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698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方剂学二十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正确答案是C。

选项A、B、D也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条件,但都是主观条件。

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A. 

C.

[解析]本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认识的本质和作用。

本题重点是分析题干中的两个互相作用的关系:

其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说的是客体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感觉、人的认识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而存在,表明的是音乐(客体)对于人(主体)的作用;

其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就是说,美的对象不是对任何人都能引起美感的,这取决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突出表明了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综合这两个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本题的答案:

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4.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产生()

A.这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殊表现

B.这表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发展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C.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这表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决定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题目较为简单,运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答案。

5.在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中,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的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指()

A.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

B.使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C.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D.使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7.在一切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D.经济信息

[解析]人的劳动是一切生产过程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8.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该题考点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体考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该题答案是考研大纲的标题内容,因此该题比较简单。

我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选项B错误。

选项A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选项D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因此ABD这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C。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运动变化B.世界的存在性

C.世界的物质性D.意识的能动性

10.爱国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心灵深处最具归属感和向心力的精神源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发挥着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是

A.爱国情感B.爱国思想C.爱国行为D.爱国传统

11.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决定。

这表明

A.两国的合作重点已转向文化领域

B.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已发生根本变化

C.“国家年”活动将成为中俄双边长期交往的主线

D.双方将全面提升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水平

D. 

[解析]该题属于时事政治,不过多解析。

12.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13.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交换的媒介,所以,正确选项是C。

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强调发展B.坚持统筹兼顾

C.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全面发展

15.企业按固定资本磨损程度以货币形式逐年提取的资本价值,叫做

A.固定资本更新B.折旧费

C.折旧率D.资本价值周转

B. 

16.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

A.建设和谐世界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C.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D.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

[解析]152~154

这3题都是考查第11章和平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出自新教材第13章的内容,采用正选法即可作对。

(原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

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

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7,分数:

34.00)

17.在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阶段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C.农民同盟军问题

D.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2.00)

[解析]首先要搞清楚毛泽东思想的各个历史阶段的起止点和各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及其基本观点,这样在做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萌芽阶段主要指大革命时期。

所以答案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D选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

18.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只知道石油可用来作燃料,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发现了石油可以用来进一步提炼成为许多化工产品的这说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B.同一件商品往往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

D.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发现商品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使用价值这一商品的自然属性本质的理解。

任何商品的用途都不是单一的,因而它就有多种实用价值,而且其使用价值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使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19.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超物质超自然的力量决定的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

C.当代自然科学的新发现D.有神论观点

20.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主观条件有

A.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B.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失败的反复比较

C.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

D.党的理论素养的加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端正

2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这是因为

A.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中国的具体实际

C.中国的历史实际D.中国的时代特征

23.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裂的同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其依据包括()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B.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D.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A、C、D三项分别表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政治和现实依据,而B项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则。

24.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我们对此所坚持的政策和原则包括()

A.宗教信仰自由B.鼓励宗教信仰

C.政教分离D.独立自主自办

对于宗教信仰,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政教分离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但是绝对不会鼓励人们的宗教信仰。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5.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

A.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前者强调经济利益关系,后者强调经济组织关系

B.二者反映的层次不同,前者反映深层次的所有制关系,后者反映资源配置方式

C.前者相对稳定,后者要根据生产力和前者的要求及时调整

D.二者都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项内容虽然正确,但它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故ABC是正确答案。

26.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应当成为

A.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B.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C.具有经营性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经济实体和法人实体

D.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主体

对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应细化并结合实际加以理解。

企业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不能选。

27.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是

A.把可能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的生产力B.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C.对生产力发生反作用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生产关系。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即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必须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现实的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因此,选项A正确。

社会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经济结构又称之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对应,它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即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因此,选项B正确。

社会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力的发展,否则,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选项C正确。

社会经济结构对于生产力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只有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结构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备选项D认为“社会经济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缺乏具体分析,是简单化的片面观点。

28.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影响下波动的中心是生产价格

C.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全社会的价值总额相等

D.生产价格的变动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29.列宁说的“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或“个别就是一般”是指

A.个别同一般完全相同(即个别等于一般)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D.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

30.“全球问题”实质上

A.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B.深刻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

C.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D.是涉及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的复杂问题

“全球问题”说明,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深刻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的矛盾,因此,选项A正确。

“全球问题”说明,科技发展一方面不断满足人类的需要与发展,也有同人类需要与发展相冲突的一面,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因此,选项B正确。

“全球问题”说明,“全球问题”的产生,不仅同科技发展不足有关,而且更同人类社会本身有关,所以它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因此,选项C正确。

“全球问题”说明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社会观念的复杂问题,因此,选项D正确。

31.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A.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B.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

C.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D.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因此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义在于,它是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

把握事物的共性,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理论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也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因此BC不能选。

32.60年代初,对我国农业生产责任制表示支持和赞成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A.邓子恢B.刘少奇C.陈云D.邓小平

33.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三、分析题(总题数:

5,分数:

48.00)

陈水扁自上台以后,从未放弃过“台独”的立场。

从所谓的“一边一国”开始,一会儿“台湾就是主权国家”,一会儿“台湾人民要走自己的路”,一会儿为所谓的“中华民国护照”上加注“台湾”字样,一会儿在高中教科书中将中国近代史列入世界史。

更加危险的是,欲为台湾“正名”,改叫“台湾共和国”。

最近又通过“公投立法”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这一切都遭到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强烈谴责。

10.00)

(1).陈水扁的分裂行径为什么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谴责?

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陈水扁的“台独”行径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

台湾的前途只能由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来决定,实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陈水扁的分裂行径必然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2).阐述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主张。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思路点拨]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要表明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驳斥陈水扁等台独分裂势力的荒谬言论。

强调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两岸谈判是解决分歧的最好的途径。

34.下列是关于我国工业化的材料

材料1

在革命胜利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自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在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关系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

摘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3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摘自《十六大报告》(2002年11月)

请回答:

(1)材料2所说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说明两者的历史关联。

(3)根据材料1、2、3,阐述中国共产党与我国社会主义:

正业化、现代化的关系。

(1)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关系,并把它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

鉴于苏联工业化片面地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来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现在我国正在实现:

工业化,又面临信息化的浪潮,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有三个新的特点:

①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

②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③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3)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相传的执著追求,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这几袋盐实在沉呀!

驴子驮着盐袋,走呀,走呀,累得满身大汗。

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喝了两口水,准备过河了。

河底满是鹅卵石,驴子一步没走稳,蹄子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

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

奇怪!

他觉得背上的份量轻了不少,走起来不再感到吃力了。

驴子很高兴:

“看来,这河水是有魔法的。

我得记住:

到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了许多。

不久,驴子驮棉花了。

装棉花的口袋,看起来很大很大,可份量并不重。

驴子驮着几大口袋棉花,走起来还显得很轻快。

啊,前面又是那条小河了!

驴子想起上次那件事,心里挺高兴:

“背上的口袋虽说不重,可再轻些不是更好吗?

”于是,他喝了两口水,向河里走去。

到河心,他故意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小河里。

驴子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

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好沉呀,比那可怕的盐袋还沉几倍呢!

驴子好不容易走到岸上,他想来想去,想不出原因,便说:

“这河水一定是有魔法的!

能叫重的变轻,也能叫轻的变重。

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则寓言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材料中的驴子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主要特点是轻视理论,夸大感性经验,把局部的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

一个人如果不了解感性认识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沾沾自喜于一孔之见,在行动中就会有很大盲目性,就要像那头驴一样吃尽苦头。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