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55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9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宁波站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桩径/深度

桩长

数量

单位

备注

1

国铁基坑围护桩

900mm

22

360

m

2

地铁工程桩

1000mm

60

124

37根兼做立柱桩

3

58

42

19根兼做立柱桩

4

68

17

5

66

26

6

国铁范围工程桩

1500mm

72

154

18根兼做立柱桩

7

135

24根兼做立柱桩

8

15

带立柱

9

16

10

新增立柱桩

20

24

11

40

12

 

33

25

13

900mm

36

14

地下连续墙

39-46m

23484

旋喷桩加固

3m

5909

三轴搅拌桩加固

17m

10200

两轴搅拌桩加固

10m

13759

2、地质状况

2.1工程地质

本工程所在场地位于宁波断陷向斜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开阔,地貌类型单一,属第四系冲湖积平原。

基坑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粘性土及粘性土,属典型的软土地基,拟建场地质结构由上至下60米范围内分别由8层土层组成,具体见图1-3-1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图1-3-1施工场地典型土层分布示意图

①1层:

填土、粉质粘土(me

地质土层为杂色,以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成分杂,主要由碎块石、粘性土等组成,局部混少量建筑垃圾,碎块石大小混杂,均一性差。

碎块石径一般约5~15cm,大者大于30cm,一般上部碎石含量高,下部粘性土含量高。

表部局部地段以砼为主。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土质不均,厚度为1.3~2.4m,局部厚度可能较大,一般在暗塘地段。

①2层:

粘土、粉质粘土(m

灰黄色,可塑,下部渐变成软塑,厚层状构造,含有铁锰质斑点,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

岩性以粘土为主,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

该层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物理力学性质较好,俗称“硬壳层”,具有中~高压缩性,顶班标高1.40~1.87m,厚度较小,为0.6~0.9m左右。

②1层:

淤泥质粘土(m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含少量植物碎屑,粘塑性好,韧性高,干强度很高,无摇震反应,局部地段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及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教稳定,高压缩性,顶板高标-0.25~1.70m,厚度为2.4~4.3m。

②2层:

淤泥质粉质粘土(m

灰色,流塑,薄层状构造,单层厚2~10m,层间夹粉土薄膜,粘塑性较好,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60~-1.59m,层厚3.0~4.8m。

②3层:

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夹不规则粉砂薄膜或薄层,粘塑性较高,局部岩性为粘土或淤泥质粘土,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6.85~-5.80m,层厚3.0~6.0m。

③1层:

粉砂、含粘性土粉砂(al-m

灰色,稍密,饱和,厚层状,混杂粘性土团块,粘性土含量经占10~15%。

韧性低,干强度低,摇震反应明显。

该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场地的东南侧及西北侧,本次场地内未揭露,顶板标高-9.69~9.60m,层厚2.5~3.5m。

③2层:

粉质粘土(al-m

灰色,流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中等,性质不均匀,夹粉土团块较多,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实测标贯平均击数为3击左右。

该层为③1层粘质粉土的相变层,零星分布,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2.19~-9.43m,层厚2.9~4.7m。

④1层:

粘土、淤泥质粘土(m

灰色,流塑,鳞片状构造,含粉团块,土质不均,局部岩性为淤泥质粘土。

韧性很硬,干强度很高,具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

该层大范围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09~-10.35m,层厚2.0~4.7m。

④2层:

粘土(m

灰色,流塑~软塑,细鳞片状构造,土质较均一,韧性硬,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含少量半碳化物,粘塑性较好,岩性总体以粘土为主,局部为粉质粘土。

该层大范围分布,⑤层埋深较浅处缺失,物理力学性质差,具高压缩性,顶板标高-15.10~-14.09m,层厚4.6~7.3m。

⑤1层:

粉质粘土(al-l

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少数呈软塑状,厚层状构造,含铁锰质结核,韧性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0.40~-14.70m,层厚2.3~7.1m。

⑤2层:

灰绿色、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一般上段厚层状,下段薄层状构造,薄层厚2~6m,层间夹粉土薄膜,含铁锰质结核,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顶板标高-26.60~-20.99m,层厚1.6~9.5m。

⑥1层:

粉质粘土(m

灰色,软塑,局部流塑,薄层状构造,层厚2~6m,局部层面附粉土,部份地段下部为厚层状,粘塑性一般,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

