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487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山县农民教育工作简报第20期Word文件下载.docx

2011年10月17日

▲洛塔乡农民教育“学用结合”见成效………………

(2)

▲卫生系统农民教育成效显著…………………………(3)

▲单手传扬“洛塔精神”………………………………(4)

——记洛塔乡石蛙养殖专业户尚心茂

▲消防宣传上街头千余农民受教育…………………(8)

▲红色茨岩诗词楹联协会为农民教育注入新活力……(9)

【工作成效】

洛塔乡农民教育“学用结合”见成效

今年来,洛塔乡党委政府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全面落实龙发[2011]20号文件精神,较好地发挥了开展农民教育的能动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创新方式,营造人人参学的社会氛围。

为促进农民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洛塔乡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学习要保证质量,使用要保证效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采取集中授课、远程教育、现场指导等方法和订单式、委培式等培训手段,开展了劳动力就业培训、特色养殖(种植)培训、农村低收入户技能培训等活动,扎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并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宣讲组,给全乡党员发送短信498条、编印简报12期。

在洛塔乡政府网站开设了农民教育活动专栏。

悬挂横幅16幅,刷写固定标语68条,出墙报专栏3期。

同时邀请民间“毕兹卡”乐队运用“唱读讲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形成了全乡人人进行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打造农民教育的组织堡垒。

为加强对农民教育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由宣传、组织、劳动保障站、民政、农技中心、司法所、妇联、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村相应成立了村级教育组织,形成了村级教育网络。

三是典型带动,学用结合,建立农民教育示范点。

创新学用模式是搞好农民教育学用的有效途径。

洛塔乡是一个传统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乡,种植结构单一,加上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的收入增加缓慢。

该乡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一条“农民教育+示范点实践+典型”的有效途径,在农民教育工作中涌现出来了单手传扬“洛塔精神”的尚心茂和“铁杆”烟农刘代茂等典型,大大提升了学用效果。

尚心茂是一个年近五旬的残疾人。

他身残志坚,通过努力探索,摸索出一条能把野生石蛙转化成人工养殖的致富门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石蛙养殖能手。

尚心茂具有高中文化,由于幼时在打球中摔断右手造成终身残疾,只能靠左手劳动。

一些单位给他提供了守大门的就业岗位,但好胜心强的尚心茂绝不甘心满足于当“门倌”,暗地里,他一边守大门一边寻思致富的门道。

2010年12月,在外漂泊了多年的尚心茂,从在广州一星级宾馆餐厅打工的女儿口中获知,广州星级宾馆餐厅最热销的菜肴之一就是石蛙,吃一份野生石蛙甚至比吃一份鲍鱼还贵。

“石蛙不就是家乡的‘蜯蜯’吗?

能卖那么金贵?

”尚心茂听到这个消息时难以置信,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年他供一双儿女读书时,就常常靠夜晚在山沟里捉“蜯蜯”换些钱来凑孩子的学杂费和生活费,“蜯蜯”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为了证实这一消息,尚心茂用心走访了广州市内的菜市场,并进入星级酒店进行了市场价格咨询。

查知这一消息属实时,尚心茂认为自己创业的机会来了,兴奋得彻夜难眠。

2011年正月初三,以前连过春节都没有回家的他毅然辞工,怀揣着夫妻二人打工积攒下来的5万元钱,回老家搞石蛙养殖了。

养殖石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先要找种蛙,其次要找阴凉、清洁溪沟做场地,还要弄明白石蛙的生活习性以及如何繁殖等等,一系列难题摆在尚心茂的面前。

尚心茂所在的高峰村属于山顶上的村寨,难以寻觅到阴凉、清洁的溪沟,不适合做石蛙养殖场地。

他想起了以前一晚可以捉几斤“蜯蜯”的邻村列坝村小学旁的溪沟,于是他准备到列坝村养蛙。

当地“蜯蜯”都是野生的,从没人工养过。

村民们一听他要租场地养“蜯蜯”,都认为他信口开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能成功,还说他是不是脑壳有问题了,整天胡思乱想做发财梦。

面对风言风语,尚心茂矢志不渝,他心里始终抱定一个目标,那就是牛蛙别人都可以养,“蜯蜯”也一定能养,一年养不成养两年,两年养不成我养三年……

就这样,说服了租主,解决了养殖场地,接下来他开始寻找种蛙。

因为不知道从市场购买种蛙的途径,尚心茂就重操旧业,穿上水草鞋,通宵达旦地蹲守在以前捉过“蜯蜯”的溪沟里,打起手电筒捕捉成年野生石蛙。

功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连续奋战20个通宵捉种蛙,尚心茂成功地捉到了63只成蛙。

对照养殖资料所述,他仔细挑选22对44只比较好的酸性水里长大的成蛙和碱性水里长大的成蛙,作为第一批种蛙试养。

“雄蛙特征之一是它长大性成熟了以后,在胸部有棘刺,脚指头旁边有个肉瘤。

而雌蛙一般来看是圆圆的,肚子大大的,个子圆圆的,胸部没有棘刺光光的,指头上没有肉瘤。

”尚心茂说他捉到蛙后,辨别公母和酸性水里长大的石蛙以及碱性水里长大的石蛙,让他耗费了两天两夜时间。

2011年5月,22对石蛙在尚心茂的精心照料下顺利地产卵了,他满怀信心乐滋滋地等待孵化。

然而,二十多天后,密密麻麻的蛙卵上长满了绿毛,根本就没有孵化出小蝌蚪。

“难道真的像当地人所说的那样,石蛙只能野生不能家养?

