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887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密01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解析版Word下载.docx

05,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天问之旅。

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

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

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占95%;

氮占3%;

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重庆出现下列昼长的频率最高是()

A.11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4.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拍到“蓝色太阳”,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距太阳远,光线被削弱多B.火星大气对长波的吸收强

C.火星沙尘暴对大气的扰动D.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影响

5.据图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A.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B.火星的质量比地球更小

C.探测器沿最短距离飞行D.火星自转速度比地球慢

【答案】3.A4.B5.A

3.根据6月22日和12月22日30°

N的昼长,可以粗略估计:

一年中,重庆的昼长为10:

15~14:

03。

7月23日太阳直射23.5-23.5/3≈15.7°

N,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12月22日向北移,“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约200天,大约在2021年2月8日进入火星轨道,太阳直射点在11.7°

S左右,故太阳直射11.7°

S~15.7°

N有1次,根据对称原则,重庆出现下列昼长的频率最高是11小时。

A正确。

4.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以CO2为主,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将波长较长的红、黄等光吸收后,剩下的蓝、紫等短波再被尘埃等散射而形成。

B正确。

距太阳远,光线被削弱多,但光应当是白色,故A错误;

火星沙尘暴对大气的扰动和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与“蓝色太阳”无关,C、D错误。

故选B。

5.根据“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方向判断地球、火星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推知:

在此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远大于火星公转的角度,A正确。

图中无法判断火星的质量、自转速度与地球的比较,探测器也不是沿最短距离飞行,BC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的是第一小题,根据昼长的分布规律,判断重庆昼长的年变化情况。

再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对称规律,分析昼长最高频率。

考向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9·

河北高三月考)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完成问题。

6.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B.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C.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7.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藏南谷地的地热

C.高原北部的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6.A7.B

6.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这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关系不大,应表述为海拔高,大气稀薄,从而大气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A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

同时,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BC选项不符合题意。

7.地热能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与太阳能无关,B正确;

天然气、风能、水能等均于太阳能间接相关。

【点睛】我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总结如下:

江苏期中)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

为避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且读数时要防止光照、触碰等干扰。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气象站局部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百叶箱()

A.百叶条倾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内仪器B.箱门朝南开——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数据

C.距地面定高——减小地面对测温的直接影响D.箱体为白色——吸收热量保证内外气温一致

9.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与放置在百叶箱中的测温元件温度差别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8.A9.B

8.为避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且读数时要防止光照、触碰等干扰,百叶条倾斜可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内仪器,A正确;

百叶箱的门朝北开,防止观测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B错误;

距地面定高是为了保证测温的标准统一,C错误;

把百叶箱漆成白色,可以将投射在百叶箱上的阳光基本上都反射掉,D错误;

9.百叶箱通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减少了辐射误差,夏季太阳辐射最高,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与放置在百叶箱中的测温元件温度差别最大,B正确,ACD错误;

故先B。

【点睛】本题以我国北方某气象站局部景观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川棠湖中学月考)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北极游,到北极看极光的人越来越多。

10.北极极光的成因是()

A.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

B.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磁场

C.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北极上空大气

D.北极地区大气对流,摩擦产生

11.最适宜观看北极极光的时间和地点是()

A.夏季的英国B.冬季的冰岛

C.冬季的新加坡D.夏季的澳大利亚

【答案】10.C11.B

10.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产生极光,C正确;

与太阳辐射(太阳光照)无关,AB错;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大气对流弱,且极光与大气对流关系不大,D错。

11.北极极光应在靠近北极的地区观看,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CD错;

冰岛和英国相比而言,冰岛纬度更高,且冬季夜长更长,更易观测极光现象,A错,B正确,故选B。

【点睛】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其发生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在南极被称为南极光,在北极被称为北极光。

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考向三地球的圈层结构

衡水市第十四中学一模)下图为“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示意图”。

12.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P波速度始终大于S波B.都在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D.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

13.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可以判断出()

A.月球表面附近发生地震时有一地只能探测到P波,而没有S波

B.月球内部结构中一定有“软流层”

C.月球内部只能分为两层

D.通过图中地震波的变化,我们只能看出一个不连续界面

【答案】12.C13.D

12.P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S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由图知在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小于地球表面,C说法错误;

其他说法均正确;

13.由图知在月壳中传播时,地震波波速首先不断增大,在深度50-100千米处地震波速度突然不再增加,说明此处存在一个不连续界面,D正确;

月球表面为岩石,发生地震时可探测到P波和S波,A错误;

月球内部结构中无法确定有没有“软流层”,B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判断月球内部分层,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当地壳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明显改变时,代表传播介质的性质发生改变,由此可以考查地壳内部的圈层结构。

