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178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docx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念

一、选择题

1.D2.D3.C4.A5.D

6.B7.D8.B9.A10.B

11.A12.C13.B14.C15.D

16.C17.D18.C19.B20.A

二、填空题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

3.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主机终端

5.通信线路各站点

6.有线无线

7.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8.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

9.曼彻斯特编码

10.信号

11.电平数字信号

1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3.同步传输数据速率、每个比特的持续时间和间隔

14.双绞线电磁干扰

15.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

16.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

17.小宽低块

18.不一致

19.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20.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

三、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按网络传输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按通信介质分为有线网、无线网;

按网络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公用网、专用网;按网络的物理结构和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通信网络和点对点通信网络;按照网络的服务方式分为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和对等网。

3.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的能力,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终端控制器、终端和计算机所能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

主计算机通过一条高速多路复用线或一条通信链路连接到通信子网的结点上。

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结点计算机NC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4.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它的演变可概括地分成四个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

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

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5.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传输媒体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或说导向的和非导向的两大类。

导向媒体在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之间提供了一个导线管,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有粗的和细的两种)和光纤。

信号沿着这些媒体中的任何一种传播,并一直处在该媒体的物理范围之内。

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是常用的三种有线传输媒体。

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使用金属(铜)导线,以电流的形式接受和运输信号。

光纤是玻璃或塑料的线缆,以光的形式接受和运输信号。

非导向媒体不使用物理导体来运输电磁波而使用无线电通信。

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红外线通信以及微波通信的信息载体都属于非导向的无线传输媒体。

6.

(1)比特率S:

比特率是一种数字信号传输速率,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it)数。

(2)波特率B:

波特率是一种调制速率,也称波形速率。

(3)出错率:

出错率是指信息在传输中的错误率,也称为“误码率”。

(4)带宽:

在模拟信道中,人们一般采用“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即传送信息信号的高频率与低频率之差,单位为Hz、KHz、MHz或GHz。

(5)在数字信道中,人们通常用“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即每秒传输的比特数。

7.异步传输将比特分成小组进行传送,小组可以是8位的1个字符或更长。

发送方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这些比特组,而接收方从不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到达。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计算机键盘与主机的通信。

按下一个字母键、数字键或特殊字符键,就发送一个8比特位的ASCII代码。

同步传输(SynchronousTransmission):

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

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

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8.

(1)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例如,0对应于无载波输出,而1对应于有载波输出。

(2)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例如,0对应于频率f1,而1对应于频率f2。

(3)调相(PM)即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例如,0对应于相位0度,而1对应于180度。

9.所谓“交换”体现在交换设备内部,当交换机从一条输入线收到呼叫请求时,它首先根据被呼叫者的号码寻找一条合适的空闲输出线,然后,通过硬件开关(比如电磁继电器)将二者连通。

电话系统的这种交换方式就叫做“线路交换”(circuitswitching)。

在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通常使用公用通信的传输线路进行数据交换,以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

在网络中的数据交换方式可分为线路(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两大类,其中存储转发交换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10.信道多路复用技术是使用宽带介质支持在同一时间、同一链路上发送多个不同信息流的数据通道技术。

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多路不同信号而互不干扰,可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

频分多路复用技术(FDM)、时分多路复用技术(TDM),在计算机网络的信道中还广泛使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密集波分复用(DWDM)、码分多址(CDMA)技术。

11.纠错码是指在发送每一组信息时发送足够的附加位,接收端通过这些附加位在接收译码器的控制下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还能自动地纠正错误。

如果采用这种编码,传输系统中不需反馈信道就可以实现一个对多个用户的通信,但译码器设备比较复杂,且因所选用的纠错码与信道干扰情况有关。

某些情况为了纠正差错,要求附加的冗余码较多,这将会降低传输的效率。

第二章网络协议

一、选择题

1.D2.A3.C4.B5.A

6.B7.D8.D9.A10.A

11.B12.C13.C14.D15.C

16.C17.A18.C19.B20.B

二、填空题

1.通信语法语义时序

2.下一层上一层

3.物理数据链路网络传输应用

4.网络接口网络运输应用

5.TelnetFTPSMTP

6.便于管理实现可靠便于修改和增加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

7.协议和应用集合

8.一三五七四

9.物理层

10.面向连接无连接

11.数据链路层数据控制

12.路由选择传输数据分组拆装

13.端端

14.CSMA/CDTokenBus

15.监听

16.令牌

17.数据包

18.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多个

19.Anonymous电子邮件账户名

20.IP

三、简答题

1.网络通讯协议是指网络设备用来通信的一套规则,专门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并规定了计算机信息交换中数据的格式和含义。

