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64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8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2页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2页
亲,该文档总共1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x

(2)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新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立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险情巡查、汛期值班和汛后总结等制度。

近年来,县国土资源局经过不断的实践,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门责任制”、“地质灾害治理分级负责制”等制度,初步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法规体系建设。

(3)健全管理机构,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县、乡两级人民政府部门都已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领导长期抓、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

为了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职责,县国土资源局内设资源环境股,专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保证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搬迁和治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县、乡人民政府的努力下,从政府和民政部门挤出资金,作为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和搬迁,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民政救灾救济资金、生态移民搬迁资金及其它多渠道集资方式,采取建设移民新村和因地制宜分散安置等方式,对危险和生存条件极恶劣的居民实施了搬迁工程,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5)重视基础调查,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的放矢。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基础。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每年汛前、汛期都要开展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巡查工作,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对重大地质灾害点和可能与人为活动影响有关的地质灾害、邀请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开展调查、鉴定,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6)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努力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遵照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县国土资源局在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严格执行预案制度、值班制度、速报制度。

每年都编制乡镇和县级防灾预案,由政府印发给各部门执行。

坚持汛前巡查、汛中检查、汛后复查等三个阶段的防治制度。

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乡镇、县防灾领导小组。

每年均结合实际编制县、乡两级防灾预案,由当地政府转发,重要隐患点均制定了防灾预案,并明确了责任人、监测人。

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

(7)广泛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和培训,提高全县民众防灾意识。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减灾效果初显。

一是通过街头咨询、宣传材料、展板等形式加强宣传。

二是举办地质灾害调查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培训班,把防灾知识和意识灌输到乡、村、组的干部、村民中;

三是抽派地质灾害管理干部参加省厅组织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管理水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

赫章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尚未能进一步加强,县内普遍存在的重发展轻防治的现象和只顾眼前局部利益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仍很严重,县、乡级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目前已基本建立,村级专业群测、群防网络有待逐步建立或完善。

因此,健全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是亟待完善的任务。

(2)缺乏强有力的政府地质灾害信息网络。

(3)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段)急待整治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量明显增加,但伤亡人事故仍未能完全避免。

地质灾害损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成为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制约影响因素。

以现有资料统计,县内目前还有199处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还威胁着10788人的安全,预计可能造成经济损失达26424.55万元。

由于不合理人为工程活动的存在,还会引发一些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绝大多数突发性地质灾害尚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治理,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建立群测群防机制已十分迫切。

(4)保障城镇安全,需要拓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域

在我县城镇地带,存在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工程和采矿活动,这些隐患对城居民、房屋及其它设施等构成威胁。

做好城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保障城镇安全,需要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和服务范围。

特别是在新的城市化进程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从被动防灾、治灾向主动避灾、减灾方向转变,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贯穿城镇选址、规划布局、建设、地下矿产开发的全过程,提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建议和对策。

(5)矿山地质环境日趋恶化,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县内每年采煤量和其它矿石开采量很大,矿山废弃物任意堆放造成比较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地下采矿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十分突出,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由此引发的工农纠纷不断,告状、上访等

事件时有发生,矛盾增多,已成为影响矿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因素,亟待采取措施,遏制矿山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

有关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十分薄弱,保障资源有序开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6)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不足,防治工作举步维艰

严重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尚未建立起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地质灾害防治亟待投入的工作量又很大,很多重大的地质灾害需进行搬迁和治理,但缺乏资金来源,很多工作迟迟难以开展。

虽然省政府要求各级财政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到财政预算,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列入专项经费。

如何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广开资金来源,共同关心、支持、监督、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顺利进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课题。

(7)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任务十分艰巨

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多、分布广,又多发生在偏远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不仅加大了防治工作的难度,也造成了防治工作经费的空缺增大,给地质灾害防治监管、巡查、抢险带来重重困难。

目前对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只能通过发动广大群众,在有关专业队伍的指导下,进行适时监测,一旦遇险便及时搬迁避让,这是现阶段的主要防灾措施。

但是,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的有力监督管理,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责任非常重大。

(8)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思还较淡薄,还需广泛加强宣传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必需依靠社会各界、依靠全民的共同努力。

因此,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危险性和可防治性,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让全民都来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不断地加强宣传工作。

三、防治规划编写依据

《赫章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稿)》(以下简称《规划》)编制的依据是: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

3、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年-2015年);

4、《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实施细则》(试行)

5、《赫章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7、《赫章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6年,与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相对应,近期规划年限为2006~至2010年,中期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远期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地质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赫章县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质灾害普遍发育,危害严重。

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房屋、建筑设施、公路、耕地等大量毁坏,众多受灾居民被迫搬迁,给当地居民、企事业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存在的灾害隐患点还对其上及附近众多居民、基础设施等构成威胁。

通过调查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本次共调查各类地质灾害213处,其中滑坡141处、崩塌24处、泥石流16处、地裂缝25处、地面塌陷7处。