”3000多枚蛙卵死掉的现实,给这个心里一直憧憬着美好梦想的朴实老农沉重一击,使他心里第一次产生了纠结。

此时,县里正开展有声有色的农民教育活动,组织农民教育讲师团深入乡村走村串寨地送给农民培训实用技能。

老尚把遇到的难题反映上去后,县农教办组织技术力量连夜查资料,并购买相关书籍,及时送给尚心茂,弥补了尚心茂的一些养殖知识技能方面的欠缺,帮助他寻找问题的症结。

为查找蛙卵坏死的原因,尚心茂连续5天5夜吃住在蛙池边,渴了就喝溪水解渴,饿了就拿方便面充饥,按照书上知识和摸索的经验,他认真观察天气、水温、水深、排卵、受精等每一个细节,用心记录每一个环节,并重新整理了产卵池和孵化池。

半个月后,第二批蛙卵终于成功受精,顺利孵化出了2000多尾蝌蚪,且健康状况更好。

“石蛙产卵受精必须在20厘米左右深的水底才能完成,而卵的孵化池水深又必须达到28厘米左右,产卵受精池要像锅底状......”如今谈起石蛙受精和孵化的过程,老尚就像一个老专家,讲得头头是道。

他说,原来的22对石蛙已发展有4000多只小蛙,卵变蝌蚪后养殖起来相对容易一些,特别是变蛙后只要把营养和各种维生素跟上、注意防病,就没有什么大问题,基本上能养成功。

3000多枚蛙卵坏死的代价,让他摸索5个月的时间最终换来了弥足珍贵的石蛙养殖经验。

尚心茂说,虽然有了小蛙,但是要把小蛙把变成商品蛙还有一段路要走,离他个人预定的目标还很远,他会用心打理,总结经验,扩大规模,争取早日致富。

“只要我成功致富了,我愿意把我的技术免费传送给像我一样的残疾人和农民朋友,帮助他们致富,力争把龙山变成全国养殖石蛙的基地——因为是县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活动,在我最困难的时刻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信心,我要报恩!

”尚心茂饱含深情地说。

(县信息中心田志波瞿大凯供稿)

【简讯二则】

消防宣传上街头千余农民受教育

11月10日,正值石羔镇赶集日。

石羔镇安监站工作人员及部分政府干部在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的带领下,早早地来到镇区闹市街头,大家一齐动手悬挂《石羔镇“全民消防清剿火患”暨“119”宣传月活动》横幅,粘贴有关消防安全的宣传标语,架设宣传咨询台。

不到上午十点,前来赶集的农民群众,就把宣传咨询台围了个爆满。

十多名工作人员有的发资料;

有的作解答;

有的在现场示范高层楼房着火后怎样逃生;

有的在讲解电器电线、油锅等着火后该怎么办……一片繁忙,唯有火灾隐患举报点台前人数稀落。

教者认真,听者仔细,一位老农因对煤气罐着火了该怎么办的细节没有听懂,反复询问了三次,直到弄懂后才高高兴兴地拿着资料而去。

当天,现场发放《消防安全小常识》、《中国家庭应急手册》、《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知识手册》共1520余册,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消防的疑难问题17个,受教育农民达1800余人次,再一次将石羔镇的消防宣传月和农民教育活动推向了高潮。

(石羔镇包海平供稿)

红色茨岩诗词楹联协会为农民教育注入新活力

为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切实推进茨岩塘镇“文化强镇”建设,茨岩塘镇积极创建了红色茨岩诗词楹联协会。

11月7日,茨岩塘镇党委书记张肇琴召集协会成员们专门开会具体讨论了协会组成机构、刊物名称、交稿时间、诗词作品基本要求等问题。

协会成员全积极建言献策,气氛热烈。

最后,确定了《龙泉》为该红色诗词楹联协会的刊物名称,每月1号为交稿时间。

会长刘仁喜还特别强调了诗词质量、体裁、韵律等问题。

要求会员们不仅要做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更要贴近生活,把新时期下老百姓的生活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大家,同时注意普通话用词与龙山方言用词的差别。

他说除了积极创作,还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整理民间山歌、诗词、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红色历史。

最后,镇党委书记张肇琴表示要借助红色诗词楹联协会这个平台,助力农民教育,为茨岩塘农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促进茨岩塘“文化强镇”战略的实现。

(茨岩塘镇吴媛媛供稿)

送:

县级领导

发:

各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

责任编辑:

张春萍向春雷(共印18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