福建省罗源第一中学月考)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它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

千米)。

14.确定图示区域莫霍界面深度的主要依据是()

A.海底地貌类型B.深海钻探探测

C.潜水实地观测D.地震波速度变化

15.图中四地()

A.①处为海底盆地B.②处海平面较高

C.③处大洋地壳较②处薄D.④处海水深度最大

16.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A.终年海浪滔天B.风力较强劲

C.有极昼极夜现象D.宽度不断变小

【答案】14.D15.C16.B

14.莫霍界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约33Km,以人类目前的技术尚不能通过钻探获取其位置,也不能通过海底地貌确定其深度,海底潜水更是不能到达莫霍界面处,人类目前确定莫霍界面的深度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判断的。

D正确,ABC错误。

15.根据图中等值线可知,①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0,32),①处莫霍界面深度较大,但根据莫霍界面深度难以判断海底地形,A错误;

图示区域海平面是相同的,B错误;

②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36,38),③处等深线数值范围是(28,30),③处较②处莫霍界面深度浅,说明③处大洋地壳较薄,C正确;

由莫霍界面的深度不能判断海水的深度。

D错误。

16.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位于南极半岛和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并不是终年海浪滔天,A错误;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且受狭管效应的影响,西风强劲,B正确;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位于极圈之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

由材料可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是南设得兰群岛与南极半岛分离形成的,其宽度不会持续变小,D错误。

【点睛】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Km,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

B组专题综合练

一、基础题

周口市中英文学校高三月考)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④传播速度较③快

C.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地壳和地幔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岩石圈和地幔

【答案】1.B2.A

1.读图可知,③中途消失,应是横波,横波只能通过固态,④是纵波,纵波能通过固、液、气三态,A错误;

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B正确;

①是莫霍界面,②是古登堡界面,横波和纵波在古登报界面速度明显减小,C错误;

①是固态,②是液态,纵波和横波都能穿过①,只有纵波能穿过②,D错误。

2.①是莫霍界面,其上侧是地壳,下侧是地幔,故A正确。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的两个分界面是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福建福州·

高三月考)位于新西兰南岛的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高峰海拔1156米。

某游客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前往该公园进行徒步、自驾相结合的深度体验游。

下图为该游客在公园内拍摄的一处景点照片,该景点位于海岸悬崖旁,由一形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而成,被称为分裂苹果岩。

3.组成分裂苹果岩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球表面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上部

4.该游客对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做了下列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岩体断裂

B.地壳抬升→剥蚀出露→岩体断裂→球状风化

C.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岩体断裂

D.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岩体断裂

【答案】3.D4.A

3.分裂苹果岩为巨型球状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正确。

ABC错误。

4.分裂苹果岩的形成过程是:

岩浆侵入到地壳内部,形成侵入岩花岗岩;

这时花岗岩还在地壳深处,后来地壳抬升;

花岗岩周围的围岩被外力剥蚀,围岩被剥蚀完毕后,花岗岩岩体出露;

花岗岩岩体出露后,岩体发生球状风化,岩体形成圆球状,进而岩体断裂,如苹果的巨型球状花岗岩从中间分裂为两瓣,形成分裂苹果岩,A正确,BCD错误。

浙江期中)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很多现象与太阳密切相关。

完成下面小题。

5.农业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B.太阳活动C.带电粒子D.生活能源

6.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差的是()

A.海南岛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

【答案】5.A6.B

5.“万物”指的是植物,其生长的依据是太阳辐射中的光、热资源。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故选A

6.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少的地区,因此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差,B符合题意。

【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为人类生产活动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及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等的能量来源。

浙江期中)2019年9月,研究人员首次在距离地球110光年外一颗红矮星的周围,发现一颗名为K2-18b的行星大气层中存在水蒸气。

据此推断,这颗质量、体积比地球大得多的“超级地球”可能已经孕育了生命。

7.科学家推测该行星上孕育了生命的依据可能是()

A.质量体积比地球大B.存在液态水C.大气层比地球厚D.大气成分合适

8.关于该行星与红矮星构成的天体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银河系B.属于河外星系C.属于太阳系D.与地月系同级别

【答案】7.B8.A

7.有生命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有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科学家推测该行星上孕育了生命的依据可能是该行星上有液态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从材料可知,红矮星距离地球110光年,没有超出银河系的范围,且有行星绕转,可能是其他恒星系统,故属于银河系的其他恒星系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及有生命的条件。

根据天体系统和概念和材料推断即可。

江西南昌十中期中)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10.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答案】9.B10.D

