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737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docx

专题10文言文阅读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自平乡尉免归乡里。

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

“此有好客乎?

”驿吏白以嘉贞,循完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则天曰:

“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

”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选自《大唐新语》)

注解:

①下人:

下于人,在别人之下。

②环堵:

四围墙,形容居室狭小简陋。

③积时凝滞者:

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秀被:

同“披”,穿。

B.余则缊袍敝衣出其间敝:

旧。

C.还次蒲州驿次:

停留,住宿。

D.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咨:

咨询,询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知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B.足肤皲裂而不知人不知而不愠

C.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

D.则天甚异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B.“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另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

C.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及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才能超群的特点。

D.甲文突出自己求学之苦、生活之艰,是为了表达自己爱学习,而不怕吃苦;乙文写张嘉贞布衣环堵,萧然自得,是为了突出他刻苦读书后,才能超群,心态很好。

4.翻译。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

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

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造像图》)

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

介词,用

B.腰白玉之环。

腰: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C.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

同“肢”

D.故余虽愚。

故:

连词,所以

6.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宋濂在文中写道: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结合语段

(一)说说“勤且艰”体现在哪些方面。

8.宋濂和郑板桥在读书方面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请结合两语段内容简要分析。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

汉朝人。

②不逮:

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

逮,及、到。

③大姓:

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

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

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

借。

⑦大学:

大学问家。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手自笔录:

________

(2)礼愈至:

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________

(4)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

(5)主人怪问衡:

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1.(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宋濂和匡衡的哪些故事?

12.(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请从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己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

曾子①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封邑②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③,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④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⑤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①曾子:

名參,孔子弟子,以孝著称。

②邑:

封地。

③反:

同“返.④奚: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⑤纵:

纵然。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蹴尔而与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C.为宫室之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5.根据语段

(一)的内容,简要分析论证思路。

16.语段

(二)中曾子的言行印证了语段

(一)中哪句话?

你从两语段中悟到了怎样的为人处世准则?

(甲)鱼我所欲也(节选)

孟子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墨子为义(节选)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

“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

”子墨子曰:

“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

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①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丙)苏武牧羊

律②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⑤尽落。

(注释)①如:

宜。

②律:

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③旃:

通“毡”,一种毛织品。

④羝:

公羊。

⑤节旄:

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17.选择词组中与加点字意思最相近的一项。

(1)即过故人()

A.三过家门而不入B.登门过访C.将功补过D.才气过人

(2)白单于()

A.一穷二白B.真相大白C.白手起家D.真情告白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19.根据句意,用“/”划分停顿(3处)。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析文章)

20.(甲)文中孟子列举“行道之人”“乞人”的行为要论述的观点是⑴__________;(乙)文中墨子通过⑵_________的方法来向故人说明“为义”的重要性;(丙)文中苏武“⑶___”(用原文回答)的行为最能体现他的民族大义。

(悟文化)

21.《论语·为政》中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联系上面三则文段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请说说你对“勇”的理解。

链接材料:

(1)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桡:

弯曲),是士君子之勇也。

——《荀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钦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发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节选自《林泉高致》)

22.解释下列句中了加点的词语。

(1)钦少辄醉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林壑尤美(4)云归而岩穴暝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4.“乐亦无穷”在语段

(一)第二段中指何而言?

25.语段

(二)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

为什么?

阅读下面两段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26.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何陋之有?

D.属予作文以记之。

2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8.(甲)文中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

为什么?

29.(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自有此山①,便有此泉。

山不过十仞,溪不袤数丈,怪石皑皑,涌湍潺潺。

洞壑无底,云兴其间。

仲春气至,万木华发。

公②登山乐,乐者毕同。

无小无大,乘兴③从公。

时④公荐觞⑤,酒酣气振。

舍⑥瑟咏歌,同风舞雩。

时时醉归,与夕鸟俱。

(选自独孤及《琅琊溪述》,有删改)

注:

①山:

指琅琊山。

②公:

指治理滁州的李幼卿。

③乘兴:

趁着兴致。

④时:

不时。

⑤荐觞:

举起酒杯。

⑥舍:

放下。

3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

(2)树林阴翳翳:

(3)洞壑无底壑:

(4)酒酣气振酣:

3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行者休于树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伯牙善鼓琴》)

B.禽鸟知山林之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乘兴从公

D.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

3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时时醉归,与夕鸟俱。

33.两文中的治理者有着同样的为官情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

①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曹植。

③落水的女神。

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拥毳衣炉火

(2)欲下一语

3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36.甲文画线写景句主要运用(描写手法)_________,乙文画线写景句主要运用(修辞手法)_________。

37.说说下文加点字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链接材料:

橘生①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②,叶徒相似,其实③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④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⑤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节选自《晏子使楚》)

①生:

生长。

②枳:

一种植物,果实味道苦酸。

③其实:

它们的果实。

④所以然者何?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⑤得无:

莫非。

3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屋舍俨然

B.故患有所不避也出在无敌国外患者

C.是亦不可以已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3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孟子》,《孟子》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

选文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的人生观。

B.本文开篇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鱼和熊掌为喻,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作者认为,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D.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作者认为,当“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41.孟子善于运用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请谈谈这种写法在选文和链接材料中分别是怎样运用的?

42.下面是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写下的绝笔。

请联系本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请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镜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

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3.对划线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先\天下之忧\而忧

4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去:

到,往)B.锦鳞游泳(锦鳞:

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

探求)D.吾谁与归(归:

归依)

45.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不因得到外在的财物而使自己高兴。

B.外物永远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C.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

D.不因外物带给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来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B

2.B

3.D

4.①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②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嘉贞。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B.句意:

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

敝:

破旧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指张嘉贞/助词,的;

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转折,却;

C.助词,……的样子/形容词,对,正确;

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形容词,不同;

故选B。

3.D.联系上文,“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可知,乙文写张嘉贞布衣环堵,萧然自得,是为了突出他胸怀大志,在贫困的环境中可以做到怡然自得,不是为了“突出他刻苦读书后,才能超群,心态很好”。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①以,因为;中,内心;足乐者,足够值得快乐的事;不知,不觉得;口体之奉,吃的穿的。

②以问,省略句,“以之问”,拿这件事询问;具,同“俱”,全,都;以实对,按实际情况回答;因,于是;以己官让之,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嘉贞。

【点睛】

【甲】参考译文:

当我外出求师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旅馆主人处,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穿有珠穗、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念头。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乙】参考译文:

张嘉贞潦倒失意而胸怀大志,既不自认为与众不同,也不自卑于人,从平乡尉任上免官归乡,身为平民住在四围土墙的屋子中,凄清冷落而怡然自得。

当时人们并没有谁了解他。

张循宪凭御史身份出巡,回来时住蒲州驿站。

循宪正要回报情况,出使的事情还有没有解决的,心中很是忧虑。

张嘉贞问驿站的小吏:

“这里有好的客人吗?

”小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

张循宪叫来张嘉贞和他相见,拿那些经过长时间没有解决的事情询问,张嘉贞随着情况灵活应答,没有什么事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