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48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机械制图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标准.docx

《机械制图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标准.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制图标准.docx

机械制图标准

学习目标与要求

    1.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一般规定与介绍;

    2.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3.几何作图;

    4.平面图形的画法、徒手画图的方法。

  

  学习重点

    本章主要介绍与工程制图有关的国家标准,如图纸的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标注等,介绍了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平面图形的绘制步骤。

要求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和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在绘制的图样中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中的各项规定。

  

  学习难点

重点是图线画法和尺寸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以及圆弧连接的画法;难点是尺寸标注,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国家标准《机械制图》是我国颁布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统一规定了生产和设计部门所共同遵守的画图规则,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国家在绘制工程图样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为了保证规范性,国家制定并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简称“国标”。

它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现介绍《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中关于“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第一节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一、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GB/T 14689-1993)  1.图纸幅面及格式(GB/T 14689—1993)

    

(1)图纸幅面尺寸:

 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绘制图样时,应采用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尺寸,图纸幅面尺寸如表1-1所示。

    

表1-1 图纸幅面尺寸

面代号

A0

A1

A2

A3

A4

幅面尺寸(B×L)

841×1189

594×841

420×594

297×420

210×297

周边尺寸

e

      20

         10

c

      10

         5

a

                25

 

 二、比例(GB/T 14690-1993)

    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之比。

具体数值见表1-2。

表1-2 绘图比例系列

  种类

            比例(n为正整数)

原值比例

       1:

1

 

缩小比例

1:

2 1:

5 1:

10 1:

1×10n

  

1:

2×10n 1:

5×10n

1:

1.5 1:

2.5 1:

3 1:

41:

6

1:

1.5×10n 1:

2.5×10n

  

1:

3×10n 1:

4×10n 1:

6×10n

放大比例

2:

1 5:

1 1×10n:

1

       

2×10n:

1 5×10n:

1

2.5:

1 4:

1 2.5×10n:

1

        

4×10n:

1

三、字体(GB/T 14691-1993)

    图样上的汉字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中规定的简化字,字体格式长仿宋体字,书写字体必须做到: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如图1-7所示

四、图线(GB/T4457.4-2002、GB/T17450-1998)

    

(1)图线的代码、名称、尺寸及应用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规定了机械图样中常用的八种基本线形,如表1-3所示。

表1-3 机械制图的线型及应用

序号

名称

图线型式及代号

图线宽度

一般应用

1

粗实线

d

  可见轮廓线,可见过渡线

2

细实线

约d/2

  尺寸线、尺寸界线、剖面线、辅助线、重合断面的轮廓线、引出线、螺纹的牙底线及齿轮的齿根线

3

波浪线

约d/2

  断裂处的边界线、视图和剖视的分界线

4

双折线

约d/2

  断裂处的边界线

5

虚 线

约d/2

不可见的轮廓线、不可见的过渡线

6

细点画线

约d/2

  轴线、对称中心线、轨迹线、齿轮的分度圆及分度线 

7

粗点画线

d

  有特殊要求的线或表面的表示线

8

双点画线

约d/2

  相邻辅助零件的轮廓线、中断线、极限位置的轮廓线、假想投影轮廓线

 

第三节 徒手绘图

    徒手画出的图样也称草图。

绘图时,一般不用绘图仪器和工具,主要是依靠目测估计图形与实物的比例,按一定画法要求徒手绘制。

草图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有力工具,是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

    徒手草图仍应基本做到:

图形正确,线型分明,比例匀称,字体工整,图面整洁。

画徒手图一般先用HB或B、2B铅笔,常在印有色线格纸上画图。

 

第四节 尺规绘图

    常见的绘图的工具有:

铅笔、丁字尺、三角板、分规、圆规。

  绘图铅笔上标有“B”、“H”字母,其含义:

B前数字越大,表明铅芯越软;H前数字越大,表明铅芯越硬。

    

图1-29 丁字尺的用法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中关于图幅、图框格式、常用比例、写字要求及其图线等基本内容。

应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和徒手绘图的技巧。

 

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绘制工程图样的绘制原理—投影法,并着重阐述了形成立体表面的基本要素——点、直线及平面的投影特性。

    学习重点

    1.两面和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

    2.三面投影的展开;

    3.点在三面投影中的规律;

    4.各种位置的直线的投影规律;

    5.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6.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规律;

    7.面上取点取线。

    学习难点

    1.三面投影体系的展开;

