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00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60题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第Ⅱ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

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巩固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7.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

A.淋巴B.细胞外液C.血浆D.细胞内液

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

9.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液

C.淋巴、组织液D.消化液、组织液、淋巴

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1.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

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

14.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

15.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6.新生儿在出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

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

C.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

1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8.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生长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生长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1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

20.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21.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22.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生长D.促进侧芽生长

2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

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

24.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B.食物种类C.湿度D.温度

25.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2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表述,那一项是正确的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27.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地区灰仓鼠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鲫鱼的数量

28.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B.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植物群落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D.动物群落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29.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

A.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B.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

C.每一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D.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30.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31.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

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能量(J.m-2)

a

141.10×105

b

15.91×105

c

0.88×105

d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aB.bC.cD.d

32.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照射到该生态系统中的全部太阳能

B.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体内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33.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B.a>b+cC.a<b+cD.c=a+b

3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碳酸D.碳水化合物

35.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异化作用

36.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37.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38.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A.13亿以内B.16亿以内C.13.3亿以内D.13.6亿内

39.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A.1和2B.3和1C.2和4D.3和5

40.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大量喝水就能维持内环境的渗透压

D.不同人的体温会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始终保持不变

4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

A.突触B.突触前膜C.突触后膜D.突触小体

42.呼吸中枢位于

A.大脑B.脑干C.小脑D.下丘脑

43.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44.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45.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正常情况下,对血浆渗透压大小影响最大的是

A.血浆的pHB.血浆中的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C.血浆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D.人的体温

46.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47.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寒冷环境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加

B.寒冷环境刺激可使皮肤血管收缩,机体散热减少

C.炎热环境刺激可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机体散热增加

D.极端炎热环境中,人体不能只靠神经和体液调节来维持体温恒定

48.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它病原微生物入侵的抵抗力下降

49.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5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尖能够产生细胞分裂素B.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5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是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52.在自然状态下,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

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A.初生演替B.生物入侵C.生物进化D.种间竞争

5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A.物种进化B.外来物种入侵C.群落演替D.垂直结构

54.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

5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56.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5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5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

59.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6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61.(10分)回答下列有关神经、体液调节的问题:

Ⅰ.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立即刺激A端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__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Ⅱ.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激素①和②的浓度会_______________(升高、下降),如再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③,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_______________(升高、下降、不变、恢复原来水平);如果给该动物注射的激素③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激素①和②浓度会_______________(升高、下降)。

(2)若切除动物的垂体,血液中激素②的浓度会_______________(升高、下降)。

62.(10分)完成下列实验问题:

Ⅰ.血液中的钙离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则不能凝固,草酸钾溶液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草酸钙沉淀,起抗凝作用。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生理盐水,酒精棉,适宜浓度的草酸钾溶液,适宜浓度的(CaCl2)溶液(6)试管,注射器(针管、针头)。

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第一步:

在A、B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__溶液和生理盐水。

第二步:

用酒精消毒,用注射器取家兔血。

第三步:

立即将等量的新鲜血分别加入到A、B两试管中,经过一段时间后,

结果:

A管_____________,B管:

凝固。

第四步:

将等量的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A、B两试管中。

结果:

A管_____________,B管_____________。

问题:

设置B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Ⅱ.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乙烯的生理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

(1)取A、B两箱尚未成熟的番茄(绿色),A箱用一定量的乙烯利(可释放出乙烯)处理;B箱不加乙烯利作为对照。

当发现两箱番茄颜色有差异时,A箱的番茄呈___________色,B箱番茄呈_________色。

(2)从这两箱番茄中取等量的果肉,分别研磨成匀浆,除去匀浆中的色素,过滤。

取无色的等量滤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加热后,摇匀观察,发现A试管中呈砖红色,B试管中也呈此颜色,但比A试管中的颜色______________(深或浅),说明经乙烯利处理后番茄中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多了。

(3)根据上述实验可证明乙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3.(10分)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②属于(细胞、体液)______________免疫,③属于(细胞、体液)______________免疫。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细菌外毒素(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填编号)过程发挥免疫作用。

(4)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初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填编号)过程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5)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④⑤,其反应特点是能迅速________________,快速产生大量的_________。

(6)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7)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64.(10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Ⅰ.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对图中狼和美洲狮的种间关系的描述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_____________。

(4)若鹿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_。

(5)若美洲狮的食物全部来自鹿,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___Kg。

Ⅱ.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为____________百万千焦,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61.(10分)

Ⅰ.

(1)脊髓

(2)突触的结构(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Ⅱ.

(1)升高恢复原来水平下降

(2)下降

62.(10分)

Ⅰ.草酸钾不凝固凝固凝固作为A管的对照

Ⅱ.【答案】:

(1)红绿

(2)浅还原糖

(3)促进果实成熟

63.(10分)【答案】:

(1)细胞;体液;

(2)效应T细胞;抗体;

(3)⑤⑦

(4)②⑥;

(5)增殖分化,抗体。

(6)自身免疫

(7)T淋巴细胞

64.(10分)

Ⅰ.

(1)3

(2)竞争、捕食

(3)分解者

(4)狼

(5)75

Ⅱ.

(1)111;生产者

(2)13.5;20

(3)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