9.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火山喷发物岩浆的发源地,说明这些熔岩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置,其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中,B正确。

ACD错误。

10.熔岩位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题中“所在圈层”是指地幔,因为软流层与地壳不相邻,中间不是一个界面。

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面,A错误。

地震波向下传播到莫霍面时,由于物质密度明显增加,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均明显增加,纵波与横波均能够穿过,B错误,D正确。

地壳厚度陆地厚、海洋薄,因此莫霍面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小,C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属于识记知识考查为主。

周口市中英文学校月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下图是太阳系的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B.M是银河系的组成部分

C.N是距离太阳中心的第三大行星D.Q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行星

12.与N,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物质存在的优越条件是()

A.阳光照射一直比较稳定B.有自然卫星M的存在

C.表面温度适合生物的生存D.有丰富的一氧化碳气体

【答案】11.B12.C

11.根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公转方向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判断,P是金星,而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A不对;

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因此M是月球,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因此银河系的组成部分,B对;

N是水星,是距离太阳中心最近的大行星,C不对;

Q是火星,而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D不对。

12.图中显示,地球与N、P、Q相比,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适合生物的生存,C对;

阳光照射一直比较稳定,四个行星都具备,A不对;

有没有自然卫星的存在,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B不对;

一氧化碳气体的存在不是适合生命存在的大气成分的条件,应该是氮气和氧气的存在,D不对。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系的构成。

据图的信息作答即可。

(2018·

北京海淀·

人大附中高三其他模拟)据研究,当太阳、地球与月球三者相互位置关系合适时,太阳风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在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

13.当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14.太阳风对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磁针指向偏离B.流星出现频繁C.乔木年轮变密D.高纬常现极光

【答案】13.C14.D

13.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可将地球氧气“吹到”月球上。

当月球附近带电荷的氧离子明显增多时,月球所处的位置最有可能是③,C对。

①太阳风由月球吹向地球,A错。

②、④位置不易吹到月球上,B、D错。

14.太阳风对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高纬地区极夜时期常现极光,D对。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是耀斑暴发引起的,A错。

流星出现频繁、乔木年轮变密与太阳风无关,B、C错。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太阳风的理解。

太阳风是太阳外部大气活动类型之一,发生在日冕层。

太阳风吹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捕获,发生碰撞,在两极地区极夜时期,产生极光现象。

二、提高题

江苏一模)2019年11月29日日落时分,人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火星、月球、金星、木星四个天体在西南方由高到底排成一条直线,形成“四星连珠”天文壮观,吸引了不少天文爱好者观测,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照片。

1.左图所示“四星连珠”时,地球应位于右图中的()

2.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最主要是()

A.火星公转速度快B.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火星大气稀薄D.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1.C2.C

试题考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观看“四星连珠”在傍晚(地球昏线处),自西向东依次为金星、火星、月球、木星,且行星高度依次提高,最符合的是③,C正确。

2.火星与地球相比,质量和体积较小,大气稀薄,流星体进入火星大气层不易被大气层摩擦消耗殆尽,有大量残体落在火星表面形成陨石,C正确。

受火星公转速度、质量、距小行星带距离影响较小。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所处的安全的宇宙环境和自身的有利条件有密切关系。

太阳正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平均湿度保持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和生命过程发生、发展;

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地球有液态水。

临猗县临晋中学月考)2018年9月25日中新网: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星际迷航》中宇宙和星际联邦中最重要的智慧种族之一瓦肯人所居住的瓦肯星可能确实存在,它围绕恒星娜瓦萨运行,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有较稀薄的大气,被科学家称为“超级地球”。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超级地球”应属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它具有()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答案】3.C4.A

3.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瓦肯星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而太阳系最小直径有2~6光天,最大直径约为2光年,地月系更小,因此“超级地球”不可能位于地月系和太阳系,排除A、B;

银河系的直径介于10万光年至18万光年之间,而“超级地球”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应不会超出银河系范围,因此“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C符合题意;

离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仙女座大星系离地球约254万光年,而“超级地球”距离地球大约为16.5光年,因此“超级地球”不可能位于河外星系,排除D。

4.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适中的质量与体积,能够吸引住一定的大气,A正确;

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是行星自转的结果,与存在大气的原因不相关,B错误;

与恒星的距离适中,使得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与存在大气的原因不相关,C错误;

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是大气存在的原因,可能是大气存在的结果,D错误。

【点睛】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内部条件——金锁链条件,主要因为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导致具有适宜的温度;

由于温度适中,加上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产生水汽,导致拥有充足的液态水;

由于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力较强,使得地球具有比较厚大气层。

河南一模)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