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749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英美文学浪漫主义Word格式.docx

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无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强调善为万物之源。

这个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emeroson)的人性本善(believedthatmanwasapartofabsolutegood)和梭罗(thoreau)的自然才是神圣的“洁白无瑕”(beheldp>

二、英美文学浪漫情怀的不同之处

英国的浪漫情怀起源于诗歌。

英国诗人彭斯和布莱克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后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逐渐融入文学作品中。

美国的文学史上浪漫情怀最重要的阶段就是18世纪末到南北战争爆发。

而且美国的浪漫情怀受国外影响甚大,虽然英美文化传统在很多方面都一样,因而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国家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英美文学中的浪漫情怀的不同点多于相似点。

(一)出现的时间、历史背景不同

英国浪漫情怀起源于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工业革命的真实反映。

作者所抒发的浪漫情感与社会紧密相连。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英国转变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农业时代被工业时代所取代,机器高速生产使这一时期的英国成为世界生产领域的龙头老大。

与此同时,产品也面临各国的需求,由于英国本土能源有限,所以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短缺状况。

社会最底层而且人口数量最大的工人们开始了大面积的能源开采以满足生产需要。

工人们的辛苦劳动与获得的价值不成正比。

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剥削压榨工人们而来的资本用来进行无休止的殖民扩张,在国外开拓无境的领地,在国内,政府用严酷的刑法对付人民群众,最后导致人民的反抗情绪日趋高涨,最终导致了宪章运动和议会的改革。

浪漫诗人们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形之于诗,因而表现出空前尖锐的浪漫主义情怀诞生了。

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起源于18世纪末期,一直持续到南北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阶段。

因为英、美两国许多传统相似,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国家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国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动乱,地方运动此起彼伏,所以这一时期兴起了写美国本土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又强调自然对人的作用。

人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人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自己,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美国浪漫情怀诞生了。

(二)英美浪漫情怀的流派不同

英国的浪漫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

一个是以赞美美丽自然风景为主,具有田园气息的消极“湖畔派”,与之对应的是充满时代气息和对现实社会不满想要破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希望革命带来和平新生活的积极浪漫主义。

不同流派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消极的浪漫情怀充满对社会的各种失望,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幻想创造了一种太平天国中理想的太平社会,他们逃避现实。

积极的浪漫主义则是面对现实社会有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和黑暗,但是仍然能够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乐观主义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以及社会和家庭赋予自己的压力。

相对于英国的两个流派而言,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更多的是强调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表达,超验主义中这样说道:

人是神圣的,必须强调人真实的感受,超自然的心态。

每个人必须充分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这样人类才能够团结在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事业而奋斗。

(三)英美浪漫情怀的定义和主题不同

英国的浪漫情怀主要指的是反对现实,追求浪漫,这是当时英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因为现实过于悲催,所以更多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于虚幻的情感和自己创造的不真实世界中,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最大安慰。

这也必然决定了英国浪漫情怀的主题是充满忧郁和苦难的。

而美国浪漫主义情怀则是反对传统,强调人的作用。

很多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极为敏感的人性特征。

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赞扬个人和普通人,这几乎成了美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信仰。

美国浪漫情怀既有对英国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继承,又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

它的主题表达的是美国人民乐观的情感和对社会发展相对满意的心态。

(四)英美浪漫情怀的特点不同

英国浪漫主义所创造的是一种自然、想象的环境,反对古典主义,多以抒情为主,托物言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而且还强调音乐美,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忘记烦恼与痛苦,并且还夹杂着不少哥特式的成分。

而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则是派生的,具有派教主义的特点,反对道德上的约束,大力提倡通过教义使人思想开放,信仰加尔文教。

(五)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3]《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

聊城大学石兴泽,杨春忠.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处境尴尬[n].社会科学报,2009.

