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188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word版包含答案.docx

河北省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理化综合分类精选word版包含答案

河北省2020届中考化学复习题型专练选择题 

理化综合分类精选

分类一环保与性质

1.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不使用集中供暖,私建燃煤锅炉取暖

B.看完电视,随手关机,并将插头拔下

C.家庭照明采用节能LED灯具

D.出门使用共享单车,减少自驾出行

2.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能支持燃烧,为人类带来温暖

B.“白色污染”的产生与随意丢弃纸张有关

C.城市的“光污染”现象是由光的漫反射造成的

D.太阳能、风能是人类目前正在利用的绿色能源       

3.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雨后彩虹B.粉尘爆炸C.光合作用D.面包发霉

4.《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它不但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还与化学有着不解的情缘,请问下列《石灰吟》的诗句中,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

5.下列生活中的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加糖变甜

B.春天柳絮纷飞

C.天然气压缩装入钢瓶

D.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6.下列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解释的是(  )

7.建立物质性质与结构间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解释或推理不正确的是(  )

A.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因为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B.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新装修的房间里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它们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分类二理化常识

8.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对应的是(  )

A.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B.张青莲——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C.沈括——地球磁偏角

D.奥斯特——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9.下列理化知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利用金属铝制作菜刀

B.利用超导体材料做电炉的发热丝

C.利用二氧化碳灭火

D.利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10.实际生活中很多应用都有其相应的科学原理。

以下应用与科学原理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地漏——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近视眼镜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沼气可以作燃料——甲烷具有可燃性

D.不能把铁打造成金——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11.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下列记载和相关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现象

C.水滴石穿——水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较小,产生的压强较大

D.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2.部分摘录小芳同学读书笔记如下,其中有错误的是(  )

A.用吸管能吸取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用不锈钢容器盛装食物,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C.在炎热的夏季饮用汽水后人体的pH会下降

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3.下列有关厨房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洗碗时,油花漂在水面上——油的密度比水大

B.铝制品耐腐蚀——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C.揭开正在煮东西的锅盖时,会看到“白气”——气体的液化

D.煮粥时纯碱放多了加醋调节——发生了中和反应

14.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用汽油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B.夜间看到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C.焊锡的熔点比锡高,常用于焊接金属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5.下列有关人体的一些功能与涉及的知识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前臂屈肘端起茶杯——费力杠杆

B.身体出汗调节体温——液化放热

C.心脏跳动输送血液——心脏对血液做功

D.胃能消化很多食物——胃液呈酸性

16.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学校旗杆顶端安装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B.冬天使用煤炉取暖要防止煤气中毒,是因为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

C.彩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新鲜的鸡蛋在石灰水中浸泡一下可以保鲜,是因为石灰水可以补钙

17.2018年12月9日,“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如图所示)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下列与“动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车体采用喷漆的方法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

C.动车车体的流线造型可减小运动时空气的阻力

D.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相邻的乘客是相对静止的        

分类三实验操作仪器使用

18.利用下列器材能完成的实验是(  )

A.用广口瓶盛放碳酸钙B.用弹簧测力计测体重

C.在量筒中溶解配制溶液D.用托盘天平称氢原子的质量

19.化学和物理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可以代替电阻丝进行实验

B.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可以吸引带负电荷的物体

C.测溶液pH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D.配制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20.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的质量,物品应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B.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必须用零刻度作为测量起点

C.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要固定在药品集中的部位直接加热

D.用pH试纸可以区别两种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         

分类四物质分类

2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有机物

C.能吸引铁、钴、镍的物体,一定是磁体

D.容易导电的物体,一定是导体

2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投影仪、近视镜都是凸透镜

B.木块、煤块、大理石块都是可燃物

C.空气、煤油、铜棒都是传递声音的介质

D.玻璃钢、橡胶、钢筋混凝土都是复合材料

23.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某同学用下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物质进行分类。

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类别

可再生能源

构成物质微粒

绝缘体

物质

太阳能、核能

分子、原子

盐酸、硝酸

纯水、油

24.物质的分类方法很多。

下列分类合理的一组是(  )

A.纯净物:

乙醇、液氧、冰水混合物

B.易导热的物质:

木头、铁、水

C.合金:

不锈钢、黄铜、铁矿石

D.复合肥料:

硝酸钾、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铵

25.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纯碱、氯化铁和硫酸铵都属于盐

B.纤维素、蛋白质、淀粉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直尺、卷尺、游标卡尺均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

D.石蜡、松香和水晶都是非晶体

26.利用结构图对一些理化知识进行梳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选项

大圆圈

a、b、c

图示

A

晶体

食盐、铜、沥青

B

省力杠杆

定滑轮、羊角锤、剪刀

C

化学肥料

氮肥、磷肥、钾肥

D

人体必需

微量元素

钙、碘、锌

27.在物质分类中,一些概念存在或包含或并列的关系。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A.③氧化物、④含氧化合物

B.④碱、⑤含氧化合物

C.②碱、⑤氧化物

D.①单质、⑤化合物         

28.许多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

对下列概念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功与功率属于包含关系

B.汽化与蒸发属于并列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分类五推理思维判断

29.推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酸雨中含有酸,所以引起酸雨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是酸

