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5141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docx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地发展,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并对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在学前儿童期,养育儿童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儿童发展的途径是直接受父母的教育。

儿童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是与家长教育态度,父母教养方式分不开的。

早期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奠定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相关研究者正在寻求各种方法来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

这次研究主要是对咸阳市区、县的几所幼儿园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发展特点,探究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和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

关键词: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父母教养方式

Abstract

Withtheprogressandcontinuousdevelopmentofsociety,peoplebegintopaymoreattentiontothesocialdevelopmentofchildren,andfurtherstudythefactorsinfluencingtheirsocialdevelopment.Inpreschool,themainplaceforraisingchildrenisthefamily,andthedevelopmentofchildrenisdirectlyeducatedbytheirparents.Childrencanadapttocomplexsociallife,andpromotesocialprogressiswiththeattitudeofparentseducation,parentalrearingisinseparable.Thesocialdevelopmentofearlychildhoodhasestablisheditsfuturedevelopmenttrend.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hildren,societyisseekingvariouswaystoimprovetheparentalrearingpatterns.ThisstudyismainlytoinvestigatetheparentsofseveralkindergartensinXianyangcityandcounty,understandtheparentalrearingpatternsandchildren's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exploretherelationship,problemsandproposerelevantcountermeasuresandrecommendationstopromotethesocialdevelopmentofchildrenandimproveparentalrearingpatterns.

Keywords:

pre-schoolchildren;socialdevelopment;parentingstyle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学龄前是个体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教授社会生活经验和基本的道德知识。

众所周知,从2001年9月起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始,我国的学前教育就越来越重视儿童全面发展,尤其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并且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发展。

可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

学前儿童的性格,认知,情感等社会性发展是会受到家庭和父母行为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父母的知识层次和社会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们对儿童的教育方式,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培养儿童的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极端的教育则会阻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已作为当前社会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因此,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状况,更进一步地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丰富家庭教育以及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并对父母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养方式提供适当的指导。

实践意义

通过分析当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找出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养方式,使其和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

鉴于目前更多家长、教师偏重于儿童的智育发展,不注重儿童的其他发展,忽视选择教养方式重要性的问题,来提供合适的建议,让父母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剖析自身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影响的因素,以寻找更加科学的教养方式。

(三)概念界定

1.父母教养方式

所谓父母教养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和抚养时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1]​]综合过去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我们认为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可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

2.儿童社会性发展

综合多种解释,这里以张文新对社会性发展的认识为主,是指儿童在与他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2]​]

研究综述

近现代起,诸多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多次探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十九世纪后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证明了早期个人经验和个体适应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同时也影响着未来研究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者。

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研究者经过探究,得出了许多有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结论,为社会性发展在个体全面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奠定基础。

国外心理学家史密斯(M.E.Smith,,1932)采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性发展的问题。

他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学龄前儿童说话方式,评估儿童发展的问题。

当时,莫雷诺(J.L.Moreno)通过测量方法,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也促进了对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60年代,开始注重从父母,儿童这两个维度去关注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进入70、80年代以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研究便进入快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的时期,这得益于心理学家空前的广泛关注。

国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最早研究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他提出了亲子关系的两个维度。

在19世纪末,弗洛伊德认识到儿童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并对父母进行了任务的划分:

关心和爱护主要由母亲提供,苛刻严厉和制定规则主要由父亲执行。

从20世纪开始,研究中便发现不同父母在教育孩子会在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对儿童成熟的期待、与儿童的交流方式、管教儿童的方法、情感的表达。

根据这四个维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将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种。

20世纪70年代后,在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家庭人物关系,家庭生活氛围都对家庭中亲子关系有影响时,便转而研究何种因素会影响教养方式,做了有关教养方式的深入研究。

(五)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咸阳市市区内三所幼儿园和周边兴平县内三所幼儿园,从这些园中随机选择各个年级100名幼儿作为被试,男女人数相当,共计600名,相应的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

