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7865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高效养殖2文档格式.docx

海水育苗车间一般采用单层结构,但也有企业因地价昂贵,为节约用地采用双层结构,其上层为饵料车间,下层为育苗车间。

育苗车间平面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屋顶结构形式一般有低拱形和

三角形。

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育苗车间可设计为单跨、双跨或多跨结构,一般跨度为9~18m,长为30~60m。

外墙窗户采光面积应少于建筑面积的6%,窗台标高不宜过低。

(三)育苗车间的结构

海水育苗车间一般修建在海边,大风、雨、雪载荷对育苗车间构成很大威胁。

因此育苗车间的结构设计应能抵御30-40年一遇大风、雨、雪载荷,其使用寿命应不少于20年。

育苗车间一般设计为抗风力较强的低拱形钢梁架屋顶,车间在块石砂浆的基础上加一道围梁,外墙每隔5~7m设一根钢筋混凝土立柱,在屋梁下沿设一道围梁,车间整体由梁、柱组成框架结构。

外墙墙体砌0.24m厚水泥砂浆机砖,内外墙抹水泥砂浆抹面及刷内外墙涂料。

低拱形钢梁架一般采用钢管或型钢焊接,用螺栓固定在围梁上。

屋顶采用木檩条或钢檩条安装屋面板和保温层。

常用的屋面材料有玻璃钢波纹板及其他软性屋面板加保温层、钢板夹芯保温板等。

屋顶保温层设在屋面板下面,常用的保温材料有保温棉、发泡剂及保温板等。

钢板夹芯保温板是近几年生产的新型屋面材料,它不但具有抗风、雨、雪载荷,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而且还具有室内免滴冷凝水作用。

由于育苗品种的不同,要求海水育苗车间的光照强度也不同,如鱼类、扇贝育苗要求光照强度较弱,约为400~500lx;

对虾育苗要求光照强度较强,约为1500~2000lx。

单跨与双跨车间一般采用窗户采光,两跨以上的车间多采用窄光带采光。

窄光带采光是指在屋顶纵向

每隔12~15m留12~15cm透光带进行采光的方式。

由于在冬、夏季也从事育苗生产,育苗车间一般设计为节能型车间,即屋顶及外墙加保温层,门窗采用双层保温隔热玻璃。

育苗车间设计为节能型车间,在冬季育苗节能一般可达25%~30%。

二、不同类型的育苗车间

(一)育苗车间的总体布置

育苗车间的布置取决于育苗规模和不同类型的苗种。

若育苗规模较小,可采用8~10m小跨度车间;

若规模较大,一般采用14~16m大跨度车间或多跨车间。

根据跨度不同,每跨车间可布置单排池或双排池。

如扇贝、对虾育苗车间,一般设计成长方形育苗池,单排池布

置,两条盖板走道,盖板下面为地沟,育苗池进水一端走道宽为1.1~1.2m,排水端宽为0.6~0.8mo若双排池布置,设三条盖板走道,中间走道宽度不少于1.2m,两边走道不少于0.6m,地面标高为育苗车间相对标高±

0.00mo盖板一般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木质盖板,进水管、充气管、加热管等在地沟内管道支架上敷设。

沟底排水坡度为0.3%~0.5%o如鱼类、海参育苗车间一般采用圆形和长圆形池,根据车间跨度大小可单排或双排池布置。

单排池布置为在车间纵向一侧设一条盖板地沟,另一侧设操作走道;

双排池布置为两排池中间设盖板走道,两边设操作走道。

若育苗场规模较大,可设计两跨或多跨车间,多跨车间具有占地较少和节约投资的优点。

考虑综合利用和多品种育苗,两跨车间中间的隔墙可设面积较大的中旋窗,使两车间的温度环境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育苗车间水处理的布置应根据育苗场的总体布置确定,若育苗场设有多套独立系统的水处理车间,则育苗车间只布置育苗池、工作室、化验室及工具室等。