[作者简介]

杨文文(1980—),女,硕士,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

【篇二:

万丽丽

摘要:

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这一时期正好是英国的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这种文学思潮的产生,对未来的英美文学乃至欧洲文学和世界文学都起到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浪漫主义流派喜欢自然和自由的意志,用文字来诠释自己表达的意愿,代表着英美文学的成熟。

分析认为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是具有基本的特色和文学内涵的,一方面,封建主义的落后已经不能够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作家要站在民主主义的立场;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又有很血腥和残酷的一面,作家又有一种留念旧制度的立场。

因此,笔者从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基本特色入手,着重分析英国和美国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代表作和代表作家的文学特色和内涵。

关键词:

英美浪漫主义;

文学特色;

自由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6)-17-0-02

英美浪漫主义时期产生于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期,所谓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是一种创作的方法,是一种文学的释放和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纵观浪漫主义产生的时期,其特色就是封建主义向资产阶级过渡的时期,有着一种“理性崇拜”的文学思潮,因此,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被当成了英雄来进行描写,其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有着很明显的哲学寓意和政治的议论性,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的。

19世纪的英美浪漫主义的文学是英美文学发展的辉煌时期,其发展过程为英美近代文学的发展甚至欧洲近代文学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期的英美文学和欧洲文学带来了繁荣的景象,标志着欧洲文学和英美文学的成熟。

一、英美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色和文学内涵

首先,19世纪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色在创作的过程中强调了创作的绝对的自由和无拘无束,喜欢在一种自由的形式下创作自己的作品,不想受英美文学早期的古典主义时期的清规和要求,因此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英美文学的书写是突破了文学在早期的写作特色的现实的藩篱的。

其次,19世纪的英美浪漫主义时期,是封建主义向资产阶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表现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封建主义的落后已经不能够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一大批作家要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表现对封建主义的抨击,从民主主义的立场;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又有很血腥和残酷的一面,一部分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又有一种留念旧制度的立场,而抨击资本主义罪恶的现象。

再次,英美浪漫主义时期还表现的文学特色体现在浪漫主义的文学都是从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分不开的,有一大部分的作家比如雨果和大仲马都是用浪漫主义的无拘无束的手法来描写历史现象。

另外,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还有一部分作家的写作特点着手于自然风光,因为在体验资本主义时期的时候,比较厌恶资本主义时期的文明和现实,因此从浪漫主义的立场回归到自然中,成为“回归自然”的主张。

最后,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来看,从写作上来看,一般都是强调作者感情的自由的表达和抒发,在感情的表达下已经突破了原有的古典主义的拘束,有强烈的自由的意志。

浪漫派还对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开始了有成效的探索,从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尤其是对民间艺术民间文学和社会底层的重视开始加剧,从创作题材来说,诗歌题材和长篇小说的创造也在加强。

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在修饰和表达上还喜欢用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从美学的价值和文学的价值体现来说,比较重视丑,也大力的提倡了文学的想象力。

英美的浪漫主义文学在表达作者感情的时候,最喜欢的基调就是忧伤、忧郁的情怀,这是浪漫派作家最喜欢的表达形式。

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色

英国的浪漫主义派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对资本主义的文明和发展是有一定意见的,是不满的,因此在描述自己感情的时候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感觉,也有想隐蔽自然的想法和倾向。

作为浪漫主义派别,这些伟大的代表作都为20世纪英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比如雪莱的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虽然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神话却有比喻的作用,神话告诉大家被压迫的底层人员的苦难,这种苦难必然导致反抗,暴君最后的下场就是被推翻,也做了预言,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

最出名的一句“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出自于雪莱的作品。

英国的浪漫主义派还有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拜伦,拜伦可以称之为浪漫主义的一代宗师,拜伦的作品是时代的作品,体现的也是时代的激情和热情,拜伦的作品更是才情、哲学、深度、力量的代表,也有着反抗的意识,还有着自己独有的价值标准和精神生活,包括了文化概念。

其著名的代表作就是长篇叙事诗《唐璜》,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深思和审视,有着内涵的检阅,也发人深省。