此间,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回收600份,回收率为100%。

详细见下表:

表1

地区城市农村合计

年龄3-4岁4-5岁5-6岁3-4岁4-5岁5-6岁 600

人数961041029798103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之初,查阅教育文献,以便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全面了解,为本研究提供研究依据,研究思路。

为避免重复劳动,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完成研究综述,丰富研究内容。

2.问卷法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参考北师大陈会昌教授编制的《4-7岁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和现实情况来撰写调查问卷,对咸阳市几个区,县的幼儿园家长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1.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城乡差异

表2城市和农村儿童社会性发展维度比较

维度平均分标准差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社会认知14.6613.813.0682.903

独立性14.6914.032.4742.992

意志力14.2313.322.9153.079

情绪稳定性14.1713.782.6862.809

同情心16.6315.982.3052.977

同伴关系15.8115.082.2862.994

诚实守信16.9315.792.2433.079

无侵犯性16.4215.932.5843.228

依恋16.4016.372.1652.513

经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城乡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在表2的九个维度上。

城乡儿童主要在认知发展,意志力,同情心,同伴关系,诚实守信这五个维度上差异较大。

总的来看,农村的不如城市的儿童社会性发展好。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域的儿童在认知,情感,技能等维度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

城市的经济条件要高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城市父母能够满足儿童的物质需求、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最大限度地为儿童发展创造条件,然而农村父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表现出不够重视儿童的家庭教育,满足不了儿童的物质需求,创造不出适宜发展的环境条件。

同时,农村幼儿园的整体水平远不如城市,农村幼儿园教师数量少,素质偏低,大部分幼儿园还没有达到国家所要求的两教一保的标准,且硬件设施不够完善,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小学化倾向十分严重,不重视儿童的社会性,而这也是受到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教育能力、教育理念,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幼儿园比较重视对儿童进行知识传授,教导儿童要做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而忽略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比较之下,城市幼儿园则更加注重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启蒙教育等,并且教师整体素质高,硬件设施也比较完善,课程内容也比较科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城乡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不同,即农村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儿童。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差异

表3男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维度比较

维度平均分标准差

男女男女

社会认知14.0614.362.8183.081

独立性14.1914.432.7192.525

意志力13.7913.603.0562.782

情绪稳定性14.0414.112.6922.543

同情心16.2716.752.3872.433

同伴关系15.3415.672.7202.342

诚实守信16.2916.672.4192.530

无侵犯性15.7017.162.8232.354

依恋16.2716.812.1432.116

从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男孩和女孩总体上在社会性发展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男孩更具侵犯性和攻击性,女孩则能够普遍遵守社会准则,维持社会秩序。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女孩的得分比男孩略高,尤其是在一些能体现个性特征的维度上,所谓的“女孩要有女孩样”、“男子汉大丈夫”、“男儿有泪不轻弹”等话语,也是由社会对不同性别儿童社会性发展期望的不同而产生的。

父母对男女儿童的区别教育是造成差异的另一原因。

从古至今,我们宣扬的都是“穷养儿,富养女”教育观念,对待女孩的态度一般都比较温和、顺从,而对待男孩则是苛刻的、严厉的。

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教育态度,使男孩女孩的性格特征有了明显不同,这也就反映出了男女儿童之间社会性发展的不同。

3.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差异

表4不同年龄社会性发展的维度比较

维度平均分标准差

4岁5岁6岁4岁5岁6岁

社会认知14.2614.3314.953.2762.7123.108

独立性14.4214.3914.932.6962.6883.091

意志力13.9814.1314.372.9202.9343.426

情绪稳定性13.8114.4414.513.0992.8562.487

同情心16.3016.3616.412.4732.9702.401

同伴关系15.1915.8115.982.5922.9052.593

诚实守信16.2316.3716.692.4532.8243.079

无侵犯性15.4016.0316.192.9593.1262.701

依恋16.3916.0115.872.1432.5162.383

从调查结果显示来看,不同年龄儿童社会性发展不同。

对于每一个发展层面,其发展趋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结果表明,孩子除了依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外,其他方面与年龄增长均成正比。