若育苗场不设独立的水处理车间,可将育苗水处理设施设备与育苗池一体布置,车间以布置育苗池为主,将水处理设备布置在车间的一角。

我国北方的育苗场经常培育鱼类、扇贝、海参等品种的早茬苗,要求育苗车间和育苗水体升温,其热源一般采用燃煤锅炉,所以育苗车间还要布置采暖设备和水体调温池,水体调温方式常采用板式换热器和盘管换热器。

(二)海水鱼类育苗车间

海水鱼类育苗车间多采用圆形育苗池,主要尺寸有:

直径为2.5~3.5m,池深为0.8~1.0m,池壁厚0.12mo在一跨育苗车间内,育苗池与亲鱼蓄养池两排布置,每4口育苗池为一个单体,周围布置操作走道,每口育苗池进排水管设在育苗池单体之间盖板下面的地沟内。

育苗池采用池壁喷洒进水,锥形池底中央排水。

亲鱼池多采用方圆形池,鱼池边长为6~7m,池深为10m,锥形池底。

育苗池与亲鱼池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结构,池壁厚为12cm,内外池壁水泥砂浆抹面,池底与内壁五层防水做法。

亲鱼池与育苗池布置如图6-13所示。

育苗车间除布置育苗池和亲鱼池外,还应布置上升流孵化装置、工作室、化验室、工具室、调光天幕等。

亲鱼蓄养池与成鱼养殖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足亲鱼池应设独立的调温、调光和充气增氧装置。

(三)对虾、扇贝育苗车间

1.对虾、扇贝育苗池

对虾、扇贝育苗池采用长方形水泥池较多,单池有效水体为30~80m3,长宽比为2:

1~3:

1,有效水深为1.4~1.8m,池壁设计高度应比池内水面高0.2m。

对虾、扇贝育苗池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若育苗池水深大于1.8m,有效水体大于60m3,则应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若有效水深小于1.8m,有效水体在30~60m3,则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结构,池壁厚0.24m,并在池顶设钢筋混凝土围梁。

为了育苗操作方便和布设充气管,池顶围梁的两侧各挑出宽度为10~15cm的挑檐,以增加池顶宽度。

长方形育苗池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池底排水坡度不小于2%,池底及内壁五层防水做法。

图6-13亲鱼池与育苗池布置

2.对虾、扇贝育苗车间的布置

对虾、扇贝育苗车间的布置应根据育苗的规模、车间设计跨度及育苗池大小确定。

一般小型育苗车间,跨度可设计为8~10m,育苗池单排布置,两条走道。

若育苗规模较大,车间跨度可设计为14~16m或多跨车间,育苗池双排布置,三条走道。

在北方培育对虾、扇贝育早茬苗时,育苗车间和育苗水体都应采暖、加热升温。

育苗水体的升温~般采用调温池统一供水方式。

为提高池水升温的灵活性,也可采用池内安装加热盘管,用阀门控制调温。

对虾育苗车间要求的光照比扇贝强,约为1500~2000lx,一般采用低拱形保温屋顶,光带采光;

而扇贝育苗车间光照约为400~500lx,一般采用不透光屋顶或窄光带采光,而不透光屋顶常用低拱形保温屋顶或钢板夹芯保温屋顶,窗户采光。

如采用不透光屋顶,则育苗车间只能设计为单跨或双跨结构。

(四)海参育苗车间

1.海参育苗池

海参育苗池多采用圆形或长圆形,圆形育苗池与海水鱼类育苗池基本相同。

长圆形育苗池的池长为5~7m,池宽为3.5~4.5m,池深为1.0m,有效水深为0.8m,育苗池两端为半圆形或切角组成的方圆形。

两个进水口设在长边处,进水沿一定角度向前下方喷洒,使池水缓慢旋转。

排水口设在池底长、宽中心处,池底设8%~100-/0的排水坡度,向排水口倾斜。

长圆形育苗池也可以作为海参养成池综合利用。

海参育苗池的结构一般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池壁厚0.12m,内外池壁水泥砂浆抹面,内壁与池底五层防水做法。