因此,拜伦的作品不仅影响着英国文学的发展,还在整个英美浪漫主义时期,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带动力,把拜伦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称之为“拜伦式的英雄”。

拜伦的《唐璜》在英美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文学特色和主体思想就是通过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冒险精神来诠释时代的特征,尤其是封建主义的专职和社会道德的虚伪性。

这部作品主要的历史背景是以英国背景和社会为现实的,揭示和讽刺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建筑在封建和资产阶级上面的从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为出发点的婚姻是不幸的,《唐璜》也诠释了作者正义的感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以及呼吁和倡导被压迫者参加战斗的号召。

三、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色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是根据美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发展而来的,客观地说,美国在历史上和文化上是有独特的文学特色的,和欧洲一直贯穿以来的文学流派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欧洲文学和英美文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美国的文学产生有着民族文化独立的结果,是特殊时期民族发展的历史;

另一方面,受到英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也有重要的发展。

在19世纪上半时间内,美国的文学发展受到了英国的浪漫主义流派的影响,因此,美国在文学的发展和文学的特色上有了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可以这样说,美国的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在形成和基本特点上都是表现的是一种自由和争取精神的解放,是完全符合美国历史轨迹的发展的。

在19世纪,随着美国资本主义时期的迅速发展,在美国迅速蔓延了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文学的束缚,因此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比起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来说更重视人的发展的精神创造和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因为为了自由和摆脱精神的束缚,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不得不说惠特曼,惠特曼的作品唱出了美国在追求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心声,他是著名的民族诗人,是美国现代诗和现代文学的开衫祖师,也为美国下一世纪,20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美国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没有一个能够绕开惠特曼。

惠特曼最著名的代表作当属他的《草叶集》,《草叶集》主张的基本内涵是创造和创新,追求的是一种滋味和民主,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风格上都是呈现多彩的风格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首先,《草叶集》在诗歌的表现过程中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在其价值观的描写上也是普通人的直率和坦诚,还有一种粗鲁;

其次,在民主主义的理想上,《草叶集》十分的关注民主和自由的民族特征,在整个作品中都是十分的高昂的和富有激情的。

另外,在其死亡和奥妙中,还有一种对哀怨和和令人忘怀的情怀。

所以,《草叶集》是完全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调的,建立了一种诗歌的新形式,也就是后来诗歌的自由诗体。

综上,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特色是具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的,是19世纪时期的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这种文学思潮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涌现了一大批代表作家和代表人物,代表了英美的社会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历程,也对后代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做了有益的贡献,奠定了相应的文学的基础。

英美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思潮的发展和成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作为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其文学特色也是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丰富多彩,艺术特色和魅力都是十分值得后人进行研究和仔细阅读的。

参考文献:

[1]洪婷,浅析19世纪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8月.

[2]彭家海,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探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7月.

[3]李佳苎,浅析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6月.

[4]陈畏,语言和视觉的纠葛——浅析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中英国绘画的文学性,名作欣赏,2012年10月.

[5]谢琨,工业革命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刍议,作家,2013年9月.

[6]杨梅,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情结解析,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8月.

[7]李昆峰,谈华兹华斯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芒种,2013年11月.

[8]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吉林大学,2008年10月.

[9]崔雪花,浅析19世纪浪漫主义标题音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月.

青年文学家2016年17期

青年文学家的其它文章

【篇三:

英美文学作品浪漫主义诗歌的第一个大诗人是布莱克。

这个靠镌版谋生的手工匠人是法国革命的热烈的拥护者,但又反对它的哲学基础理性主义,所写的诗也大异于18世纪的优雅含蓄,而着重想象力和神启式的宗教感,初期的《天真之歌》(1789)写得纯真,《经验之歌》(1794)写得沉痛;

后来诗风一变,转而写作篇幅巨大的长诗如《四天神》(1804),其中有一套独特的象征和神话系统。

大学生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却经历了另一种变化,即从拥护法国革命变成反对,于是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找慰藉;

