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8688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案.docx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回血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感情,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准备1.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2.课件,重点展示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你知道吗?

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不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走父亲,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二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这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

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认真地听课文录音,并注意本课生字读音。

(这个中国孩子是雷利,他怀着缅怀父亲和渴望和平的心愿发出了“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声。

这呼声还代表了世界上所有渴望和平的人们的心愿。

三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出示多媒体)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雷利在信中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

感谢秘书长,回忆爸爸,深情悼念,向全世界呼吁)

五深入探究,感受失父之痛:

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这段):

把描写雷利爸爸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这句话写加利对“我”爸爸的高度评价以及“我”对爸爸的介绍,所有这些都说明爸爸为和平事业宁可舍弃一切,他是个很优秀的维和战士,他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第二自然段:

读关键句: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都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

”指名读,评议,读出悲痛之巨大。

注意抓住“两年多来”体会悲痛之长,抓住“沉浸”体会悲痛之深,抓住“巨大”体会悲痛之大。

难怪作者要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

------(课件出示)

六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七板书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对秘书长加利先生问候与感谢

深情回忆爸爸倾诉与怀念

八作业:

1.抄写生字。

2.哪些句子读着读着让你感到心痛了?

划出来,反复读,读出你的感情。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维和英雄的孩子,当时只有11岁的雷利,在1996年11月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的开幕式上,这个虎头虎脑的中国男孩宣读了他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时光飞逝,如今,16年过去了,当年写信用的纸也许已经泛黄,可是那坚定的热爱和平的声音却永远在我们的耳边回响,那是: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呢?

(举手示意)“好,你来说”,“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学得真好!

”(板书,边写边念)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国孩子他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封信,细细的阅读它,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15课,我们已经知道雷利的爸爸在执行维护和平任务中壮烈牺牲,那雷利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请同学们看第2到5自然段,听课文录音,勾画出有关的句子。

”听毕,“同学们,勾好的同学把自己勾出来的语句大声地读一读,并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声地读一读,勾出来的语句”下讲台巡查同学们的情况“没勾好的同学不急,慢慢勾啊”“大声地读一读,自己听,读给自己听,并体会体会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嗯,我听到他的声音了”“她也读起来了”“我也听到你的声音啦”“好,读好想好的同学把你的体会说给同桌听一听,互相交流交流”“你们俩交流地真好,不错,再继续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

”“好,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看看你勾出了哪些句子,从中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请xx来,读得大声点”“好,请坐,我们一句一句来体会,…….卓越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得真好”“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最能体现出爸爸的卓越(示意举手回答)”“那两个词?

(人道与公正)”“正因为爸爸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示意同学们齐读),所以,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大声地赞扬他:

一名卓越的观察员(起),在。

的素质,声音真响亮,你还勾出了哪些句子,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勾出了哪一句?

体会到了什么呢?

”“嗯,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感情和含义,谢谢你,请坐下”“你还勾出了哪些句子?

好,你来说”“你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深情地。

”“爸爸爱家庭,但是为了和平事业,爸爸义无反顾地奔赴了维和的第一线,他对孩子这样说。

我们都知道蓝盔象征着--和平,爸爸他不送其他的东西,他要送一顶蓝盔给孩子,你体会到什么呀?

你来说”“嗯,说得真好,他要把和平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请坐下”“你还勾出了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你来说”“哪些词语最能看出爸爸的优秀?

(精通四国语言)”“你会几国语言哪?

”“爸爸会几国?

仅仅是会吗?

是什么呀?

就是非常非常地了不起,有才华的爸爸,在语言领域是这样的,在经济学领域也很出色,雷利有这样的爸爸,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谁来自豪地读一读?

”“多骄傲!

谁能像他那样骄傲地读一读?

”“好,你来读一读”“我们都为有这样的爸爸而感到骄傲,一起来读一读(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预备起)”“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他完全可以在国内找一份轻松安全的工作,可是爸爸却选择了做一名联合国维和战士,作为一位卓越的人,作为一位卓越的军事观察员,爸爸就要去执行维护和平的任务了,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归来,我们一定要带着。

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相约是多么美好呀,可是再一次见面,又是怎样的情景?

