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657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精品Word格式.docx

  (这时,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的部份)

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

  生:

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你能用“同样多”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

(教师提示:

圆形由那两部分组成)

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

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

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

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2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

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

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

因为三角形还差2个才与圆形同样多。

同学们说得很好。

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分清楚谁和谁比,以谁作标准,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要补上一些东西才与比较标准同样,这时我们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少(教师指着教具说)。

很明显,上面的对话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

多(或)少的概念,围绕这一概念必须弄清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学生就获得了要学的知识。

 

二、演示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时,为帮助学生认识相向而行且相遇的问题的特点,运用演示法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先在幻灯片上画一条线段表示两地间的距离。

并出示两个小人,通过幻灯机显示在屏幕上。

两个人在这一段距离中行走时,在运动的方向上会有哪些情况?

出发时间和地点有哪些情况?

向同一方向行走,同时出发或一个先出发,一个后出发。

(此时,教师把两个小人放在同一地点,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移动两个小人,让学生看清楚同时、同地、同向而行和不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的两种情况。

面对面行走,同时不同地出发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

背对背行走,同时同地向不同方向出发或同地不同时向不同方向出发。

(教师也根据学生所说的两种情况,移动两个小人各作了一次演示)

两个人在同一段路上相向而行时,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让学生看相遇和交叉而过的两种情况,向学生介绍“相遇”的含义同时进一步问:

两个物体在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会相遇。

上述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充分感知相遇问题的特点,为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打下一个坚实的感性基础。

  三、传授新知识的指导练习法案例:

在讲一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是:

知道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并会用竖式计算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概括出计算法则。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法则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

三、实验法:

实验的类型:

(1)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探索性操作,通过自己多次的观察、实验和思考从而发现并概括出对象的本质特征。

(2)验证性实验: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经验或已经初步构建了对对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验证性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去体验知识的内涵,从而真正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

案例1: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片断

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前,让学生做如下实验:

计算机演示此过程

⑴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将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

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进行观察:

1长方形的长与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长方形的宽与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面积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的观察与思考,得出如下的结论:

三角形的底与高,跟拼成的长方形的底(长)与高(宽)是相等的;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即:

长方形面积=长×

  三角形面积=底×

高÷

2

⑵每个人拿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把它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实验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现象:

1三角形的底和高,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观察、思考得出,三角形面积=底×

2。

通过上述两次实验,引导学生概括出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

案例2:

学习了“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可要求学生进行下面的实验,来验证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每个学生用纸剪一个等腰梯形,并沿着它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连线对折,看折痕左右两部分图形是否完全重合。

如果完全重合,就证明等腰梯形确实是轴对称图形。

四、以巩固、应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指导练习法案例 

当学生学习完乘法和除法三类简单应用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把三类应用题集中一起组织学生练习,如:

  

(1)长征小学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2)长征小学32人组织了4个学雷锋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3)长征小组32人参加学雷锋小组,每组8人,共组织了多少个组?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三类题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分除”、“包含除”应用题的理解。

五、指导阅读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认识时,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好一个长方体,首先出示第一组阅读提纲:

1指出哪些是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有几个面?

这些面是什么形状?

2什么叫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有几条棱?

3什么叫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同时回答提纲中的问题。

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组阅读提纲:

  

(1)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面?

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

相对的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棱?

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

相对的棱其长度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上述问题后,让学生想一想:

为什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然后填写教师设计的一张长方体的特征表(见表1)。

  学生填写上表后,教师让一个学生说出填写结果,集体订正,最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题纲中的问题,教师小结,使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六、发现教学法教学案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问题:

(小组合作)用一根长16厘米的细绳或铁丝可以围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很快就愉快的合作中发现了问题:

生1:

可以围成一个长方形。

生2:

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

生3:

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 

师: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想出这么多的图形,既然大家知道可以围成这么多的图形,那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解决问题。

(1) 

小组讨论做法。

(2) 

写出计算方法。

(3) 

个小组汇报交流。

长方形的长和宽加起来等于16厘米,即长+宽+长+宽=16厘米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边长×

4=16厘米。

三角形三条边的和为16厘米。

(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知道上面几种图形的算法。

) 

4、证明问题。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算理,下面我们来共同证明周长的计算方法。

电脑显示:

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

求周长。

你是怎样想的?

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先把两条长相加,再把两条宽相加。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电脑出示:

先闪烁两条长,列式为:

2=10(厘米),再闪烁两条宽,列式为:

2=6(厘米),最后闪烁周长,两条长和两条宽相加,列式为:

2+3×

2=16(厘米)。

板书小结:

长×

2+宽×

2=周长 

大家再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

(小组讨论发现) 

可以先求一组长和宽的和,再用它们的和乘以2,表示长方形周长里有两组这样的长加宽。

先闪烁一组长和宽,列式为5+3,再闪烁另一组长和宽后分离、旋转、重合、还原,列式为(5+3)×

(长+宽)×

5、评析问题。

以上三种方法,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生答:

6、知识迁移。

如果把这道题的长缩短1厘米,宽增加1厘米,则会变成什么图形?

(正方形)。

闪烁将长缩短1厘米,宽增加1厘米后的图形。

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

⑴ 

集体探究。

⑵ 

汇报交流。

Α:

(4+4)×

2=16(厘米) 

B:

4=16(厘米) 

⑶ 

评价算法(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

7、反馈练习。

七、愉快教学法教学案例。

上面对游戏教学从一些理论上进行了一些的阐述,下面就列举一些实际的案例。

1、开火车。

这是一列火车。

火车怎么叫的?

呜……

出示一列有长长车厢的火车,每个车厢内均标有载客人数如:

9

4

6

5

7

1

2

 

看1号车厢有多少人(9人),2号(14人)……

到站了,他们有的上车有的下车。

我们用他们上车下车自己来出题进行计算。

甲生:

1号车厢下车8人,还剩多少人?

(9-8=1)

乙生:

3号车厢上车6人,现在多少人?

(6+6=12)

丙生:

5号车厢下车5人,上车5人,现在多少人?

(7-5+5=7)

…………

火车载着旅客又向前方开去。

2、扑克牌游戏

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最容易出错

我教你们用一种你们熟悉的东西来练习计算。

这个游戏,大家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

如:

1个人拿1位数1-9

1个人拿2位数10-99

每人出1张,算一道,加法题,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

如果算错了,裁判要帮助你纠正。

(注)可把J、Q、K改造成二位数。

3、算式找朋友。

教师出示“=”,问:

这是什么符号。

在算式中表示什么?

(算式两边都相等)

2+4=6。

除了用6表示,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

还可以用2+4=7-1来表示。

为什么呢?

(生:

因为2+4=6,7-1=6。

6和6同样多)对。

所以2+4=7-1同样多,我们就说2+4和7-1都是6的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5+3=4+4

在哪里,在哪里,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

甲:

5+3=8 

乙:

4+4=8

甲、乙:

对对!

我们俩是好朋友。

…………

4、恰当的风趣幽默

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

如在讲"

鸡兔同笼"

"

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

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

这时教师下令:

全体兔子起立!

提起前面两足!

学生开怀大笑。

之后,教师说:

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

学生答:

45×

2=90只。

少了多少足?

"

26只"

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

有26÷

2=13只兔子,32只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