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同步。

2.分层的目的是把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分解成若干个较为简单又易于处理的问题。

3.分层的原则:

相似的功能出现在同一层内,每一层仅与其相邻上、下层通过接口通信,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

4.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划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等七层。

而TCP/IP协议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并使用了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TCP:

数据传输协议允许创建和维护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连接两台计算机就可彼此进行数据传输。

建立连接后,任何一方计算机都可以收发数据。

为了发送数据,可调用SendData方法。

当接收数据时会发生DataArrival事件。

调用DataArrival事件内的GetData方法就可获取数据。

用户数据文报协议(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

跟TCP的操作不同,计算机并不建立连接。

另外UDP应用程序可以是客户机,也可以是服务器。

为了传输数据,首先要设置客户计算机的LocalPort属性。

然后,服务器计算机只需将RemoteHost设置为客户计算机的Internet地址,并将RemotePort属性设置为跟客户计算机的LocalPort属性相同的端口,并调用SendData方法来着手发送信息。

于是,客户计算机使用DataArrival事件内的GetData方法来获取已发送的信息。

6.CSMA/CD控制方式的特点是:

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

但在网络负载增大时,发送时间增长,发送效率急剧下降。

7.令牌环网的媒体接入控制机制采用的是分布式控制模式的循环方法。

在令牌环网中有一个令牌(Token)沿着环形总线在入网节点计算机间依次传递,令牌实际上是一个特殊格式的帧,本身并不包含信息,仅控制信道的使用,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能够独占信道。

当环上节点都空闲时,令牌绕环行进。

节点计算机只有取得令牌后才能发送数据帧,因此不会发生碰撞。

由于令牌在网环上是按顺序依次传递的,因此对所有入网计算机而言,访问权是公平的。

8.分A类、B类和C类。

A类网络编号的有效值范围是十进制数1~126,A类地址的有效子网络数为126个,每个网络号所含的有效主机数为16,777,214个。

B类地址有效网络数为16,382个,每个网络号所包含的主机数为65,534个。

用于标识B类地址的第一段数值为128~191。

C类地址有效网络数为2,097,150个,每个网络号所包含的主机数为254个。

用于标识C类地址的第一段数值为192~223。

9.子网掩码的作用是识别子网和判别主机属于哪一个网络,当主机之间通信时,通过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逻辑与运算,可分离出网络地址。

A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0.0.0。

B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

C类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10.物理层(ThePhysicalLayer)功能:

在物理线路上传输原始的二进制数据位电磁信号或光信号的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TheDataLinkLayer)功能:

在有差错的物理线路上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Frame帧)。

网络层(TheNetworkLayer)功能:

控制通信子网提供源点到目的点的数据传送(Packet数据包/报)。

传输层(TheTransportLayer)功能:

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会话层(TheSessionLayer)功能:

为用户提供会话控制服务。

表示层(ThePresentationLayer)功能:

为用户提供数据转换和表示服务。

应用层(TheApplicationLayer)功能:

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

第三章网络设备

一、选择题

1.C2.A3.D4.B5.A

6.C7.B8.D9.B10.B

11.A12.D13.C14.A15.B

16.A17.C18.D19.C20.D

二、填空题

1.486

2.有线无线

3.PCIISAEISA

4.GPRSCDMA

5.内置外置

6.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7.窄带宽带

8.一对

9.高速双速交换式

10.物理数据链路

11.帧的转发和限制地址过滤协议转换监控管理

12.端口交换帧交换信元交换

13.逻辑物理

14.拓扑结构安全

15.IP地址

16.网关

17.静态路由表动态路由表

18.交换机

19.使用效率安全性

20.中继器

三、简答题

1.中继器用来延长物理传输介质或网络信号放大与变换的网络设备,以扩展局域网的跨度。

网桥是用于连接同构型LAN。

路由器用于在多个网络和多种介质之间提供网络互连。

而如果要把两个完全不同的网络(网络操作系统不同)连接在一起,一般要使用网关。

2.

