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673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电大政治学原理课程学案指导自学Word文档格式.docx

①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②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③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④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⑷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①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揉合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②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

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⑸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分化,政治研究出现新的转机。

①晚清统治者中的“守旧派”,企图继续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精神支柱,维持其君主专制和家族统治;

但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们也不得不退却,实施所谓“新政”;

统治阶层中的开明人士,即所谓的“洋务派”,积极推动“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以求“师夷之长技以治夷”。

②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通过著书立说、逐译名著、甚至改革实践,介绍和倡导西方现代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设计中国的政治蓝图。

梁启超对中国政治走向提出设想,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派”,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满清家族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践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所谓“三民主义”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实施了“五权宪法”和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方案。

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催生了由共产主义者所组成的“革命派”力量。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人在上海、广州等地讲授马克思政治学的基本内容。

邓初民在20世纪20~30年代先后编著了《政治科学大纲》和《新政治学大纲》,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阶级、政党、革命、国家、政府等政治范畴的基本原理。

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政治问题展开研究。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毛泽东所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成为主要代表作。

⑺1949年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大陆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一直成为中国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导内容。

①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实施“民众主义”的自下而上的集权式的政治发展策略,政治革命、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反帝反修”等理论成为那个时代政治研究和政治实践的主题;

②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精英主义”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而改革开放、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党政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一系列完善政治制度的相关问题成为政治研究的主要课题。

【思考练习】

1.一般认为,从古代人们开始研究政治问题以来,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的政治哲学时期和现代的政治科学时期。

2.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4.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5.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6.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7.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分别是什么?

儒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

法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霸道”。

8.儒家学说如何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1)儒家学说以孔孟为代表,儒家思想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汉武帝时,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董仲舒改造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方面揉合各家学说的观点,另一方面再次把它与神的意志相结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始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3)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统治思想。

9.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B)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

10.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D)而展开。

  A合法性B治民之术C统治术D治国之道

11.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成果主要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学说?

12.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C)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民粹主义B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研究与社会伦理研究高度结合,因此一直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科。

进入20世纪,中国政治学科才逐步建立起来。

在100年的历史中,中国政治学经历了建立——取消——恢复的曲折过程。

1898年12月,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政治科”作为京师大学堂所开设的8科课程之一,成为中国大学的第一门政治学课程。

1915年,中国社会和政治科学学会成立;

第二年4月,该学会开始出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社会和政治科学评论》。

1932年9月,中国政治学会在南京成立,并分别于1935年、1936年和1942年召开年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被视为可以解释现实和指导实践的惟一科学依据。

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政治学被视为资产阶级“伪科学”。

在政治学科被否定的30多年时间里,诸如中国政府结构与体制,立法、司法、行政机构的权限和关系,党政关系,国家行政管理及人事制度,人民民主权利的保障等许多重大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研究而难以形成系统而清晰的认识。

错误决策进一步导致决策错误。

取消政治学科、否定政治科学的错误决策,更增加了政治实践过程中决策错误的机会。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会的成立(重建)成为中国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4年4月,中国政治学会正式成为国际政治学会(1PSA)集体会员。

这标志着中国政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重新与国际学术界“接轨”。

政治学的学科地位和价值得到重新确认以来,中国政治学发展被认为大体经历了恢复重建阶段(1978—1985)、学科扩展阶段(1986—1992)和学科深化阶段(1992至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政治学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学科体系,并在外国政治研究和中国政治研究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二.掌握: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重点难点)。

P39

  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君民关系为线索,形成了一套将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修己治人,内圣外王,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

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这与西方现代以来明确划分自然与社会、“神道”与“人道”、“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并将政治主要限定在“人道”社会的“公共领域”形成鲜明对照。

  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

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大学八目”,这大体上说是对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最好概括。

中国政治学强调正确认识世界,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远大政治理想,小到个人修身养性,中到家庭单位治理,大到地区和国家发展,治国之道包含天人合一、圣贤政治、等级秩序、家庭伦理、忠孝观念、重民爱民等广泛内容。

三纲五常,被视为维持一个等级尊卑关系的稳定和睦的统治秩序的基本原则。

因此,中国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华夏文明建设的宏大理论。

在这个宏大理论中,“家”的特征明显,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统治者被设定为一个“大家长”,这个家长要在道德上为全国臣民做出表率;

家长要爱臣民,臣民要尊重和服从家长统治。

这与以“国”为特征和单位的西方政治学说也形成明显对照。

在那里,存在着角色和利益不同的人;

