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67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缆夹层及沟道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Word格式.docx

L值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条件范围)

10

1、电缆沟内存在绝缘老化、铠甲严重腐蚀的运行电缆。

2、在电缆隧道或重要回路的电缆沟中下列部位,未设置阻火墙(防火墙)、或一段为2米的难燃或耐火槽盒。

①公用主沟道的分支处。

②多段配电装置对应的沟道适当分段处。

③长距离沟道中相隔50米或通风区段处。

④通向控制室、配电装置室的入口处和厂区围墙处。

3、进入控制室、配电室、控制柜、开关柜等处的电缆孔洞没有防火封堵。

4、穿越墙体、楼板进入其它场所的电缆孔洞没有防火封堵。

5、在主要生产厂房、辅助生产厂房和建筑物等处的电缆沟道出口、入口处没有采取电缆防火措施。

6、电缆竖井与隧(沟)道的接口,以及穿过各层楼板的竖井口未采取电缆防火措施。

7、电缆沟(夹层)内,布置有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或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8、电缆沟(夹层)内的照明设备与电缆紧邻。

9、电缆夹层、电缆隧道的交叉密集处、电缆竖井处未设置火灾探测报警装置。

10、电缆沟(夹层)、竖井外附近处没有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8

1、当电缆明敷时,在电缆接头两侧各2~3m长的区段,以及沿该电缆并行敷设的其他电缆同一长度范围内,未采用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措施。

2、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与终端接头处未用专用难燃或耐火接头盒将其封闭。

3、阻火墙两侧1.5m范围内的电缆未缠绕自粘性防火包带、涂刷防火涂料或采用防火隔板分隔。

4、电缆孔洞两侧的非耐燃或难燃型电缆未采用自粘性防火包带或刷防火涂料。

5、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未采用甲级防火门。

6、电缆夹层、电缆竖井隔墙上的门未采用丙级防火门。

7、防火门在正常情况下未保持开启状态,在火灾情况下不能自动关闭。

8、电缆隧道内电缆交叉口及电缆密集段、电缆夹层以及有中间接头的部位,未悬挂灭火弹。

9、电缆的运行温度超过规定值。

10、充油电缆的油压超过规定值。

11、电缆沟(夹层)内配置灭火器材过期。

6

1、重要设备的电缆不是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不符合《电缆防火标准(试行)》第5.1.4条的规定。

2、电缆敷设时未满足下列要求:

①动力电缆与控制电缆应分层敷设,不应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并应进行耐火分隔。

②同一回路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电缆,宜布置在不同层次,并应进行耐火分隔。

③同侧多层支架上的排列,应按高低压动力电缆、强电控制电缆、弱电控制电缆顺序,宜分层由上而下。

④对公用性重要回路、火电厂双辅机系统的厂用供电电缆,宜分开布置在两侧支架上,条件困难时可布置在不同层次支架上。

⑤在同一通道中,不得将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混合敷设。

3、电缆所刷防火涂料剥落严重、厚度不足1mm或部份电缆未刷防火涂料。

4、电缆竖井的长度大于7m时,未做到每隔7m设置阻火分隔;

5、电缆隧道的阻火墙厚度小于240mm。

电缆沟阻火墙的厚度小于150mm。

6、防火墙、电缆封堵使用的防火材料不符合防火要求,耐火极限低于1h。

7、耐火板、防火墙、电缆封堵破损不完整。

8、电缆槽盒破损,防火包封堵不严密。

9、防火门密封不严密,开关不灵活。

10、灭火弹不完好,放置不符合规定,数量不满足防火要求。

11、感烟感温火灾报警装置不完好。

12、电缆沟(夹层)内的照明设备与电缆的距离不足0.5m。

13、电缆沟(夹层)内的照明电压不是24V或36V的安全电压。

4

1、电缆外绝缘轻微损伤。

2、电缆渗油、漏油,铅、铝包龟裂。

3、电缆的弯曲半径不符合工艺规程要求。

4、电缆上积煤、积粉、积尘较多。

5、电缆桥架局部塌落。

6、电缆沟(夹层)进水、积水或进汽。

7、电缆封堵的强度不够,不能承受承受巡视人员的荷载。

8、防火墙、电缆封堵透光。

9、电缆封堵不平整,耐火泥脱落,封堵厚度小于孔壁厚度。

10、电缆沟内的排水设施没有或没有处于良好状态。

11、电缆沟(夹层)附近配置的灭火器,其型式和数量不符合《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附录一、二的要求。

