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8652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经典试题100例(附答案)李敬之文档格式.doc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

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

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6]“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案例7]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8]“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

“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

”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案例9]“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

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

“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

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案例10]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参考答案]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

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11]“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1、教师甲:

(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

坐下!

2、教师乙:

(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

3、教师丙:

(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

×

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

(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

(很兴奋)对呀!

看来,你是很棒的!

(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案例12]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14]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

“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

“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

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案例15]“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

“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

她说:

“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

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

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

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

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案例16]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

“白跑了一趟!

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

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

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案例17]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

“这就是证据!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

为什么?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参考答案]

答:

(1)不对。

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答: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

①表明态度:

我很生气;

指出后果:

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

让他懂得:

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

注意事项:

a、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b、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

c、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

d、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

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

当然,对学生说:

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

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

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

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

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e、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

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

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

②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

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

a、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b、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c、我目前的感受;

d、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

说出理由。

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

a、拿别人钱物的动机;

b、拿别人钱物的过程;

c、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

d、打算怎么办?

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

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

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

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案例18]广播操比赛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1)班(冠军):

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2)班(第三名):

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

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

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

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

失败后怎么教育?

[案例19]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

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

“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

“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

”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

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

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案例22]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

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

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

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

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

“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

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第三是心教不诚。

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23]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

”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

“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

“现在,你看这两个词的可不可以换呢?

”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

“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

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

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

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信息。

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24]《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

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

“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

”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

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

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

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案例26]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

”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

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

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

“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

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

”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

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

“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

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

”他们互相看了看,说:

“自己处理。

”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

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

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

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

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27]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

“每个生字写5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

”我没说话就下课了。

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

”的问题。

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

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

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

4.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案例28]“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