不同的利益所在,要求权力的互相制约;

在这种利益和权力结构中,君主并不被看成是自然的家长,而是行政管理者。

  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

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⑴君权神授说:

解释权力来源与权力监督的最终力量。

  ⑵圣贤政治观:

一种古代的精英政治理论——君主是圣人,大臣是贤才,民众是愚民。

  ⑶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

用家庭伦理观念来规范社会政治秩序,君主是大家长。

  ⑷重民养民教民思想:

从防民的角度出发,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服从统治。

在如何对待臣民的问题上,道家明确提出愚民主张,儒家则强调教民,教民服从,热爱君主,热爱大家庭,热爱等级秩序。

中国传统的愚民和教化政策由此而来。

  ⑸德刑兼重:

儒家重德,法家重刑,统治者兼而用之。

依照孔子的说法,乃“宽猛相济”。

  ⑹法、术、势统治术:

这是法家的思想,是统治者的必修课。

  ⑺重农抑商思想:

中国的思想家认为太富有的人容易为非作歹,商人易于致富,所以要抑制。

证之西方历史,正是如此,商人发展成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斗争。

相比之下,中国的思想家聪明绝顶。

重农抑商政策使得老百姓中间产生不了强大的力量来同政府相抗衡,消除了来自经济力量的威胁。

  ⑻天朝大国理想:

在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世界中心,中华文明是世界之归依。

  ⑼忠孝观念,三纲五常:

主张统治教化从小做起,使人接受服从观念,尊卑观念,习以为常,觉得天经地义。

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中,追求奇装异服不被允许,追求个性化也得不到认同,发明“奇技淫巧”更要受到惩罚。

  ⑽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

春秋大义,名分制度。

每个人在制度结构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不能有非分之想。

  ⑾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这表现在以上各个方面的原则之中,也表现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之中。

清朝的制度可为这些原则的最佳表现,体现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思想统治、行政监察、民族政策等方面。

  ⑿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上述各项理论和原则足以保证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但“变故”也是常有的。

社会出现重大变数,改朝换代之后,一切都可以重来。

1.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结构性特点?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君权神授说;

圣贤政治观;

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

重民养民教民思想;

德刑兼重;

重农抑商思想;

天朝大国理想;

忠孝观念,三纲五常;

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

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所形成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略)

三.了解:

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P41

  在西方,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希腊社会。

西方人对政治的讨论最早从神话故事开始。

古希腊早期的人物如荷马、梭伦、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及芝诺等人,就开始讨论政治问题。

但他们的主张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一般认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系统研究政治问题的发端。

按照一般的历史发展线索,我们可以将西方政治研究分为不同时期:

即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现代时期——当代时期。

1.古希腊/罗马时代:

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

时间:

“古典政治学时代”被分为两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前500—前200)和古罗马时期(前200—476)。

(1)研究主题:

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

古代希腊以城市国家为政治共同体。

这种城市国家的特点是:

小国寡民,市民朝夕相见,彼此熟知。

城市国家到了希腊末年,无力保护自己的安全,城市国家的观念也便渐渐地走向衰落。

随着罗马帝国的日渐扩张,希腊各国最终被征服统一,代替城市国家观念而兴起的就是罗马帝国的世界国家论。

这种观念由于后来基督教思想的渗入和传播而逐渐完整,成为整个中世纪的主导思想。

  

(2)理论内容:

政治思想与伦理学相结合;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早期西方文化和以孔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一样,都把人类的善、幸福和正义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目标和政治生活的首要目标。

(3)理论贡献:

柏拉图留下三篇关于政治和法律的对话,即《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成为政治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他创立了“理念论”,并由此出发,阐述了社会各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理想国”和实现智慧、理性与权威相统一的“哲学王”统治理论。

这为以后理性主义、绝对主义和专制主义倾向的政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从事城邦政制的实证研究,并专门著有《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他区分了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界限,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

而政治学则研究人群的善;

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科学,它以研究最高的善为目的,是一门专门研究组织和安排人类群体生活的学问;

而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国家,国家是最高的社会团体和组织。

此外,他比较了希腊的城邦制度,概括了各种政体形式的不同特点,并深入研究了希腊城邦政体变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为后来政治研究沿着现实主义、历史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的法学家以及早期基督教的思想是西方政治研究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体现。