    2.各种位置的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

第二章 点线面的投影

第一节 投影法及其分类

    人们从影子这个自然现象,经过科学的抽象提出了投影法的概念,它是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

将从投射中心且通过物体上各点的直线称为投射线,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平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组成投影体系的要素包括投射线、投影面、投影、空间物体。

    投射线的方向称为投射方向,选定的平面称为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如图2-1所示。

   

    图2-1 投影的概念

    1.投影法的分类

    根据投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将投影法可以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大类。

    

(1)中心投影法:

投影线是一束由一点发出的投影线,如图2-1所示。

中心投影图的度量性较差,一般不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而且投影的大小随投射中心、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由于它的立体感较强,因此它常用于建筑物的透视图。

    

(2)平行投影法:

投影线是一束互相平行的投影线。

平行投影又可分为斜投影法和正投影法。

    斜投影法:

投影线与投影面倾斜,如图2-2(a)所示。

    正投影法:

投影线与投影面垂直,如图2-2(b)所示。

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图形称为正投影图。

正投影图的直观性虽不如中心投影图,但它的度量性较好,当空间物体上某个面平行于投影面时,正投影图能反映该面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且作图简便。

因此,国家标准(GB/T16948—1997)中明确规定,机件的图样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a)斜投影         (b)正投影

    图2-2 平行投影

    2.正投影的性质

    

(1)真实性:

当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直线的投影反映直线的实长。

当平行于投影面的平面时,平面的投影反映平面的真实形状(图2-3)。

  

图2-3 积聚性        图2-4 类似性       图2-5 从属性

    

(2)积聚性:

当直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当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图2-4)。

    (3)类似性:

在一般情况下点的投影仍为点、直线的投影仍是直线、平面图形的投影仍为原图形的类似形(图2-5)。

    (4)从属性:

若点在一条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必然在这条直线的同面投影上。

同样线在平面上,则线的投影也必然在该面的同面投影上(图2-6)。

    (5)等比性:

直线AC上点K分AC为两段AK,KC,则AK:

KC=ak:

kc(图2-6)。

(6)平行性:

空间两直线平行,则两直线上的投影平行(图2-7)。

 

  

图2-6 等比性            图2-7 平行性

    3.常用的工程图

    

(1)单面投影

      A.透视图:

按中心投影法原理绘制的(图2-8);

      B.轴测图:

按平行投影法原理绘制的轴测图(图2-9);

      C.标高图:

按正投影法原理绘制的标高投影图(图2-10)。

   

   图2-8 透视图

 图2-9 轴测图

    

 

    图2-10 标高图

   

 

(2)多面正投影

      如三视图:

按正投影法原理绘制的多面正投影图(图2-11)。

 

    图2-11 三视图

 

第二节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如图2-12所示,过空间点A的投射线与投影面H的交点a称为空间点A在投影面H上的投影。

如点的空间位置确定后,它在一个面上的投影是唯一确定的。

    若已知空间点的单面投影a,是不能唯一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图2-13所示。

    图2-12 点的单面投影     图2-13 一个投影不能唯一确定其空间位置

 

点在两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1.两面投影体系

    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通常一个为水平投影面H,另一个为正立投影面V,它们的交线为投影轴OX(图2-14)。

整个空间被投影面划分为四个部分I、II、III、IV,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分角。

我国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规定将机件放在第一分角(简称第一角)进行投影,因此,本教程主要介绍第一角的投影。

    图2-14 两面投影体系      图2-15 点的两面投影  图2-16 两面投影的展开

 

三、点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

    1.三面投影体系

    在两面投影体系中,新增一投影面--侧面W,使得三投影面两两垂直,组成三面投影体系。

两投影面间的交线为投影轴,如图2-17所示。

   

    图2-17 三面投影体系        图2-18 点的三面投影

五、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1.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根据两点的同面投影之间坐标关系,可以判断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即两个空间点的左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规则:

X坐标可判断两点左右之间的关系,X坐标大的为左,反之为右;

    Y坐标可判断两点前后之间的关系Y坐标大的为前,反之为后;

    Z坐标可判断两点上F之间的位置关系,Z坐标大的为上,反之为下。

    如图2-22所示,B点在点A的左、前、下方。

 

    (a)            (b)

图2-22 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

 

 

第三节 直线的投影

一、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按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直线分3大类7种不同位置的直线:

    

(1)投影面平行线:

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同时与另两投影面倾斜的直线,它包括正平线、水平线和侧平线;

    

(2)投影面垂直线:

