色喷泉.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现象

生1:

是热水的作用.

生2:

红墨水受热膨胀,所以就胀了出来.

生3:

红墨水受热后,体积胀大,水就胀出来了.

师: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假如我们一开始不浇热水,而是浇冰水,会出现彩色喷泉吗下面大家用另一个试管再做实验,改为浇冰水,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实验,师巡视帮助和指导.

师:

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

红墨水往下退了

生2:

红墨水遇冷后收缩,就退下去了.

生3:

红墨水体积减少,所以退下去了.

师:

同学们的实验做得很成功,结论也是正确的.

师:

通过三年级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墨水是液体.通过刚才的2个实验,能说明红墨水具有怎样的现象

生1:

红墨水受热时膨胀,受冷就收缩.

生2:

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

对,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

那除了红墨水,其他的液体有没有这种现象了,我们下课后可以继续做实验进行验证.

2,教学"会变化的杯子"

除了液体,我们的世界中还有固体和气体.那固体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下面就让我们进行固体的实验探究.

师:

组长上来领材料,有2个玻璃杯,热水和冰水.

各组根据书本上的提示,独立完成实验.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和帮助.

师:

你们有什么发现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生1:

加入热水后,杯子很难被拉开;倒入冰水后,杯子很容易被拉开;

生2:

我跟他的一样.

生3:

我想是杯子受热后变大了,所以难被拉开;而受冷后变小了,所以就容易被拉开.

生4:

杯子受热后膨胀,所以难被拉开;遇冷后收缩,所以易被拉开.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真理了.下面对这个实验现象作一个总结.玻璃杯具有什么样的现象

生1:

也跟红墨水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生2:

对,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师:

同学们真棒.学习上懂得比较,联系.对,玻璃杯是固体,它也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边说,边板书).其他固体是否也有相同的现象呢,我们下课后可继续研究.

3,教学"会变大小的气球"

刚才我们研究了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那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下面每组领一份的实验材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气体有没有这种现象,并.

学生小组成员合作,充分讨论设计方案,然后选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

《瘪乒乓球复原》

我们组的实验是:

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二组:

《气球胀大了》

我们组的实验是:

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

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组:

《热水吹泡泡》

我们这组设计的实验和第三组类似,但我们不用气球,让瓶口在肥皂水沾一下,把瓶子直立放在热水里,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吹出来了……

师:

为同学们精彩的实验,给与热烈的掌声.

师:

通过刚才几组的演示实验,谁来说说空气具有怎么样的现象

生: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师板书).

(三),回顾前面,总结.

师: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现在,谁能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所看到的现象,为什么要在水泥公路上锯开一条条缝并浇进沥青假如没有这条缝的话,水泥公路会怎么样教学楼为什么要留有缝隙

生1:

水泥路会胀裂.

生2:

天气热时,水泥会膨胀,会涨起来裂开,像一开始看到的裂开的那幅泥地一样.

生3:

教学楼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缝隙的,它膨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