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8881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安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Word文档格式.docx

会上,主要通报平安建设的工作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困难、一些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近期群众的主要诉求等。

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及时予以解决.平时,针对平安建设工作,在党委会、班子联席会、镇村干部会上更是逢会必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这是刘勇军书记经常说的几句话,在全镇干部心目中牢固树立了大稳定大发展的观念。

二、创新社会管理,筑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创新是动力,镇党委、政府重基础,抓创新,建立了XX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下设为民服务中心、治安管理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党员服务中心和文化服务中心等五个中心。

整合了基层政法、综治、维稳、信访和涉及民生等部门力量和资源。

入住了工商税务、村镇建设、民政优抚、人口计生、治安巡逻、司法服务、矛盾化解等2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部门办公“一体化"

动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解决问题“一竿子”到底的社会管理服务格局,建立了台帐,完善了制度,优化了服务窗口,提高了服务水平,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明确了职责任务,推出了为民服务承诺,皆诚开展服务,密切了干群关系,筑牢了社会和谐的基础。

三、坚持平安创建,打造治安管理阵地。

镇党委、政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的方针,把平安创建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齐抓共管格局。

1、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镇党委书记是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2、推进平安建设工作网络化,镇党委政府健全了工作例会、巡逻打更、值办备勤、安置帮教、治理贩毒、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等各项制度,完善了综治工作、矛盾排查化解、大走访、治安巡逻、平安创建等工作台帐.以村为主,完善了“一中心两会三员”(治安管理服务中心、治保会、调解、综治信息员、义务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机制。

从各村挑选了8—10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退伍军人充实到综治巡逻应急分队,每月开展3—5次巡逻。

每个村民小组明确一名思想好、事业心强、乐于奉献的中心户长,负责辖区五户联防、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等工作.全镇共聘请292名中心户长,成立了160人的应急巡逻队和20人的镇专职巡逻队,健全了治安防范、打更巡逻、普法宣传、人民调解网络。

3、技防建设全覆盖。

在技防建设上,镇党委、政府重投入、高标准。

三年来,共投入技防建设资金150多万元.在镇治安管理服务中心安装了大屏幕、高清晰、全方位的技防监控平台;

在中小学校、派出所、企事业单位安装了30多个小监控平台,共安装监控探头186个;

在15个行政村安装了平安互助网、平安大喇叭;

在8946户农户中安装了电子狗、气死贼等小技防。

技防设施纵到底、横到边,没有死角和空档。

4、“一村一干一警一员"

大走访工作深入民心。

三年来,全体镇、村干部和司法干警,关口前置,重心下移。

深入田间地头、村组农户,察民情、访民意、排民忧、解民难。

共走访农户8946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06起,化解率100%;

帮867户困难户脱贫致富,为广大群众送去平安、送去法律、送去致富信息,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5、深入开展创安、治理外流贩毒、法律六进、防范和处理邪教、打击“两抢一盗"

、社会治安乱点整治等专项活动。

在创安活动中,镇党委、政府依托治安管理中心,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敬老院活动,落实了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责任追究和典型带动机制,各村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选准载体、制订方案,使平安创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平安、创好平安大家安的浓厚氛围。

在治理外流贩毒工作中,以“创无”(创建无毒村、无毒家庭户)为载体,重宣传、重排查、重打击、重稳控四措并举,自2008年以来,全镇未出现一例贩毒、种毒案件。

在普法工作中,我们以“法律六进"

活动为载体,深入各事业单位、企业、村居、学校、家庭、机关宣传法律知识,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纸,刷写墙体标语,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年来,共举办法律讲座228次,普法宣传876次,发放宣传单3万余张,刷写墙体标语80多条,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学法、用法新高潮.在打击“两抢一盗”活动中,以“清网行动”和“百日会战”为载体,公、检、法、司、统一行动,严厉打击.三年来,共抓获“两抢一盗”犯罪6人,判刑4人,治安处罚2人,有力地震摄了犯罪。

四、坚持矛盾纠纷调处,打造群众工作阵地。

三年来,镇党委、政府从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出发,狠抓信访稳定工作,切实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1、疏通信访渠道,筑牢信访平台。

全体机关干部,关口前置,重心下移,与群众诉求零距离。

一是坚持领导带头接访,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沉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落实领导包村责任制。

三是全面落实“三包一”责任制。

对信访案件包化解、包稳控、包回访,充分调动了全体机关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职能作用,做到“三调联动”,全方位、多角度化解疑难杂症和信访积案。

三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96起,化解率100%,其中化解信访积案2起。

2、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活动,,从源头上减少信访事件.镇党委、政府对重点项目建立和重大事项决策上,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是成立评估组织,党委书记任组长.二是认真落实《XX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案》,坚持民主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单位主要领导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第一责任人,按照科学评估原则和发杨民主原则开展评估。

三是健全机制,从确立评估事项到制定稳评方案,从按照评估程序进行科学评估,到评估结果运用和落实稳评责任,镇党委、政府健全了一整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几年来,全镇在新农村建设、老街道整治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决策上,都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全镇未出现一例因实施重点项目和重大决策而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

