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6326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绘图、计算、比较以及用地图设计线路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确定旅行路线等,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环境教育,增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第一节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是阅读地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今后的全部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应用。

但这部分内容较枯燥,学生不容易直接接受,在开始教学之前,要设计如何导入。

由于学生在小学过平面图的知识,本章一开头从一张动物园导游图引入,目的是引起学生读图的兴趣,了解"什么是地图"以及"地图的重要性"(其他的学生熟悉的图也可以,笔者此次采用的是所在学校的校园图),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比例尺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比例尺计算公式的进一步引申和应用。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阅读地图册上的三幅地图,学会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

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个层次,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做一做"应用比例尺可以量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用比例尺公式可以做换算:

(1)一直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

第三层次,比例尺的大小,通过对相同图幅的"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关于两幅图范围的大小、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详略程度、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得出:

(1)如何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

即分子为1,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2)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即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选用的比例尺愈大。

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总是觉得有事可做。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

一般定向方法:

无指向标的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方法: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示北方。

经纬网定向方法: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

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设计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比例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地图上的方向,第三课时学习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和一些实践活动。

活动的设计的原则是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准备一些材料,帮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具体的有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创造一个既有个性学习,又能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

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发挥。

关于地图比例尺的教学,直接用校园平面图导入,因为是学生身边熟悉事物,学生感觉即亲切又好奇,找自己班级的教室,实地测量自己教室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平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兴趣,自然的进入了比例尺的教学。

教室长和宽测量出来以后,让学生运用小学所学平面图的知识,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

把教室的各种图形画在纸上,并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这就是所画教室平面图时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然后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析地图比例尺概念所孕含的三个层次。

第一步:

先自己阅读关于地图比例尺部分的教材,找出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地图册上的地图。

用三种方式表示出来。

第二步:

利用课文中的"做一做"指导学生量算图上直线距离,运用比例尺换算成两地实地距离。

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这是比例尺教学的难点。

突破的方式是认真分析比例尺的公式----一个分式,比较教材"做一做"中的三个比例尺,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概念来判断分式的比值,确定比例尺的大小。

最后结合读图,可得出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从校园平面图中教室的具体方位和路线,引入地图的方向的判断。

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首先使学生明确三种定向方法,举出用每一种的例子。

例如城市交通旅游地图(北京),教师提问某一地名所在位置(如颐和园)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作出回答,要求详细用到地面的八个方向,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通过阅读校园平面图和教材中的某村平面图,使学生能够根据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判断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后用教材中方格状或圆弧形(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认识并总结经纬度递变的规律。

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使用图例和注记。

可以采取先让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手段〉教材P17图2。

3北京地图和图2。

4中国地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引课)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

(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会议室、礼堂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

请两位同学上来,用圆规和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学生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

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

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

(板书)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

(学生活动)请阅读16带框的黑体字"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

用数字写出来?

直线式?

(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完成P16"做一做"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P17"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学生活动)1.请阅读P16"做一做"并填下表:

 

问题答案

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

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

哪个小?

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

哪幅图简单?

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

哪个小?

2.做P17"做一做"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复习反馈:

作练习(见习题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上辨别方向。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引课):

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

在校门的什么方向?

有几条路可以到达?

哪条路最近?

(学生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板书)地图上的方向

(计算机课件)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

(学生活动)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北京市旅游地图,颐和园在北京市处于的什么方位?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计算机课件)图2.6某村平面图"想一想"。

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学生活动)根据指向标的方向,判断1.公路的村庄段2.公路的河流段3.在河流上方向有什么变化?

(公路的村庄段是东北-西南方向;公路的河流段是东西方向在河流上方向由东北-转向北-又转向东北方向

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计算机课件)1)复习:

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学生活动)完成P18"做一做"

①在经纬线为平行直线的地图上,

②在经纬度呈弧度的地图(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

总结:

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因此,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习题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识记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综合能力训练

〈教学难点〉:

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教学手段〉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皮尺、指南针等工具,本市地图。

〈教学过程〉

(引课)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学生活动)阅读P19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学生实践活动)

活动1:

要求,每位同学做出一张图

1.按顺序写出你家步行到下列地点所经过的街道、公路的名称:

小学、百货商店、菜市场、电影院、公园、邮局、银行、医院。

2.上一题中的街道和公共场所,试做一副简单的街道平面图

活动2: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指导下,用皮尺、指南针等简单工具,对校园内的校舍、操场(校园设施的一部分)进行测量,自己定出比例尺,绘制几幅不同比例尺的校园平面简图(可以是局部的)。

活动3:

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首先,要为来到你家的客人设计一条"一日游"路线。

路线中应包括旅游景点至少2个、商业中心、,博物馆、著名的风味餐厅(吃一顿饭)、自己的学校。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一日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4,

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

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扩展资料

沧桑变迁话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运用各种不同的文字、符号和颜色,将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缩小概括而成的图。

其大致可分为:

政区图、旅游图、交通图、军事图和信息图等等。

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3800年一幅描绘流经北曼斯波德米亚的幼发拉底河的粘土片。