本次调查结果统计,县内已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点有96处,共造成13人死亡,91户搬迁,毁损房屋277间,毁损耕地约658亩,损坏渠道30m,公路100m,各种直接经济损失达1678.2万元。

尤为重要的是大量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还具有潜在危害的灾害点199处,其中处于不稳定和稳定性较差,对居民、重要设施构成威胁、危害的隐患点有190处,危及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约26424.55万元。

第二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调查的141处滑坡中,目前大部分(133处)属于稳定性较差,有8处处于不稳定状态。

随着灾害体变形发展,危险性中和危险性大的滑坡,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滑坡,随着灾害体的变形发展,裂缝将逐渐加宽、加长,甚至增多,除了破坏滑坡体上房屋外,还

逐渐向失稳致灾方向演变发展,严重威胁滑坡体上及其前沿地带居民及其它设施安全。

如野马川镇前山村黄泥组滑坡(125号点),前缘为陡临空面,又有冲沟长期冲刷淘蚀,滑坡体上地裂缝发育,边缘裂缝已基本形成,危险性大,威胁滑坡上84户347人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的24处崩塌,目前有19处属于稳定性较差,5处处于不稳定状态。

区内崩塌均处在45°

以上陡斜坡或陡崖地带,绝大部分为软弱基座,极不利于斜坡稳定。

根据调查,危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已基本贯通,随着岩石风化、降雨作用,危岩体将不断演化发展,甚至可能突发成灾,危险性中和大。

危险性最大的是古达乡三爱村合睦组危岩体(185号点),后缘裂缝已基本贯通,活动明显,在降雨或岩石风化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大,直接威胁37户17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调查的16处泥石流,都属于稳定性较差,近年来,每年暴雨期间都有不同规模的泥石流产生。

尤其是沟岸有多个小型、不稳定的滑坡隐患点存在的兴发乡兴发村白石岩泥石流(193号点),在大暴雨作用下,诱发边岸滑坡形成泥石流,威胁沿岸农田及其它设施安全。

调查的25处地裂缝有23处属稳定性较差,2处属不稳定。

地裂缝分布区大部分目前仍在大量采煤,随着采空区范围扩大,现有地裂缝会继续发展,增宽、增长,并且可能还会有大量新的地裂缝产生,危害也随之增大。

调查的7处地面塌陷,有1处已稳定,1处处于不稳定状态,5处属稳定性较差。

危害最大的珠市乡矿山村矿山组王家院,为地下开采铁矿引发,已毁坏房屋2间。

目前地下仍在采矿,塌坑和地裂缝仍在发展,对该地带3户22人造成威胁。

调查的213地质灾害中,目前不稳定的16,占7.5%;

稳定性较差的196占92.0%;

稳定的1处,占0.5%。

区内地质灾害绝大部分处于不稳定和稳定性较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发展趋势和危险隐患,危险性大和中,对居民及其它重要设施等构成威胁的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6处,危险性中的隐患点196处,随着灾害体变形发展,部分稳定性较差和稳定性差的灾害点,在降雨、特别是暴雨等影响因素作用下,甚至可能突发成灾,潜在危险性中和大,见表1-1。

综上所述,区内地形割深,坡度陡,碎屑岩分布广,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另外、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特别是煤矿,县内大部分乡镇都有分布,长期以来采矿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斜坡、采矿、工程活动地带,在降雨作用、人为活动影响下还可能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

赫章县内煤、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煤矿主要分布在六曲、哲庄、古基、野马川、结构、松林等乡镇境内;

铁、铅锌主要分布在妈姑、珠市、兴发乡镇境内。

以往采矿已引发了部分地质灾害。

随着矿产不断开采,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还将会加大,在以上矿山开采区,还可能引发较多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稳定性与发展趋势预测评估统计表  表1-1

     项 目

灾 种 

稳定性(危险性)

稳定(危险性小)

较差(危险性中)

不稳定(危险性大)

滑坡

数量(处)

133

8

比例(%)

94.3

5.7

崩塌

19

5

79.2

20.8

泥石流

16

100

地裂缝

23

2

92

地面塌陷

1

14.3

71.4

合计

213

196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目标

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一、防治的指导思想

在地质灾害调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镇开发建设、重要工程布置、矿山开采和规划,划分地质灾害防治等级区段,制定防治方案、实施安排及保障措施,为赫章县有计划、科学的进行防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监督管理提供基本依据,预防将来矿产开采、工程活动等引发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为地方政府制定全县每年的地质灾害防治计划提供初步方案,同时,为地方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提供依据。

二、防治的基本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

2、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发挥综合治理效益;

3、坚持依法保护地质环境和治理地质灾害,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地质灾害防治法制化,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科学化;

4、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测预报和科普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水平,建立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

5、在地质灾害的治理中,主要由自然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实行由政府组织实施治理,受益者合理负担,谁治理谁受益。