这说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各个维度有不同特点。

国内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情感,技能等会随着年龄增长进一步提高完善,表现出更有内涵,更成熟,更遵守社会规范的特征。

国外的研究表明,因为儿童一方面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也有其他的解决事情的办法,因此得出,3-6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3岁报复行为倾向最为严重,到6岁时转化为较轻的言语攻击,3-4岁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要高于5-6岁的儿童的结论。

总之,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心智逐渐成熟,社会性发展较之前也就有了明显不同。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及分析

1.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

表5

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城市农村城市农村

溺爱型2.011.930.4310.443

专制型2.432.780.5120.492

放任型2.092.230.4530.467

民主型3.983.820.4270.419

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父母在教养方式的选择上是不同的。

其中,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被城市父母选择,而溺爱、专制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则更多是被农村父母选择。

也间接说明,城市父母能够灵活地适应儿童的个性差异,对儿童施以综合性指导,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农村的父母则忽视儿童个性差异,单一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等。

导致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等有着显著差距,另一方面是因为城乡父母自身文化素质,所处的社会阶层,教育理念等有着本质不同。

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表6

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小学及其以下中学大学大学以上小学及其以下中学大学大学以上

溺爱型2.071.971.941.830.4640.4460.4320.436

专制型2.822.802.682.620.4170.5280.4750.479

放任型2.182.162.122.120.4960.4580.4610.387

民主型3.743.833.984.120.3920.4320.4010.352

通过上面表格数据显示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多地选择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教育程度低的父母更多则选择另外三种教养方式教育孩子的。

总的分析来说,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选择科学合理民主的教养方式,以及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很少采取溺爱,专制,放任等不良的教养方式,而更愿意采取科学的,合理的办法教育孩子。

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其思想观念,认知结构等的不同,从而影响其教育教养方式,即文化程度对父母对教养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不同性别的幼儿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

表7

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男孩女孩男孩女孩

溺爱型1.951.970.4160.468

专制型2.682.610.4430.438

放任型2.192.110.4610.457

民主型3.843.870.4540.446

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与儿童性别差异有关。

古代社会表现的就比较明显,比如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思想就可以看出古代对男女的差别对待:

重视男子教育,轻视女子教育。

在现代社会,通常表现为父母对女孩严管,对男孩放养;对女孩温和,对男孩苛刻的特点。

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对男孩采取是专制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而对女孩则更多的是采取溺爱型和民主型。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推崇,没有了性别区别对待。

当代的父母抛弃了以前的陈旧腐朽的思想,对待男女儿童也不会带有偏见,父母的教养方式便不再存在十分明显的儿童性别的差异。

(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关系的相关分析

根据这项研究的数据结果分析,民主型教养方式和儿童社会性发展表现为正相关,即在民主的教养方式下,儿童的认知发展,遵守社会规则,坚强意志,同情助人,诚实公正,同伴干系等社会性发展可以更好地发展,儿童在这种民主,自由,明灯,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接受教育,对其自身社会性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溺爱型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表现为负相关,也就是在遵守社会规则,独立,坚强意志,社会责任感,特别是侵犯性和同伴关系的社会性发展上,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会阻碍其发展,使其产生过份依赖父母,事事以自我中心的心理,从而容易导致其形成自私自利,骄横任性的性格特征。

也说明这种教养方式对会妨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再者,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呈负相关,即在儿童遵照社会规范,独立性、坚强的意志,社会情绪等社会性发展方面,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阻碍其发展。

这种压迫式的专制教养方式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会妨碍儿童正常发展和自由,严重缺少关爱会让儿童变得冷漠,最终走入邪路。

因此,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是会阻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最后,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也呈负相关。

虽然采取放养式的态度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足够的空间,但是这也会使儿童形成不遵守社会规则,意志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撒谎骗人,对人不尊重等社会不良品质。