2.海参育苗车间的布置

海参育苗池可兼作养成池,因此经常把海参育苗与养成合建为一个车间,以提高育苗车间的综合利用率。

海参陆基循环水养殖可与室外池塘、综台生态池、海区筏式养殖等组成海陆轮养。

海陆轮养能使海参全年在适宜温度下生长,达到速长高产的目的。

海参育苗车间的育苗池一般双排布置,三条走道,中间设盖板地沟,两边为育苗操作通道,盖板上面与育苗车间地面齐平。

海参育苗车间兼养成车间一般设计为节能型,采用低拱保温屋顶,光带采光。

由于海参适宜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因此光带宽度为0.2~0.3m,光带间距为12~15mo车间外墙可设保温层,门窗安装双层保温玻璃。

节能型车间在冬夏季养殖一般节能25%以上。

海参育苗车间进行冬季养殖海参时,一般设调温池,由燃煤锅炉或海水深井供热;

夏季可采用海水深井或制冷机调温。

调温池采用板式换热器或盘管换热器加热海水。

海参育苗车间兼养成车间时,育苗池经常与水处理设施设备一体布置,使海参育苗车间成为独立循环水系统。

育苗池与水处理设施设备一体布置,可在育苗车间纵向一端布置水处理设施设备,如弧形筛或微滤机、水泵、生物过滤池、蛋白质分离器、紫外线消毒器、调温

池、充气增氧系统等;

而车间大部分面积布置育苗池。

海参育苗车间夏、冬季养殖海参时,为了节约能源,其水处理工艺一般设计为封闭循环水系统,与循环水养鱼系统基本相同,但循环频率较低,约8~10h循环一次。

生物滤池应设曝气系统,保证循环水有充足的溶氧。

三、育苗车间的水处理

育苗水处理可分为水源初级处理和育苗水体深度处理两个环节。

目前我国近海水域大部分受到来自工农业、城市及近海高密度养殖的污染,尤其是渤海周围城市附近的海水污染更为严重,使海区鱼虾疾病严重传播。

所以苗种生产用水一般不直接取用海区涨落潮水,而是修建取水构筑物进行初级赴理,输送到育苗车间再进行深度处理后使用。

(一)水源初级处理

水源初级处理的取水构筑物主要有渗水型蓄水池、反滤层大口井、管井、潮差蓄水池等(详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取水构筑物部分)。

如北方最大的海水苗种生产基地——瓦房店壹桥水产有限公司,各种育苗车间总面积达3万m2余,目前主要生产扇贝、海参苗种。

该生产基

地距大连湾较近,海滩平缓,海水污染严重,水源初级处理采用潮差蓄水池沉淀,砂坝过滤(图5-1)。

水源经沉淀、砂滤初级处理后,水泵提水输入高位蓄水池,自流进不同育苗车间进行深度处理。

(二)育苗水体深度处理

目前海水育苗水体深度处理的供水系统有两种:

一种是开放式,海水经深度处理后输送到育苗车间,育苗池排出的废水不回收处理利用,直接排入全场外排废水处理系统;

另一种是循环式,亲鱼蓄养池、育苗池及苗种培育池排出的废水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苗种生产过程中,

虽然换水率较低,但从节能减排考虑,采用循环水育苗并设计节能型育苗车间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开放式育苗水体处理

由于育苗池排出的水不回收利用,开放式育苗水体处理一般采用砂滤罐、蛋白质分离器(加臭氧)去除悬浮颗粒,紫外线消毒,充空气增氧或充纯氧增氧。

目前海水育苗采用开放式供水较多,其水处理工艺相对较简单,优化工艺流程是:

取水构筑物提水→砂滤罐→蛋白质分离器(加臭氧)→紫外线消毒池→调温池→充气增氧→育苗池。

由于升温育苗排出的废水不回收利用,热量损失较大,加大了育苗成本。

2.循环水育苗水体深度处理

(1)循环水育苗水处理工艺

循环水育苗水体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一般可分为一、二级两种层次。

一级流程:

取水构筑物提水→砂滤罐→高位生物滤池→蛋白质分离器(加臭氧)→紫外线消毒池→调温池→充空气增氧→育苗池。

二级流程:

取水构筑物取水→砂滤罐→高位综合生物滤池→蛋白质分离器(加臭氧)→调温池→充气增氧或充纯氧。

水处理工艺中采用综合生物滤池,池内养殖大型藻类和放置生物载体,可利用微生物和大型藻类处理和调控育苗水质。

(2)海藻类对育苗水质的调控作用

海水育苗的水处理系统,由于在综合生物滤池内养殖大量海藻,亲鱼、苗种与藻类构成循环水生态系统,进行着互惠互利的物质循环。

亲鱼和苗种体内分泌的黏液物质能抑制水中藻类病害发生机制,而藻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能有效地抑制苗种疾病的发生。

苗种的排泄物及残饵等有机物又是海藻类的营养物质,通过海藻的根系吸收净化了育苗废水。

在循环水育苗系统中,大型藻类不但能净化废水而且还对育苗水环境起到调控作用。

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型藻类对鱼类健康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孵化的鱼苗若在大量生长海藻的水体中养殖,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

(3)臭氧在育苗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循环水育苗水处理工艺中,应用臭氧消毒是近几年采用的新技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当臭氧分子接触细菌细胞、可溶性有机物时,会导致细胞蛋白质和核糖核酸渗漏、脂类被氧化,并使可溶性的非离子氨转化为离子氨,离子氨再转化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利用臭氧对海水消毒,不但能杀灭水体中细菌、病毒,还能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污染物和氨氮,增加水体的溶氧,达到消毒和净化水质的目的。

随着臭氧消毒技术在循环水养鱼中的应用,鲆鲽鱼类及南美白对虾等的育苗已开始应用臭氧消毒技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循环水育苗水处理系统中,可设密闭式臭氧消毒池,采用射流器向水体喷射臭氧,并安装臭氧回收装置;

也可以向蛋白质分离器内投加臭氧,投加剂量应根据育苗品种、不同发育阶段、水体大小而定。

试验表明,水体中臭氧含量为0.0015%时,15s内可基本杀灭水体中所有细菌、病毒。

采用流量为100m3/h的蛋白质分离器,臭氧投加剂量一般为30~50g/h。

臭氧消毒技术在南美白对虾育苗应用的试验表明,可得到单位水体育苗量15.38万尾/m3,平均成活率为84.0%,与未使用臭氧消毒相比虾苗成活率提高了35%,而且虾苗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试验还表明,加臭氧的育苗池水体中氨氮明显比不加臭氧低,溶解氧比不加臭氧的高,池水细菌总数和弧菌数比不加臭氧低;

并且受精卵孵化率高,鱼苗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可见采用臭氧处理育苗用水是一项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另外,目前育苗水体采用充纯氧也是一项新技术,其育苗效果明显优于充空气育苗。

第六节海水饵料高效生产体系构建工程

海水饵料高效生产体系主要包括节能型饵料培养车间、培养池、光生物反应器及水处理系统。

海水饵料主要培养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供育苗车间使用。

植物性饵料主要是微藻类,它是生存于海水以单细胞为生物体的植物,又称单细胞藻类。

徽藻多数在水中营漂游生

活,又称浮游植物。

微藻的种类很多,育苗场经常培养的品种主要有扁藻、盐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等鞭金藻、小球藻、微绿球藻、湛江叉鞭藻等。

动物性饵料主要是轮虫和卤虫。

微藻类营养价值较高,不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而且还含有促进动物体生长发育的氨基酸,所以海水微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

目前除了为苗种生产提供饵料外,食品、保健品及医药方面也正在开发利用微藻。

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的培养都要求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盐度、营养盐、pH值、溶解氧和生物因子等。

为高效、节能、规模化生产微藻,必须修建生产车间,设计不同类型的培养池,采用先进的调光、调温、水流、水处理及消毒技术,满足其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环境。

植物性饵料常用的培养方式主要有车间内水泥池、跑道池及光生物反应器等。

动物性饵料常用的培养方式主要有车间内水泥池、室外土池等。

一、海水植物饵料高效生产体系构建工程

(一)植物饵料车间的建筑系数

植物饵料车间~般培养硅藻、金藻、扁藻、小球藻等,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i3,——植物饵料车间的建筑系数;