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对物体做功,需要对物体施加力,所以只要物体受到了力,该力就一定对物体做功

D.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所以如果小车不受阻力,它将一直运动下去

30.分析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错误的是(  )

A.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所以有声音产生则一定有物体发生了振动

B.氯化钠、硫酸铜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但是盐中不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31.在物理、化学问题探究中常用到很多科学方法,下列探究实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的是(  )

A.研究电流的大小时,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判断电流的大小

B.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C.在探究水的组成时,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

D.研究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时,求出电路的总电阻,用总电阻产生的效果来代替所有电阻产生的总效果

32.比较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力是平衡力,则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光速大于声速,则雷雨天时,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

C.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33.运用推理方法得出的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B.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因此该溶液也不能再溶解氯化钠

C.由于水比冰的比热容大,因此冷却食品时0℃的水比0℃的冰效果差

D.钢铁制成的轮船可以漂浮在海上,因此钢铁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34.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所以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

C.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存在的,所以磁感线也是存在的

D.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35.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比”的科学方法,下图所示实验没用到这一科学方法的是(  )

36.总结所学过的各种研究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利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B.借助水流的某些性质认识电流,利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C.用橡皮膜凹陷的程度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利用的是转化法

D.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构成,利用的是模型法

37.“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下列实验没有利用转化法的是(  )

        

分类六实验设计与评价分析

38.下列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A.用固体碘、高锰酸钾、蒸馏水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B.用热水、墨汁探究扩散现象

C.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

D.用家庭中的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39.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除去CaCO3固体中的CaO杂质

B

把混合气体点燃

除去CO2中少量的CO杂质

C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用塞子塞紧瓶口后放入热水中

观察碘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D

将导线垂直放在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上方,导线两端与电池两极相接触

探究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4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拨动一根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振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通过测定沸水的温度,判断当地气压的高低

C.通过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D.通过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

41.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B

鉴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加水溶解,触摸容器壁

C

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在同一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不同质量的钢球,使其分别撞击停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

D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放置在不同木板上不同质量的木块

42.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鉴别氯化铵溶液和硝酸铵溶液

C.两个小球互相吸引,说明异种电荷相吸引

D.覆杯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43.下列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

操作

气流方向:

a进b出

实验目的

排空气法收集CO2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选项

A

B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影响因素

探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选项

C

D

        

分类七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

4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水平向右移动铁棒,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变化,说明该铁棒具有磁性

B.②过滤后得到澄清的液体,说明过滤可以有效降低水的硬度

C.③乒乓球不下落,说明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D.④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5.对如图所示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乙:

向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C.丙:

用力推车,即使车未动,人对车也做了功

D.丁:

用小木棍从左向右敲击盛装不同水的玻璃瓶,音调逐渐变低

46.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甲: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B.乙:

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一定为碳酸盐

C.丙:

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使火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

用手拨动钢尺,钢尺振动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7.下列对图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水加入生石灰中试管壁发烫,说明生石灰溶解在水中放出大量的热

B.②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H2,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

C.③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个,被打的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上面的棋子落下是由于惯性

D.④用导管将水蒸气导入B中时,B中的水质量增加,温度计示数升高

48.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

配制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1.6%的硝酸钾溶液

B.乙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C.丙实验:

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成的是虚像

D.丁实验: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推理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9.对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实验: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B.乙实验:

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丙实验:

有白色沉淀生成的试管中所盛的溶液实验前为稀硫酸

D.丁实验:

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50.针对如图所示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

观察滤纸变色情况,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B.乙:

燃烧的蜡烛质量会变小,是因为燃烧生成了无色气体

C.丙:

小灯泡亮度不同,说明同型号不同材质的导线的电阻不同

D.丁:

悬挂着的小磁铁分开,说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1.下图是教材中的实验,下列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干冷烧杯内壁出现小水滴,说明该气体中有氢元素

B.乙实验,通过黄铜片与纯铜片的相互刻画,可以比较出它们的硬度大小

C.丙实验,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不能接触金属笔尾

D.丁实验,玻璃棒相互排斥,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

52.下列对如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乙: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有关

C.丙:

只验证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D.丁:

通过该净水器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53.对下面所示实验或事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

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乙图是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同

C.丙图是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

D.丁图对拉力器的作用力能使弹簧伸长,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参考答案

分类一环保与性质

1.A 2.D 3.A  4.A  5.B 6.A  7.B 

分类二理化常识

8.B 9.C 10.B11.B 12.B 13.C 14.C 15.B16.B 17.A 

分类三实验操作仪器使用

18.A19.C 20.A 

分类四物质分类

21.D 22.C 23.A 24.A 25.D26.C 27.B 28.D

分类五推理思维判断

29.D 30.D 31.B 32.B33.C 34.B 35.C 36.B 37.D 

分类六实验设计与评价分析

38.D 39.C 40.D 41.D42.D 43.D 

分类七实验现象与结论分析

44.B 45.D 46.B 47.A 48.A49.C50.A 51.C52.A 5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