(1)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

(2)通过telnet搭建配置环境;(3)通过modem拨号搭建配置环境。

3.Vlan又称虚拟局域网,由位于不同物理局域网段的设备组成,通过Vlan技术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划分成诸多逻辑独立的网段,每一个网段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具有相同的属性。

4.路由是指使用路径表的信息来为每一个信息包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表是路由器在工作时需要存在初始的路径表,而且不断地自动更新。

静态路由器需要管理员来修改所有网络中的静态路程表,动态路由器则自动生成动态路由表。

5.从外型看,MODEM一般分为台式(外置式)、卡式(内置式)和插接板式三种。

外置台式MODEM是一个塑料或金属包装的扁平盒,并带有一个独立的电源转换器,安装时一般放在电脑桌上或直接放在电脑主机上。

内置式和外置式的主要区别是:

内置式MODEM只是一块印刷电路板插卡,安装时需打开机箱,插在计算机主板的插槽中.插接板式MODEM也称为PCMCIAMODEM,是专门为便携机设计的,大小同信用卡一样.

第四章局域网组网

一、选择题

1.D2.C3.B4.C5.D

6.D7.D8.A9.C10.C

11.A12.A13.A14.B15.A

16.B17.A18.A19.C20.A

二、填空题

1.专用服务器客户机/服务器对等

2.资源共享通信交往

3.10M1000M快速千兆

4.安全性可扩充性

5.目的性经济性

6.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

7.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8.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9.软件成本硬件成本设计施工费用

10.正常交叉连接

11.TCP/IPIPX/SPXNETBEUI

12.静态动态

13.Ping

14.Unix

15.Netware

16.WindowsNT

17.Linux

18.硬件连接层通信协议层应用软件层

19.共享网络资源提供网络服务网络系统软件

20.127.0.0.1

三、简答题

1.拓扑结构的选择与网络用途、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紧密相关。

星型拓扑由中央节点执行集中控制,减轻了各分节点之间的处理负担。

星型网络与其他几种结构相比,具有多项优点。

星型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管理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由于分布计算环境的流行,以集线器/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拓扑结构被大量采用。

鉴于星型网络的这些优点,一般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局域网的布线。

2.设备选型要遵循选择成熟的先进技术,有好的可扩展性、高可靠性、方便使用和维护、性价比高、售后服务好等原则,要面向需要、面向应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应用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

在具体选择网络设备时,应尽量选用性能好、适用范围宽的产品,网卡应尽量采用10\100Mbps的自适应网卡,主干交换机至少要用100Mbps的交换机,这样既可充分利用现有的10M网资源,又可为以后支持大流量的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带宽。

3.

(1)软件要满足网络和网络功能的要求;

(2)软件要具有兼容性;(3)软件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4.

(1)总体设计;

(2)硬件构建方案确立;(3)软件环境搭建;(4)网络管理维护;(5)校园网IP地址的管理

5.服务器、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集线器、交换机等。

6.

(1)软件成本:

包括组建局域网所需的各种软件;

(2)硬件成本:

包括组建局域网所需各种硬件的购买费用的总和;(3)设计和施工费用。

7.ipconfig命令;ping命令;tracert命令;netstat命令。

8.

(1)是否将网络连入internet;

(2)是否将网络划分为若干网段以方便网络管理;(3)是采用动态ip地址分配还是静态ip地址分配。

9.

(1)协调用户;

(2)控制用户访问;(3)提供网络通信服务;(4)管理文件,将各种文件存放在系统专用的设备中;(5)系统管理,建立、修改、跟踪网络服务,管理网络的应用环境;(6)以命令方式向用户或上层软件提供服务。

10.网络操作系统的主流产品有以下几种。

(1)Novell的NetWare,老牌的局域网操作系统,支持IPX协议,使用现已相对减少。

(2)UNIX,一种强大的分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支持TCP/IP协议,以前在大型机和小型机上使用,现已在高档微机中使用。

(3)WindowsNTserver是微软的经典之作。

其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及UNIX,但界面非常友好,是中小型网络的主流操作系统。

(4)新兴的Linux,被称为免费操作系统,它包含了人们期望操作系统拥有的所有特性。

包括真正的多任务、虚拟内存、共享库和多用户支持等,因此Linux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

11.

(1)性能和兼容性

NetWare、WindowsNT、Linux均可用于PC机,而UNIX多数只兼容某些型号工作站的专用芯片,使其注定只能用于金融、电信系统等部门的核心网络中。

(2)网络规模远程通信质量可靠性

简单地说,就是中小型企业的网络一般应该选择WindowsNT系列,因为它简单易用、界面友好、管理方便和日常应用功能强大。

对于高级应用或者说需要非常高的安全与稳定性的大型网络,应该选择UNIX等网络操作系统。

第五章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0Server

一、选择题

1.D2.D3.C4.A5.B

6.B7.C8.D9.B10.C

二、填空题

1.客户机/服务器对等

2.Windows2000专业版Windows2000服务器版Windows2000高级服务器版

Windows2000数据中心服务器版

3.WindowsNT服务器4.0版

4.活动目录

5.目录服务

6.远程安装用户数据管理应用软件管理用户设置管理

7.本地全局

8.NTFSFATFAT32

9.使用权限

10.共享

三、简答题

1.Windows2000Server有以下几个版本:

Windows2000专业版。

Windows2000Server,它是适用于构建小型、中型企业网络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Web服务器、网络和通信服务器等功能。

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器采用Windows2000Server版本。

它最多能支持4个CPU与4GB的内存。

Windows2000AdvancedServer,它除了具备Windows2000Server的所有功能之外,更支持多达8个CPU的SMP(对称多处理)功能、群集功能与高达8GB的内存。

Win2000DatacenterServer,它是功能最强的版本,除了具备Win2000AdvancedServer的所有功能之外,它支持多达32个CPU的SMP功能、高达64GB的内存。

2.包括如下服务功能:

公共的应用程序编程模型、目录和安全性模型、数据服务。

集成化的缓存、分布式事务管理、诊断功能、管理服务、媒体和协作服务。

此外,WindowsServer2000还在简化产品的部署和使用方面进行了显著改进,以降低系统复杂性并因而降低整个IT环境的成本。

3.

(1)硬盘未分区,用户可创建Win2000Server分区并设置大小;

(2)硬盘已分区但有足够的未分配空间,用户可在未分配空间内创建Win2000Server分区;(3)如果硬盘有足够大的分区,用户可以在这个分区上安装Win2000Server;(4)如果硬盘上有分区存在,用户可以删除原有分区以便为Win2000Server提供更大的分区空间。

4.FAT;FAT32;NTFS。

5.NTFS文件系统支持以下特性:

(1)活动目录;

(2)域;(3)文件加密;(4)稀松文件;(5)其他的数据存储模式;(6)磁盘活动的恢复日志;(7)磁盘配额;(8)对于大容量驱动器的良好扩展性。

6.用户账户和计算机账户称为安全主体,安全主体是分配安全标识符的目录对象。

带安全标识符的对象可登录到网络并访问域资源。

用户或计算机账户用于:

验证用户或计算机的身份;授权或拒绝访问域资源;管理其他安全主体;审计使用用户或计算机账户执行的操作。

7.组是一个具有相同性质用户的集合。

建立组是为了简化网络的维护和管理,以及授予使用权。

管理员可以将资源访问权限授予组而不是单个用户。

第六章Windows2000Server网络服务

一、选择题

1.D2.A3.D4.A5.B

6.C7.B8.D9.B10.A

二、填空题

1.数据库

2.本机解析查询DNS服务器DNS查询方向

3.简单查询或叠代查询递归查询

4.更改时

5.动态分布

6.排除地址

7.C:

\Inetpub

8.实际目录

9.虚拟服务器

10.权限

三、简答题

1.由于IP地址不便于记忆与区别,从1985年起Internet在IP地址基础上开始向用户提供DNS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服务,即用地区域名缩写的字符串来识别网上的主机。

2.Internet服务器或主机的域名采用多层分级结构,一般不超过五级。

采用类似西方国家邮件地址由小到大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各级域名也按由低到高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相互间用小数点隔开,其基本结构为:

子域名.域类型.国家代码。

例如,其中www为计算机名,sina为子域名,com为域类型,cn为国家代码。

3.区域是一个用于存储单个dns域名的数据库,他是域名空间树状结构的一部分,dns服务器是以区域为单位来管理域名空间的,区域中的数据保存在管理它的dns服务器中。

4.

(1)本机解析;

(2)查询DNS服务器;(3)DNS查询方向。

5.当DNS服务器通过外界查询到DNS客户机所需的信息后,他会将此信息在缓存中保存一份,这份数据只会在缓存中保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TTL。

6.当一台DNS服务器发生问题时,可以用其它的DNS服务器提供域名解析,这就需要利用区域复制和同步方法保证管理区域的所有DNS服务器中域的记录相同。

在win2000服务器中,以下情况区域传输启动:

(1)当管理区域的辅助DNS服务器启动的时候;

(2)当区域的刷新时间间隔过期后;(3)当主DNS服务器记录发生改变并设置了通告列表时。

7.

(1)与ActiveDirectory的集成;

(2)支持Unicode字符。

8.

(1)安装DNS服务器;

(2)配置DNS客户端。

9.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种简化主机IP配置管理的TCP/IP标准,DHCP标准为DHCP服务器的使用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