(播放课件,师有感情朗读)”“孩子们,当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

”“如约是什么意思?

好,你来。

”“当初我们约定了吗,现在我们去赴约了吗?

这就叫‘如约’,那么按照我们的约定,爸爸回来,应该是怎样的情景?

”“谁很高兴?

把话说完整,儿子很高兴,如果你是雷利,你会怎么做?

本来应该是怎么样的情景?

”“因为我在想,爸爸这会一定把我想要的蓝盔带回来了,爸爸也会在想‘好久没看到自己的儿子啦’、‘宝贝我回来啦’、‘多么多么地想你啊’、爸爸多关心儿子啊,还会怎么说呢?

‘我把蓝盔给你带回来了,你高兴吗?

’、现在爸爸回来,蓝盔也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爸爸还能亲手把蓝盔戴在儿子头上吗?

我和妈妈带着鲜花来接爸爸了,可接到的却是爸爸的。

鲜花从儿子的手上落了下来,儿子不顾一切地奔向爸爸,哭着,喊着,叫着:

“爸爸,爸爸,我要我的爸爸!

”可见到却是鲜血。

腕上的手表。

爸爸还能听见儿子的呼声吗?

爸爸还能陪儿子去吃一顿饭吗?

爸爸还能抱一抱儿子吗?

爸爸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此时此刻你是怎样的心情?

读一读这段话”“悲伤写在你的脸上,悲痛刻进了我们的心里,孩子们,她读得慢,读得声音低,让我们体会到了儿子失去父亲后那无边无际的悲伤,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你的朗读让我们心痛了,我看到了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泪光,两年了,儿子无时不刻地在思念着自己的爸爸,谁再来读一读?

”“相约是那样的美好,可现实却是这样的残酷,此情此景,谁不悲痛欲绝,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这段话,(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起)”“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爸爸在呼唤什么呢?

你来说(和平,和平,和平)”,爸爸在牺牲的时候心里想着的依然是。

和平,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热爱。

和平的人,好,我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和平”,“三个和平,一次比一次高,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读?

”“你体会到了爸爸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你把这整段话再来读一读”“你的朗读让我和妈妈听到了,也感受到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谁再来读一读,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见(情绪高涨)”“你的朗读让我们都听见了,谁再来读一读,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感受到爸爸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情绪再一次高涨)”,“孩子们,让和平的呼声飞出教室,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到并感受到爸爸对和平的强烈渴望(啊!

我听见了,预备,起)”,“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了,他的死是光荣的,雷利为爸爸而感到骄傲,让我们都来骄傲自豪地读一读这段话(他的死是光荣的,起)”,“通过大家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爸爸,爱家庭的好父亲,出色的经济学硕士,用生命去捍卫和平的勇士,这样一位卓越的人,这样一位可亲可近的好爸爸,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雷利怎能不大声呼吁:

要和平,不要战争!

”“是啊,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希望和平之神永驻人间,可世界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第6、7自然段”,“谢谢你的朗读,我们能坐在这么明亮这么宽敞的教室里安心的读书,不用担心子弹就从窗口飞进来,我们中国孩子都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什么叫不太平?

”“是战争导致的不太平,不太平就是没有太平,不安宁,不安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课前收集了资料,你知道近年来世界哪些地区发生了战争吗?

”“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打了八年;非洲的卢旺达,在这里屠杀成了家常便饭;911恐怖分子袭击了美国的世贸大厦;菲律宾在大雪期间发生了爆炸事件;美国轰炸南联盟,当时我们中国就有三位记者在这次灾难中无辜的失去了生命;阿富汗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到现在他的战争都还没有结束;另外,还有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发生了战争;孩子们,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还发生了战争;另外,巴以加沙地区长期弥漫着硝烟,世界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呼啸着罪恶的子弹,所以雷利在信中写到:

世界并不太平,同一时间不同地方同样呼啸着罪恶的子弹,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比如阿富汗,比如伊拉克,长期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因为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你怎么理解和平之花的?

”“美好,但它又是娇嫩的,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呢?

