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8691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

1、本册课文中要求我们养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学习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课堂中获得,从课本中获得,还可在社会上获得,在大自然中获得。

2、“读万卷书行万卷路”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磨练意志,陶冶情操的过程。

3、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同的名人名言:

①、必须和社会现实接触,使多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书。

——鲁迅

与“读万卷书行万卷路”意思相当古诗句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你们曾参加过哪些实践活动?

读报剪报、制作《我的成长册》、写春联、参加演讲比赛,制作手抄报、出黑板报、布置中队角等

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如在春游中,我能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6、看到故宫,你想到的成语有:

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第一单元:

壮丽山河

1、《长江之歌》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赞美、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好处是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A、课后题三:

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奔腾不息,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推动时代的发展。

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

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C、描写长江的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E、我国的名山大川: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

F、背诵、默写课文。

 

2、《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

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

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

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

D、背诵课文3、4自然段。

E、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

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

(“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海水很蓝,白鸥白,而且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快要接触到海面了。

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

(“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

F、美妙绝伦:

美好到了极点。

硕大无朋:

朋,比。

大得无与伦比。

赤朱丹彤:

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

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

 

3、《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

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

总——分——总,按一年四季(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

B、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

答:

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C、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

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

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

E、前赴后继:

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

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A、叶圣陶:

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B、课文浏览顺序: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C、背诵、默写第5自然段。

D、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

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

练习一

A、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

(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

(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

(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B、背诵成语。

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塞外边疆漫天飞舞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雪照云光狂风暴雨雪上加霜风卷残云神清气爽

第二单元:

正义必胜

5、《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A、卢沟桥事变:

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

1931年9月18日。

B、背诵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C、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D、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

人仰马翻哭爹喊娘鲜血四溅

狼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E、万籁俱寂: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

众,多。

寡,少。

悬殊,相差很远。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出乎意料:

来不及防备。

抱头鼠窜: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

欲,快要。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

忾,愤恨。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

日夜不停。

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

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怨恨发怒。

如火如荼:

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6、《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A、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

B、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

C、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

A、日本人民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敌国孤女,就像一位慈父。

称他是“中日友谊的使者”,是因为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B、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

“杀害”是指非法杀死。

“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

“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

C、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

D、聂荣臻:

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

(宽仁大义、至仁至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

E、十大元帅:

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

F、无辜:

辜,罪。

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

至,最。

最仁爱,最讲正义。

练习二

A、认识农具:

木犁、耙、耧、镰刀、锄头。

B、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

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田:

锄草,也可泛指种田。

(与锄头有关)

童孙未解供耕织。

耕:

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

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种:

播种(与耧有关)。

收:

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C、背诵《夏日绝句》。

人杰——人中豪杰。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第三单元:

诗文精粹

8、《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A、孙悟空:

机智勇敢疾恶如仇神通广大

B、背诵四大名著书名及作者:

《红楼梦》——曹雪芹、《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

C、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

(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

(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

D、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

火眼金睛、上天入地、

刀枪不入、腾云驾雾。

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

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9、A、《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并背诵另一首《如梦令》)。

B、《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C、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

清平乐、念奴娇、西江月、

满江红、虞美人、卜算子。

D、背诵古诗及诗意、带点字词的意思。

E、课后习题4。

 

10、《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螳螂捕蟑、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如果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并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A、“螳螂捕蟑”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

也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在算计他。

B、《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这是危险的。

C、课后习题3(体会一下带点字的意思):

①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这个“死”与“生”相对,表示失去生命。

)②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

(“死”表示不可更改。

D、乘(chéng)虚而入:

趁着空虚进入。

毫不介意:

一点也不在意。

不堪设想:

堪,能。

事情的结果无法想象,会向更坏、更危险的方向发展。

11、A、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背诵补充习题P27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C、无可厚非:

厚,深重。

非,反对,责备。

没有可过分责难的。

练习三

A、跟笑有关的两字词: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苦笑

B、跟笑有关的成语:

哄堂大笑眉开眼笑强颜欢笑破涕为笑

嫣然一笑哑然失笑喜笑颜开回眸一笑笑容可掬笑里藏刀

C、背诵练习三成语: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腾云驾雾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大显神通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第四单元:

探索与发现

12、《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A、课后习题2(说说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行文中直接引用;

(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B、课后习题3(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

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我的启示是:

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B、四次实验分别是:

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有关海洋的说明文,文章告诉我们,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已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新世纪里的希望。

A、课后习题2:

课文是抓住哪些要点来说明,海洋是人类21世纪希望的?

