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664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文言阅读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阅读常识.docx

《文言阅读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阅读常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阅读常识.docx

文言阅读常识

高考文言阅读重点词语归类

1、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

【征、辟】征召(或召请)。

举孝廉,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官内侯。

(《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遍征(召请)金陵之贵客文人。

(候方域《马伶传》)

注:

提示其余特殊意项。

【迁】调动官职。

⑴多指升官。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朗,再迁为安乐太守。

(《后汉书·陈王列传》)

⑵贬,贬官。

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2011江西卷,他多次强硬进谏,(因而)不能够留在朝庭内任职,被贬为东海太守(注意“数”、“内”“迁”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⑶放逐。

顷襄王怒而迁之。

[注]“迁客”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

“左迁”则为降职,贬官。

“迁谪”:

贬谪,如“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拜、除】任命,授给官职。

无何,复除宣徽史,知河阳。

(《宋史·列传七十五》)

【察、举】推举,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进士,并擢制科,调义兴尉。

(《新唐书·裴崔卢李王严列传》)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出师表》)

【拔】提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擢】提拔、选拔(在原官职上提拔)。

朕拔卿于仇虏之中。

(《贞观政要》)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累迁】多次提升。

累迁吏部侍郎。

(2003年高考卷)

【陟】提升,提拔。

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2007年江西卷,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2、“调动官职”的词:

【徙】调动官职,改任。

(杨绩)降长宁军节度使,徙知琢州。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传》

【转】调动官职,改任。

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三国志·毛玠传》)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

(《晋书·李密传》)

【调、改】调动,改任。

3、“代理或兼任官职”的词:

【摄】代理。

请知古摄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一)

【署】委任、代理。

署南平教谕。

(《明史·海瑞传》代理。

成祖即位,命署理部事。

(《明史·宋礼传》代理或兼任官职)

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

(99年高考卷,曹芝对他的回答很惊奇,委任他为府长流参军)

【权】兼任,代理。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胡仔《推敲》)

【假】兼任,代理。

武与副中郎将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汉书·苏武传》)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

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號州刺史。

(2008年安徽卷,(韩休)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

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掌管诏令的官)。

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

【守】

【行】

【兼、领】同时掌管,兼任。

4、“掌管、主持”的词:

【知】主持,管理,可灵活翻译为“作某地的知县”。

(郭永)寻知大谷县。

(96年高考卷)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国语·勾践灭吴》)

久之,(白居易)转中书舍人,知制诰。

(2008年浙江卷,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

见8条④)

【当、行】主持,执掌。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北邀当国者相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迁左丞,行徐州事。

(2000年)

【典】主管,掌管。

玠尝为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

(《三国志·毛玠传》)

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

【司】主管,掌管。

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苏轼《教战守策》)

[注:

“司”的其余意项——1、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署,机构。

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

如“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李密《陈情表》)“召有司案图”]

【董】监督,管理,主持。

随人使少师董成。

(《左转·桓公六年》随,春秋诸侯国。

成,议和,讲和,求和。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

【领、督】管领,统属。

“总领众职”“总督漕运”“督运如故”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2010全国Ⅱ卷,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尸】执掌,主持。

且诸侯盟,小国固必有尸盟者。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主、执、长、掌】掌管,主管。

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

(《史记·吕太后本纪》勃:

人名。

执牢狱者无病。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如振落叶耳。

【莅】执掌,主管。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注意其余意项)

【充】担任,充任。

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2007年重庆卷,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5、“京官外任”的词:

【出】由京城改地方官,出任,外任(与“入、还或至”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出】①出任,外任,离京为官。

永和间,出为河间相。

(《后汉书·张衡传》)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刺史。

(2000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

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

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

出为號州刺史。

(2008年安徽卷,(韩休)提拔为左补阙(唐代谏官名),出任主爵员外郎。

又回朝廷任礼部员外郎,担任制诰(掌管诏令的官)。

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

②放逐。

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帝不能夺。

(2008年安徽卷,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问,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就不能接受召令。

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

【放】京官外任。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

(梁启超《谭嗣同》)