而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地图则是公元1115年的中国西部地图,即宋杨甲编著的《六经图》中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

而世界上最大的地图则是美国人鲁本.霍尔于二十世纪初绘制的。

这个被世人称为"天堂全景图"的巨图最后定名为《加利福尼亚模型巨图》。

该图长137.2米,宽5.5米,重达43吨。

1975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掘的战国中山国墓中出土了一幅公元前310年刻在铜板上的《兆域图》,此图长96cm,宽48cm,厚0.9cm,重达29.5公斤,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平面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比例的铜板建筑平面图。

一张地图看似普通,实则聚集了数学、地理、测绘、色彩和符号等多门学科,以精湛的造纸、印刷、编排、摄影和化工等技术,翔实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地理概况、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及综合信息,所以,每张地图都具有了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经济价值。

据报载,一本吉德斯.曼柯特的1571年欧洲地图册,在伦敦沙斯比拍卖时最高卖价为70万美元。

目前中外地图的种类已超过了3个亿,这其中既有古代及近现代省市县的区域图、交通图、导游图、战事图、形势图,也有较为专业的水文、气象、人口、海运、产业、信息、商贸示意图。

地图的材质除了普通用纸外,还有金、银、铜、铁、铝、牛皮、羊皮及丝绸、麻布、石头。

在花样品种上,除了平面地图之外,还有立体地图、折扇地图,邮品、火花、手绢、名片、箱包等形式的地图。

地图方位

地图方位,系指地图固有的方向性和地图上标识方向的各要素。

方位在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不仅在地理考察中用于识途、测定现象分布走向、判定现象在地图上的位置或地图上的图形指代现象的实地位置,以及研究现象在不同方向上的差异;而且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亦少不了方位,工矿厂址选择、开渠筑路的实地勘测选线、海上与空中航行、军队行军和火炮射击等均需用地图定方位。

(一)方位角

测绘或使用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南北标准方向线,作为标定地图方向和测定目标方位的依据,常用的是方位角和三北方向线。

方位角,系从过某点P的指北方向线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一目标方向线的水平夹角a(图2-55)。

  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

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由三北方向线构成的三种方位角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1)真子午线与真方位角

真子午线,系通过地面某点P指向地球南北两极的方向线,即经线。

在地形图上,东、西内图廓线和经度相同各点的连线都是真子午线,它指向正南、正北方向。

真方位角,系从过某点P的真子午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某目标M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A)。

在地形图上欲求AB线段的真方位角,可以从A点作上述真子午线的平行线AN,用量角器以AN为起始边,顺时针量至AB方向线的夹角,即得AB线段的真方位角(图2-57)。

  

(2)磁子午线与磁方位角

磁子午线,系在某一地点上,罗盘仪磁针水平静止时所指的南北方向线。

磁子午线方向可以用罗盘仪测得。

在小面积测图中常用磁子午线作为定向的标准。

大比例尺地形图右半幅中央的南北图廓间的PP'连线即为该图的磁子午线。

磁方位角,系从过某点P的磁子午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某目标M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Am)。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过某点作PP'线的平行线,以此线为基准,用上述求真方位角的方法,量测出磁方位角。

(3)坐标纵线与坐标方位角

坐标纵线,系高斯-克吕格投影带坐标纵轴(中央经线)及与其平行的方里网纵线,即坐标北方向线。

除中央经线外,它们均不指向真北方向,所指的为坐标北方向。

坐标方位角,系从过某点P的坐标纵线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某目标M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a)。

在地形图上过某点作与坐标纵线的平行线,并以此为基准,用上述求真方位角的方法,量测出坐标方位角。

(二)偏角

偏角,系因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坐标纵线在一般情况下,其方向不一致,相互偏离而构成的一定的夹角。

又称三北方向角。

(1)子午线收敛角

子午线收敛角,又称坐标纵线偏角,系过某点的坐标纵线对真子午线的夹角(r)。

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带中,除了中央经线外,所有经线都投影成向两极收敛的弧线,因而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除了该坐标系的纵轴(中央经线)与真子午线重合外,其它坐标纵线由于与真子午线不平行而构成一个夹角,故称之子午线收敛角(图2-58)。

在每个投影带内各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不一定相等,在中央经线和赤道线上各点的子午线收敛角为零,离中央经线越远或纬度越高,则子午线收敛的绝对值就越大,到极点处等于经差,在6°投影带的最大偏角为±3°(图2-59)。

  

(2)磁偏角

磁偏角,系过某点的磁子午线对真子午线的夹角(δ)。

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图2-60)。

  地球本是个大磁体,有两个磁力最强点的磁极。

磁极与地极不在同一位置上,磁北极位于北纬74°,西经100°附近;磁南极位于南纬69°,东经114°附近;因此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不重合(图2-61),它们之间的夹角即为磁偏角。