”“说的多好呀,和平也像花一样容易受到谁的摧残?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给心灵带来了无尽的创伤(播放课件图片)“战争过后,我们美好的家园变成了废墟,在战争中,受伤害最深的是儿童,他们在瞬间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无助的眼神,凄惨的哭声,仿佛在质问这个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

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绝望的哭喊着,战争,让战乱地区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同学们,看到这一组战争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

”“害怕战争,厌恶战争,你还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话想说?

”“是啊,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呢?

”“正因为和平之花如此娇嫩,所以我们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的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和平,在人类的战争中,从来就没有胜利者,战争就像一个恶魔,它摧毁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夺去了无辜的生命,所以,雷利怎能不大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请同学们齐读第八自然段,(敬爱的加利先生,起)”“孩子们的呼声真响亮!

(课件示)为了母亲。

还为了什么呢。

发挥你的想象,为了。

”“想一想,为了什么呢?

还为了什么呢?

”“说得真好,还为了什么呢?

大胆地说”“说得多好呀,为了。

”“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继续,为了。

”“为了天更蓝,为了水更清,为了花更美,为了鸟儿能在天空更加自由的飞翔,为了世界更美好”,“全世界应该。

制止战争!

”“为了天更蓝。

此时此刻,我们的呼声像潮水般涌出:

要和平,不要战争(指板书)!

”“这发自内心的呼喊只是雷利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是。

全世界孩子的呼声。

这只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吗?

这只是全世界孩子的呼声吗?

(强调)我看到你们摇头了,是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人的呼声,我们呼唤,我们期盼,我们期待,让那(课件示,齐读)同学们,读得真好,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们正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共有110个国家派出过75万多维和人员,他们为解决地区冲突和维护地区和平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构建,当年写信的那个小男孩雷利,今年已经27岁了,爸爸在他心中播下的和平种子已经生根发芽,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联合国情报员啦,正在为人类的和平事业而积极努力着,同学们,听到这么多人在为和平事业而努力着,你想说些什么呢?

这么多人都在为和平而努力啊!

你想说什么呢?

”“在全世界所有人一致努力下,我们坚信,和平之神,一定会。

永驻人间。

,让洁白的和平鸽带着我们的美好祝愿,在蓝天高高的翱翔,让和平之花越开越艳,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

21世纪已经来临,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正在成为充满阳光、鲜花、爱的家园,孩子们,请起立,大声地宣读:

儿童和平条约。

下课(完)

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战争,就可能有无辜的受害者。

但是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延伸,通常会被战争的发动者以宗教的或意识形态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种种理由加以正当化,而试图制止战争的人们的努力很可能就被另一些人的战争狂热所淹没。

   尽管如此,反战的人们依然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和平理念,并昭示人类应有的道义底线。

在这里,孩子的战争受难图往往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战争控诉状。

有什么比无辜、无助的孩子的幼小生灵受到残害这样的事实更能揭露战争的非人道性呢?

   ■全世界约有5000万流离失所的人,包括在另一个国家寻求安全的难民和本国内无家可归的人。

这些人中约有一半是儿童。

 

   ■据估计,全世界有12亿人靠每日不到一美元维持生活。

其中半数是儿童。

 

   ■仅在西欧各国,在任何时候,独身儿童都不下10万人。

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每年都有2万独身儿童提出避难申请。

 

   ■大多数人是因为战争逃离家乡。

据估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如果发达国家根据一致同意的目标,拿出它们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进行救援,那么用于帮助世界最贫穷国家的资金就会增加1000亿美元。

 

   ■在世界工业化国家中,有家人陪伴和无家人陪伴的儿童,占全部寻求避难人数的二分之一。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继续有10000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中国娃娃”作为反映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人受害状况的历史图片,这张题为《中国娃娃》(ChineseBaby)的照片是世界战争史中的一幅象征性图像。

1937年“八—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

一位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嚎陶大哭着。

一位供职于美国赫斯特报系(HearstMetrotoneNews)的中国摄影记者(英文名H.S.Wong)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下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事后,他的胶卷由美国海军从上海捎至马尼拉,然后空运送至纽约。

两个星期后,这幅被冠名为“ChineseBaby”的照片出现在赫斯特报业系统的新闻短片和报纸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

