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39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交名胜传说Word文件下载.docx

千峰景区

位于本市古交南部,大川河上游,邢家社乡童子川村,地理位置优越,距古交市区2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没有污染,有利于古交市南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

南线公路可连通龙山石窟、太山龙泉寺、蒙山大佛、石千峰旧新石器遗址、南岩石窟、刘庄石窟等众多古迹景点,西南线公路可达晋祠,交城卦山玄中寺等景点。

xx景区

汾河景区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5年底完成。

景区总长5公里,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其中园林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6800万元,分东西景区西部分。

景区东起长峪沟桥,西至火山大桥,北临火山新区,南靠东曲矿,占地面积40万平米,其中园林面积15万平方米。

景区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河道治理、防洪保安、城建水保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西景区占地面积54万平米,栽植各种观赏树木8000余株,草坪11万平米;

有桥、廊、亭等景观建筑12处,建有平安广场、金色年华广场、方正园、观景台、飞翔广场、景宜园等主景点6个,一般景点9个,园林路8000米,以汾河为界,东景区可分为南、北两条景观带。

景区以山为衬,以水为脉,围水造景,依绿设景,亭廊相映,树木峥嵘。

多处亲水平台,各色雕塑、座凳、园林小路的布设,充分满足了人性化要求。

夜幕降临,遍布景区的800盏花灯、

4000米轮廓灯与滨河南北路车水马龙的场面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东景区象一条绿色带飘逸在古交东大门,以其清新秀美、绚丽多彩的风姿笑迎四方宾朋。

古交市古文化遗址1983年7月,省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古交镇西约

1.5公里的凤凰岩山顶上,在此发现了大量的打制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凿形器和尖状器等。

这批散布于地表的石制品,主要发现于大川河、原平河、及屯兰河下游与汾河交汇地带,其范围东起古交镇、西至屯村、北至西曲李家社、东西宽约4公里、南北长达7公里、约一万平方米,考古专家认为此石器遗址是一位于古交市岔口乡关头村西,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存有正殿,配殿等15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古交是晋绥边区南部的前沿阵地,八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长期驻在关头村。

地委书记罗贵波、副书记张永青、专员康世恩、司令员王长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军民对敌进行艰苦壮烈斗争。

现为xx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庄头战斗遗址

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草庄头村西300米的山梁上。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此构筑钢筋砖石据点,面积约3000平方米。

草庄头一带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鬼子汉奸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于

1943年9月28日彻底摧毁该据点,全歼守敌百余人,缴获机枪五挺,掷弹筒三个,步枪八十余支,电台一部,子弹数万发,及其它物资,受到晋绥军区表彰。

现为古交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牛城的传说

很久以前,古交镇有一家姓邢的农民,娶妻艾氏,单生一个女儿,名叫小芬。

一家三口人,全靠租种镇上杨财主家几亩薄田过活。

他家有头小黄牛,每天由小芬牵到野外去放。

有一天,她把牛赶到汾河岸边,那边绿草如茵,野花盛开。

小黄牛自由自在地吃草,小芬天真烂漫地哼唱自编的山歌:

XX哗哗流水长,XXXX下是家乡,

人欢马叫羊xx,xx好风光。

XXXX庄稼好,山上山下披绿装,

手拉xx去放牧,唱支山歌xx

她放开缰绳,任由黄牛选择喜欢的草去吃。

她随后跟着,又唱起了山歌:

XX水呀滚滚流,风摆两岸垂杨柳,

天上片片XX,地上青草绿油油。

XX吃草我掐花,打扮可爱得小XX,

酒盅盅花、XX蔓花,编个XX系牛头。

小黄牛好像懂事似的,它扭过头看一看脖颈上和两只犄角上挂着五颜六色的许多野花,得意地摆一摆头,摇一摇尾巴。

有时还发出“哞、哞”的叫声。

那野花随着牛头摆动,来回颤悠悠地摇晃,煞是好看。

汾河滩上的水浇地,大部分归杨财主家所有,他雇了几十个长工耕种。

这天他到地里去查看,刚走上田间小道,就听得从远处飘来了悠扬悦耳的歌声。

不由得停下脚步,侧耳一听,这分明是一个女子的声音,抑扬顿挫,婉转动听,那嘹亮的歌声,在空中不住回荡。

杨财主循声疾步上前,一个少女映入眼帘。

只见她苗条身材,粗布衣衫,姿容秀丽,体态轻盈,显出一派自然朴素的美。

小芬蓦然见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站在跟前,两只贼溜溜的小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她,马上羞涩得掉转头躲到暗处。

XX财主回头问跟他来的佣人:

“这是谁家的闺女,长得这么可爱?