6、主要由人为活动致灾的,由诱发者承担治理责任。

第二节 防治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防治目标

1、通过本防治规划方案的实施,逐步完成全县地质灾害防灾体系和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2、通过各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

3、建立和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使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全面展开,县、乡镇防灾工作能力全面加强。

4、近期(2006-2010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预计投入经费2975万元,预计减少1019户5087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12310.3万元;

5、中期(2011-2015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预计投入经费2016万元,预计减少698户3395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8229.5万元;

6、远期(2016-2020年)治理地质灾害72处,预计投入经费1500万元,预计减少440户2306人受威胁,减少经济损失5879.55万元。

到2020年,争取区内1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程度恢复,减少10788人受威胁和危害,减少经济损失约26424.55万元。

尤其是区内的16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争取在近期内(2010年前)得到全面治理。

7、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显著下降,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二)主要任务

1、加强本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第建设,加大依法法管理的力度;

2、本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并付诸实

施。

对危及城镇、重要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的灾害点,依据规划和管理原则,有计划、有重点的安排治理和监督管理。

3、近期(2006-2010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中期(2011-2015年)治理地质灾害64处,远期(2016-2020年)治理地质灾害73处。

4、建立和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全面开展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监测预报工作。

第三章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和地段。

第一节 易发区划分原则

本次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是以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成果资料为基础,根据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人类工程活动程度,以定性评价与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确定。

评价方法采用中国环境地质监测院《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中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要求和方法进行。

易发区划分原则为:

1、易发区的划分以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

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结合栅格数据处理结果,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

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级。

3、评价单元的划分,主要以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与灾害分布及其影响范围综合确定。

第二节 分区方法与要求

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确定

地质灾害易发等级以定性确定为主,在进行各灾种易发等级确定时,主要考虑产生各类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条件、诱发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活动、地质环境破坏程度、矿产分布与开采强度、植被覆盖率与人类活动强度等。

将地质灾害划为三个等级: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各易发区特征见表3-1。

二、易发分区结果

赫章县碎屑岩地层分布广,地形切割深,大部分地带地形坡度陡,地质条件较差。

根据栅格数据处理结果和易发区等值线,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三级。

三、易发程度单元划分和命名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单元划分,以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为基础,确定易发等级,根据地质灾害等值线,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灾害影响范围,确定不同程度易发区边界。

易发区命名,以“区域地理名+主要灾种+易发程度”命名。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将赫章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区(A)、中易发区(B)和低易发区(C)三类,见附图2,分别综述如下:

一、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分布于县城附近、野马川、威舍、古达、六曲河、古基、哲庄、妈姑、结构一带,面积1486.9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82%。

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63处,不同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同,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亦不同,根据容易产生的地质灾害种类和分布区域,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划分为5个区。

1、德卓~河镇~安乐丰岩滑坡、崩塌高易发区(A1-1)

分布于德卓水炉、安乐花秋、丰岩、结构牧场、矿山一带,面积184.89km2。

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至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岩性以砂泥岩、玄武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

地貌为侵蚀浅切割中山沟谷,地形切割深度300-500m,地形坡度多较陡峭,坡度多为25°

~45°

构造上位于安乐向斜两翼,岩层倾角20°

~36°

有煤矿资源分布,局部地带采煤活动较强烈,并引发了地裂灾害,如德卓乡小炉和安乐乡花秋,采煤就造成民房开裂。

该区目前共有地质灾害10处,其中滑坡6处、崩塌1处、地裂缝3处;

隐患点7处,共有374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908.45万元。

该区在采矿区、碎屑岩斜坡、陡崖地带,在暴雨作用或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还可能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2、结构~财神坪地滑坡、泥石流、地裂缝高易发区(A3-1)

分布于结构、朱明大平山、财神坪地一带,面积173.03km2。

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及龙潭组煤系地层,为侵蚀浅切中山和中低山缓丘坡地地貌,构造上位于色居河背斜南翼,岩层倾角10°

~20°

目前除结构乡境内地质灾害较多外,其它地带地质灾害少。

该区本次共调查地质灾害7处、其中滑坡3处、泥石流3处、地裂缝1处;

隐患点4处,有273人受到威胁和危害,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662万元。

区内煤矿资源丰富,煤系地层分布面积约占50%,目前只有结构乡附近有数家煤矿在开采,该区是赫章县规划的重要采煤区,煤层埋藏浅,今后煤矿开采势必对地质环境造成破坏而引发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

3、六曲河~古基~哲庄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A3-2)

分布于区内财神大路边、六曲河碾房、家竹、火卡、古基发倮、青龙及哲庄的大部分区域,面积236.80km2。

构造上位于达依向斜,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至侏罗系自流井群,岩性以砂泥岩等碎屑岩为主,间夹少量灰岩、玄武岩,古基、哲庄一带岩层多较平缓,倾角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