据《生活》杂志的评价估计,大约有1.36亿人看到了这个“中国娃娃”。

中国的战争受难幼童的照片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就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如今,这张照片成了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个罪证,它被展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旁边记着: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车的妇孺200余名,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在剧痛和惶恐中嚎陶大哭。

”关于这张照片,在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这张照片在中日战争史甚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所具有的某种象征意义,战后,一直有人就这张照片的真伪在提出疑问,近年来仍有日本人考证说这张照片有着摆拍的痕迹。

这里涉及了一个有关摄影真实性的话题,也涉及到了历史观的问题。

让历史中的活的场景及其过程真实地再现已不可能,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张照片之反以在当时、并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一直具有其独特的影响力,是因为这张照片是无数的战争受害者的战争记忆的一个真实写照。

照片上的场景只是战火下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而那个丧失亲人的、哭泣的幼童正是中国人在战火中受害体验的象征。

无论拍摄者在记录这个场景的过程中是否动用过情景复原或摆拍等手段,这张照片所反映的基本事实——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南站,炸死了200多个平民,其中有大量的妇女、儿童,日本侵华战争让无数中国人失去了亲人,让千千万万的孩子成了孤儿——是不容置疑的,就如同我们不会因为《入浴的智子》是尤金·史密斯摆拍的作品而怀疑智子们受害的事实一样。

 

      

      

 

 

惊恐的眼睛这张题为《爱琳·杜恩》(图2)的照片是英国摄影家塞西尔·皮顿(CecilBeaton)在伦敦的一家医院里拍摄的。

照片上的这位小女孩在德军空袭中被流弹击中。

据摄影家事后介绍说,当他看到这个惊恐地凝视着前方的小女孩时,便意识到自己拍到的将是一生中最好的照片。

这个女孩一直

就像受到冲击的当时那样,张大着眼,一动不动。

作者说他没法忘记那一刻所感受到的心中的悲哀。

摄影家通过镜头将他的悲哀传达给了世界,这张照片作为封面图片发表在1940年9月23日的《生活》杂志上。

它在当时不仅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影响了作者本人的人生道路,一向以拍摄时装、上流夫人们的生活而闻名的塞西尔·皮顿正是从拍摄这张照片开始转向了写实主义的摄影领域。

孩子受难图的意义危机 这是一幅出现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宣传画。

图像意义明了、有力:

侵略者正在屠杀我们的孩子!

“保卫我们的孩子”,对于任何—个成年人来说,这是投入抗战的最简单、也是最义不容辞的理由。

   在历来的反战运动中,孩子的受难图广受关注,除了那些战场报道会激发起民众的抗战、反战情绪外,一些反战运动团体也常常将孩子图像用作宣传的重要题材。

在这里,孩子的受难图之所以被视为反战的绝好题材,是因为人们对这样一种符号的意义的某种共识:

无论是什么样的战争,都不应该伤及无辜的孩子。

   这样一种意义,在这幅反战广告中有最生动的阐释。

我们可以将中间的广告语翻译成:

“难道孩子们也?

”“是的,孩子们也。

”是的,孩子们也遭到了杀戮,美国人发动的战争在杀害越南的孩子——这就够了。

不管战争是以什么样的理由,以谁为对手,只要它在杀害孩子,那么,它就有了非正义性——这正是这幅宣传画能以如此简单的对话来打动千千万万的读者的意义所在。

这幅由真实的照片拼贴而成的宣传作品以其震撼人心的冲击力而成了世界广告史中的——幅经典性作品。

   然而在今天,虽然许多人已经深谙孩子图像对于反战宣传的意义,孩子的战争受难图也越来越多地见诸于世界各国的媒体。

可是在判别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上,在以孩子的名义来制止战争的实际成效上,孩子的战争受难图所具有的功能都正在惭惭式微。

以巴以冲突为例,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么多的关于孩子遭到残杀的照片。

但是,疯狂的成年人似乎已经顾不得这些了。

在持续的厮杀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以色列人毫无顾忌地枪杀巴勒斯坦的儿童,也可以看到巴勒斯坦人让孩子们走上战场的图像。