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

两人的诗歌合集,题名《抒情歌谣集》,于1798年出版。

两年后再版,华兹华斯加了一个长序,认为“所有的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主张诗人“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而反对以18世纪格雷为代表的“诗歌词藻”。

他进而论述诗和诗人的崇高地位,认为“诗是一切知识的开始和终结,它同人心一样不朽”,而诗人则是“人性的最坚强的保护者,是支持者和维护者。

他所到之处都播下人的情谊和爱”。

这一理论有足够的实践作为支持。

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

柯尔律治另有特长。

他的(1798)借用了一个充满了奇幻之美的航海故事,探索了罪和赎罪的问题;

他的短诗《忽必烈□》(1816)发掘了诗的音乐美和人心的联想作用;

他的理论著作《文学传记》(1817)吸收了德国谢林的论点,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尤其是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使他成为史上最敏锐的理论家之一。

然而这两人的诗才在短期的闪耀之后相继熄灭了,另一代诗人在1815年左右起来,把浪漫主义诗歌带进了更广阔的境界。

、、三人各有特色,但是都忠于法国革命的理想。

拜伦是出于对暴政的反感,雪莱是着眼于未来的理想社会,济慈是由于憎恨这个使“青年脸色苍白、骨瘦如鬼”的残酷世界。

在艺术上,他们都有重大的创新。

拜伦在他的杰作《唐璜》(1818~1823)里一反欧洲旧传说,把主人公从纨□子弟转变成热血青年,让他两度横越欧陆,通过他的眼睛见证了又评论了广阔的欧洲现实,而作者在本诗里对于口语体的运用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拜伦诗如其人,始终为自由而斗争,产生了超越英国和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上的重大影响。

雪莱的抒情诗情思专注而意境高远,鼓舞了当时和后世的革命志士;

他的哲理诗探讨人类解放和理想的男女关系等重大问题,以议论入诗而诗句依然绚烂多采;

他有志于复兴希腊式的诗剧,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20)里他师法埃斯库罗斯而又不取其懦弱,重申人的复兴的胜利,诗句挺拔,取得了辉煌成就。

而济慈,这个英年夭折的天才,在1819年一年之内,写出了他几乎全部最重要的诗篇:

《心灵》、《夜莺》、《希腊古瓮》、《秋颂》、《许佩里翁》,每一篇都使人感染到年轻诗人是怎样不知疲倦地追求着美,然而这却只使他更憬然于当时英国无处不见的丑,使他明白“只有那些把世界的苦难当作苦难,而且苦难使他们不能安息的人”才能达到艺术巅峰。

正是这对于“世界的苦难”所感到的切肤之痛使得济慈的诗篇不仅瑰丽,而且深刻。

这一时期诗歌还有司各特、克莱普、莫尔、坎贝尔、胡德等人的作品,总的成就是惊人的。

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去世以后,没有另外一个时期有这样多的第一流诗人,创作了这样大量的为后世所珍视的第一流作品。

浪漫主义也有著名的散文作家,如哈兹里特和兰姆,前者的《时代的精神》(1825)是精辟的文论;

后者的《集》(1823)以其风趣、典雅得到了英国和世界无数读者的欣赏。

此外还有(1821)的作者德?

?

昆西,《幻想的对话》(1824~1848)的作者兰道尔,都讲究风格,喜作“美文”。

德?

昆西还运用词句的音韵,试图在散文中造成诗的效果。

与之成为对照的是平民政治家科贝特所写的《骑马乡行记》(1830),结合对民生疾苦的观察和美好山水的感兴,表明朴实有力的平易散文仍在发展。

散文的更大成就见于小说。

原来以写诗出名的司各特从1814年起写了27部长篇历史小说,用雄迈的文笔再现了苏格兰、英格兰和欧洲历史上的一些有突出意义的事件,包括人民起义、民族矛盾、宗教冲突和近代国家在反封建的斗争中的建立,展示了历史的进程,刻划了众多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威弗利》(1814)、《罗布?