他们的理论被萨拜因称为“关于世界社会的学说”。

罗马共和制和一个地域广阔的罗马帝国为政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

西塞罗将“国家”界定为领土广阔、族群多元的共同体,并提出了由贵族制、君主制和民主制均衡地混合而成的理想政体形式,主张法治与分权制衡。

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塞涅卡建立了世界国家观。

他以斯多葛派的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世界国家理论。

这种理论作为罗马帝国的政治理念,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大一统帝国。

2.中世纪时代:

被称为“神学政治学时代”。

  时间:

公元476年—14世纪。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世界进入了“中世纪时代”。

中世纪的前半段时间被称为“黑暗的时代”;

后半段出现了学术和艺术的复活,同时王国的发展促成了民族国家的产生,进而导致后来教会权力和国王世俗权力的冲突。

此时,封建主义的权利义务体系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决定着现实政治关系。

关于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

在人类发展史上,必然有一个宗教和神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

西方的这个时代就是中世纪时代。

对于世界“终极原因”的探讨导致了神学理论的产生及其地位的上升。

中世纪的主导力量来自罗马教会。

期间,人们对政治问题的讨论只能被置于神学架构之下。

在政治问题上,人们要为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组织、政治秩序和各种政治现象寻找一种终极性的解释,为政治的合法性提供说明。

中世纪人们对政治问题的神学性解释形成了神学政治学。

  (3)理论贡献:

基督教神学是中世纪时代欧洲的主导思想。

基督教神学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圣·

奥古斯丁;

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托马斯·

阿奎那。

他们作为神学家,都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至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观念。

他们所阐述的神学政治观念被认为是当时的正统思想。

另外,中世纪也存在着教派的斗争(为争夺正统)和教权与君权的斗争。

这种斗争在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经院哲学”与“异端邪说”的斗争。

使神学政治理论逐渐衰弱下去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

二是被称为现代资本主义摇篮的城市的兴起;

三是14世纪兴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

四是15—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

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他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他以研究现实政治为核心,提出政治的目的不是神而是人;

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传统的伦理道德并不构成政治的基础,权力以及为维护权力而运用权术才是政治成败(就个人而言)与政治变迁(就国家而言)的根本。

马基雅维利研究政治问题时所采取的现实主义态度标志着政治观念的一次历史性变革。

3.现代时期:

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

公元1500年—19世纪末城市的兴起,民族国家开始产生,罗马基督教统治走向衰落,现代欧洲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理念逐步形成。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

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

  

(2)理论内容和方法:

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

政治学开始摆脱宗教神学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开始用理性的头脑和经验的眼光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重新思考社会政治生活中最为根本的问题。

因而产生了所谓理性主义的政治学说。

这种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

①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摆脱神学思维的影响,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

②以个人主义为本位,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探讨政治问题;

③以理性思考、逻辑推理和假设、抽象观念(共相)等为手段,对政治问题进行哲学讨论。

中世纪时期,古代世俗文化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和教会的统治而中断。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分别从外部和内部瓦解了宗教文化,恢复了西方文化的世俗性,唤起了资本主义精神。

反对教会的斗争和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形成,使世俗王权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巩固。

在此背景下,以法国的布丹和英国的菲尔默阐述了绝对君主的理论。

  16-17世纪以后,王权的专断和贪婪上升成为继教权专断和腐败之后的一个新的政治问题。

“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社会契约理论、君主立宪理论和人民主权理论的诞生。

  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自由竞争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以边沁和约翰·

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重要成果。

在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托克维尔就成为揭示这一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思想家。

  十九世纪以后,西方世界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此时,旧的以贵族和王权为政治主轴的社会基本上瓦解,而以工业社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开始形成。

在这种结构中,社会出现了新的不和谐:

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矛盾紧张等等。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理性主义的幻想开始破灭。

于是,出现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尼采的反传统、否定理性的超人学说;

孔德、斯宾塞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韦伯对政治权力的社会学解释,以及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从西方现代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可见,其主流理论经历了一个由君权主义向民权主义的转变过程。

在民权政治理念得到确立以后,学术和思想界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坚持民权主义的消极自由主义者,走上了渐进改良,完善宪政的道路,阐述了现代和当代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自由民主主义理论;

一部分坚持激进变革,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走一条类似于积极自由主义者的道路,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而介乎二者之间的则是当今欧洲流行的福利主义国家理论。

  4.当代时期:

被视为“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

进入20世纪以后。

政治学术界和思想界围绕政府和公共权力的作用问题,出现了两种倾向:

对政府和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