答:

从五个方面,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运动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开拓人类生存空间。

B、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C、背诵2、3、9自然段。

 

14、《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

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A、文中列举了两个小故事:

①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为了一个统一的团体目标,各尽其力,奉献了完美和谐的音乐。

②一位外国教育家在中国找了几个小学生完成了火屋逃生的实验。

文中只举一个事例是不够的,因为成功的合作需要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两个要素,只举前一个事例只能说明协作的重要性,不能说明成功的合作还需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而第二个事例正说明了这一点,只有两个事例都举,才能更好地更全面说明问题。

B、熟读2、3、6、7自然段。

C、顾名思义:

顾,看。

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含义。

练习四

背诵《古今贤文》(真理篇)

六(下)语文五至七单元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课文用了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在登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A、天游山——武夷山第一险峰。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亚热带林区之一。

B、背诵第2、7自然段。

C、天游峰扫路人品质:

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乐于奉献,自强不息。

D、文中重点词语

气喘吁吁:

吁吁,象声词,形容出气的声音。

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的样子。

望而却步:

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入后退缩。

课文形容山势险峻,让人害怕。

炯炯有神:

炯炯,形容眼睛明亮(多用于目光)。

形容眼睛明亮,精神饱满。

16、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故事。

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A、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伟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的。

最大的追求: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眼前的一穗:

出现在眼前的机遇和任务。

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抓住眼前的利益,完成当前的任务。

整句句意:

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了。

B、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1)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上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

——托马斯·莫尔

(2)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

——查理·艮科尔

(3)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

——达尔文

(4)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C、背诵第7自然段。

D、苏格拉底名言:

(1)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3)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17、山谷中的谜底

《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散文,课文讲叙了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

就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东坡只有雪松,揭开这一景观之谜的是两个旅行者,课文通过这一奇异的景观,告诉人们:

在逆境和压力面前,也要会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A、课后习题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两句话的含义):

①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无论是谁,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迂回的战术,先作适当的让步,积蓄力量,再找适当的机会再去战胜,以退为进,变通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方法。

就像文中的雪松那样,先承受雪的重压弯曲,等雪滑落后又反弹回去。

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

②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地生活和学习中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当困难大到你不能解决时,要学会先退一步,学会暂时让一让,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后退、胆怯,而是为了积聚力量去解决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就像文中的雪松先弯曲再反弹,反而存活了下来。

生活中也是这样,比如:

B、熟读课文3、5、6自然段。

C、由“雪松的启示”想到的成语:

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由“雪松的启示”想到的人物事件:

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红军为保存实力求得更好的反击长征二万五千里。

由“雪松的启示”想到的名言:

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

练习5

背诵成语。

水滴石穿一心一意感激涕零百感交集深思熟虑匪夷所思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鉴往知来莫衷一是迷途知返恍如隔世

(匪夷所思:

夷,平常。

鉴往知来:

审查过去,就可以推断未来。

时光荏苒:

时间渐渐过去了。

白驹过隙: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第六单元:

咏物抒情

18、广玉兰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A、说出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

B、背诵课文2、3、4、5、6自然段。

C、文中的几组近义词: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白

D、玉琢冰雕:

形容花瓣像玉石一样细腻万里有光泽,像冰一样透明。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惹人喜爱:

惹,招引。

讨人喜欢。

19、夹竹桃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A、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是:

①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物奇妙有趣。

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长,韧性可贵。

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B、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相互呼应。

C、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无……不……我们语文老师上的课生动有趣、绘声绘色,全班同学无一人不爱他上的课。

……无不……听了他讲的故事,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D、熟记作家卡片:

关于季羡林(课本99页)

E、夹竹桃:

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片像竹,花朵如桃,故而得其名。

夹竹桃的故乡在印度及伊朗,夹竹桃的叶面有蜡质,既有很强的耐寒能力,又能在毒气和尘埃弥漫的恶劣环境中生长,它对粉尘、烟尘有较强的吸附力,每平方米面积能吸附灰尘5克,因而被誉为“绿色吸尘器”,夹竹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因此平时最好不要攀摘夹竹桃的花、枝、叶。

F、背诵课文4、5自然段。

G、参差(cēncī)不齐: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20、古诗两首

A、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

两首诗均是咏物诗

B、《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写的。

吟:

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

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C、《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写的。

作者善画梅,也喜欢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前两行写实,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D、背诵古诗及诗意。

《石灰吟》的诗意:

石头是经过多次撞击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墨梅》的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香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若等闲:

好像平常的事。

清气:

清香之气。

满乾坤:

弥漫在天地之间。

E、《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都是托物言志,像这样的古诗还有《竹石》《秋菊》。

F、补充几首写梅花的诗:

王安石《梅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