那是佃户XX老头家的闺女。

“想个什么办法,把她娶来才好?

“那还不容易,他家租种老爷的地,就得听老爷的话。

”两人嘀咕了几句,奸笑着走开了。

第二天,杨财主就托人去说亲,邢家夫妇迫不得已应下这门亲事。

小芬虽顶了几次,在父母的劝解之下,只好含着泪水嫁到杨家。

贫寒人家置不起妆奁,就把小黄牛作了陪嫁之物。

小芬在杨家含辛茹苦,度日如年,整天不见笑容,背地里以泪洗面。

在苦水里泡了几年,生下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叫银花,二女叫翠花,三女叫金花,儿子叫牛娃。

杨财主不喜欢小芬了,经常非打即骂,逼着她去干活。

后来在一个山沟里盖起磨房,安了盘大石磨,叫她赶上那头黄牛磨面。

小芬从此更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变得面容憔悴,衣衫褴褛,谁也认不出她来了。

山沟里不时传出来悲凉的歌声:

大石磨儿吱扭响,苦命的人儿泪汪汪,

满肚子苦水往哪儿倒,只有黄牛晓得我冤枉,

挨打受气家常饭,吃不饱来睡不香,

xx快点儿走,磨不下五斗交不了账。

杨财主已托人另选名门闺秀,说妥卢川村卢员外家的小姐,名叫狮女子。

娶亲那天,鼓乐喧天,大宴宾朋。

就在杨财主兴高采烈地拜堂之时,小芬满腔悲愤,一头栽进了汾河。

平静的汾河发怒了,咆哮着冲上岸来,把杨财主汾河滩的田地冲刷得光溜光。

狮女子嫁来的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孩,起名兰兰。

有了亲生女,更见不得银花姐弟四人了,她们吃不饱,穿不暖,还动不动挨打受气。

兰兰从懂事后,学会了搬嘴弄舌,仗上她母亲的势,无缘无故欺负他们。

狮女子更变本加厉,强迫银花姐妹三人上山砍柴。

牛娃年仅十二岁,也叫他每天放那头黄牛。

一天,太阳快落山了,三个姐妹还没打够柴,不由得都哭了起来。

她们不敢回家,来到汾河边上,看见弟弟独自放牛,四个恓惶可怜的孩子聚在一处,想起妈妈,不觉悲从中来,放声痛哭,呼唤着:

妈妈,你在哪里,你怎不管我们呀?

汾河水波浪滚滚,此起彼伏,仿佛也在悲痛呜咽。

牛娃哭着要寻妈妈,拉上黄牛就往汾河里跑。

三个姐姐吓坏了,急忙去拦。

说来也怪,牛娃和黄牛走到哪里,那里的河水就往后退,露出河床,上面有不少淤柴。

姐弟四人拾上淤柴回家去了。

狮女子知道了她们四个人到汾河边哭妈妈的事,顿生恶念,便给三个姐妹找下婆家,全打发在远处。

银花嫁到西边屯兰川的阳湾村,翠花嫁到西南原平川的东塔村,金花嫁到南边大川的仙人坪村,三个地方远的一百里,近的也有七十里。

出嫁时谁也不给陪嫁东西,只给银花穿了件白衫衫,给翠花穿了条绿裤子,给金花穿了件黄袄子。

打发三姐妹出嫁后,又把牛娃赶出了家。

牛娃牵着那头黄牛来到汾河滩,他面对河水发怔,想起死去的妈妈,痛心疾首,泪流满面,偎在黄牛身边,不住地抽泣,后来便不知不觉睡着了。

牛娃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妈妈从汾河里走出来,把他抱在怀里,亲热地对他说:

“孩儿,不要发愁,那头黄牛是一条神牛,它能帮助你过好日子。

你可以用酒盅盅花和罗罗蔓花编一个花环,套在黄牛的脖子上,把它赶在大山的前面,黄牛便能拉动大山。

你把它牵着,在汾河滩四周绕一圈,用整整一百天,就能筑成一座坚固的金牛城。

地里的污水也会退尽,空出八百亩好地来,你和乡亲们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说完她起身要走,牛娃紧拉着不放。

他妈抚摸着他的头说:

“要记住,黄牛只能在黑夜干,不要叫任何人看见。

如果有人看见,发出音响,就会惹出大乱子。

”说完便不见了。

牛娃醒来,按照妈妈的话去做,白天把牛喂得饱饱的,黑夜便拉山。

虽然慢一点,果然大山在缓慢地向前移动,而且黄牛走到哪里,哪里的水就退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狮女子想知道牛娃饿死了没有,打发兰兰去看。

只见牛娃爬在黄牛身上睡觉,别的什么也没看见。

狮女子不相信亲自去看,果然见牛娃

两手搂着黄牛的大犄角,呼噜睡得可香哩。

再一看,水全退了,空出了不少好

地,大山伸出了好一节,一座雄伟的金牛城就要筑成了。

狮女子非常奇怪,这是怎的一回事呢!

为什么牛娃天天睡觉,甚时候做了这么大的工程?

于是她和兰兰说好,到明天鸡叫时出来偷看。

这一天已是第九十九天,满开星斗,万籁俱寂,牛娃兴致勃勃地赶着黄牛拉山,一步又一步,眼看金牛城就要合拢。

这时狮女子引着兰兰蹑手蹑足地走了出来。

她俩一看黄牛拉着大山向前挪动,兰兰尖叫一声:

哎呀!

xx拉着xx走哩!

黄牛猛然一惊,腾空跳起,一直向南狂奔而去。

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汾河咆哮,大水立刻将金牛城淹没。

狮女子见势不好,拉着兰兰赶快向北往娘家跑,大水在后面紧追不放。

兰兰到半路上就跑不动了,被大水席卷而去。

狮女子跑到卢川村边,未进村也被大水吞没了。

银花三姐妹听得大水漂走了牛娃,急得头不梳,脸不洗,就往古交跑。

到汾河边一看,只见汾水滔滔,向东流逝,哪里还有牛娃的影子呢。

姐妹三人痛哭一场,各自回去。

后来,银色的屯兰河、绿色的原平河、黄色的大川河,都流到古交汇入她们的母亲怀抱——汾河。

原来牛娃没被大水冲走,他伏在牛背上,紧紧抱着牛角,翻山越岭,跑到山下的却波村。

筋疲力尽的黄牛便卧倒地上再没起来。

后来交城县在这里建起城池。

因此现在的交城叫“卧牛城”,古交镇叫“金牛城”。

一直流传下来。

有人说:

