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573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docx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3篇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篇1

  一、课程标题:

《夜莺的歌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四、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

  启发法,讲授法等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

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

(板书:

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

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

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补充)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

全完共有几部分?

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

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

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

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

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

唱歌站岗哨。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有时候学杜鹃叫。

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四)课堂反馈: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且请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请学生总结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

《红红的雨花石》。

  七、板书附录: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篇2

  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

  (3)给学生布置作业

  【教案设计】

  一、课题:

《惊弓之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更赢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难点:

理解更嬴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四、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导入语: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一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

(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检查提问:

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

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

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什么?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

“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4)朗读指导:

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

生用手势配合表演。

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

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8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强调“啊!

”读“a”,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2.更赢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投影仪出示:

想想更赢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4.为什么一起打猎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小结作业

  “惊弓之鸟”可以比喻怎样的人?

想一想身边或书里读过的故事中,有没有类似“惊弓之鸟”的人。

明天上课需要大家说说你的见闻和感受。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篇3

  在教师考试中会涉及到不同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今天选取的《小儿垂钓》这首诗歌,主要描写了一个学习钓鱼的儿童的天真、自然、快乐的形象,以及作者对这个儿童的喜爱之情以及愉悦的情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认读并且书写“稚”“蓬”等生字词;有感情诵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范读和指导书写掌握生字词;通过看图记忆尝试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受儿童的天真形象,品味作者的轻松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赏析儿童的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心情以及通过配图尝试诵读诗歌

  三、教学方法

  看图诵读、教师范读、朗读法、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

  同学们,童年的生活是美好的,一切又都是新鲜的,还记得你们初次学习事物的场景吗?

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

(同学积极发言)

  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你们学习的精神也是旺盛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看这位小朋友,他呀,也是一位正在学习的小孩儿。

(板书:

小儿垂钓,胡令能)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翻开书本,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

(时间5分钟,教师巡视)

  

(2)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出示“稚”和“蓬”两个字检查读音并强调结构书写。

  (3)教师进行范读,并请同学们归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自己的话说)

  明确:

一个学习钓鱼的孩子,向路人遥招手,怕惊吓了鱼儿。

  (三)深入研读

  

(1)诗中极力塑造了一位儿童的形象,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1.仔细阅读诗歌前两句,同学们圈点勾画出描写儿童外貌的词语,并进行概括。

  明确:

蓬头——不打扮的自然形象;稚子——天真的孩童(同学举手发言)

  2.那儿童的动作又是什么样子的?

圈点勾画关键词语。

  明确:

学——学习的形象;侧坐——隐藏自己(点同学回答)

  3.出示书中的配图,进行想象,用词语概括儿童形象。

然后同学大生齐读前两句。

  明确:

这是一位天真、认真、小心、谨慎的儿童形象

  

(2)我们都能亲切感受到儿童形象跃然纸上,那么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让我们大生齐读最后两句诗句。

  明确:

怕路人惊吓了鱼儿,远远的打招呼给路人,让路人小点声。

  (3)那同学们觉得那个字用得好啊?

为什么呢?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教师总结)

  明确:

“遥”,将儿童小心谨慎的样子十足的展现了出来。

  (4)那路人又因为这个而不高兴吗?

(没有)那路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明确:

心情愉悦,而且对孩子还有喜欢的情感。

  (5)那位同学能够读出这种感觉,请同学进行朗读,并进行表扬。

  (6)在一起大声读课文,然后进行联想想象,结合图片能够诵读诗歌。

  明确:

最后达成能够初步有感情诵读,借助图片。

  (四)拓展延伸

  组织诵读比赛。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儿童的诗歌,虽然说唐诗很多,但是描写儿童的还是很少的,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一首描写儿童形象的诗歌,我们下节课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整首诗歌的教学中,深刻把握了学生的直观特点,在解决了笔画和结构比较难的生字词后,通过老师范读,进行初次感受,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深刻把握了朗读、诵读、配图诵读的多种方式,能让同学们能够尝试初次在课上进行诵读。

另外我也将整首诗歌的重点放在了儿童的形象上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在这方面讲解的比较细致。

但是可能是因为课上过多的时间留给朗读和诵读,导致后面的小结比较仓促,使得整个教案头重脚轻,这是值得改进的地方,使得本课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