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0.53~-26.69m,层厚4.0~9.1m。

⑥2层:

砂质粘土(m

局部粉粒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粉砂。

该层场区仅零星分布,层位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37.30~-34.49m,层厚2.5~4.1m。

⑥3层:

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

局部相变为粘土。

该层场区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具中偏高压缩性,顶板标高-38.83~-34.80m,层厚2.2~9.4m。

⑦层:

灰黑色、灰黄色、灰绿色,可~硬塑,厚层状为主,韧性高~中等,干强度中等~高,无摇震反应,岩性以粉质粘土为主,局部为粘土。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43.90~-41.03m,层厚一般6.1~12.4m。

⑧1层:

粉砂(al

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局部地段上部夹粘性土薄层,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一般以粉、细砂为主。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51.70~-48.09m,层厚1.0~3.7m。

⑧2层:

细砂、中砂(al

)、

浅灰色,中密,饱和,厚层状构造,砂土颗粒一般上细下粗,上部以粉、细砂为主,下部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砾石。

该层全场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53.43~-51.35m,层厚3.7~6.1m。

⑨1层:

灰绿色、灰兰色、灰黄色,可塑~硬塑,厚层状构造,粘塑性较好,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中等压缩性,顶板标高-58.80~-56.65m,层厚6.1~14.3m。

⑨2层:

粘土(al-l

灰色,可塑,厚层状构造,韧性中等~高,干强度高,无摇震反应。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顶板标高-70.00~-64.13m,层厚4.0~10.0m。

⑩层:

圆硕(al

灰黄色、浅灰色,饱和,密实,厚层状,砾石径0.2~2.0cm为主,部分大于2cm,含量50~60%,余者细砂及少量粘性土,局部粘性土含量较高,相变为含粘性土圆砾。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75.85~-73.99m,层厚10.0~12.2m。

⑾层:

中风化凝灰质砂岩(K3)

浅灰绿色,凝灰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风化中等,岩质较硬,一般锤击不易碎,岩芯呈短柱状。

该层场地均有分布,层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好,顶板标高-86.50~-84.79m,本次最大揭露厚度5.5m。

2.2水文地质

勘探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0.9~1.2m,受气候影响,水位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

根据附近场场地水质分析成果,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地下水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孔隙承压水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孔隙潜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根据地下水含水层介质、水动力特征及其赋存条件,场地范围内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类。

孔隙潜水: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场区表部填土和粘土、淤泥质土层中。

表部填土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水量较大;

浅层粘土和淤泥质土富水性、透水性差,渗透系数为1.0×

10-6~4.07×

10-7cm/s之间,水量贫乏,单井出水量小于5m3/d。

场地内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竖向渗补给和地表水的侧向入渗补给,多以蒸发方式排泄。

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等影响,但动态变化不大,潜水位变幅一般在0.5~1.0m之间。

本次勘察测得潜水位埋深一般为0.9~1.2m,标高为2.10m左右。

孔隙承压水:

根据本区钻探资料及附近水文地质孔资料,拟建场地埋藏分布有三层孔隙承压含水层,主要为浅部③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⑥2层粘质粉土微承压水,深部承压含水层可划分为第Ⅰ含水组(Q3)和第Ⅱ含水组(Q2)。

(1)孔隙微承压水浅层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1层含粘性土粉砂及⑥2层粘质粉土中,含水层厚一般为1~3m,局部夹较多粘性土薄层,透水性一般,水量相对较小,单井出水量在6~10m3/d,砂质教纯、厚度较大的地段出水量相对较大,水位埋深在1.8~2.5m左右,渗透系数在4.2×

10-6~3.79×

10-5cm/s,水温在190C左右,水质为微咸水,地下水基本不动。

(2)Ⅰ层孔隙承压水

第Ⅰ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⑧层粉砂、细砂层中,透水性好,平均渗透系数约30.5m/d,水量丰富,单井开采量500~1000m3/d,含水层顶班埋深一般为48.0~55.0m左右,含水层厚度10~18m,层位稳定,水位埋深4.5~5.5m,动态变化不明显,基本不流动。