现在的水泉寨和杨家坡,就是那时被金牛拉出来的遗迹。

xxxx的传说

宋代太原县南堰村,有一大户人家,赵晋赵员外,儿子在外经商,女儿在家深受闺范教养。

一日,姑嫂二人到河边洗衣,边说边笑,忽见上游漂来大红枣一颗。

小姑捞起来让嫂嫂吃,嫂嫂让小姑吃,相互推让,最后还是小姑吃了。

数日之后,小姑的肚子逐渐大起来了,赵员外疑女伤风败俗,将女逐出家门,其嫂不忍,瞒着公婆让小姑密居一室,嫂嫂每日送饭。

过了百天,小姑对嫂嫂说,感激嫂嫂关爱永远不忘,从今以后别再送饭了。

嫂嫂若无其事,以为一句戏言,次日,嫂嫂又来送饭吃,真的小姑不见了。

忽听清天霹雳一声巨响,五雷一击,小姑升天了。

她驾云游晋祠后到了古交汾河滩,远望屯兰川掌有坐大山,山峰巍巍,风光秀美,小姑降落云头,稳居于山洞之中,生下青、黄、赤、白、黑五子。

寨底村有坐古庙,住一老善爷,日坐拜佛念经。

一晚,不知不觉悠然入梦,有一姑娘,由空而来,坐于禅席,善爷盛情款待。

小姑恳请老善爷,生下五个儿子,劳驾找一安生的地方,善爷怜惜姑娘满口答应。

醒来却是一梦。

连托三梦,具言其事。

梦中所言,小姑是太原县南堰村人氏,因故稳居山洞之中。

老善爷有些疑惑,约同村人到二龙山看个究竟,眺望山洞一片雾气,近视山洞,小姑身上盘有五条龙,上下翻滚戏耍。

老善爷不辞辛劳,翻山越岭来到了南堰村。

他走街串巷,忽见前面小巷有一老翁拄着拐仗过来,善爷上前施礼,问及其祥。

那老翁道,听上上辈老人们说,有过这回事,她已升天了。

老善爷梦中已醒,真有此事,俗话说,天上一昼夜,地下五百年。

不知过了多少昼夜呢!

善爷召集十里乡人,把五个龙子安居在各个山洞中,即是现在所说的青、黄、赤、白、黑龙洞。

同时又给龙母娘娘盖了一处又宽又大的庙宇,屹立在村南的妮涯峁。

或一年秋,微风吹来,祥云集瑞,此庙突然不见了。

甚觉奇怪,村人在黑雾之中寻找,见有驴、骡、马蹄足迹,直到二龙山峰崖之巅,有一壮观的庙宇。

或一日晚,龙母娘娘又给老善爷托来一梦,告诉他为了照看黑龙第五子,故把庙宇搬迁到二龙山。

太原南堰村很早以前就和寨底村结下了神亲,并素有来往,逢春四月十二日,人山人海,上龙苏寨一一二龙山朝山拜佛赶庙会,梵香燃烛,求儿求女。

逢大旱之年至此黄龙洞祈雨,盼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XX、西仙洞的传说

东仙洞位于阁上乡高足梁村神师山的洞峁上。

洞口高2米,宽1米多,入洞数十步,有水池;

水色清澈碧绿,深不见底,前望,洞深莫测,望而生畏。

洞前有庙,叫六郎庙,已记,遗存石碑13通。

其中有一通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的告示牌。

碑文述说东仙洞建筑遭到色目人的骚扰,阳曲官府发出文告,“如有违反之人,拖拽前来取问。

”以维护庙宇。

从东仙洞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在茂密的灌木林海中穿行,高山、深谷、丘陵、草坪,组成一幅极妙的图画,沿途野生植物五彩斑烂,野生动物出没在人前车后,不鸣枪“示警”,它们不会罢休。

行程20公里到神师山的西坡,即狮子河东岸的佛泉山。

这里怪石嶙峋,奇石遍地,千姿百态,展不尽的绝妙造型,如入“石林”,妙趣横生。

在几组古建筑环绕下,有三个洞穴组成的西仙洞,深邃无比,无人敢入,故鲜为人知。

旧洞古名西仙洞,洞口有七郎神。

据清光绪八年

(1882)的《xx志》记载:

“口仅二、三尺,容一人伏而入。

三十余步稍宽可直身行,又一里,比前更高阔。

顶石多下垂,形如笋。

又一、二里,石壁阻路,下通一穴,围五尺,其深不可测,惟闻水声淙淙,有土人因求雨曾入穴底。

西向复通一洞,直行一里许有水自西北至东南,上有坑木横卧,故不敢渡。

每大旱,附近州县乡民斋沐入洞,取水,无不辄应。

”近年,古交市文物,新闻部门多次深入洞勘查,与记载基本相符。

洞口高约1米,俯身而入则稍宽,可直立行走,顶上钟乳石下垂,如笔直立,滴下形似雨后春笋,“突突”上升。

前行40余步,壁上有无数晶莹透亮的串串“葡萄”,摘下来入口咀嚼,能流出“乳汁”。

行走间踏之有声,如“咚咚”击鼓。

再前行,有“神水池”,水甚深,投石有“闷闷”声。

池旁有路,可迂回行走,就到了“试心石”。

石旁有洞,口甚小,呈三角形,宽仅40厘米,心诚者则可侧身爬进,不诚者则寸步难行。

入之,下方有一圆形大厅,直径达10米,深7米,洞内曾发现一些宋、明瓷片,大概是古人祈雨的祭祀用品。

传说西仙洞可通东仙洞,约深20公里。

旧时有一只狗从西仙洞进去,十余天后从东仙洞出来了,所以有“二洞相通”之佳话。

至于东仙洞的“六郎神”和西仙洞的“七郎神”究竟是何人,又有种种传说:

“在晋朝时,交城县有兄弟二人,逃生到狮子河张化沟山洞里,以牧羊为生,经常在一起对奕,今遗存有‘石棋盘'

为证。

后坐化成仙,分占东西仙洞;

另一说他俩是唐代的一对隐士,于民有利,坐化后成仙,各占东西山洞,故名仙洞。

又据文物部分行家分析,在今太原天门关以北的阳曲县西凌井、岔上、龙泉、西庄、伙路坪乡和古交的曹坪、阁上乡一带,都是宋代名将杨继业父子的戍守之地,至今还留有不少杨家将的遗址、遗迹和传说。

杨一家被潘仁美陷害后,百性很怀念他们。

按民间传统习俗,生为民谋利,死则为民造福。

阳曲西山十年九旱,极须甘露,于是把六、七郎演变为雨神,成了祈雨的神灵,这是古人很自然的一种恭维活动。

所以这一带,凡洞穴中有水的地方,称六郎洞、七郎洞,并有塑像或专建庙宇以祀。

旧洞之南数百米的山崖中,有“新洞”,洞前有古建筑废墟,据碑石记载,原是个道观,风景绝佳。

“清泉流石壁,云曰映楼台;

青松不用载,茂林百花香。

”称它是“蓬莱一真境,造福遍北垓。

”庙后有洞,洞口高约2米,宽约

1.5米,人可直身而入。

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可谓步移景异。

有蜿蜒娟秀的“二龙道”,“咚咚”有声的“锣鼓道”,青翠剔透的“葡萄山”,晶莹光滑的“玉石山”,妙趣横生的“通天柱”,险情频频的“独木桥”,清澈见底的“神浴池”,泉水汩汩的“求雨厅”等。

据乡民介绍,洞深约5公里,每一景点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为人们增添游兴。

旧洞的侧面又有风洞,洞口高

2.5米,宽

1.5米,入洞行进百米左在,耳听“呼呼”作响,即有冷风扑面。

前行数十步,忽闻松涛呼啸,又闻马嘶驴叫,闻而发出鬼哭狼嚎之声,令人胆寒而不敢继续前行。

在西仙洞洞穴之间,有两处古建筑群,在沟深处、旧洞前的叫三教寺,是一座重檐四坡顶的五楹大殿、上塑七郎神圣像。

沿山崖坡下石砌罗汉殿、戏台、关帝庙、姑姑庵,钟鼓二楼及僧堂、餐堂等。

昔日有众多僧、道者在此修

行,和睦共处,酷似一派仙韵。

歇马殿则在沟口,地处佛泉山麓坪场上。

碑文记载,清雍正七年

(1792)修葺过,供奉的是七郎神。

从废墟中得知。

大殿是单檐四坡顶五楹,正对着西北的戏台,东西各有厢房配殿。

山门之西,另有一组建筑,有正殿三间。

歇马殿的称呼,太原地区只有阳曲北面的东西一线山区里。

它以正殿和戏台为主建筑,相对而筑。

两厢再建厢房及其他的际属建筑,一般没有固定供奉的佛,(神)。

祭祀之日,请(坐轿子)主佛(神)属大殿之中心,其他佛(神)像在两旁,小佛(神)属大殿之中,乡民则在院中,成为神、人共乐的场所,类似人世间的公共戏台。

这种山区的乡风民俗,也颇具有雅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