表面上看起来是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实际上则是父母的不予教育。

如果在学前儿童期采取了这样的教养方式,则会造成儿童社会发展的严重不成熟,对儿童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不良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一)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根据研究调查结果分析可知:

父母教养方式为儿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对人的品德、认知、行为等的影响都深刻而持久。

父母通过教育儿童,帮助儿童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从一个“自然人”发展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被社会认可和接纳的“社会人”。

在这期间,父母的一切都影响着他们,很多孩子在成年后被认为与其父母十分相像,这也就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自出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萌芽初期,没有多少社会生活经验,很大一部分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发展获得。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最常见的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溺爱型,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儿童过分宠爱,关心,爱护,顺从。

比如,孩子在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玩具但又想要新玩具时,父母听闻就会给其买,想要什么给什么;孩子要参加活动,又会担心会不会受伤;孩子犯错后,又会马上原谅,不予批评等等,这种教养方式不但会使孩子产生巨大的依赖心理,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还会束缚孩子的成长,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进而导致社会性发展缓慢,甚至抑制社会性发展。

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在一部分家庭中存在,专制性也可理解为控制性,就是指父母对于孩子的一切都要进行控制,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命令来处理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一旦孩子违背命令,就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惩罚。

这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让儿童的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会抑制孩子的自由和正常发展,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害怕,胆怯的心理,部分孩子可能会由于从小缺少关爱,而变得冷漠,甚至产生叛逆的现象。

父母对儿童所发生的一切均无动于衷。

这种放任态度,并不让孩子觉得切断,使孩子失去自由,反而会造成孩子变得集中,其他人,其他无所谓的事情,不考虑其他人感觉,不听劝告。

此外,这样做的家长,会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导致子女成年后远离父母,不关心自己的父母,甚至不喜欢与父母相处。

民主型的父母通常站在儿童的角度,从儿童出发换位思考问题,会对孩子的行为处事,选择耐心的方式来引导。

孩子犯错时,不仅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而且教孩子懂得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孩子表现好时,也会及时的进行夸赞和表扬。

儿童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生长,儿童与父母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让儿童感到父母对自己深深地爱,与此同时,也让儿童慢慢学会尊重,爱护,孝敬父母,更好的与其他人进行交往。

教育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儿童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对其进行教育,而父母的教育则是首当其冲。

学龄前是一个特殊时期,家庭又与之相关,也就是说儿童需要父母对其进行教育。

这就要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现状、特点,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自身素质、教养方式相结合,来促进儿童的社会化。

长期以来,许多父母只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身体发育,却忽视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所以,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

1.父母应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只有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才会得以良好发展。

因此,父母要尽可能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孩子,定期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活动,以增进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培养儿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外来的挑战。

同时,研究结果表示溺爱,专制,放任型的教养方式是不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尊重并重视儿童意见,想法,不过分的干涉儿童活动。

父母要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来拓展儿童的成长空间,对儿童以鼓励,信任,爱护,理解,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同时尝试让儿童换个身份去认识世界,更好的适应这复杂的社会来发展。

父母应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的许多行为都可以追溯到父母身上,说明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儿童。

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给儿童展示一个榜样形象。

目前,大多数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对孩子实际的发展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但又盲目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而由于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孩子不健康的发展,所以,当代父母应该根据孩子实际的发展状况,施以相应的,合理的教育教养方式。

父母要明白如何对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对于内向胆小的儿童,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去尝试与人交往,扩大交际圈,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对于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儿童,父母可以引导儿童多多注重完成某件事过程所获得的满足感,并非要单纯注重结果,这样让儿童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健康的心理状况,进而使得社会性健康发展。

结语

实践研究证明,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有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作为学前儿童教育和抚养的首要人员,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语言、充沛的精力给学前儿童做好示范,使学前儿童在积极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社会性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儿童来说,父母要结合儿童和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