透水性较好,水温为19.5~20.20C,水质为微咸水,水化学类型以CL·

S04-Na·

Ca型为主。

(3)Ⅱ层孔隙承压水

第Ⅱ层孔隙承压水赋存于⑩层圆硕层中,透水性较好,水量较大,单井开采量一般为1000~1500m3/d,是市区主要淡水开采层之一,水温为20.5~21.00C,原始水位略高于第Ⅰ含水层,水位埋深3.5~5.0m。

目前宁波市市区地下水已于2008年年底全部关掉。

3、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3.1工程施工工期短

由于该工程为国铁站房基坑与地铁二号线宁波南站站共建,地铁工程为新增内容,工程量大,工期长,同时由于受到宁波东站过渡工程的影响,导致工期矛盾突出。

3.2动车组营业线施工,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干扰大。

基坑施工时始终存在两条铁路正线穿越施工区域,部分工程临近铁路既有线,由于旋挖钻机、回旋钻机、地墙等工程均为大型机械施工,且需吊装40米长钢筋笼,施工时存在触碰接触网的风险。

同时在钻孔过程中存在坍孔等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既有线沉降,对正常行车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3.3基坑内灌注桩工程量大、作业面狭小,施工难度大

国铁基坑与地铁基坑共建,坑中存在大量工程桩,而且地下连续墙、围护桩等工程交叉施工。

由于施工面有限,对工程施工造成较大干扰,由于施工工期太短,工程施工难度很大。

5施工部署及现场组织管理

5.1总体施工部署

客整所拆除后,首先完成场地三通一平、临时施工便道及永久施工便道、施工用电、用水、钢筋笼加工场地、泥浆池布置等前期准备工作。

然后开始桩基施工,在5、7道道发线未改造完成前,先施工老正线1.2道以南钻孔桩。

待道发线5.7道启用后,立即施工老正线1.2道位置所有工程桩,为临时铁路便桥施工尽早提供条件。

同时在南站房拆除后开始进行北端钻孔桩施工,待正线过渡至铁路便桥后,施工剩余围护结构桩基。

5.2现场平面布置

5.2.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前提下合理地进行各种临建、堆场、机械的布置,始终保持现场处于整齐有序的状态,以满足现阶段施工要求。

对总平面的分配和使用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

总平面布置与管理应以确保施工车辆的正常通行、确保工程机械在施工场区内正常行走。

以用电、用水、安全防护、消防、为重点,确保施工场地内排水顺畅,减少环境污染,并保证各类材料按不同规格堆放整齐,设置标识牌和检验状态,确保场容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要保证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要求对施工总平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布置,而且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措施。

5.2.2施工便道

永久便道:

永久施工便道沿基坑四周布置,其标高地平面保持一致,并连通成环。

便道宽12m,厚度为0.2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尽可能与明沟等筑成一体。

场内设置出入口,保证便道与周边道路相连接,且施工期间应保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

临时便道:

临时便道修建在地铁围护结构与国铁围护结构之间,便道宽度为15米,并与地墙导墙结构连成一体,在施工时可以兼顾其余围护结构施工要求。

并在沿垂直基坑方向间距50米设置一条腰道,起到连接永久便道与临时便道、并直接连接南北永久便道的要求。

便道路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在路面以下设结构稳定层,其标准如图5-1。

稳定层:

路基底面处理,采用两灰碎石稳定层。

找平层:

采用6%水泥石粉,厚10cm。

路面:

采用厚20cm钢筋混凝土路面,混凝土等级C25,配筋采用φ12钢筋间距@200(横)×

300(纵)mm单层钢筋网。

场地硬化:

施工期间对施工场地进行硬化,采用5~10cm厚的C20混凝土,并向四周设2‰的排水坡,排入排水沟或集水井。

施工便道路面结构图

5.2.3洗车槽

洗车槽平面图

在靠近大门口内各设一个6m长×

4m宽的洗车台,四周设排水槽,排水槽上部铺盖钢格栅。

所有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洗车槽旁设沉淀池,冲水经三次沉淀后排向污水管道,确保城市环境不受污染,市容市貌不受影响。

见图洗车槽平面图。

现场道路作好硬化处理,做好排水沟并保持畅通。

凡进出现场的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或改动。

④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线缆应有醒目标志,所有材料堆场也必须作好标志,并加以保护。

⑤施工前平整施工场地,按施工合同要求组织人员、机械进入施工场地,开始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