   当然,摄影记者们依然在拍摄、记录着,他们依然愿意相信孩子的战争受难图会有新闻价值,会引起世界的道义的责难。

可是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冲突双方一面不时地利用孩子图像来谴责对方,一面已经开始对这样一些游戏感到不耐烦了。

巴勒斯坦记者联盟甚至公开发表声明(2002年8月26日),禁止新闻摄影记者拍摄携带武器或参加军事组织活动的巴勒斯坦儿童的照片,认为这有损于巴勒斯坦人的形象(同时该联盟也要求巴勒斯坦国内各派及其武装停止在他们的活动中使用儿童)。

 

      

  

  

  

  

    4月22日,一名被地雷炸断一条腿的伊拉克库尔德族少年躺在伊北部地区一家医院里。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期间,不少伊拉克青少年因触雷受伤或被美英联军的集束炸弹炸伤,需要截肢手术。

    4月22日,一名伊拉克男孩躺在伊北部小城苏莱曼尼亚的一家医院中。

这个名叫法塔赫的男孩在战争中被弹片击中头部和双眼,至今仍未完全康复。

    4月22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手拿印有萨达姆图片的课本。

尽管美军已占领了巴格达,但由于没有新课本作为替代,巴格达学生仍在使用萨达姆统治时期印刷的课本。

孩子,战争最惨痛的牺牲品1名5个月大的伊拉克女婴,她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是“花朵”的意思,没有躺在舒适的摇篮里,也没有依靠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而是躺在临时医护帐篷中冰冷的手术台上。

孩子的小脚在一次枪战中被子弹撕裂,而几乎同时,她永远地失去了父母。

   

另一名婴儿,出生的时间还不及开战的天数,就被一名美国士兵执行任务时在一个简陋的窝棚中发现。

当时,婴儿孤零零地蜷缩在一个箱子里。

   在一个24小时的食物分发站,大批儿童向美英士兵乞讨粮食。

他们追随着成人,身上扛着与他们身体一般大的包裹。

   这些镜头和照片,无不成为控诉战争的最有力的证据。

然而,他们仅仅是被纪录的一小部分事实。

在子弹、导弹及炸弹横飞的战场上,没有人可以细数究竟有多少孩子受伤、死亡或被丢弃。

对于伊拉克平民战时面临的威胁和困境,国际组织也常常无能为力。

据报道,目前巴格达的学校均已关闭。

父母们为了使孩子们尽量减少轰炸袭击的刺激,不得不给孩子服用安眠药。

   饮水不净是造成伊拉克南部爆发霍乱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儿童普遍新陈代谢紊乱。

痢疾也在临时难民帐篷中盛行,经常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饥饿、体伤、残废以及精神创伤,伊拉克的儿童正

在承受战争可能带来的所有不公正待遇。

在通往巴格达的一条高速公路上,美国的直升机驾驶员回忆了在向飞机上运载伤员时遭受伊拉克军队袭击的恐怖场面。

他们有一个原因没有立即起飞———一些伤员是孩子,其中一个只有一条腿。

据国际援助组织统计,伊拉克人口50%以上是年龄在15岁以下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中30%营养不良或患有其他疾病。

伊拉克是全球婴儿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战争最丑陋一面:

与儿童为敌中新网4月8日电《今日美国》发表文章描述一个关于战争丑陋一面的故事:

一个来自美国阿拉斯加州的21岁士兵被迫做出一生中艰难的选择。

  美国士兵尼克-博格斯从来不认为自己在杀敌方面存在任何问题,因此他参加了此次伊拉克战争,与他一样投身于此次战争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即便是在残酷的战争中,也是有限度的,对于博格斯而言,当他手中的枪指着一个仅有十岁的儿童时,他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一个选择。

  博格斯来自于101空降师502步兵团第三营的B连,他今年只有21岁。

通常人们都会认为杀敌是步兵战士本职,是体现其军人价值的唯一途径,当博格斯一年前参加101师的时候,情况也是一样.

  他表示:

“我也经常以同样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在战争中杀敌是你必须完成的任务。

”“如果你想完成任务,想活着离开战场,你就必须这样做。

  博格斯表示,5日当他们从城市边缘经过的时候,遭到了密集的火力攻击以及火箭推进榴弹的压制,其间他们所驾驶的布拉德利战车被火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