3、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大防范活动,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镇党委、政府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大防范活动,立足预防,重在化解,构建网络,载体推进,做到排查不留死角、化解不留症结,预防措施得力。

一是构建镇、村、组三级民调网络,按照五有标准(有制度、有人员、镇有矛盾调解中心、村有民调室、组有民调平台),建立标准化民调机构;

二是配齐配强了民调员,落实了民调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责任。

镇村组三级联动,做到矛盾化解经常化、及时化和制度化,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为民服务阵地。

镇党委政府针对各站所零散办公给群众带来的不便,积极推进镇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120平方米的“XX镇镇便民服务中心"

,通过整合各基层站所职能,集中在为民服务大厅实行合署开放式办公、“柜员式”服务、一站式办理、规范化运行,全面推行“三级”为民服务代理新机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构建了“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绿色通道,确保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一是成立为民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筹建、协调、业务指导、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实行党委统揽,政府主管,分管领导主抓,各相关机构共同推进的管理体制,镇长是为民服务中心第一责任人。

二是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

本着规范、便民、适用、节俭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场所、软硬件设施整合资源,落实经费,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正常运行。

三是按照“一站式”服务要求,将计生、林业、国土、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农业、财税、村镇等涉农部门集中到为民服务中心办公,推行“统一受理+全程服务+全程代理"

的服务模式。

进一步完善镇政府为民服务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定期发布群众关注的惠农补贴、低保、生育、合作医疗、建房等各项涉农政策,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农技业务指导等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将涉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

对镇政府直接受理审批的服务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办理,对镇政府间接审批的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林木采筏等服务事项,由窗口人员接待后报上级相关部门统一为其代办。

同时,在各村设立为民服务站,村干部为便民服务代办员,代办员受理村民提出的申请后,报送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办理,让群众少找一次人,少进一道门,少进一次城。

使政府各项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受到广大干群的热烈欢迎。

自2008年运行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达1万多件,其中即办件达70%以上,办结率达100%,无群众投诉件。

六、坚持加强组织建设,打造党员服务阵地。

周永康指出,各级党委要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2009年,镇党委、政府利用政府办公场所东迁之际,投资50万元新建了XX镇党员服务中心。

党员服务中心面向全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及广大群众,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致富项目等服务。

下设“五站一部”,即:

党员接待站、党员教育培训管理站、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党员扶助站、党员志愿者服务站和设有影视厅、阅览室、棋牌室的党员俱乐部.一是注重实效特色鲜明,固定党员服务日真情连接千万家.镇党员服务中心在完善基本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开发出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站组建成一支45人的党员义工队,并将每月10日定为“固定服务日"

,为困难党员群众提供经常性的义务服务。

目前为止,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站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000多件。

二是启动党员服务链,互帮互助共谱和谐曲.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了实用技术示范、村组事务监督、社会稳定维护、经济发展咨询、政策法规宣传和村组卫生监督六大服务项目,镇村党员根据自己特长,积极主动认领服务岗位,使其能够在其岗、尽其责、有其为。

XX村党员、养殖大户孟祥明主动认领了畜牧养殖服务岗位,他说:

“以前我在村里和支部都没职位,想为村民做点事很难,现在建设了党员服务中心,我在中心认领了岗位,就是想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广大党员群众.目前,全镇已有193名党员主动认领了服务岗位。

自镇党员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待了党员、群众4000多人次,来电1700多个;

为党员、群众解决问题1600多个,办实事1148件;

慰问、扶助了困难党员826人,发放慰问、扶助资金13900元,帮助65名困难党员脱贫致富;

举办开展各种培训9期50多场次,共有560多人次参加培训。

七、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打造文化服务阵地。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我镇于2010年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300多平方米的XX镇文化服务中心,内含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广播站等,坚持经济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打造文化服务阵地。

一是着力构建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镇建立了文化服务中心,各村建立了文化服务站点、农家书屋等,在中心和各个站点里,图书种类多、品种全,基本能满足群众各个文化阶层、年龄阶段的需求。

二是着力建设人民群众所需的文化娱乐场地。

在镇政府办公区,修建了两个游乐园,一个标准化篮球场;

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每一个农村社区建一个游乐园、一个篮球场,初步解决了群众娱乐缺场地、场所的问题。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

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开展送电影、送戏曲、送科技等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自建成以来,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活动115次,开展群众直接参与的舞龙、舞狮等传统娱乐节目56次,XX镇的传统节目“九莲灯"

更是在全县巡演,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平安建设有力促进了XX镇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镇党委、政府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已突破三千万元,吸纳社会资金一千多万元,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小集镇建设成为全市亮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多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集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小集镇建设示范镇,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稳百业兴”,XX镇今天的“政通人和、百业兴盛”的局面,来之不易。

我们将珍惜荣誉,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大平安建设工作力度,再接再厉,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开拓进取,带一流的队伍,建一流的阵地,创一流的业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