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764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发展职成教育Word下载.docx

我们认为调整教育结构是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如何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需要,随着普九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工作中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原来的办学规模和教育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生源将要增加,校舍变得尤为紧张。

96年前,我乡有19个行政村,而全乡办学点只有乡中学和周三帽中。

除周三可招收三个村的学生外,中学要招收16个村的学生入初中。

而到98年,随着“六三”向“五四”的转轨,中学生数将要达到1400人之多,而中学教学楼竣工后,最多只能容纳900人。

剩下的500人怎么办?

且全乡属扇面的地形,乡中学处扇轴,最远的村距乡中学四十多里。

交通上的不便、食宿上的困难、初中入学年龄的提前,使本来就没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们一下子全都集中过集体生活,心理压力过大,必将使部分学生辍学或上不起学。

2、教育结构的单一,影响了多数学生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难以实施。

据我们多年的统计,初中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的防碍了多数学生的正常发展。

我们知道,99年前,全县只有一所重点高中,加之上农职高中的学生,全乡每年能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学生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0%左右,而有8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要回村务农或外出打工,而在校所学知识又用不上,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方向,升不上学的学生感到既升学无望又学而无用,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有厌学心理,他们失去了求知的欲望,最后导致进得来,留不住,学不好,用不上。

正因为如此,学生家长也不卖我们的账,导致培养目标难以实现,这种局面急需扭转。

3、家庭困难,家长负担不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据我们调查,因家庭困难无力就读的学生,占失学总数的30%,比例虽然不算大,但都出自路远住宿就读的学生身上。

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住宿生的费用每年按2000元计算,四年就要8000元,这对条件不好家庭来讲是难以支付的。

一些家长同志说:

“我们借钱,甚至于抬钱供孩子们读书,可最终又能得到什么呢?

孩子们在校学的知识回到家里又用不上,用上的又没学到,这钱不白花了吗?

”通过以上种种情况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调整教育结构也就无法端正办学方向,办学的思想端正也就无法谈起。

我们拟定了以下几点措施:

、根据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合理布局初中教学网点。

按地理位置,我们把当时的19个村划为五片,即乡中学片,周三片,小哈柏片,冯屯片和西塔哈片。

乡中学主要负责临近的7个村;

周三负责4个村;

小哈柏负责本村;

冯屯负责3个村;

西塔哈负责4个村。

上述规划定于97至99三年内完成。

这样就把原来近者6、7里,远者40余里的办学格局,变成了近者2、3里,远者也不过7、8里的布局。

即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又解决了乡中学的办学条件紧张问题。

、以纲要为指针,坚定教育结构调整的信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对已经普及初等教育)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对不能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应实行职业技术培训。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我们认为,办好农村初级职业教育是符合国家要求和我乡实际情况的,是当前一段时期内,我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必然,更是发展乡域经济,为农村培养合格人才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定能为大多数升不上学的学生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出路。

、努力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实打实着地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在办学模式和招生工作上,我们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实行一村独办和几村联办。

在办学体制上分为一校多制和一村两制。

一校多制就是在一所学校内即有普通班,也有分流班;

一村两制就是一村的学生有两种选择,愿上乡中学的可以上乡中学,不愿去的在村读初职班。

、按着有关规定,严肃认真地安排教学内容。

因为办初职班的主要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培养实用人才和为农职高中输出新生。

所以,教学内容的编排是很主要的。

我们按着齐教农发[1994]2号文件规定,开全了学科,并选派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职业技术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分两大类,一类是文化知识学科。

如: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职业道德等;

另一类是专业技术知识。

通过调整了解,把当地最急需、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逐步提高,步步深入。

二、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办学方向,制订了规划,这只是为下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初中引进职业教育,以一村或几村为单位创办初等职业教育能否成功,学生能否进得来,又能否留得住,怎样让他们学得好,这都是我们工作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1、加强领导,是搞好初职教育工作的可靠保证。

真正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决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

中心校校长主抓全面工作,中心校主任主抓教学工作,中心校又专设一人主抓职业技术课的指导工作。

其次,我们对初职班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调整,选派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的同志担任初职班学校的校长,并安排一名主任主抓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层层建立责任制。