【逐】赶出京城。

【窜】放逐,贬官。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迁】

6、“帮助、辅佐或辅助”的词:

相、拂、翼、匡、赞

【相】辅佐(作某国的丞相、相国、宰相),帮助。

(想一想“宰”的意思。

且臣闻管仲相齐。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拂】同“弼”。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翼】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辅助,意译为“传扬”。

这是我用来传扬圣人之道的手段。

【匡】辅助。

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难。

【赞】帮助,辅助。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7、表示“憎恨,嫉妒”的词:

【嫉】恨,憎恨。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害】嫉妒。

冯敬之属尽害之。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恶】①憎恶,讨厌,不喜欢。

好逸恶劳。

②嫉妒: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赤壁之战》)

【疾】①憎恨、厌恶或痛恨。

君子疾夫舍曰“欲知”而必为之辞。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②嫉妒。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列传》)

【怨】构怨于诸侯。

【毒】憎恨,怨恨。

若毒之乎?

……又安敢毒乎?

(《捕蛇者说》)

8、治理:

宰、御、为、修(整饬,治理)、道、(见7页)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史记·陈丞相世家》)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齐桓晋文之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道千乘之国。

(《论语·学而》)

9、中伤、陷害类的词

【中、诬、发】

【隙】与某人有隔阂。

融与郗虑有隙。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劾】弹劾,揭发罪状。

乃劾富民父子数人共杀女奴。

(《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刺】指责、斥责。

刺诸县短长。

(96年高考卷)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衔】恨,怀恨。

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

(《明史·海瑞传》)

遣吏部尚XX璟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

(《刘东堂言》)

【谤】

【讥】

【短】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

(《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谮】夫人谮公于齐侯。

(《公羊传·庄公十年》)

【贾祸】招来祸患。

或谓永:

“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

(96年高考卷)

【败、构】陷害。

卫太子为江冲所败。

不速去,无俟奸人构害。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

【构】挑拨离间。

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左传·殽之战》)

【黜、谪、左迁】罢官、降官

黜仁约为清水令。

(2000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属怨】结怨。

【飞短流长】

10、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坐】①因犯罪、因犯……罪、因犯错而定罪。

滂坐系黄门北寺狱。

(《后汉书·党锢列传》)

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汉书·龚遂传》)

坐谪兴国州判官。

《明史·海瑞传》

②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

晋人使与邾大夫坐。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③犯罪、判罪或牵连治罪。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副有罪,当相坐。

(《汉书·苏武传》)

【案、按】审查、审理、审问、考察。

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后汉书》)

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

【论】判决、判罪或定罪。

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

(《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当】判决、判罪或定罪。

顺等罪当死,勿论。

(《明史·于谦传》)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死,赎为庶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

【报】断案,判决罪人。

报而罪之。

(判决而治他罪。

《韩非子·五蠹》)

【狱】①案件,诉讼或官司,判决词或审判书,案文或罪案。

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续资治通鉴》)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左传·曹刿论战》)

②审案、审讯、审判。

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赴洛阳狱。

《后汉书·党锢列传》

【谳】审判定案。

盗发即时捕治,请於上官,谳实即处决。

(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

【辞】①讼词,口供。

②审问,审讯。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汉书苏武传》)

【檄】文书。

【鞠】审讯。

【牒】①文书。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2001京、皖、蒙春季高考卷)

②讼词,状子。

【治】

【决】

【置】

11、表示要求辞官回家的词语。

【乞骸骨】告病告老请求退休。

莽上疏乞骸骨。

(《汉书·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上》)

【致仕】请辞官回家。

乾统初,(杨绩)乞致仕,不许。

(《辽史·列传第二十七》)

【致政】辞官,卸职。

寡人之爱弟。

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柳毅传》)

【归养】回去奉养父母。

独子无兄弟,归养。

(《信陵君窃符救赵》)

【去】

【削籍】

【】

【】

12“官署或衙署”(典型的):

曹、部、台、县官、司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

还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孔雀》)

台:

古代官署名。

御史台。

县官:

①天子。

②县级官吏。

③指朝廷,官府。

如,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注意:

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

《汉书·马援传》掾,古代属官或属员的通称。

13、表示“遭受”之意的词:

着、被、离、罹、遘、遇、及、迨、购、构、见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咏梅》)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

离骚者,犹离忧也。

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

“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

”(《柳毅传》洞庭君看完信,用袖子遮着脸哭道:

“老父的罪过,看不明,听不清,因而同聋子瞎子一样无知,让闺中的弱女在远方受陷害或伤害。

”)

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14、表示“推测”的词:

【盖】大概。

善始者实繁,克众者盖寡。

(《谏太宗》)

【庶几】差不多。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实行王道)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庶几,其,表示加强揣测语气的副词。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同上。

也许,大概)

【其】

【殆】①大概。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石钟山记》)

②近于、几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近于,几乎)//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梦溪笔谈·雁荡山》)

③恐怕,可能。

王曰:

“若是其甚与?

”(孟子)曰:

“殆有甚焉。

”(《齐桓晋文之事》[能有]这样严重吗?

……恐怕有更严重的呢。

【略】差不多、几乎。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刘敬亭传》)

【或】或许、也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状】状河伯留客之久,若(你们)皆罢去归矣。

《西门豹治邺》

【应】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雨霖铃》//多情应笑我……《赤壁》料想。

推测之意。

15.表示“确实、实在、的确”意思的词:

【信】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审】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史阁部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全祖望《梅花岭记》)

【实】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固】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洵】洵美且异。

《诗经》

16、表示假设的连词有:

使、向、或、且//如、倘、使、

【若】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左传·烛之武退秦军》

【其】其若是,孰能御之?

【则】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傥】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

《狱中杂记》

【当】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而】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脱】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柳毅传》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诚】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史记·屈原列传》

【今】……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苟】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国语·勾践灭吴》)“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即】即不幸有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贾谊《论积贮疏》)//即不为河伯取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西门豹治邺》)

【必】例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尉迟敬德如果一定要反叛的话,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

【为】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自】自非亭午(正午,中午)夜分,不见曦(阳光)月。

郦道元《三峡》

【盖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赤壁赋》表示假设语气。

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

【如】如使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向】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向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借第令】借第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非】

【倘、使、如】

【且】

17、表示“称赞、赞扬、赞成”

【多】①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韩非子·五蠹》②士亦以此多之。

《汉书·灌夫传》

【嘉】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遗之。

【与】①吾与点也。

《论语》②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中山狼传》③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称】(毛玠)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三国志·毛玠传》以……称:

因为某些才能而被人称赞。

【誉】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称赞,赞美。

【叹】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赞叹)

【旌】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张浦《五人墓碑记》表彰,表扬。

【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

(《孟子告子下》表彰,表扬。

【许】

【宣】

【】

18、表示“轻视,看不起,贬低”:

【少】且夫我常闻少仲尼之闻。

《庄子·望洋兴叹》

【鄙】孔子鄙其小器。

《训俭士康》

【贱】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薄】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②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柳毅传》

【易】贼易之,对饮酒,醉。

柳宗元《童区寄传》

【卑】

19.疑问代词或副词:

【安】【焉】、【何】

【曷】①什么。

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②为什么,怎么。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③何时,什么时候。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诗经·君子于役》)

【盍】何不,为什么不。

盍各言而志?

(《论语》)

【恶】哪里,怎么。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胡】①为什么,怎么。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貉兮?

(《诗经》)②什么。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论积著疏》)

【盖】①何,怎么。

技盖至此乎?

(《庄子·庖丁解牛》)②通“盍”,何不,为什么不。

盖亦反其本矣!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乌】何。

吾自有目,乌用镜为?