施工过程中的桩孔渣土、其它废弃物及时清运到不妨碍施工的地点或者外运。

本工程正式施工前将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绘制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5.2.4现场临水、临电

1、现场临水

总包方将在施工现场就近提供自来水管接驳处。

并沿永久便道每隔50米设置一处阀门,方便施工用水。

2、现场临电

临时用电主要考虑从箱变中进行牵引,并将牵引电缆埋设在永久便道下方,埋设时用钢管套筒进行保护,并沿永久便道按照50米一处的间距设置分电箱,确保施工的电力需求。

本工程用电量如下表:

钻孔桩施工用电量统计表

设备名称

换算后的单台功率(kw)

换算后的总功率Pj(kw)

电焊机

225

现场照明

旋挖钻机配套

30

180

钢筋弯曲机

钢筋切断机

直螺纹机

35

合计

540

5.3组织准备

5.3.1建立施工领导小组

根据工程的特点及现场情况,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我公司组建由具有相关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

5.3.2成立施工作业班组

安排曾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且能打硬仗的人员,配备齐全的作业班组承当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以确保本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安全。

5.3.3项目部组织机构

工程技术部

安全质量部

计划财务部

物资设备部

中心试验室

项目经理部

三指挥部

经理

总工程师

施工员

安全员

环保员

材料员

资料员

统计员

焊工班

测量班

注浆班

灌注班

电工班

成孔班     

杂工班

质量员

5.4主要劳动力计划

桩基施工劳动力实行专业化组织,按不同工种,不同施工部位划分作业班组,使各专业班组从事性质相同的工作,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及时调配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

本工程拟投入劳动力如下:

本工程的劳动力计划见下表:

工种名称

设备数量(台)

班数

每班人数(人)

小计(人)

钻机成孔

48

吊车司机

挖掘机司机

铲车司机

电焊机

钢筋加工

80

砼灌注

力工及其他

248人

钻孔桩施工劳动力投入统计表

5.5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名称

规格

用途

备注

旋挖钻机

YTR-260

成孔

配套齐全

YTR-230

正循环回旋钻机

GPS-20

泥浆泵

3PNL

灌注回灌补浆排污

12台用于钻机清孔

污水泵

2PN

抽水、抽废浆

导浆管

300

1100

灌注砼

履带吊

QY50T

吊装设备、下笼

汽车吊

16~25T

吊装设备、砼灌注

装载机

ZL500

清渣、平场地

挖掘机

W200

BX-1-400

焊接钢筋笼

加工钢筋笼

泥浆搅拌机

旋挖钻机成孔

水准仪

测量孔口标高

全站仪

放样桩位

钻孔灌注桩施工投入机械设备统计表

注:

上述设备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

5.6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5.6.1施工进度计划

本次施工钻孔灌注桩计划于2010年9月27日开始,计划于2011年3月9日完工,计划施工时间为118天。

具体施工计划详见横道图。

5.6.2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1)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

建立完善的计划保证体系是掌握施工管理主动权、控制施工生产局面,保证工程进度的关键一环。

本项目的计划体系将以施工总进度网络图为宏观调控计划,施工总进度计划为总体实施计划,以月、周、日计划为具体执行计划,并由此派生出设计进度计划、专项施工进度计划和进场计划、技术保障计划、商务保障计划、物资供应计划、质量检验与控制计划、安全防护计划及后勤保障一系列计划,使进度计划管理形成层次分明、深入全面、贯彻始终的特色。

2)技术工艺及措施的保证

本工程将按照方案编制计划,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施工方案,从而实现在管理层和操作层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的熟悉和掌握,使工程有条不紊的按期保质地完成。

3)施工机械配置

科学配置机械设备是确保计划完成的重要条件。

机械设备的配置原则:

性能良好、数量充足等。

4)优秀的劳动力队伍

为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我公司将选择有资质保证、履约能力强、队伍素质较高、有丰富的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的劳动力队伍(如钢筋加工队伍)进行各专项工程的施工。

5)工期的分阶段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以总控计划进行管理,以日保周、周保月、月保总控的模式进行层层管理,建立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制度,每日下午18:

00召开交班碰头会,针对每日的生产情况进行总结,安排次日的工作,并做好物资准备;

每周一生产例会将对上一周的情况进行总结,对施工中出的工期拖后、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下周进行改进。

6、旋挖桩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