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5081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Word文档格式.docx

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3.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教育者:

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

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

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

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象征性(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 

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3)教育通过培养各类政治人才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8.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文化选择功能

 

(3)文化融合功能(4)文化创新功能

9. 

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有助于提升人口质量

(3)教育有助于改善人口结构

10. 

教育的科技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开发和利用

11. 

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生/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一年龄阶段则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3)差异性:

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4)不均衡性: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或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发展都是不均衡的。

(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5)互补性:

指身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时,可通过其它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12. 

简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

提供了生物前提 

(2)环境:

重要的外部条件

(3)学校教育:

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的内在动力

13. 

影响学制的因素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4.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收到普遍重视

15. 

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从生物可能性上决定着人的身心发展

(2)遗传不能最终决定个体发展的方向

(3)遗传素质的成熟水平制约着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16. 

简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但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及其影响是自发的、分散的和偶然的(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导致其影响又是有限的。

(3)随着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出淤泥而不染)

17.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8. 

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9.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

20. 

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21. 

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目标(学期、单元、课时)

22.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①受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

②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2)教育目的的确立受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①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②受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制约

23. 

试述关于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试述两种主要的教育目的论(只答前2条)

(1)个人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也就是说,教育目的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来制定。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及中国古代的孔子。

(3)教育无目的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

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24.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基本点/精神实质)

(1)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具有鲜明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25.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体力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26. 

试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27. 

简述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及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8. 

品德不良原因及措施

客观原因:

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主观原因:

(1)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

(2)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3)道德意志薄弱;

(4)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5)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措施:

(1)消除心理障碍、动机障碍、认知意义障碍、情绪障碍和习惯惰性障碍;

(2)抓住时机,引起内心震动;

(3)提供典型事例,明确是非观念;

(4)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5)增强抗诱惑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6)针对个别差异,选择矫正措施。

29. 

简述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传授知识

(2)发展技能(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30. 

简述体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2)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

31. 

简述美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32. 

简述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德、智、体、美四育。

关系:

四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各有各的任务,不能相互替代),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具体阐述……

33. 

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要求

(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4)学科发展

34. 

试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不同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

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

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

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去获取直接经验。

(4)从评价方式上讲,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

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35. 

简述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

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泰勒于1944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课程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中提到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教育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6.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1)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校和学生发展服务。

(4)既要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

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别学生发展的需求。

37. 

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的表现形式通常包括:

(1)课程计划

(2)课程标准(3)教材

38. 

简述教材的作用

(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有利于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