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05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docx

精品语文小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电子备课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璀璨的明珠。

四、课时安排:

21、古诗两首2课时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24、香港,璀璨的明珠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1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3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小结

典型课例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内容: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③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策略:

1、正音:

瑰丽无比栖息容易写错的字:

懒威武拣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2、搜集关于西沙群岛的资料。

便于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

前置性作业:

1、观察容易写错的字,试着用多种识字方法巧妙识字,说一说写时要注意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2、借助资料袋说说你对西沙群岛的了解。

搜集大好河山的的谚语。

3、读课文,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4、找一找,画一画,课文中描写西沙群岛魅力和富饶的句子?

5、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做上标记。

6、

教学过程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2分钟)

1、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就会有所了解。

2、学生交流、介绍西沙群岛资料。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你们对西沙群岛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

(口述或板书)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生活和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通过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三、出示前置性作业单,明确本课时交流任务。

1、观察容易写错的字,试着用多种识字方法巧妙识字,说一说写时要注意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2、借助资料袋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

3、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四、学生依据前置性作业单自学(8分钟)

教师关注:

1、借助拼音正确读出白板中出示的词语。

2、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自由朗读:

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五、小组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教师关注:

1、小组检测:

合作朗读课文,检测、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4、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六、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更正。

(10分钟)

教师点播: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4、朗读感悟

5、课后拓展

①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②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完成课堂作业,当堂批阅。

(8分钟)

1、练写生字,同桌互评,课堂展评。

2、熟读课文。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文中的角色。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2分钟)

1、上节课我从课文中学到了几个四字成语,我能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用这几个词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课后的资料袋,我还了解到:

西沙群岛:

()。

二、出示目标(1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文中的角色。

2、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前置性作业单,明确本课时交流任务。

1、找一找,画一画,课文中哪些句段体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3、交流搜集到的谚语。

四、学生依据前置性作业单自学(8分钟)

教师关注:

1、默读课文,请你用“---”画出文中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句子。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3、展示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五、小组检查自学效果(10分钟)

教师关注:

1、小组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2、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

4、展示读你认为最能体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句子。

六.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进行评价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更正。

(10分钟)

教师关注:

1、全班汇报,交流体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句子。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3、展示朗读。

各组选一名代表。

4、评价朗读。

5、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西沙群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把我的感受说一说:

我心中的西沙群岛很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西沙群岛很富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完成课堂作业,当堂批阅。

(8分钟)

1.练写生字,同桌互评、课堂展评。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基础练习: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课堂作业:

1、你还知道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诗句和谚语。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家庭作业:

1、同步册

2、大作业

板书设计:

总—物产丰富、风景优美

富饶的西沙群岛分—海面、海底、海滩、海(群)岛

总—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内容:

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的意思。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

2、搜集祖国山河壮美的诗歌。

前置性学习

1、观察容易写错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试着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读读课文,说一说两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3、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壮美的古诗?

背给大家听一听。

4、

教学过程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七、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当堂批阅一部分。

(8分钟)

练写生字,课堂展评。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

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七.完成课堂作业,当堂批阅。

(8分钟)

基础练习:

识字、写字

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21、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唐)苏轼(宋)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内容: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

会写“汇、欣”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策略:

前置性学习(自学指导)

1、观察容易写错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试着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2、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兴安岭的?

3、选择你认为写的最美的段落多读一读。

4、了解关于小兴安岭的知识?

5、

6、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小兴安岭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七、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当堂批阅一部分。

(8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的真精彩,我要把它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七、完成课堂作业,当堂批阅。

(8分钟)

基础练习:

识字、写字

课堂作业:

写字、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家庭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了解家乡的美,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春夏秋冬

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内容: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4、培养自学能力。

德育目标:

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策略: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或《清明上河图》的画册。

2、学生了解香港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3、查找香港地图。

前置性作业: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括号里的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试着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语。

(查新华字典、观察图画理解、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找找课文描写了画中的哪些场面?

4、有条件的学生可了解香港的时代背景,收集有关香港的图片。

5、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七、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当堂批阅一部分。

(8分钟)

基础练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这篇课文。

课堂作业:

课后对照课文内容,向爸爸妈妈介绍香港。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东方之珠”璀璨无比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年月日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4、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5、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8、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9、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按一定顺序写成习作。

德育目标:

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

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解决策略:

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按一定顺序写成习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

2、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揭示交际话题: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

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

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

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3、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4、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5、拓展延伸。

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

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

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积累词语。

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

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⑤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

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二、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

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

小组背诵。

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给大家背一背。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①了解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了解有关祖国山河的知识。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日积月累

一、复习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

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

小组背诵。

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给大家背一背。

二、自主学习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

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三、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

如:

风景类,物产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我们选一个时间召开“可爱的中国”资料展示会,好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训练重点:

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按一定顺序写成习作。

训练过程: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可是怎么写呢?

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二、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三、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四、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五、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六、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小结: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

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风景描写的优美。

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

备课须知: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去过的地方,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要写好本次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题目的要求。

这次习作要写的是一个地方,要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写,把每个特点写具体些,这样才能吸引人。

 

 二、一段话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写一段话,在动笔之前,先要想好这一段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围绕着这个主要意思应先讲到些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这样想好后写下来,就能把这个意思表达清楚了。

  

三、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事物。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