罗伊》(1817)、《米德洛西恩的监狱》(1818)、《艾凡赫》(1819)等名著,不仅创建了一个新的小说部门,而且对英、法、德、意、俄、美等国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影响。

同样有影响的,特别在英语国家的读者当中,是女作家奥斯丁。

她一共写了6部小说,都以乡下绅士家女儿的婚姻为主题,用笔细腻而略带嘲讽,写出了真爱情的可贵,伪善的可笑,创造了一类有见地、有个性的新的青年妇女典型,而小说结构匀称,组织紧密(1813)与《爱玛》(1815)尤为精心之作。

小说在19世纪40至50年代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也是英国国内阶级斗争激化的时期。

列宁称为“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运动即宪章运动”带来了。

同时科学技术在加快发展,达尔文的划时代的进化论给了传统信仰以猛烈冲击。

在宗教界内部,出现了围绕“牛津运动”的论争。

在政界和舆论界,围绕谷物法和“英国现状”问题展开了时间更长的论争。

论争锻炼了散文。

正是在这个多事之秋,散文文学成果累累,卡莱尔的《法国革命》(1837)和《过去和现在》(1843)、麦考莱的《英国史》(1849~1861)、罗斯金的《》(1851~1853)、穆勒的《论自由》(1859)等便是明证。

读者层也在急剧扩大;

不少新刊物问世,开始了逐期连载长篇作品的作法。

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使小说作者更加关心社会上的重大问题。

狄更斯最初用幽默风趣的笔触写了《匹克威克外传》(1837),使人们感染到他的乐观主义;

而不过两年,他就在《奥列佛?

特维斯特》(1838)里写孤儿的苦难和伦敦贼窟的黑暗;

进入40年代,他又写了一系列小说揭发崇拜金钱的罪恶后果,其中《董贝父子》(1848)尤为深刻;

《大卫?

科波菲尔》(1850)是一部充满人世沧桑之感的成熟作品;

接着而来的《荒凉山庄》(1853)、《艰难时世》(1854)与《小杜丽》(1857)则更见阴郁;

《双城记》(1859)强烈地谴责了法国贵族的残酷,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民采取暴烈行动的戒惧;

60年代的《远大前程》(1861)写的是前程渺茫,而《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则用巨大的垃圾堆来作英国社会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更多使用和对于小说结构的注意是他后期小说的特点,表示了他在小说艺术上的发展;

然而他最吸引读者的依然是他一贯保持的优点,即真实的细节与诗意的气氛的结合,幽默、风趣与悲剧性的基本人生处境的结合,具体情节与深远的社会意义的结合。

这些结合,加上他对于语言的莎士比亚式的运用,使狄更斯的小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以其艺术上的创新对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同样关心社会问题但在范围与写法上不同于的还有一大批别的作家。

萨克雷的《名利场》(1847~1848)是另一部有长远吸引力的巨著,用文雅的笔法讽刺了上层社会的贪婪和欺诈,而他的《亨利?

埃斯蒙德》(1852)则发扬了英国历史小说的优良传统。

1847至1848年间是英国小说的“奇迹年”:

除了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和萨克雷的外,还出版了的,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

巴顿》。

更多女作家的出现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而她们各有特长:

盖斯凯尔夫人用同情的笔调写工人斗争;

勃朗特姊妹一个把倔强、有个性的家庭女教师放在小说的中心,让她对有钱的小姐们发出抗议的声音;

另一个则用炽热的情感写爱与恨的故事,以荒凉的约克郡的野地为背景,情节中充满40年代特有的严厉性。

稍后,另一个女作家乔治?

艾略特写了一系列剖析伦理问题的小说,其中充满田野景色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1860)是一动人的悲剧,而她的晚年作品《米德尔马奇》(1871~1872)则又以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