V3——植物饵料池有效水体容积数(m3);

S3-植物饵料车间建筑面积数(m2)o

植物饵料车间建筑系数一般控制在0.5~0.8。

(二)植物饵料车间的形式与结构

北方植物饵料车间的形式一般设计节能低拱形透光屋顶,根据饵料培养的觌模和土地的价值,其结构可分为单层单跨、单层多跨及双层单跨、双层多跨。

饵料车间在块石砂浆的基础上设围梁、立柱与屋梁下沿围梁构成框架结构,外墙采用砂浆砌机砖。

屋顶采用轻型钢梁架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围梁上,钢梁设木檩条固定屋面板。

不管是植物性还是动物性饵料车间,屋顶都需采用透光材料,透光率不小于75%。

目前透光材料种类很多,一般多采用玻璃钢FRP采光板、碳酸酯PC阳光板等,其透光率在800-/0以上,使用年限在10~15年。

也可采用聚酰胺材料,其特点是冲击韧度优良,透光率在85%以上,可在-60~120℃环境工作。

透光屋顶的安装多采用压条、防水垫子及螺钉等将采光板固定在屋顶的檀条上,透光板的连接缝应涂黏合剂,防止漏水。

室内设滑轮传动或手动的调光、保温天幕,白天拉开,采光升

温培养微藻,夜间闭合保温。

车间外墙可采用保温层,门窗安装双层保温玻璃。

夏天饵料车间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除开窗通风外,在车间的山墙上应设通风机,对室内空气强制通风。

饵料车间可设计为双层结构,一层布置育苗车间,二层布置饵料车间,屋粱、楼板及立柱均采用承重负荷结构,二层饵料车间生产的饵料可自流输送到一层育苗车间使用。

(三)植物饵料车间布置

植物饵料车间主要用于培养微藻类,按培养方式不同,车间可布置不同类型的水泥池及跑道池。

1.车间的布置

植物饵料车间一般设计为保温低拱形透光屋顶,长为30~50m,每跨宽度为12~16m,车间一般布置两排微藻培养池,三条走道,中间设盖板走道,宽度为1.2~1.3m,盖板下面为排水地沟,沟内设管道支架,安装供水管、充气管等,两边设操作走道,一般宽度为0.6~

0.8m。

饵料车间的布置,总体上应按建筑系数0.5~0.7布置,除布置微藻培养池外,还应布置保种室、化验室、值班室及工具器材室。

保种室应有足够的扩种培养面积,一般为30~50m2。

化验室应购置一定的仪器设备,如生物显微镜、电冰箱、干燥箱、无菌接种箱、高压灭菌锅等。

饵料车间培养微藻需要充足的光照,白天阳光通过透光屋顶照射到藻类池面,由于培养不同种类的微藻要求不同的光照,一般采用室内屋梁下沿设置的天幕调光,白天调节光照,夜间闭合保温。

2.生物效应灯的应用

海水苗种生产需要培养大量的微藻饵料,一般植物饵料车间依靠阳光培养,育苗期间若遇到连续阴天,藻类生长缓慢,易造成微藻供应不足。

因此微藻车间应设计安装生物效应灯,晴天时夜间使用,阴天时昼夜使用,以提高光照时间,加快藻类培养。

生物效应灯是一种新型金属卤化物放电灯,它利用充入的碘化镝、碘化铊物质发出特有光谱,具有光效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等优点。

生物效应灯光源从蓝紫光到红橙光的光谱区域内辐射的强度最大,红外辐射较少,其光谱与太阳光类似,是培养藻类的理想人工光源,与白炽灯相比,能节电3/5~4/50若采用300~400W酌生物效应灯培养微藻,则每30~401112均布一盏灯为宜,灯距饵料池水面高度应不少于2.0m,灯具吊线采用高强度的防水橡套软线,并安装自在器便于任意调节灯具高度。