垂直于某一投影面的直线,它包括正垂线、铅垂线和侧垂线;

    (3)一般位置直线:

同时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的直线。

直线对投影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直线对H、V、W面的倾角分别用α、β、γ表示。

 

二、直线上的点的投影特性

    根据正投影的性质可知:

直线上的点具有从属性和等比性。

    从属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根据正投影的性质可知:

直线上的点具有从属性和等比性。

    从属性---点在直线上,则点的投影在直线的同面投影上,且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

等比性---点分线段之比投影后不变。

即AC/CB=ac/cb=a’c’/c’b’=a”c”/c”b”,如图2-29所示。

 图2-29 

   例:

已知侧平线AB及点K的两面投影,试判断点K是否属于AB,如图2-30(a)所示。

    (a)        (b)利用从属性判断      (c)利用等比性判断

    图2-30 示例

    方法一:

利用线段AB、点C的侧面投影判定,如图2-30(b);

    方法二:

利用定比

 

三、求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对投影面的倾角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不反映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真实倾角。

为了求得其实长及其对投影面的真实倾角,现介绍一种图解方法——直角三角形法。

    原理分析:

如图2-31所示,AB为一般位置直线,自点A作AB0∥ab,则△ABB0为直角三角形。

    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

     斜边AB=直线的实长

     ∠BAB0=直线AB对H面的真实倾角α

     一个直角边AB0=ab

     另一直角边BB0=zB-zA(两点到H面的距离差)

    图2-31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四要素有:

实长、坐标差、投影长、倾角,任意知道2个要素就可以求出其他2个要素。

依此类推,可得出如图2-32所示的三个直角三角形。

    (a)求对H的倾角 α    (b) 求对V的倾角β     (c)求对W的倾角γ

    图2-32 求直线对某投影面的倾角

四、直线的迹点

    直线与投影面的交点为直线的迹点。

迹点是位于投影面上的点。

    直线与H面的交点为直线的水平迹点,记为M;

    直线与V面的交点为直线的正面迹点,记为N;

    直线与W面的交点为直线的侧面迹点,记为S,如图2-33所示。

     

    图2-33 直线的迹点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

平行、相交和交叉(异面)。

    1.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在空间平行则它们的各组同面投影必平行,即若:

AB∥CD,则:

ab∥cd;a′b′∥c′d′;a″b″∥c″d″

 2.两直线相交:

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其同名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符合点的投影规律,反之亦然

  3.两直线交叉:

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直线称为交叉两直线。

在投影图上,若两直线的各同名投影既不具有平行两直线的投影性质,又不具有相交两直线的投影性质,即可判定为交叉两直线。

  

    图2-37 交叉两直线常见的表现形式

六、直角定理

    定理:

空间两直线垂直(包括垂直相交、交叉相交),如其中一条平行于某一投影面,则两直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也垂直。

直角的这一投影特性称为直角投影定理。

此定理的逆定理成立。

    如图2-38所示,若已知AB⊥BC且AB∥P,则ab⊥bc。

 图2-38图2-39

    图2-39所示的两直线:

    

(1)AB为水平线,BC为一般位置直线,两直线水平投影垂直,故两直线相互垂直。

    

(2)两直线两面投影垂直,为一般位置直线,不反映空交夹角实形,故两直线不相互垂直。

    (3)AB为侧平线,BC为侧垂线,故两直线相互垂直。

    (4)AB为水平线,BC为侧平线,两直线不相互垂直。

 

第四节 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几何元素表示法;另一个是迹线表示法。

    1.几何元素表示法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表示一个平面;

    

(2)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表示一个平面;

    (3)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表示一个平面;

    (4)平行两直线,表示一个平面;

    (5)任意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表示一个平面,如图2-40所示。

    图2-40 平面的表示法

    2.迹线表示法

    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平面的迹线。

平面和H面的交线,称为水平迹线PH,和V面的交线,称为正面迹线PV,和W面的交线,称为侧面迹线PW。

它们的另外两面投影与投影轴重合,如图2-41所示。

    图2-41 平面的迹线

    迹线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或平行的直线,因此可用两条迹线表示一个平面,如图2-42所示。

    图2-42 两条迹线表示一个平面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有三种:

    投影面垂直面:

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同时倾斜于另外两个投影面。

它包括正垂面、铅垂面和侧垂面。

    投影面平行面:

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同时与另外两投影面垂直。

它包括正平面、水平面和侧平面。

    一般位置平面:

与三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

    平面对投影面H、V、W的倾角依次用α、β和γ表示

三、平面内的线与点

    1.平面内直线

    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几何条件是:

    

(1)通过平面内的两点,如图2-50所示;图2-50 通过平面内的两点成直线

    

(2)通过平面内一点并平行于平面内的另一直线,如图2-51所示。

 图2-51 通过平面内一点并平行于平面内的另一直线

    图2-52为平面ABC内的一条正平面;图2-53为在平面(AB//CD)内,距离V面为15的正平线。

      

    图2-52 正平面              图2-53 正平线

    2.平面内点

    点在平面内的几何条件是:

点在该平面内的一条线上,如图2-54所示。

图2-54 平面内点1在平面内作点,一般情况必须先在平面内作一辅助直线,然后再在此直线上作点。

 

   

    

    图2-55(a)中的K点在平面ABC中的AD直线上;图2-55(b)中的K点在平面ABC中的过D点且平行于AB的直线上。

    图2-55 平面内点2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直线的投影规律、利用三角形法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以及面上取点取线。

 

第三章|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

第三章|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条件; 2.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条件;  3.掌握求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交点方法、并判断直线的可见性;

    4.掌握求面面相交交线的方法,并判断面的可见性。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求平面与直线的交点并判断直线的可见性; 2.求面面相交的交线并判断面的可见性。

    空间中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平行,相交或垂直。

垂直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第三章|第一节|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第一节 平行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

若一直线平行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必相互平行。

二、平面与平面平行

    两平面平行的几何条件是:

若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与另一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这两平面相互平行。

 

第三章|第二节|一、利用积聚性求交点和交线

第二节 相交问题

       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实际就是求直线和平面的共有点;求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实际就是求两个共有点,然后连线。

一、利用积聚性求交点和交线

    当平面或直线的投影有积聚性时,交点的两个投影中有一个可直接确定,另一个投影可用在直线上或平面上取点的方法求出。

    1.特殊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直线相交

    图3-5 求直线AB与△CDE的交点

    图3-6 根据共有性可知交点的水平投影k    图3-7 根据从属性可知交点正面投影k′

图3-8 判断直线正面的可见性,利用直线与平面在正面上的重影点Ⅰ和Ⅱ。

    

    图3-9 Ⅱ点在前,所以k’b’可见,线段描粗;k’2’不可见,擦去(或画虚线)。

    2.特殊位置直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图3-10 正垂线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图3-11 交点的正面投影k′

    

    图3-12 在平面上连接AK交BC于F  图3-13 连接af交ef于k

     

    图3-14 直线与平面在水平面上的重影点有1和2   图3-15 点1在上,所以ek段可

    3.特殊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相交

    图3-16 铅垂面与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

 图3-17 交线的水平投影已知 图3-18 根据共有性求KL的正面投影   图3-19 根据重影点判断两面在正面投影中的可见 性

 

三、两一般位置平面的相交

求两一般位置平面的交线实际是两次运用直线平面相交的方法,求两交点连线即可,如图3-22所示。

    

 

  

 图3-22

本章小结

    掌握利用重影点判断直线或平面的可见性。

 

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

 

第四章|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

    学习目标与要求

    1.学习点、线、面的换面;

    2.掌握用换面法求直线的实长、倾角等;

    3.掌握用换面法求平面的实形何倾角等。

    学习重点

    直线何平面的换面,解决实形、实长、倾角及其度量问题。

    学习难点

    1.将一般位置的直线换成特殊位置的直线;

    2.将一般位置的平面换成特殊位置的平面。

   1.换面的目的

    当空间几何元素(直线、平面)相对于投影面处于一般位置时,在其投影图中都不反映实长(形)、倾角及定位关系和度量关系。

    当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于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时,通常在投影面上能直接反映其实长或实形。

    投影变换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改变空间几何元素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使几何元素处于有利于解题的位置,以简化解题。

    变换投影面法(简称换面法)是常用的一种投影变换方法。

在保持空间几何元素相对位置不变动的前提下,设立新的投影面替换旧的投影面,使空间几何元素对新投影面处于特殊位置,以利解题。

 2.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换面法就是在原来的投影体系中,H投影面保持不变,将V1面代替V面,从而H和V1面组成新的两面投影体系。

    新投影面的选择应符合如下条件:

    

(1)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原投影体系中的一个投影面,即新投影面是原体系中某一投影面的垂直面,这样才能构成新的直角投影体系。

(2)新投影面必须和空间几何元素处于利于解题的位置(即平行或垂直的特殊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