2、解决问题是初职教育发展的基础。

99年在西塔哈初职中学筹建的过程中,中心校多次同乡领导专门研究有关西塔哈建校问题,成立初一班时一次解决资金4000元,中心校从中学为西塔哈调拨桌椅20套,黑板2块。

使西塔哈学校初职班按计划准时开课。

开学后,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师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特别是当出现流失生的时候,他们及时到学生家中去动员。

在教学工作上,他们除研究教材、教法外,还多次到农民家中调查,了解农民对职业教育所需,使学校开设的职业深受到了农民和家长的欢迎。

几年的工作使他们深有感触的说:

“办农村教育难,办农村职业教育就更难了,是我们用自己的一颗心温暖了孩子的心灵,才办成了职业班学校。

3、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是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

由于种种原因,初职班学生的思想波动大。

因此,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即是留得住的关键,又是学得好的前提,工作中,我们努力加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特别加强他们的热爱家乡教育,以农村的变化及发展前景来激发他们学好知识的热情。

各校普遍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活动举办“谈理想”、“我爱我的家乡”、“十年后的我”、“我是农民企业家”等专题讲演活动。

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深深感到,职业教育有学头,将来有干头。

4、抓好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提高质量是发展初职教育的根本。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依据齐农教发[1994]2号文件,并遵循以下原则:

、现实性原则。

就是教学计划必须与教学实际结合,力求实用。

把基础学科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能同步进行的尽量同步,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实际紧密联系,融会贯通。

我们还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的实际,把文化课过难、过繁又与专业课无联系的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即减轻了学生文化课负担,又为学好专业课提供了有力的时间保证。

、适应性原则。

就是开设的某些专业知识尽量与当地的实际相挂钩。

也就是把专业课的开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学生不但爱学,而且实用性强,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

、灵活性原则。

就是各校根据当地的实际,对专业课自定计划,不强求一律。

专业课的内容也可根据实际决定取舍或补充,教学内容还根据季节变化恰当安排,避免季节性强的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仅以塔哈中学为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初一增设了职业课,同时又在初三、初四开设了分流班,分流班同时开设缝纫和畜牧养殖课,利用寒暑假,我们又和乡农技站一起联合举办农民实用技术骨干培训班,各村派技术骨干前来学习,回村后他们再对基层农民进行培训,做到了乡校培训骨干,村校培训全员。

5、关心学生的生活,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精神源泉。

从生活上关心学生,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是学生留得住的精神源泉。

初职班的学生相对来说家庭困难的比较多。

几年来,从上级领导到校长、教师都尽最大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孩子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今年的12月5日,教委于主任和职教股股长专程来我乡搞职教工作调研,当于主任了解到小哈柏学校因资短缺至今尚未建成温室时,当即决定解决3000元建大棚温室;

当了解到西塔哈学校缺一风琴时,又亲自从县某学校为其调拔一台风琴;

当了解到西塔哈乔娜同学虽然生活困难,每天步行16里路上学,风雨无阻时,当即决定给予该生特困生补助,王股长还把自己正在使用的自行车捐给了这名学生。

应该说,近几年来,王股长对我乡的职教工作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每次来我乡,除解决一些学校方面的实际问题外,必到各初职班级亲自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王股长讲话时学生们都亲切地把王股长围起来,问长问短。

在工作中,各校尽量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小哈柏、冯屯、西塔哈学校每年都为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取暖费,当发现一些学生中午没有午饭时,老师们把孩子们带到家,让他们吃上可口的饭菜,使孩子们深深的体会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领导、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同学们都感慨地说: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对我们的一片深情。

俗话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逐年大幅度提高,99年全乡初中入学率达90%,巩固率达89.9%;

2000年,全乡初中入学率达92.4%,巩固率91.1%;

到2001年,全级初中入学率达96.5%,巩固率达97.2%。

小哈柏、西塔哈已各有两届和一届初职班学生毕业,他们一部分升入农职高中深造,一部分学生回村务农,社会反映普遍良好。

各位领导、同志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走过的是一条艰难曲折,但是一条成功的路。

初职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因为我们的目标明确,信念坚定,赢得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信赖,争取了上级领导的广泛重视和支持,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初职教育越办越好,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与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将一如既往,虚心学习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我乡的职业教育办成培养我乡经济建设合格人才的摇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