(四)植物饵料池设计

1.开放式培养池

开放式培养池是微藻在敞口培养池内采用充空气交换二氧化碳的培养方式。

常用的培养池有玻璃钢槽、塑料槽及不同形状的水泥池。

开放式培养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生产、成本较低,所以目前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微藻多数采用开放式培养池。

在低拱节能型饵料车

间内布置开放式培养池,通过透光屋顶自然采光、调光、升温,并充气或动力搅拌培养液,使池面光照充足,二氧化碳交换较好,微藻生长繁殖很快。

开放式培养池主要缺点是,因池面敞开易受环境污染,培养液不易控制在最佳的生长温度和光照范围内,光照面积与培养液体积比的比值较低,光能和二氧化碳利用率不高,藻液浓度较低,无法实现高密度培养。

为获得充分的光照,开放式培养池有效水深较浅,占地面积较大,单位面积生产效率较低。

开放式微藻培养池主要有长方形玻璃钢槽或塑料水槽,圆形、长方形水泥池及跑道(水道)水泥池等。

植物饵料车间采用水泥池培养微藻时,常用的有三种规格。

第一种是扩种池,为直径2.5~3.0m的圆形池,池高为0.5m,有效水深为0.3~0.35m,池壁厚为0.12m,锥形池底,排水设在池底中心处。

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结构,砂浆抹面,内壁与池底五层防水做法。

第二种为长圆形或长方形生产池,池长为4~5m,池宽为2.5~3.0m,池高为0.6cm,有效水深为0.4~0.45m.池底设5%的排水坡度,结构同第一种水泥池,其一端进水另一端排水。

第三种为大型长圆形或长方形生产池,池长为6m,池宽为5m,池深为0.7m,有效水深为0.5m,池底设5%的排水坡度。

微藻的培养也可以采用两种规格的长圆形或长方形培养池,扩种池采用0.8~1.0m3的白塑料桶代替,两种规格的生产池水面面积分别为10~20m2、20~30m2。

考虑池内良好的光照,微藻培养池内壁及池底可镶白色瓷砖,其池内光照效果较好,车间整洁,具有可观赏性。

一般微藻培养池涂无毒性白色瓷釉(图6-14)。

图6-14涂白瓷釉的饵料池

微藻培养池的布置应根据确定培养池的规格和车间的跨度确定,一般两排布置,三条走道。

对于小型培养池如直径为2.5~3.0m圆形池,4池布置为一个单体,周围设操作走道。

对于一般生产池,2池布置为一个单体,周围设操作走道,车间纵向中间设盖板走道,宽度不小于1.0m,池与池之间的走道及池与墙壁之间的走道,宽度不小于0.6m。

2.跑道池的结构与布置

目前微藻大规模培养已开始使用开放式跑道培养池,跑道池的面积应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在海水苗种生产配套的饵料车间,其面积一般为100~2001112,可设计大小两种规格,有效水深为20~30cm。

在食品、保健品及医药行业,大规模培养微藻的开放式跑道培养池面积一般为1000~5000m2,有效水深30~40cm。

饵料车间修建跑道池可位于地坪以下或地坪以上,采用水泥砂浆砌机砖结构,砂浆抹面,五层防水做法。

跑道池是一种浅水环流池,形状为长圆形,长宽比为3:

1~5:

1,在长圆形池内纵向设一隔墙,池内藻液直流环流交替运动,使微藻分布均匀。

跑道池藻液流动的动能主要依靠设计在池内的桨叶搅拌机或空气充气机的动能,使藻液在池内流动。

桨叶搅拌机的叶片类似于水车式增氧机,桨叶的轴放置在跑道池的横断面处,通过桨叶旋转推动藻液向前流动,同时又起到搅拌藻液的作用。

空气充气机产生的压力空气经微孔扩散器向前喷射,扩散器一般安装在跑道池的横断面处,通过空气向前喷射推动藻液向前流动,同时起到充气增氧混合藻液的作用。

跑道池排污口设在池底两端藻液转弯处,此处藻液直流转变为环流并易产生紊流,有助于排污,进水口一般设在跑道池的一端。

跑道池在饵料车间的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