由于地球磁极的位置不断地有规律地移动,磁偏角亦随地点和时间而变化,纬度越高,偏角越大。

地形图上所标注的数值为测图时的情况,且为图幅中心点或图幅内磁偏角的平均值。

在精确量算时,须根据年变率和标定值推算用图时的磁偏角值;但因磁偏角变化较小,一般用图时仍用图上标注的数值。

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一般为西偏,西北地区一般为东偏。

(3)磁坐偏角

磁坐偏角,系过某点的磁子午线对坐标纵线的夹角(δ—γ)。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PP'线与坐标纵线的夹角,即为该图的磁坐偏角。

(4)偏角图

偏角图,系由三北方向线及相应的偏角构成的图形(图2-62)。

根据三北方向线相互关系的10种情况,可以绘出10种图形(图2-63),常见的为前6种,绘置于≥1∶10万地形图南图廓的外侧。

此图形只表示相互关系,其张角大小不反映真实的角值,在偏角图上需注明角值(图2-62)。

  (5)方位角的换算

在使用地形图时,常需要根据偏角与方位角之间的关系,按下式进行方位角的换算。

真方位角:

A=a+γA=Am+δ

坐标方位角:

a=Am+(δ-γ)a=A-γ

磁方位角:

Am=A-δAm=a-(δ-γ)

各偏角在运算中均应带着原有的正负号。

(三)密位

密位,系表示角度大小的一种量度单位。

将圆周划分成6000个等分,每个等分所对应的圆心角即为1密位。

炮兵量测角度,用密位为单位,可便于实地量算和迅速瞄准。

地形图上偏角值,除用度、分、秒制表示外,还同时用密位制表示。

它们的换算方法是:

  为了读数方便,在地图上将密位个、十两位和百、千两位各为一组,中间用一短线相连,用圆括弧括注在相应的偏角值下方或后部,如图2-62所示。

地图,除以北方定向外,在某些特殊地区还可以采用斜方位定向或南方定向。

                    选自马永立著《地图学教程》

地图知识

一、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图形,更确切地说: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且按每一具体地图的用途不同有选择和有说明的显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

地图所表现的是地球的物体和现象在平面上的缩写,但是它不同于地面的写景图、照片或图画,因为它有独特的特性:

1.特殊的数学法则:

我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测制地图时,首先必须将地球表面化算到近似的旋转椭球体上,然后再将旋转椭

球体面描绘到平面上,这个过程是用地图投影这个特殊的数学法则来解决的,它是构成地图的基础。

2.特定的符号系统:

编制地图时,要根据一定的图式,按其规定的符号表示出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3.制图综合的方法:

地图的另一特性是以制图综合的方法来表示内容的。

综合包括取舍和概括两种意思。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表示在地图上的各种要素的容量,也随之减少。

微小的、次要的可舍去,基本的主要的要留,并着重表示。

二、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描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因此,要想知道地图上某一段距离在实地上的长度,就必须知实地在地图上缩小的倍数。

地图比例尺的定义:

地图上某一段长度与实在相应长度之比。

                

地图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1.文字比例尺:

它是直接用文字来说明地图与实地上长度的比例关系,如"1厘米代表10公里"。

2.分数式比例尺:

分数式比例尺,其分子为图上距离,分母为实地距离。

分子与分母为同一单位,且分子为1,如"1:

5000"。

3.图解式直线比例尺:

地图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比例尺,它可以不必经过数学计算,可直接在地图上量出相就的实地距离。

       

4.斜分比例尺:

斜分比例尺是纵横两种分划的复合比例尺,故又叫复比例尺,又可称为微分尺。

          

5.纬线比例尺:

上述直线比例尺及斜分比例尺主要用于大中比例尺地图,而在小比例尺(1:

100万以下)的地图上,由于投影的关系,使之各纬线(或经线)的长度变形不同,所以不能用一种直线比例尺来概括全图。

此时应对每一纬线(或经线)画一个直线比例尺,结合起来叫作纬线比例尺。

                       摘自:

秦朝木板地图为我国最早实物地图

1986年从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经过专家多年研究和考证,成图年代得到确定,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实物地图。

放马滩地处中国秦岭山脉中部,属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

秦汉时期,放马滩水土丰美,自然环境优美,因而成为墓葬之地。

据考证,秦岭山脉的四道岭山坡上共有历史遗留下来的100多座秦汉墓葬,这些墓葬呈扇形分布,墓群集中,且保存情况较好。

198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放马滩古墓葬群的13座秦墓和1座汉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有战国秦木板地图、竹简和西汉初期纸绘地图等重要文物。

其中一号秦墓出土的7副地图以其时代早、保存完整于1994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并引起了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关注。

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何双全对这批木板地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其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

国家测绘局进一步考证后认为,它们比我国经实测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传世地图--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和《禹迹图》早1300多年,比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图约早300年。

据何双全介绍,这些地图均是用黑线绘制在4块大小基本相同的松木板上,图形比较清晰、完整。

这个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概况。

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82条之多。

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以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以找到,并与《水经注》一书的记载相符。

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楠、松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

有关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认为,这批秦代木板地图为研究中国先秦发达的地图学文献资料提供了实物佐证,把我国地图绘制史又提前了几百年,是研究我国地图绘制技术的珍贵资料。

                         from:

cctv我国古代地图学家--裴秀

裴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地图学家和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