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3506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文化常识.docx

文言文文化常识

文言文文化常识

要想读懂进而鉴赏文言文,只有字词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

因为古代文章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情况和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比较复杂,包括天文地理、科举官场、礼仪习俗、年龄称谓、衣食住行、器皿用具、服饰民族、尊称谦称等等。

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知识,分类解释如下:

1.古代数量词

咫:

八尺

仞:

八尺或七尺

锱:

六铢,一两的四分之一

铢:

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寻:

八尺

乘:

一百辆

跬:

半步,跨出一脚

步:

跨两脚

驾:

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

一世:

三十年

一社:

五十户

一箭之地:

约一百五十步

2.古代少数民族特称

东方少数民族:

西方少数民族:

南方少数民族:

北方少数民族:

狄、胡

3.兄弟排行称谓

老大:

伯、孟,如刘伯温、曹孟德

老二:

仲,如孔仲尼、范仲淹

老三:

叔,如孙叔敖、蹇叔

老小:

季,如季路、项伯为项羽季父

4.古代年龄特称

幼年:

垂髫

10-15岁:

总角、及笄

15岁:

结发、束发

16岁:

破瓜

20岁:

加冠、弱冠

30岁:

而立

40岁:

不惑

50岁:

知命、艾、半百

60岁:

花甲、下寿、耳顺

70岁:

古稀、中寿

80岁:

上寿、耋

90岁:

髦、胡耉

100岁:

期颐

5.古代官场专用语

放:

本意为放逐,特指京官改为外任。

拜:

任命,多用于升任高官。

谪:

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除:

授予官职。

迁:

升调、调动

徙:

平职调动。

复:

恢复旧职。

出:

调出京城做地方官。

铨:

选拔官吏。

下车:

上任

左迁:

贬官、降职。

擢:

由选拔而提升。

黜:

罢免革除官职。

举:

被举荐、推荐

罢:

免职外放。

辟:

招聘授官。

召:

聘任。

6.古代礼仪

斋戒:

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以示诚心致敬。

设九宾:

在朝堂安设“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拜:

古人常用的以叩头为方式的一种礼节。

再拜:

拜了又拜,一种隆重的礼节。

先引:

先导,前面引路,一种隆重的礼节。

虚左:

驾车时空着左边的上位表示尊敬。

兄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

不言老:

古代父母健在自己不称老。

布让:

宴席间向客人敬菜、劝餐。

接风:

设宴接待远方的客人。

伏惟:

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说话表尊敬。

朝:

诸侯按规定时间觐见天子的一种礼节。

修敬:

修饰礼仪以示敬意。

盟:

两国或两人以上聚会杀牲歃血的仪式。

庙见:

帝王即位后在宗庙举行的拜祖之典礼。

封禅:

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

稽首:

最隆重的一种拜礼。

九拜:

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等九种拜礼。

加冠:

古时男子年满二十举行的一种郑重的加冠仪式。

拜将:

古代任命大将举行的隆重礼节。

负荆:

古代表示认错赔礼的一种礼仪。

侍立:

向对方表示恭敬的一种礼仪。

辞谢:

婉言道歉。

东向坐:

室内最尊的上位。

7.古代科举

童试(院试):

每年一次,在州、府、县进行,主考为知县、知府、学政,应试者为儒童或童生,考试内容除经、史、子、集、时务外,主要考八股文或试贴诗,录取者为生员(庠生),俗称秀才。

乡试(秋闱):

三年一次(多在农历八月),在省城举行,主考为朝廷专员,应试者为秀才,考试内容同上,考中者为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春闱):

乡试后次年的春天(多在农历三月)在京师由礼部主持,主考为朝廷大臣,应试者为举人,应试内容同上,录取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

会试后的四五月,在京城朝廷大殿进行,主考为皇帝、亲王,大臣监试,大学士、部院大臣评卷,应试者为贡生,考试内容主要是策问(就当时政、经济等问题发问)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此三名为“进士及第”为一甲;然后为“进士出身”,为二甲;最后是“同进士出身”,为三甲。

8.天文历法

天干地支: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项;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项。

天干表示次序,地支表示时间,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依次按序组合60对,如甲子、乙丑、丙寅等。

阴阳:

阴指地、水、山北、水南、月亮(太阴);阳指天、火、山南、水北、太阳。

五行:

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胜):

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八卦: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四象:

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等人们想象中的四种动物。

朔、望、晦:

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望”,每月月末一天为“晦”。

十二时辰: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古代时间词语

期年:

满一年积年:

好几年

曩:

从前旦日:

第二天

久之:

很久向:

先前

良久:

很久旦:

早晨

异日:

将来翼日:

明天

翌日:

次日质明:

天刚亮

亭午:

正午暝:

天黑了

即日:

当天中夜:

半夜

未几:

没多久既:

已经

初:

刚开始顷刻:

一会儿

适:

刚才已而:

不久

瞬息:

一眨眼少顷:

一会儿

今者:

现在寻:

不久

倏尔:

忽然夜阑:

夜深

遽:

立刻薄暮:

傍晚

卒:

突然,同“猝”

秋:

时候无何:

没有多久

尔来:

从那以来既望:

阴历十六

食顷:

一顿饭的工夫

10.古代器皿

镬:

煮食物的一种大锅

缻:

盛酒的瓦器

弩:

一种利用机械发射的弓

卮:

酒器

笏:

上朝用的手板

镆铘:

有名的宝剑

椟:

匣子

觞:

一种酒器

臿:

一种掘土工具

箪:

古代盛饭的竹器

屦:

用麻、葛等制成的鞋

管龠:

箫笛类乐器

箧:

书箱

銛:

一种短兵器

硎:

磨刀石

铩:

古代一种长矛

银瓶:

汲水器

敲扑:

短长刑具

大吕:

周庙里的大钟

檀板:

檀木制的拍板

钿:

金花

九鼎:

夏禹铸的九个鼎

铛:

平底的浅锅

樽:

古代盛酒的器具

金戈:

金属制成的长枪

斛:

一种量器

珰:

耳坠

羯鼓:

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漏:

用滴水计时间的器具

鉏耰:

一种似耙而无齿的农具

钩:

一种似剑而曲的短兵器

鼎:

古时烹煮用的一种三足两耳的器物

篦:

古代妇女戴在发髻上的装饰品

斧钺:

形似斧而较大的一种兵器

枷:

套在犯人颈上的刑具

觚:

古代一种长身细腰、形如美女的盛酒器

箜篌:

古代一种弦乐器

簋: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拂尘:

一种形如马尾,后有持柄,用以拂拭尘土的用具

11.古代地名

西安:

京兆万年、丰镐、长安、芷阳、三辅

南京:

上元、金陵、建业、江宁、白下、应天、石头城

北京:

大都、中都、顺天、北平

九州:

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八荒:

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五湖: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四海:

东海、西海、北海、南海

二陵:

北陵东崤山、南陵西崤山

三都:

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

五岭:

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

五岳:

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六郡:

会稽、吴、丹阳、豫州、庐陵、新都

四渎:

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

六合:

东、南、西、北、天、地

五方:

东、西、南、北、中

江西九江:

浔阳、柴桑

浙江杭州:

临安

山西:

崤山或华山以西

塞外:

长城以北

江表:

长江川南

吴越:

江东地区

彭蠡:

鄱阳湖

江苏苏州:

吴中、吴门

汉东:

汉水之东

江苏镇江:

京口

山东:

华山或崤山函谷关以东

江东、江左:

长江在芜湖、南京一段南岸地区

河东:

黄河以南的山西省西南部

关外:

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山海关以外的辽吉黑

关内:

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山海关以西地区

关西:

函谷关或潼关以西

河南开封:

汴京、祥符、大梁、汴梁、东京

12.古代服饰

冕:

大礼帽,天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时所戴

纶巾:

冠名,又称诸葛巾,一般为军师所戴

裘:

皮衣,毛皮在外

屐:

木鞋

缙绅:

缙是赤白色的帛,常用作绅带,带子在腹前打结,多余下垂部分叫绅,古代做官的人要插笏于带间,后把“缙绅”或“绅士”作为仕宦的代称。

绔:

裤子,无裆的套裤

帛:

又称缯,丝织品的总名

缟:

又称素,是未经染练的缯帛

褐:

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为穷苦人所穿

履、屦:

上古的鞋叫屦,汉代以后叫履,一般用草、麻、皮、丝等制作。

丝履、丝屦多为贵族所穿,穷人穿草鞋。

蓑衣:

雨具,用草编织而成

13.古代建筑

宫:

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

府:

达官贵族的住所

邸:

高级官员的住所

观:

道教的庙宇

厢:

正房两侧的房屋

陵:

帝王的墓地

庵:

尼姑住的佛寺

牌坊:

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

阙:

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

塔:

用来藏舍利或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居多

刹:

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

寺:

僧众供佛的处所

庙:

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

祠:

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或公众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

堡:

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

亭:

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

坛:

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

榭: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阁:

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楼

轩:

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14.尊称或敬称

令堂:

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

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尊:

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亲:

尊称对方的亲戚

足下:

对朋友的敬称

陛下:

对君主的尊称

诸君:

对多人的尊称

夫子:

对学者的尊称

惠存:

敬辞,请保存

令阃:

尊称对方的妻子

令爱、令媛:

尊称对方的女儿

先生:

对知识分子的敬称

阁下:

敬称对方

先烈、先哲:

尊称死去的人

公:

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

高足:

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大驾:

对来访者的尊称

夫人:

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贵庚:

敬辞,问对方年龄

贵恙:

敬辞,问对方的病

钧旨:

敬辞,指对方说话

高论:

敬辞,指对方的言论和见解

高寿:

敬辞,问老年人年纪

芳名:

敬辞,问对方姓名(多用于女子)

惠顾、莅临、光临:

敬辞,称对方到来

赐示(爱、教):

敬辞,称对方给予指示、厚爱和指教

海涵:

敬辞,请对方大度包容自己

海量:

敬辞,称对方宽宏的度量

恭喜:

敬辞,祝贺对方喜事

屈就:

敬辞,请对方担任职务

屈尊:

敬辞,指对方降低身份俯就

赏光:

敬辞,请对方接受邀请

赏脸:

敬辞,请对方接受要求和赠品

15.谦称谦辞

家严:

谦称自己的父亲

妾:

女子谦称自己

家母:

谦称自己的母亲

窃:

谦称自己

奴家:

青年女子的谦称

小人:

地位低的人的谦称

不才:

“我”的谦称

仆人:

男子的谦称

鄙人:

自己的谦称

在下:

自我的谦称

贱内:

谦称自己的妻子

卑下:

谦称自己

愚见:

谦辞,说自己的见解

寒门:

谦辞,称自己的家门

敢问:

谦辞,冒昧请求别人

小弟:

对熟人或朋友谦称自己

过奖:

谦辞,指对方的表扬或夸奖

见笑:

谦辞,指自己言行的拙劣被人笑话

托福:

谦辞,指对方福气使自己幸运

高攀:

谦辞,指与地位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恕:

谦辞,请对方宽恕原谅自己

16.文化现象

三教九流:

三教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古代四大艺术:

琴、棋、书、画

古代六种学问或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蠧:

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