20.责备,指责:

责或谴。

【督、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史记鸿门宴》

【咎】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诛】口诛笔伐

【让】平原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尤】怨天尤人。

(怨恨,归咎)

【罪】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归咎、归罪)

【谪】室人交遍谪我。

《诗经·北门》室,家。

交遍,一齐。

【刺】

【折】

【伐】

【怨】

【数】

【讨】

21宽容、宽恕、宽免:

恕、宽或容。

【贷】汝罪当死,今姑贷汝。

《书博鸡者事》严惩不贷

【宥】宽宥原宥(原谅)

【饶】日月相迈不相饶,令我愁思怨恨多。

(鲍照《行路难》宽容,让。

【假】愿大王少假借之。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赦】

22“全、都”

【备】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传·城濮之战》

【悉】怀王悉发国中之兵以深入击秦。

《史记·屈原列传》

【尽】秦将王剪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具】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俱】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全,完全。

(见73、74条中“绝”的义项)

【咸】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孟子·庄暴见孟子》

【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既】楚军未既济,晋人击之。

【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触龙》竭力,全力。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女娲补天》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或】

【毕】

【遍】

【绝】

23、“只、仅仅、不过、只是”:

【第】

【特】

【独】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战国策·触龙说》)

【顾】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如姬之余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直、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促织》

【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惟】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谏太宗》

【啻】不啻

【才、裁】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蒲松龄《山市》同“才”。

【多】

【则】

【乃】

【抑】

24、“到、往、去”某地:

【趣、趋】奔向,前往。

【涉】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左传·齐桓公伐楚》//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涉足,走到。

【如】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史记·屈原列传》

【诣】贾余庆等以祁请史诣北。

《指南录》后序

【之】牛何之?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齐桓》然后驱使他们做善事,所以老百姓跟着国君走挺容易。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

【次】有指摘其诗文一字者,衔之次骨。

纪昀《刘东堂言》

【适】适莽苍者,三餐(一日之粮)而反,腹犹果然(食饱之状)。

《逍遥游》

【造】径造庐访成。

《促织》

【赴】

【幸】

【往】

【经】

【遂】

【从】

25、拜访、探问、探访

【省】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魏禧《大铁椎传》看望、探望)

【过】例1、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例2、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2009安徽卷,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

【顾】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存】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信陵》

【诣】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②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请】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公子闻之,往请。

【候】①候武。

《苏武转》②唯不候陈寔

【求】陵求武

【造】必躬造左公第《左忠义公逸事》

【访、谒、见】

26.到、等到:

【暨】

【逮】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陈情表》(还有“赶上”的意思。

而便捷猛鸷终弗逮。

(《冯婉贞》)

【迨】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

《柳》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项脊轩志》

【比】比去,以手阖门。

【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等待,等候)

【伺】凝听翔立,若有所伺。

……客当居此以伺焉。

(李朝威《柳毅传》等候)

【洎】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忠也。

《六国论》到,到……时候。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富贵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

【迄】迄:

①至,到。

迄今。

②毕竟,终究。

探穴发石,靡计不施,迄无济。

《促织》

【及】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齐桓晋文》等到,到了。

【越】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

【徂】自夏徂秋,此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李渔《芙蕖》

【期】

27.表桌床的:

案、几、床、榻:

(1)案:

几案,长而矮类似桌子的器具。

(2)几:

矮小的桌子。

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项脊轩志》

(3)床:

①坐具。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孔雀东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②卧具。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陈情表》//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榻:

一种长而低的坐卧用具。

28.“难道、怎么”

【独】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②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子耶?

《信陵》

【岂】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其】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前者表示反诘,可以为“难道”,后者表示“推断”。

【抑】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齐桓晋文之事》难道大王要发动战争,使军士臣下受到危害,跟诸侯各国结怨,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庸】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说》

【顾】

【宁……耶】

29.表“违背”的:

牾、忤、逆、倍(背)悖、

惊扰宫中,复怃(触犯)宾客。

《柳毅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廉蔺》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左传·淆之战》

30.表说话的:

曰、云、白、语、晓、咨(谘)谢、折、喻、诰、敕、谕、谓、诏、告、陈、对、辩、问、诘、诉、

31、表“劝说”的:

说、劝、规、讽、讥、谤、谏、争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非常忧虑,多次请求魏王(出兵),他的有辩才的宾客也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

【】所亲或规之曰……司马光《训俭示康》

【】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能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谏,规劝,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