2

1、电缆外皮的接地线没有或不牢固。

2、电缆隧道通风不良。

3、电缆沟(夹层)内存在备品备件及棉丝、扫帚、墩布等杂物。

4、进入电缆沟的门口防止小动物的挡板没有或有缺损,没有放置鼠药。

5、电缆沟(夹层)的门未向疏散方向开启。

6、自然灾害或未知领域引起的事故。

8、存在其它一般性问题。

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时间影响因素E值对照表

表S.3.2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时间影响因素E值对照表

E值

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时间影响因素

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连续作业累计时间≥12小时

每天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时间累计超过6小时。

5

8小时内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间断作业时间累计超过4小时。

8小时内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间断作业时间累计超过2小时。

3

每月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的作业时间累计超过24小时。

偶然在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作业。

 

事故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表S.3.3事故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

C值

危险严重度因素

特大人身伤亡事故,死亡10人及以上者。

9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死亡3至9人,或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

财产、设备毁灭,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未构成重大人身伤亡的死亡事故(死亡2人,或死亡和重伤5人至9人);

财产、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500至2000万元;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30至100万元。

7

未构成重大人身伤亡的死亡事故(死亡1人,或重伤2人至4人);

财产、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100至500万元;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0至30万元。

重伤事故;

财产、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至100万元;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至10万元。

轻伤事故;

财产、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至10万元;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0.2至1万元。

轻微的可恢复的伤害;

财产、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至2万元;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0.05至0.2万元。

轻微疾病症状;

财产、设备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万元以下;

生产设备、厂区建筑物火灾直接经济损失0.05万元以下。

管理抵消因子B2值对照表

表S.3.4管理抵消因子B2值对照表

B2值

管理抵消因子(条件范围)

1、没有制定电缆运行和检修规程、电缆防火管理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维护制度、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

2、没有按规定对电缆接头、中间接头定期测温、红外成像检查。

3、未建立电缆的台帐、清册、中间接头统计表。

4、未建立电缆防火检查记录。

5、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动火时,没有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没有严密完善的防火的措施。

6、没有配备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1、没有每年进行一次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的培训和考试,运行检修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没有掌握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2、运行人员和有关人员没有掌握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3、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不完善,没有将有关的防止电缆火灾的反事故技术措施列入。

4、电缆超期检修。

5、灌注电缆盒的绝缘剂时,熔化绝缘剂的工作没有在外面进行。

6、电缆沟或电缆夹层内动火时,消防人员没有始终在现场监护。

7、电缆沟(夹层)内的感温、感烟报警设施没有定期试验、维护。

8、灭火弹没有定期抽测是否处于良好的灭火状态。

9、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没有定期检查试验,没有处于良好状态。

10、电缆沟内的排水设施未坚持定期检查试验。

11、未能做到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12、技术监控和预防性试验工作虽然开展,但标准不高,存在超期试验、降低标准试验和缺漏试验项目的问题,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和试验数据缺乏分析。

1、电缆检修项目不全,或降低工艺标准检修。

2、电缆发生异动时,没有及时修改和完善电缆的技术资料。

3、电缆的巡回检查、防火检查存在检查不到位、检查项目不全等问题。

4、未绘制全厂电缆敷设分布路径图。

5、预防性检查试验记录、红外成像检查分析记录、检修记录等简单不规范。

6、“严禁烟火”安全警示牌没有。

7、没有制订电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完善,没有演练。

1、建立健全了电缆运行和检修规程、电缆防火管理制度、火灾自动报警维护制度等规定,并严格执行。

2、认真贯彻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电缆防火标准(试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实施导则、《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和有关的反事故技术措施。

3、按照规定认真做好了技术监控、运行检查等工作。

4、认真做好电缆沟和电缆夹层内的防火检查,加强对电缆中间接头的监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认真做好电缆接头和中间接头的测温和红外成像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电缆沟(夹层)内的动火作业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有严密完善的防火措施。

6、及时进行改造,将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移出电缆夹层。

7、按照规定的周期和标准对电缆进行检修。

8、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灭火弹、灭火器材、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配置符合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良好。

9、防火墙、防火门、防火涂料、电缆槽盒和电缆封堵符合安全要求和工艺标准。

10、重要设备的电缆按照规定选用阻燃电缆或耐火电缆。

11、认真做好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运行检修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掌握电缆的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和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

运行、检修人员熟练掌握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2、建立健全了电缆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开展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